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楓 完顏含玥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建設“六個龍江”目標,并將建設質量龍江列在首位,體現了步入新發展階段后,黑龍江省社會發展目標不僅要滿足經濟領域的要求,更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發展的全面要求,這也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基于質與量的辯證統一關系,沒有量的增長,經濟發展很難提質增效;沒有質的提升,經濟發展就不能實現高質量。建設質量龍江就是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快速增長,以此實現速度與效益的有機統一。未來黑龍江省將以質量提升為先導與前提,以高質量發展作為振興龍江的引擎,摒棄盲目追求總量提高、忽視質量提升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建設質量龍江既有利于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保障,在動態調整過程中實現優化,又能夠促進質的不斷提升,走更有效率、更加協調、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在建設質量龍江進程中,產業結構優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黑龍江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一個關鍵突破口。
經濟社會中的產業結構優化,包括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的結構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優化因產業不同會有不同表現,農業內部體現在持續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加快完善現代化農業體系,布局大農業產業鏈,推進精深加工;制造業、服務業內部,要從價值鏈“微笑曲線”的中部向兩端攀升,由產品制造向產品設計與研發、營銷與售后延伸,拉長產品鏈以及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產業之間的結構優化體現為,隨著經濟發展,第一次產業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逐漸下降,第二次產業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上升;經濟進一步發展,第三次產業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也開始上升。產業結構優化既可以通過市場力量發揮作用而自發演進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政府主導和政策調控有意識有目的地推進。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在“五個有利條件”統領下,基于黑龍江省的區位特點、資源優勢與文化底蘊,以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有效途徑和措施,實現生產要素從生產率較低的產業行業、部門、區域向生產率更高的產業行業、部門、區域轉移,不斷提升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結構、需求結構、技術結構之間的更佳匹配度,使得生產資源配置更符合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度過粗放式發展階段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黑龍江省傳統產業結構帶來深刻影響和變化,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
產業結構調整存在滯后性。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動態優化過程,需不斷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破除產業結構固有的黏性。黑龍江省國有企業占比較高,在已經形成的制度和分配格局下,單純依靠市場力量難以方向明確地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性失業甚至結構性失業等民生問題,為整個社會帶來負外部性。基于保障就業、穩定民生的角度考慮,相關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也會適當放緩,從而導致目前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出現相對滯后特征。
產業間協調適配程度不高。首先,我省第三產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且分散度較高,缺乏與上下游產業鏈的有機整合,集聚效應未得到充分發揮,阻滯了產業優化與協調發展。其次,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和老工業基地,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和發展基礎雄厚的工業并沒有與發展潛力較高的第三產業形成互聯互通的耦合關系,全省區域內產業間的相互依存度較低,省內大循環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最后,從生產要素流動與配置角度來看,黑龍江省存量勞動力省內更換工作崗位和新增勞動力省內就業率均相對較低,也制約著優質生產要素助力產業結構優化。
產業升級創新動力有待提升。黑龍江省科研經費支出、研究機構人均固定資產、科研人員數量、專利申請數、科技成果產業化率等方面總體水平仍然不高,若不能及時完成產業升級,一些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企業或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又會進一步加劇黑龍江省技術人才的流失。
產業結構優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黽勉從事、循序漸進。探索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路徑,是黑龍江省“十四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
產業內部優化升級,為建設質量龍江指引方向。打破原有因制度、資源、技術等形成的路徑依賴以及適應性預期形成的產業升級阻礙,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促進地區間的資源要素流動,降低產業間的錯配程度。
產業間協調發展,為建設質量龍江創造條件。應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實現產業共生、互生與再生。持續加強并健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系,實現產業鏈的擴展與延伸,暢通產業循環。進一步提升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競爭力,提高產業高級化與現代化水平。
推動四大新興產業,為建設質量龍江賦予新動能。從培育引進市場主體、延伸壯大產業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制定優惠措施與獎勵,并鼓勵新動能產業領域招商引資,以此推進產業集聚,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四大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增長點。
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為建設質量龍江提供保障。大力培育和發展綠色環保產業,通過持續加大環境規制力度、完善綠色稅收制度、積極宣傳綠色發展戰略導向等措施形成資源生態約束力,促使發展模式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推行綠色規劃、綠色投資、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提高黑龍江省的發展質量,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