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拓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著力建設質量龍江。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高質量成為龍江振興發展的顯著特征。”黑龍江省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已連續四年糧食產量超過750 億公斤,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穩居全國首位。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著力建設質量龍江的重要部分。應以農業質量提升為目標導向,加快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快速擴張,不斷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使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使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現代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是黑龍江省爭創農業發展新優勢、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助推振興發展、實現“換道超車”的必由之路。一是要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量。數字技術能夠有效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強農業傳感網絡建設、完善農業大數據平臺等措施補齊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大力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實現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田間地頭管理效率。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數字技術完善農村智慧物流,有效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農產品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化管理,最大限度保障鮮活農產品的品質。二是要以生物技術為發展動能。發展生物農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深入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保障種源自主可控,聚焦育種創新、良種繁育等環節,持續推進生物育種的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全面提升種業現代化水平,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生物農業以技術進步為根本動力,要充分釋放生物經濟配套政策紅利,進一步加大對生物技術企業等創新主體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創新平臺等有效途徑,著力打造推動生物科技進步的“新支點”和“動力源”。三是要以人才引培為有力支撐。人才是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充分利用黑龍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以重點領域的創新創業作為人才培養渠道,創新體制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等科研主體加大培育人才力度,加強相互間交流合作,對原創性、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技術研發領域人才進行重點培養。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多措并舉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耕地的質量不僅決定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影響著農產品的質量。一是完善黑土地動態監測機制。系統推進黑土地質量專項調查,全面掌握黑龍江省黑土地質量情況,對黑土地利用現狀、生態變化、發展趨勢等進行科學評估,并利用數字技術完善統一的黑土地動態監測監管網絡平臺,統籌規劃部署各類物聯感知設備,實時獲取田間土壤、田間空氣溫度與濕度、作物長勢、病蟲草害、農業氣象等信息,及時動態跟蹤反饋黑土地質量變化趨勢。匯聚整合土壤、植株化驗、農業生產等數據,形成黑土地數據庫。實現黑土地數量和質量的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從而最大限度保障黑土地整體質量。二是建設黑土地保護示范基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為重點,打造根際互惠共生體系,開展根瘤菌菌種培育、施用和鹽堿土改良利用。通過微生物等現代生物技術提升黑土地質量,使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在黑土耕地保護效果顯著區域建設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定期組織農業生產主體參觀學習,加強宣傳力度,通過現場講解、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向農業生產主體傳遞加強黑土地保護所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進一步完善黑土地保護補償機制。建立黑土地資源保護補償專項基金,通過對耕地保護面積、耕地質量狀況、農產品質量等因素的綜合考慮,遵循“誰保護、誰受益,保護多、受益多”的原則,統籌安排資金,加大保護性投入,鼓勵實施用地養地機制,對從事黑土耕地質量保護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扶持激勵。
不斷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是未來五年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對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一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通過培訓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對農業標準化的認識,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的橋梁作用,通過逐戶走訪、宣傳板報等方式推廣農業標準化的相關知識。聘請農業標準化相關技術專家開設技術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宣傳落實政策的培訓班,使用便于理解的生動語言將農業技術標準編制為“口袋書”“明白卡”等,助推各類農業生產主體依據農業標準化相關要求落實生產工作。二是建立專項支持基金。建立農業標準化成果轉化基金。鼓勵生產主體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增加經濟效益,對成果轉化效果較好的生產主體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建立農業標準化典型示范基金。對農業標準化推進效果較好的地區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造國家級和省市級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鼓勵縣域結合自身農業發展特色,打造特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立農業標準化認證獎勵基金。對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等標準農產品的生產主體給予遞進式差異化獎勵,充分調動生產主體的參與積極性。三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標準化的重要基礎,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和農產品質量。建議黑龍江省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效益。建立健全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適當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安排一定的管護獎補專項資金,做好高標準農田工程管護等工作。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數字化管理水平。積極采用遠程可視化技術對項目進行高效管理。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情況統一建立數據庫,以便進一步動態跟蹤掌握每一個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際情況。積極建設高標準農田,探索運用遙感、無人機、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區域的智能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