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妹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歸結點的“兩山”理論,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行動指南?!皟缮健崩碚摰膬群邳h的十八大后不斷得到豐富,并在黨的十九大上寫入黨章,并成為我黨長期堅持的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守護綠水青山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是人們共同追求和向往的生活環境,但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必須實現“人更富”。所以,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是踐行“兩山”理論必須破解的重大時代命題。習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語》中提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為實現這一轉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浙江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與最早踐行地,對此作了積極和富有成效的探索。習近平同志無論施政地方還是主政中央,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從“沼氣陜北”“旅游正定”“生態福建”“綠色浙江”到“美麗中國”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都是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與旅游思想融合的實證。習近平同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把旅游發展同文化傳承、環境保護、精準扶貧、大國外交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境界。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浙江省通過建設美麗鄉村,善用鄉村鄉愁資源,發展“一業旺百業”的鄉村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發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兩山”理論源于浙江并非偶然。浙江是全國面積最小省份之一,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自古就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煤、油資源缺乏,為了生存與發展,勤勞的浙江人民在改革開放后,干字當頭、從小做起,將浙江發展成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但是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低、小、散的產業結構,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布局,使浙江一度面臨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瓶頸突出等問題。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主政后,洞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難以持久,需要跳出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選擇的迷思,堅定地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之路。
2003年1月,以浙江獲得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為契機,提出了“綠色浙江”發展戰略;2003年~2006年,習近平同志連續四年親自主持召開全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總結經驗、部署任務;在浙江各地考察調研或召開會議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在《求是》雜志和《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生態文明建設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2004年~2007年,他每年就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召開專題座談會,深入研討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對建設“綠色浙江”作出戰略部署;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形象生動、言簡意賅,飽含哲學意蘊、辯證思維,具有深邃的戰略遠見,是處理“人與自然”“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等“兩難全”關系的實踐指南,為建構新時代生態文明指明了正確方向。由此,浙江全省上下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模式、加速度、新篇章,不斷尋找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最大的“公約數”,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的轉變。
“美麗鄉村”建設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提出是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依據“美麗中國”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鄉村旅游在我國已有 30多年的發展,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旅游這種回歸自然、返回鄉野的旅游方式成為旅游業新寵。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近距離的鄉村旅游成為了廣大旅游者的熱門首選?!懊利愢l村游”就是以“美麗鄉村”為旅游目的地的鄉村旅游,將旅游業與生態農業、農耕體驗、休閑度假、風俗體驗和文體健康有機融合,以旅游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農業,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成為現實。
浙江的美麗鄉村建設可以追溯到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部署,開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2008年安吉縣率先在全國開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把整個縣域當作一個大景區來經營和打造,率先提出“經營鄉村”理念,把傳統村落當作“瑰寶”,打造了包括尚書垓村、魯家村、高家堂村在內的多個旅游村、景區村(全縣共計187個行政村成為美麗鄉村)。在“兩山”理論引領下,安吉縣堅定從“賣礦山”到“賣風景”的蛻變,成為浙江省第一個“兩山”理論實踐樣板地,安吉經驗也很快輻射和帶動全省。近20年來,浙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化“窮山惡水”為“青山綠水”,造就了萬千個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游”通過“人氣、財氣、福氣、底氣”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從“環境美”向“發展美”轉型,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1)通過“美麗鄉村游”吸引人氣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體籌劃、綜合建設,而沒有人氣的美麗鄉村就不會有“活力”,沒有“活力”的鄉村對游客不可能有“吸引力”。一方面,“美麗鄉村游”帶動了鄉村新型產業發展,可以吸引大量農村年輕人“回流”。在城鎮化背景下,浙江大量農村“三化現象”(空心化、空巢化、老齡化)嚴重,農村傳統產業不具有吸引力致使農村年輕人紛紛外流,導致農村常住人口老齡化嚴重,農村生產率低,農業生產后繼無人,也不利于開展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的改革。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大大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也激發和提升了農村經濟的活力和環境發展潛力,“美麗鄉村游”更是帶來了實實在在、富有魅力的就業與創業機會,不僅能吸引本村年輕勞動力“返村”,還能吸引相關專業人才加入到美麗鄉村與“美麗鄉村游”的建設發展中。另一方面,自身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與“人氣”的美麗鄉村,能夠引來更多的游客、留住游客,進而實現產業流轉。嘉善縣2021年上半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48.86萬人次,同比增長54.09%,實現旅游總收入56.77億元,同比增長45.05%。仙居縣淡竹鄉現有民宿、酒店220多家,床位10000余個,日游客接待量可達20000人,近三年全鄉旅游產值和游客接待人次年均增幅20%以上,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全鄉從事旅游業人口達4500余人。
(2)通過“美麗鄉村游”匯聚財氣
旅游業是一個以“1”帶動N的典型的富民產業,“美麗鄉村游”的發展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另一方面實實在在讓村民感受到經濟收益的增加。比如臺州天臺縣后岸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通過鄉村旅游發展全村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6000元增長到2020年的54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2年0元增長到2020年的580萬元,2020年實現村旅游收入8000萬元;麗水松陽縣陳家鋪村通過引進飛蔦集民宿、先鋒書店等精品項目,引導全村開發特色文創產品100余種,去年共吸引游客30余萬人,旅游收入達1400多萬元。
(3)通過“美麗鄉村游”傳承福氣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部分鄉村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規劃設計,導致有些鄉村一味追求美麗鄉村的“外在美觀”,忽視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宜居”本質,忽視原本具有的文化特征,使大量具有鄉村特色、鄉村氣息的標志性古老建筑與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遭到“建設性”破壞。這種外在層面的追求破壞了古老村容村貌,更是在深層次上對源遠流長、積淀深厚的人文鄉土情懷的消損,將會導致鄉村傳統文化的衰弱和傳承斷層,甚至帶來淳樸鄉風的改變,讓“鄉愁”沒有了對象、無處安放,有礙老祖宗留下來的“福氣”對后人的濡潤和滋養。2021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對加快鄉村振興、保護傳統村落、增亮全域旅游底色有重大意義。
(4)通過“美麗鄉村游”增強底氣
在“美麗鄉村游”的推動下,浙江鄉村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迭代升級,鄉村污水處理、垃圾分類、旅游廁所新建改建走在全國前列;推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文化強鎮、文化示范村、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等實現美麗鄉村和諧發展,提升鄉村精神面貌與生活品質,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打造鄉村精神文明高地。
近幾年浙江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依托豐富的鄉村鄉愁資源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旅游”發展,以“兩山”理論為根基,以政策與規劃為保障,重視產業融合,始終保持創新性思維,積極進行數字化改革,在新冠疫情的沖擊背景下,也能“變”中求進,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文化和旅游產業體系,實現經濟效益大規模提升,通過發展“美麗鄉村游”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在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中,始終堅持以“兩山”理論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熬G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比绻凇懊利愢l村”建設過程中不能激發農民群眾個體內生動力,不能調動其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他們有可能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局外人”,或抱著“等、靠、要”思想,一味依賴政府“輸血”坐享其成,甚或成為“美麗鄉村游”實現的“阻礙者”。
在“兩山”理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認識與踐行已經升華為一種自覺和堅持。農民群眾是美麗鄉村建設及發展“美麗鄉村游”的關鍵因素。在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美麗鄉村游”過程中,始終以農民群眾為“根基”,探索各種模式去激發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群眾智慧,爭取群眾支持。美麗鄉村建設需立足農村現實問題,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依據,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線,以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實現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斐然,全省“美麗鄉村游”遍地開花,一方面得益于各級領導始終堅定貫徹落實“兩山”理論,針對美麗鄉村建設及發展鄉村旅游出臺既有統籌又因地制宜的政策與規劃:從2003年“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始到2017年“萬村景區化”工程、2020年“四十百千”項目、2021年“微改造、精提升”計劃以及《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快推動山區26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也根據各區縣鄉鎮村的具體情況與特點,推出針對性的地方性政策,確保“一域一規劃、一鎮一政策、一村一方案”,將上級政策精神與地方實際深度結合,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浙江“美麗鄉村游”成功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地級市到縣村各級基層領導與民眾對政策的堅決執行與落實。浙江地形復雜,全省11個地級市自然資源分布不均,盡管地處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一地一市一縣一鄉一村”都能主動出擊深挖資源稟賦,“自然人文”雙管齊下,“你追我趕、各顯神通”?!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個鄉村群、鄉村共同體,堅持片區化、組團式建設,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建設美麗鄉村集成示范帶。
旅游業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游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相關產業的配套支持,哪里有“游客”哪里就有“吃、住、行、游、購、娛”。浙江通過“美麗鄉村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提升,通過產業融合,彼此賦能,提升吸引力,實現經濟效益大規模提升,助力鄉村振興。
(1)旅游業與現代大農業的融合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必須以鄉村原有的產業為基礎,鄉村原有的“農林牧漁”是鄉村存在的意義與根基,如果失去了根本就會使鄉村失去魅力與活力。鄉村旅游能同時解決“帶富農民、催強農業、美化農村”三個歷史難題,讓村民獲得穩定的收入,讓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發展“美麗鄉村游”對傳統農業、漁業進行升級與旅游業有機結合可推動鄉村旅游效益的倍增。安吉白茶、塘棲的枇杷、余姚的楊梅、黃巖的蜜桔、浦江的葡萄、玉環的文旦、溪口的水蜜桃、常山的胡柚、桐鄉的杭白菊等,都已是廣為人知的標志產品,也成為這些鄉村縣鎮的新名片,將更多游客吸引去“美麗鄉村游”。
(2)旅游業與住宿業的融合
一說到鄉村住宿業,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初級的農家樂。開辦“農家樂”的確是發展“美麗鄉村游”過程中村民參與到旅游業中的早期的主要模式,浙江的“農家樂”也出現過臟、亂、散、小等問題,但不可否認在早期“農家樂”為“美麗鄉村游”的實現奠定了基礎?,F在與浙江“美麗鄉村游”彼此助力的鄉村住宿業,已經從原生態“農家樂”經過幾輪升級換代,能滿足對高、中、低不同消費層次的產品體系。尤其是一些高端特色精品民宿,通過高水準精細運營,品牌塑造,它們不再只是解決游客食宿的配套產業,更是吸引大批度假游客慕名而來的旅游吸引物。浙江高端民宿集群的分布,也從最初聚集在湖州德清安吉、杭州桐廬建德臨安等風景秀美之地,現在已經發展為浙中磐安遂昌、浙東嵊泗為代表的舟山各海島、浙南麗水仙居松陽等全省各地都有分布。浙江不是國內最早的民宿聚集地,也不是國內最早的鄉村旅游發源地,而如今浙江的民宿和鄉村旅游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3)旅游業與文體產業的融合
浙江省旅游發展與文體產業密切融合,以文化浙江、詩畫浙江為建設目標。浙江省文旅廳在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標中指出:要爭創首批全國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全省100張文旅融合“金名片”建設速度,加大文旅融合IP工程培育力度,建設30個左右省級“文旅+”產業融合基地。在“美麗鄉村游”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通過文旅融合、體旅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活動項目與提升文化內涵。
在文旅融合中,不僅有烏鎮戲劇節、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等傳統的文旅融合項目,其他縣市也不斷有新的融合模式顯現、生長和發展;在體旅融合中,桐廬以亞運城市行動為契機,打造“游桐廬·看馬術”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桐廬馬術、非遺、文化等旅游元素。麗水市打造“浙西川藏線”全域自駕越野品牌,成為全國唯一“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登上央視。截至2021年5月底,已開發7條自駕越野線路,打造10個山地戶外運動IP賽事品牌,共吸引車隊810余支,車輛超過2.7萬臺,導入客流超過6萬人,帶動當地農家樂、民宿、農特產品銷售4800余萬元,帶動總額超6300萬元的旅游項目落地。
(4)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
除了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美麗鄉村游”與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等都有碰撞融合,通過多類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多樣化線路設計來滿足更多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
為了“美麗鄉村游”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能具有持續動力與吸引力,浙江省“美麗鄉村游”建設始終保持創新性思維,積極進行數字化改革,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更是及時推出云上旅游,在“變”中求進。
(1)資源開發優化升級,精益求精
“萬村景區化”“微改造、精提升”等項目都是為了進一步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優化升級。2021年8月召開的浙江省重大文旅項目暨“金名片”工作推進會指出上半年全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項目已有3813個,總投資103.9億元,當年計劃投資98.51億元,半年實際完成投資58.4億元,完成率達到59.3%;百張文旅“金名片”項目總數165個,總投資3173.1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53.2億元,同比增長6.6%?!拔⒏脑?、精提升”計劃強調要針對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接待場所要聚焦精致體驗、精良設施、精美環境、精心服務、精細運營“五精”工程。諸暨市突出“四個賦能”、磐安縣花溪村以“景村六共” 強化旅游發展推動打造共同富裕。
(2)數字賦能,智慧引領提升服務品質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在浙江省數字化智慧城市建設大背景下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全省“一張網”“一朵云”,全面構建“1+4+N”的數字化改革總框架,建設智慧文旅大腦,多項改革與計劃同行,推動“互聯網+旅游”發展,實現“詩畫浙江”文旅數字化轉型。
習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蔽覀円ê谩懊利愢l村”,護好“綠水青山”,用好“美麗鄉村游”,以實現“綠富共贏”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