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媛(北京工商大學)
資本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中堅力量,在應用于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方面有著很大的潛力,利用資本市場為脫貧摘帽地區進行多層次融資和刺激內生增長、注入新鮮血液無疑是一種創新之舉。在精準脫貧的基礎上,構建“政府引導,證監會監管,企業和證券、基金、期貨公司主導,農戶參與”的運行機制,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多方位支持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資本市場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一直以來,國內學者采取了各種方法研究資本市場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王雪和許毅(2018)探討了資本市場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相應的治理建議。汪小亞和唐詩(2020)分別從股權市場、債券市場和期貨行業三個角度分析了其參與脫貧攻堅的路徑。周振、涂圣偉和張義博(2019)提出應該鼓勵并正確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與相關利益主體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王天宇(2020)認為中小企業是鄉村振興中非常值得關注和雙向互動的主要現代經濟力量。李奇霖和孫永樂(2022)建議證券業通過充分利用多層次股權市場、打造鄉村龍頭企業等方式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劉明月、陳菲菲和汪三貴(2019)等學者利用多家企業的典型案例數據分析產業扶貧基金的運行機制及實施效果。孫玉奎和楊陽(2018)分析了“新湖人保遼寧玉米項目”推出的現實必要性及理論可行性,為更好推廣“保險+期貨”模式、支持“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參考。
這些學者關于資本市場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脫貧攻堅階段,并且關于資本市場整體對鄉村振興的作用研究較少。基于該研究現狀,本文將重點探討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資本市場的實踐和對策。
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支持鄉村振興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服務與支撐,推進產業實現高效發展。
牧原股份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產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聚焦養豬產業,同時延伸糧食、飼料、養豬、屠宰、食品加工產業鏈條,帶動當地農戶及中小微企業發展。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嶺南股份一直密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生態+文旅”雙管齊下,推動多地實現產業振興,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2022年1月,青海金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創造了“龍頭企業+合作社+牧民”的模式,通過將合作資金注入公司的有機肥生產,保障了當地就業。
根據Wind數據庫顯示,截至 2021 年 7 月31 日,共發行了120只鄉村振興債券,發行量為962.22億元人民幣,同比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財政部為了推進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創新性推出鄉村振興專項債券。其投資領域不斷擴大,從前期的以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為主,逐漸轉向越來越廣泛的新型再融資領域,致力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2018年8月20日,總額5億元的全國首只鄉村振興專項債券由四川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2019年,山東省政府首次成功發行總額為1.38億元的鄉村振興專項債券。
鄉村振興債券融資票據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推出的債務融資工具產品。 2021年3月19日,全國首批、央企首單的20億元鄉村振興票據由中糧集團成功發行。同時,全國首批2億元鄉村振興債券由重慶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此外,新希望六和、山東高速、成都益民等公司宣布發行鄉村振興票據,募集資金重點用于“三農”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隨著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轉移到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基金為農村地區撬動社會資本、盤活優質資源的作用愈加凸顯。
2021年2月2日,全國首個鄉村振興基金是由廣藥集團成立的“刺檸吉”10億元鄉村振興基金,在五年內投入10億元,進一步帶動刺梨產業發展,加快農業農村建設速度。2021年,總規模達100億元的成都鄉村振興基金圍繞都江堰區域,專設規模為5億元的都江堰弘業鄉村發展基金。截至2021年12月,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國投創益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管理8只鄉村振興產業基金,累計帶動就業120萬人次,為就業人口提供收入580億元,為地方政府貢獻稅收310億元。2022年,湖南贊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首支鄉村振興專項發展基金,將專項用于湖南省鄉村振興領域的各項公益事業。
近年來,國內推動的“保險+期貨”試點及縣域覆蓋計劃,連續6年寫入一號文件。各期貨公司從實踐經驗出發,形成了符合自身實際的“鄉村振興經”,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金瑞期貨堅持發揮獨特優勢,提升農村產業質量,2017年以來,探索運用期貨工具服務“三農”,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2021年,倍特期貨聯合華安期貨在四川省喜德縣實施開展“保險+期貨”項目,利用生豬期貨上市的契機,投保生豬價格保險,達到了期貨行業助力地方產業鄉村振興的效果。上海中期期貨公司從2018年就已參與開展相關“保險+期貨”項目助力脫貧攻堅;2021年,上海中期已完成廣東三地的生豬及豬飼料“保險+期貨”項目;目前,尚有橡膠、花生及紅棗等18個“保險+期貨”項目持續開展中。
農村產業投資急需了解金融和農業等產業的復合型投資人才。此外,由于資本市場平臺的復雜性,運作人員必須能快速把握新產業的發展動向和趨勢,必備對各類資源分析評估和整合的素養,這就需要人才具備較高的綜合專業能力。縣域資源較少,無法吸引優秀的金融專業人才,了解金融政策和具有金融工作經驗的人才較少,對于熟知資本市場各項政策、有資本市場融資經驗的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導致縣域充分利用各項利好金融政策支持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不足,這直接導致企業無法順利上市融資,影響農村投資的發展。
本土企業大多體量較小,內部組織結構并不完善,規范化管理不夠,各方面指標達不到上市要求,很多企業都選擇在“新三板”或“四板”掛牌或展示。此外,縣域咨詢公司、承銷公司較少,企業能獲得的有價值信息并不多,難以利用資本市場力量提升發展能力。
多年來,本土企業發展受粗放型農業經營的影響,對科技創新思想認識整體還不夠高。雖然政府制定了鼓勵農業科研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或參與科技創新的政策,但是農業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并不高。創新內在動力有差距,企業由于怕擔風險不敢創新、能力有限導致不會創新、融資困難不能創新等現象較為普遍。
在鄉村振興債券項目發行完成后,債券的運營管理和后續的風險容易被忽視。在地方政府收回利益期間,可能要為已建設完成的鄉村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修理支付大筆費用,這就出現生態補償的年限和債券年限不夠匹配、鄉村振興債券回收收益變得異常困難的情況,沒有充分發揮項目的盈利能力,項目自身的運營收入不夠償還本息,同時,債券到期集中兌付資金壓力大。地方政府不能及時依法履行償債責任,只能延長償債期限,單方面改變債權債務關系,出現償付風險,債權人遭受損失。此外,有些政府內部紀律松弛,一邊大舉借債一邊濫用資金的情況并不少見,加重了鄉村的經濟包袱。有些地方政府的償債意識相對薄弱,鄉村振興專項債券如果沒有相應的償還保障機制,容易產生較大的償債風險,進一步導致當地的經濟倒退。
從覆蓋范圍來看,并非所有的地區都設立了相應的鄉村振興基金,目前鄉村振興基金項目的覆蓋率不高;從參與規模來看,基金業還未構成一個系統的鄉村振興體系,參與規模不夠大;另外人員的調動程度不高,還缺乏調動社會各行各業以及全民參與的基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機制。
農村地區的產業投資形式單一,創新性不足,多采用靈活性高的有限合作。但對于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特定的退出期限也使投資者在承擔較高風險的同時,未得到應有的收益。
雖然期貨市場在服務“三農”實踐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探索出了“延津模式” “保險+期貨”等多種模式,為農業現代化多元發展開辟了新道路。但是這些模式要么依賴于大型企業與農戶之間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要么建立在與農戶進行直接對接的高成本上。對比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期貨市場,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市品種較少,交易規模較小,導致農產品期貨市場服務在覆蓋“三農”產業上具有局限性。而在這些上市的農產品期貨品種當中,產業鏈上下游主體參與期貨交易或利用期貨工具規避生產經營風險的程度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總的來說,我國的農戶與農產品期貨市場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連接,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在組織結構上需要創新性的摸索。
加強引進一批不僅具有專業金融投資技能,并且對農業農村特性了解的人才,通過各方面的培訓和實踐,使得資本市場管理工作更加專業、規范和高效,提升基層資本市場管理水平。同時,推動省內高校與縣域合作,探索建立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引導金融專業人才到縣域開展實踐和工作,為縣域金融工作進一步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針對鄉村振興地區企業,要支持和助力其進行多種方式的股權融資,助力其公開市場發售,加大使用新三板和區域股權市場的融資比例;同時鼓勵和支持更多的成熟公司對其投資和合作。各有關部門應助力本地區企業的上市和融資,服務本土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開展股權融資、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融資等;監管部門需要嚴格執行審批制度,并加強規范化管理。同時,鼓勵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中堅力量,通過交流學習、培訓引導、政策鼓勵等方式,將企業的思維從“要我創新”轉變為“我要創新”,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監督機構對會計師事務所出示的財務評估和評級機構出具的信用評級文件應重點審查,首先關注這些機構的合法性,以及給出的評估結果是否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家政策,確保評估結果不受到政府的干預和左右。其次,在有關人員嚴格審核鄉村振興相關專項債券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并通過后,跟進項目,通過官網、走訪、談話等方式確保項目有關債券順利合規發行。最后,地方政府應努力保證鄉村振興專項債券項目全程的公開透明,定期披露項目建設進度和資金情況。在無力償還的情況下,應該依相關規定上報,努力化解債務危機。
不斷提高鄉村振興公益基金和產業基金的覆蓋面,加強政府的主導工作,加強組織制度的構建,盡量讓本地鄉村人口都能享受到公益基金的幫扶,盡可能讓本地特色產業得到相應的基金支持。鼓勵資本市場各個金融機構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購買地區的特色產品,并積極推廣本地相關特色產業,幫助其打開銷售渠道并提高市場占有量。鼓勵資本市場的各類參與者購買鄉村振興基金等金融產品,提高產品的流動性。加強基金公司的基金籌集力度,發行多種類基金,實現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進一步健全農產品期貨品種體系,合理推動農產品期貨市場長遠發展。首先,需要借鑒農產品期貨市場已經發育成熟的發達國家經驗,同時根據我國農業發展實際,積極研發推動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其次,通過積極探索農產品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有效路徑,重視在聯結小農戶對接期貨市場中的專業合作社作用,有效發揮其在期貨市場服務“三農”過程中的組織作用和中介作用。最后,注重創新農業經營主體與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對接模式和聯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