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 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既要積極地繼承,又要立足本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需求,弘揚時代精神,更好地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大漆在中國的發現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最具傳統工藝美術特點的藝術材料,大漆材料內斂厚重,充滿自然的氣息和時間的味道,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中國人持續用漆的傳統,幾千年漆工藝史所體現的手工技藝是中華傳統文化及美學思想的表現。髹漆,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術手段,更是傳統文脈傳承的客觀載體,是傳統造物精神的物化形式。
當代藝術院校工藝美術專業教學體系中,圍繞大漆材料的教學是重要的環節之一,從器物裝飾應用到繪畫藝術創作,從髤飾工藝傳承到當代藝術語言研究,圍繞傳統大漆材料的藝術教學與實踐,一方面,著力培養具有較高思想境界、人文修養、審美能力、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著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擔當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和創新大任的合格建設者,積極踐行國家提出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號召,努力探尋服務于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工藝美術專業創新發展之道。
在傳承優秀工藝美術傳統的同時,工藝美術專業也要不斷地將現代設計理念與技術引入教學,在吸收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同時,聚焦當代工藝美術創新發展,使之與社會需求和國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適應,結合新時代工藝美術的學科建設要求和人才培養需求,踐行“弘揚民族藝術文化”的人才培養理念,傳承中國傳統造物理念及精湛的傳統工藝,拓寬專業口徑,融通專業領域;通過工藝美術與文創產業相結合、工藝美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工藝美術與當代設計相結合等手段來促進工藝美術的創新性發展,探索工藝美術專業基于當代視角下的專業發展道路,服務于區域及國家文化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