王路遙
(麗水市蓮都區仙渡農業技術服務站,323000,浙江麗水)
桃果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桃肉中富含蛋白質、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1及其他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適合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的人員食用。由于桃果具有這些特點,桃樹作為一種經濟果樹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被廣泛種植。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桃樹的種植則需要與時俱進,通過推動農藝和農機的結合,提高桃樹的產量,改善果實品質,從而推動桃種植產業的發展,為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基于此,本文對桃樹種植過程中的農藝與農機結合問題進行探討。
在桃樹栽培過程中,需要應用到以下栽培技術。
(1)選擇優良品種。在選擇種植桃的品種時,需要結合區域的土壤、氣候及銷售方向來確定,盡量選擇抗病性高、抗逆性強、產量高及口感較好的品種。
(2)選擇合適種植地。桃樹具有喜光、耐旱、怕澇的特點,因此在選擇桃樹種植園地時,應選擇光照充足,無風害侵襲,無污染,土壤深厚、肥沃,有機質質量分數在2%以上的園地,而且地下水位要低于80 cm,土壤要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排水性,pH 值最好在5~6。
(3)施肥。桃樹種植過程中基肥主要選擇有機肥,這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不僅為桃樹生長提供各種營養成分,還可以改善桃果的品質和提高產量。同時需要適時追肥,追肥以磷鉀肥為主,控施氮肥。追肥對桃樹生長非常重要,需要視情況進行追施,滿足桃樹生長的實際需求。
(4)合理修剪。桃樹喜光,因此需要定期修建,最好修剪成自然心形樹形。
(5)花期防霜凍。桃樹開花時間較早,容易受到晚霜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有效措施來預防霜凍。常用的措施包括:早春10% 石灰水全樹噴灑;萌芽前澆透水,以推遲花期;霜凍來臨時,應采取熏煙增溫措施,以防止和減輕霜凍危害。
(6)嚴格疏花疏果。桃樹具有易成花、坐果率高的特點,因此需要采取疏花疏果的措施,從而提高桃果的品質。
(7)果實套袋。通過對果實套袋,不僅可以改善桃果外觀,防止出現果面污染、機械擦傷等問題,還可以降低桃果農藥殘留,改善桃果品質。套袋需要在疏果以后進行,在套袋前需要全園噴灑一次藥劑防治病蟲害。
(8)加強桃果著色期管理。在桃果著色期,通過吊枝、摘葉、轉果等措施,改善桃果品質。
(9)病蟲害防治。桃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鏟除越冬病蟲源,健身栽培,物理誘殺和藥劑防治。通過綜合應用病蟲害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害對桃樹生長的影響,改善桃果品質。
在我國大部分桃樹種植區域,在桃樹的栽培管理工作中主要應用翻土機、割草機等小型機械設備,相較于傳統人工挖坑、栽培和田間管理等方式,生產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降低了果農的勞動強度;但是相較于機械化水平較高的農業領域,由于缺少桃樹苗木專用培育機械設備,桃樹的機械化栽培與管理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相對而言桃樹栽培管理的勞動強度依然很大,勞動效率也比較低。
在桃樹種植工作中修剪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對桃樹整體營養吸收情況造成直接的影響。從我國當前桃樹種植情況來看,很多區域依舊采用人工為主的方式來進行桃樹的修剪,不僅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成本比較高。在套袋作業方面,主要采用人工逐個套袋的方式,這樣雖然能夠保證整體套袋的質量,但是操作非常繁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整體成本較高。
通過應用水果采摘機能夠極大地提高桃果的采摘效率,保證采摘質量;但是當前在桃果采摘過程中,機械化水平還不高,人工采摘還是主要方式,機械使用率不高,影響了整體的采摘效率。
在桃果運輸、貯藏等方面,機械應用水平比較高,但是運輸車輛偶爾會出現短缺的情況,導致桃果不能被及時運輸出去。在我國桃果的銷售過程中,鮮果銷售是重要的方式,還有部分通過冷庫儲藏后進行銷售。桃果包裝、加工等機械化水平還不夠高,人工操作還是主流方式,工作效率不高。
在我國桃樹種植的主要區域,種植地以山地為主,交通不夠便利,在進行大批量桃果運輸中,整體的運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此外,在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模式下,桃樹種植的集中性較差,只有少部分桃樹種植的區域比較大,大部分桃樹分散種植,分屬不同的種植戶。由于受到這種條件的限制,無法對桃樹進行統一的種植管理和對桃果等進行統一運輸。
一些種植規模比較小的種植戶,實現機械化生產的制約條件較多,很難實現機械化種植、管理,同時桃果的機械化運輸也會受到影響。
當前,在我國桃樹的種植、管理過程中,規模化、大型化的農業機具的應用水平還比較低,很多種植戶依舊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桃樹的種植和管理,影響了生產效率。在一些山區,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一些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難以得到有效的應用,相關部門對適合桃產業的農機具的普及也不夠重視。隨著我國桃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各種自動化機械的應用,桃的生產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其行業競爭壓力也會顯著提升,對于一些安于現狀的種植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獲得優勢,最終會影響其經濟利益。
在桃樹種植過程中,噴藥和施肥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一項大工程,工作量較大。當前很多區域依舊采用人工噴藥和施肥方式,工作效率低。應用傳統噴藥技術,通常只有50%~60%的藥液能夠被桃樹有效吸收,不僅造成了藥液的浪費,而且會影響施藥效果,進而影響桃產業的發展。
在桃樹管理過程中,套袋、修剪、采收和施藥等作業,很多地方以人工方式為主,由于工作量大,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而且效率低、費時費力,導致桃果的生產成本高,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先進的生產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當前我國農業技術的研究受到資金不足的影響,技術創新較難,即使研究出了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也很難實現全面推廣。舉例來說,受到缺少配套機械設備、新型農機應用存在局限性等條件限制,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不夠高,人工操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依舊普遍,這種問題在桃生產過程中也廣泛存在。
當前,在我國農業相關培訓中,農機培訓和農藝培訓并不是同時開展的,而是分開進行的。這樣導致我國農業生產中,缺少復合型人才,農機技術人員不精通農藝,農藝技術人員不精通農機,農機技術人員和農藝技術人員之間存在的這種相互獨立和隔離的問題,阻礙了農機和農藝的結合。此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技術人員和農藝技術人員之間的溝通也不順暢,這也影響了農業機械應用成效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總的來說,由于缺少復合型人才,農機和農藝結合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我國農業管理各部門之間是相對獨立的,缺少溝通和聯系,而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需要各部門之間實現良好的配合和合作。舉例來說,在桃樹的農機和農藝技術結合過程中,需要技術推廣部門來進行技術的推廣,需要技術研發部門來對技術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還需要有關部門提供資金支持,這樣才能夠使桃種植的新技術得到普及。但是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由于各部門相對獨立,并且缺乏和農民的交流,導致管理效率較低,這制約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機械化水平低是我國桃樹種植管理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大對農機研發的支持,相關部門要加強和農機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更加適合在桃樹種植管理中應用的機械,提高桃種植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為種植戶提供農機購置補貼并加大補貼額度,提高其購買熱情,更好地推動桃樹種植管理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通過對技術人員和果農加強桃樹種植技術的培訓,提高技術人員和果農的專業技術水平。農業部門應加強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重要性的宣傳,使種植戶認識到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加強對種植戶農機操作的培訓,提高其農機操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生產。同時,要加強農機和農藝結合的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種植戶的素養和技能,從而使種植戶掌握農機實用技能和農藝技術,更好地對桃樹進行管理,提高桃樹產量,改善桃果品質,推動桃種植產業的發展,使其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推動農機和農藝的結合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機和農藝的結合,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推動農機和農藝的結合。同時,應通過宣傳培訓、示范引導等各種方式來增強種植戶農機、農藝結合發展的意識,使其在生產過程中推動農機和農藝的有機融合,提高農機和農藝結合的水平。
為了推動農機的發展,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農業職能部門需要加強和農機科研單位的合作,根據桃樹種植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情況,研發出更適合桃樹現代化種植的農機具,提高農機具的實用性,從而解決我國桃機械化生產水平低的問題。通過加強農機產品的創新,設計制造出實用性更強、自動化水平更高的農機產品,從而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能夠起到提高農藝應用效率的作用,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如在桃樹收獲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習國際先進技術或者是購買先進產品的方式,實現桃果采收、儲存的大規模精細化作業,從而在提高桃采摘效率的同時,降低采摘、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對桃果的損傷,提高桃果品質,從而推動我國桃種植產業的發展。
通過加快農機和農藝結合平臺建設,推動農機和農藝有機融合,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在農機農藝結合推廣過程中,不僅要制定出相關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還要建立起農業科研項目計算機管理系統,如中國農業文獻數據庫、科技成果庫、研究項目數據庫等大數據平臺,從而實現產、學、研、用等部門成果共享,從而避免資源的重復和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大數據平臺和指導目錄,使用者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相關技術的學習培訓和咨詢等。在必要情況下,有關部門可以組織相關項目推廣服務人員來進行實地指導,安排專家在現場對農民進行培訓和定點指導,從而使農民親眼看到農機與農藝結合帶來的新技術和新成果,提高農民對農機與農藝結合在農業生產中作用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農機和農藝結合的推廣。通過這樣的培訓,農民可學習到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時俱進,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桃是一種深受我國各地人們歡迎的水果,在桃樹種植管理中,農藝和農機結合的水平還不夠高,制約了桃產業的發展。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地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桃樹種植過程中的機械化水平,并且推動農藝和農機的結合,提高桃產量,改善桃品質,提高桃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推動桃行業的發展。本文對當前我國桃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受到地理條件和生產方式的限制、農機具整體應用率低、噴藥施肥技術水平低、人工操作占比高、農業生產技術研究不夠深入、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政府加大農機補貼、對技術人員和果農進行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重視農機和農藝的結合發展、加強與農機科研單位的合作、創新農機產品設計和加快農機農藝結合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建議,希望為推動我國桃種植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