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棗強縣供電分公司 冀 洋 王 謙
作為供電企業,保障人民群眾可靠供電既是擔當之舉,更是應盡之責。在電力輸變配3個環節中,縣級供電企業作為配網運行的主體,加強配網跳閘治理、提高供電可靠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從行業屬性來講,供電公司作為公共服務企業,確保人民群眾可靠用電是最大的政治任務。要履行好保供電、保民生的重要責任,就要最大限度不跳閘、不斷電。(2)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說,配網運行是1項基礎性、系統性的關鍵指標,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發生線路跳閘,查找故障和恢復供電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同時影響成百上千戶客戶用電,工單數量增多,因停電引發的服務事件風險進一步增大,將直接或間接拉低運維管理、營銷管理、優質服務、供電所管理等4類14項指標及更多分項指標,最終影響縣公司業績考核、綜合評價和同業對標。(3)從棗強電網現狀來說,棗強是農業大縣,受歷史原因,農排配變和農業線路數量多、設備舊,配網基礎薄弱,近年來雖然經過部分升級改造,但電網抵御惡劣天氣的能力依然不足,季節性、時段性的跳閘數量較高。因此,加強配網跳閘治理、降低線路跳閘數量成為公司的首要任務。
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深刻認識跳閘治理在公司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將線路跳閘治理作為與上級工作一體部署、千線穿針的有效結合點,作為提升電網質量、夯實管理基礎、推動指標升級的共同著力點,通過抓緊線路跳閘治理這個牛鼻子,提升配網可靠運行水平,實現一升促聯升,一強帶百強,進一步守牢企業高質量發展基本盤。
在線路跳閘治理中,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結合省市公司“四降一升”“清網”“控投訴”“降跳閘”等工作部署,大力開展“降跳閘”專項行動,并將其作為1項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貫穿始終,著力打造無設備缺陷、無線下樹、無重過載線路和臺區的配網“三無”管理標桿。“降跳閘”專項行動堅持“強化保障、固化機制,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從跳閘多發、頻發的線路入手,逐一深入現場查原因、找對策、定措施。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加強線路跳閘治理經驗總結和推廣應用,形成以組織和考核“兩個保障”“2+4”巡視消缺、“3+3”故障治理為主體的綜合體系,為跳閘治理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參考。自“降跳閘”專項行動開展3年以來,10 kV線路故障數量分別較前一年下降14.59%、16.46%、28.14%,3年累計下降48.73%,連續21個月未發生頻繁停電投訴事件。
強化組織保障,落實責任分工。成立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降跳閘”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降跳閘”重點事項,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確保“降跳閘”工作高效推進。以巡檢分離試點建設為契機,在運檢部下設配網運行管理小組,人員由運檢部配網管理人員和供電所劃轉人員組成,負責對供電所巡視、消缺、跳閘治理等情況進行檢查、指導、評價、考核,確保“降跳閘”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全面落實配網設備主人制,加強線路負責人篩查選用,優先選取責任心強、配網運行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對因管理原因造成線路故障多且長期治理未見成效的線路責任人進行更換,同時要求線路責任人不得與臺區經理兼任,嚴把人員入口關和工作質量關。
強化考核保障,實施精準考核。制定出臺《2022年配網線路故障考核辦法》,實行“單位計分、個人獎勵”雙線月度考核機制。在單位考核方面,每月按照供電所發生線路跳閘的數量進行扣分,對保電期間跳閘、60日內故障停電2次及以上、單次線路故障時間超過6 h的加倍扣分,對巡視工作和故障治理落實較好的供電所給予加分獎勵。在個人考核方面,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只按照線路故障條數進行考核的情況,充分考慮線路設備數量和運行狀況等因素影響,根據10 kV線路長度和絕緣化程度、線路所帶變壓器和開關數量等情況賦予相應難度系數,通過加權平均得出線路管理基準值,并以此作為線路管理獎的發放依據。新辦法改變了以往考核“一刀切”的局面,考核更加公正合理,線路負責人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增強。
強化“定期+特巡”2項巡視,做到點面結合、不漏死角。
線路巡視是及時發現設備隱患缺陷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可靠供電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建立“定期+特巡”互補的巡視模式,并結合優化管理和電子科技等輔助手段,全面提升巡視質效。
加強定期巡視。供電所結合日常工作任務,合理安排當月巡視計劃,線路負責人實行“一人一周一線”,供電所實行“一所一月全覆蓋”,確保供電所全部線路每月巡視1遍。巡視中線路負責人逐桿開展全面排查,填寫隱患缺陷表,巡視計劃、隱患缺陷表報運檢部備案。巡視中加強配網巡檢App 應用,實現巡視人員軌跡的自動錄入和現場“三張照片”(線路桿號照片、線路通道照片、設備本體照片)遠端上傳,運檢部配網運行管理人員通過調取配網巡檢App后臺數據,了解線路負責人巡視開展情況,并結合現場檢查對供電所提出考評意見。截至2022年5月,完成全部119條線路配網巡檢App應用全覆蓋。
加強特殊巡視。在做好定期巡視的基礎上,結合季節更替和天氣變化,針對性安排線路特巡,進一步提升電網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和水平。特巡按照“三必須”開展,即惡劣天氣前、線路故障后、缺陷消除前必須開展巡視,線路巡視結果做到樹障、鳥窩、異物、高壓用戶缺陷“四清楚”。建立惡劣天氣提醒和預警機制,運檢部設專人實時關注天氣變化,在大風、雨雪發生前2天在微信群發布特巡提醒,供電所集中力量提前1天對所有10 kV線路開展全線路巡視,及時清理線路鳥窩、線下異物等潛在隱患,將線路跳閘風險降到最低。
根據巡視發現隱患缺陷的緊急和嚴重程度不同,實施現場處理、帶電作業,定期檢修、線路改造四級消缺模式,以最小的資源和人力成本實現最大治理效果。
現場處理消缺。在巡視過程中,供電所巡視人員隨身攜帶絕緣桿、專用刀具、熔絲等常用工具和材料,對隨時發現的樹障、鳥窩、異物、藤蔓以及變壓器勾絲等一般隱患現場進行處理。
帶電作業和零點作業消缺。針對巡視人員發現的跌落開關燒壞、引線線夾斷裂和絕緣子損壞接地等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的緊急情況時,第一時間聯系運檢部帶電作業班消缺。通過零點作業的方式,開展線路局部絕緣化改造、加裝隔離開關絕緣護套,將鳥筑巢造成的跳閘風險降到最低。
定期檢修消缺。對于電桿輕度傾斜、桿身裂紋等演進緩慢、在一定時期內未對線路供電安全造成較大危害的隱患以及數量較多、具有潛在危害的家族類設備缺陷,列入“一患一檔”和待消缺臺賬,利用春秋季線路檢修統一消除。同時將所有高故障線路全部納入檢修計劃,做到每桿必到、每桿必登,確保不漏一處隱患和缺陷。
線路改造消缺。對于線路老舊、卡脖子、變壓器重過載等需進行改造的設備類隱患和缺陷,由屬地供電所逐一核實確認后上報運檢部。運檢部牽頭召開線路改造評審會,會同發展建設部、調控中心、營銷部等相關部門和供電所進行逐一評審,結合故障情況和設備現狀,確定線路改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過評審的線路改造項目列入項目儲備庫,按照輕重緩急實施改造。
在“降跳閘”工作中,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緊抓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堅持“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的工作思路,在全面分析故障現狀和跳閘原因的基礎上,對故障數量最多的10條線路進行重點治理,并同步開展樹障清理、鳥窩清理、線路質量提升“三項行動”,建立督幫評“三項機制”,達到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全面壓降的效果。
開展樹障清理專項行動。通過對近年線路故障原因進行分析,因樹障引發的線路跳閘占總數的40%以上。為此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將樹障清理作為降跳閘的關鍵一招,在公司范圍內開展樹障清理達標競賽活動,設置線路達標專項獎,對樹障清理達標的線路進行獎勵。每周動態更新紅藍榜,各單位掛帥揭榜,在樹障清理中比速度、比進度,營造相互追趕、快速推進的濃厚氛圍。為實現樹障徹底清理,2021年11月—2022年3月聯合政府共同開展電力線路樹障清理“百日攻堅”行動,促請縣政府出臺《關于開展電力線路樹障清理“百日攻堅”行動的通知》,縣政府組織住建、發改、交通、紀委等部門和各鄉鎮召開動員會,明確各相關單位任務和職責,形成政府主導、鄉鎮執行、供電所配合、紀委監督的樹障治理長效機制,有效解決縣城區樹木及部分個人樹木砍伐難的問題。實施過程中,建立縣政府-公司、鄉鎮-供電所、村委-線路負責人日匯報、日對接機制,持續推進工作進度,協調解決疑難問題,其間共砍伐移栽樹木16400余棵,確保了線下樹應清盡清。
開展鳥窩清理專項行動。針對每年春夏期間因鳥害造成線路故障多發的情況,在每年2月底至5月底組織開展防鳥害專項行動,堅持防治結合,將鳥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1)提前預防。在鳥害高發區域的裸導線桿塔和絕緣導線耐張(帶隔離開關)、T接桿塔(帶隔離開關)等提前加裝驅鳥器、安放驅鳥劑,在鳥害嚴重的區域安裝絕緣擋板和隔離開關護套。為提高防護等級,對隔離開關引線、分支引線等線路重點部位進行絕緣化改造,通過零點檢修的方式對因鳥害引發的15條線路開展絕緣化改造,更換絕緣引線767處。(2)及時治理。加大巡視和治理力度,在每次降雨前1天集中人員對所有線路存在的鳥窩進行全面清除,并將清理后的鳥窩帶離現場或就地燒毀,降低再次筑巢的風險和速度。每年5月底前集中開展1次全面遺留鳥窩清除工作,為迎峰度夏打好基礎。
開展線路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按照“精準聚焦、一體改造”的原則,優先將故障最多的10條線路、停電較多的村和臺區納入線路改造項目儲備,實施整線路、整村改造,避免分散改造造成的漏洞效應,確保改造1條、見效1條。同時對近年配網工程已完工但未及時投入使用的線路和變壓器進行全面梳理,加快新建線路切改進度,投運線路15.57 km,變壓器28臺,線路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開展輕、重載變壓器輪換治理,對負載率長期未達到50%的變壓器和重過載變壓器進行分類匯總,建立輪換臺賬,按照實際用電需求對變壓器進行重新匹配調整,共治理重過載變壓器23臺次,盤活閑置變壓器容量1200 kVA,既避免了變壓器容量的浪費,又減少了因變壓器重過載燒毀引發線路跳閘的風險,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建立公司、部門、供電所結對幫扶機制,對跳閘數量最多的10條線路分解落實到人,公司領導班子每人分包1條高故障線路,運檢部分包跳閘數量最多的供電所,各所長分包供電所跳閘最多的線路,并與線路責任人同考核。結對幫扶領導深入現場一線查找問題,在供電所召開降跳閘現場分析會,深入了解并協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實施共同治理。
建立過程督導機制。針對線路跳閘治理工作實時周督導、周調度,運檢部配網運行管理小組每周赴現場開展實地檢查,形成工作周報,在每周例會上對供電所上周及累計跳閘數量進行統計排名,對線路跳閘較多、降跳閘措施進展緩慢的供電所進行通報,指標落后的供電所說明具體情況。
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將跳閘治理作為干部員工履責評價、評優評先和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工作成效納入單位負責人年度述職報告。設置年度專項獎,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并優先入選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舉辦跳閘治理工作講評會,供電所所長逐一上臺講解并接受點評,全面總結降跳閘取得的工作成效、經驗亮點和不足之處,確保了跳閘治理的持續穩步推進。
自“降跳閘”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國網棗強縣供電公司相關指標持續向好,10 kV線路故障數量累計下降48.73%,重過載、三相不平衡配變數量下降69.53%,95598工單數量下降73.87%,連續21個月未發生頻繁停電投訴事件。2021年在河北南網98個縣公司綜合評價中排名第4,衡水地區排名第1;在衡水供電系統2021年月度業績考核中排名第1,宅城供電所獲評“中國金牌供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