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江蘇中淮安評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江蘇淮安 223010)
近年來,國內合成氨企業數量大規模增加,已成功突破一千家,其中大型合成氨企業占據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中小企業占據總數量的百分之八十。同時,在生產合成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并根據有關人員統計發現,每生產1t 合成氨會產生大概六十至八十立方的廢水。并且該廢水其中所蘊含的成分過于復雜化,不僅擁有豐富濃度的有機物,還含有高濃度氨氮,這屬于嚴重的工業廢水,一旦企業管理人員對其的重視程度不足,不經過專業處理就直接將廢水排出,會提升水體中的元素內涵,很容易給周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含氮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物理化學方法,如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等;另一種是生物脫氮技術。但由于物化法處理技術成本較高,且在處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二次污染,所以我國最常用生物脫氮技術。目前,我國傳統生物脫氮技術主要包括爆氣生物濾池、氧化溝法等,其具有穩定性強、占地面積小、投資簡單等特征。例如:在河南某化工企業是采用硝化反硝化/生物接觸氧化聯合工藝來處理合成氨廢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發現對氨氮和有機物具有顯著效果,確保企業氨氮和出水有機物都達到行業正常標準。
目前,我國很多合成氨生產原料是以煤炭為主體,占據整個生產原料的百分之七十六。煤制合成氨工藝主要包括壓縮、脫硫、造氣、變換、合成等環節。即是,先將無煙煤經過空氣交融,從而形成半水煤氣,再利用煤洗系統進行除塵降溫,從而放置在煤氣柜中進行存儲,然后采用專業工具進行加壓,加壓后的物質使用干法和濕法開始脫硫,脫硫后的焦化干起經過壓縮后進行工序。從某方面來看,該工序是將催化劑作為基礎,將原料氣體轉換為CO2、H2等氣體,再經過碳化工序確保這些氣體的含量在百分之三范圍內。而混合氣體通過吸收塔進行脫碳處理,除掉其中的CO2氣體,最終送到合成工序中形成液氨產品。
工業生產和水具有直接聯系,其被應用在整個工業生產過程中,給日常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為確保水資源的整潔性,工業生產中所有的廢水都要進行及時處理,才能被排放在既定場所。近年來,這種處理方式被廣泛應用在化工生產行業中,本文通過分析合成氨工業生產工藝,發現合成氨工業生產廢水具有多樣化特征:首先,缺特征。合成氨廢水嚴重缺乏使用廢水處理微生物所使用的營養物質,如P、C 等元素,其作為微生物新陳代謝的基本物質,缺失情況通常出現在活性污泥法處理合成氨廢水領域。針對碳源缺乏情況,工作人員要按照制作過程中所采用的工藝來選擇,如果是利用液氨洗滌工序來凈化原材料,會出現廢水中的碳源嚴重不足,會給微生物生長帶來嚴重影響;如果利用醇烷化技術來凈化原料氣,很容易導致廢水中有機物含量嚴重超標,甚至出現特殊微生物生長情況,從而給合成氨廢水處理帶來負面影響;其次,高特征。當合成氨在生產過程中,經歷過高溫過程,會自動排放大量設備冷卻水,導致合成氨廢水水溫逐漸提升,甚至有些水溫達到60℃,而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在這種高溫條件下進行生長,很容易限制微生物自身活性因子。在正常情況下,合成氨廢水要經過冷卻工序后,才能被放在生物反應器中進行處理,并且由于合成氨廢水中最重要的污染物,是由于在合成工序中所排放的廢稀氨,這是導致合成氨廢水無法被處理的重要因素。[1]
重污染化工行業有一半左右的廢水排放量全部是來源于合成氨工業,其具有高水溫、低CODCr等特征,其中存在大量污染物,如硫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等污染物,很容易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尤其通過排放大量氨氮物質,很容易導致水資源會出現營養化,給受納水體水質和水植物繁殖帶來阻礙,從而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嚴重阻礙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針對該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在20 世紀初期,就相繼制定各種相關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能進一步推動合成氨工業生產技術的優化,避免我國出現大規模水資源污染問題。隨著我國政府部門不斷加強對地方水資源環境要求,讓很多研究人員不斷改善合成氨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創新出各種處理方法,如離子交換法、生物法、吹脫法等。首先,生物法。生物法自身具有便于運行管理、處理成本低、能耗少等特征,主要利用OD 工藝、SBR 工藝、VIP 工藝來處理合成氨工業廢水。同時,工作人員正在不斷研究新型工藝,如硝化反硝化工藝、自氧脫氮工藝等;其次,吹脫法。其是利用傳質速度理論和氣液相平衡理論,將空氣和廢水相互結合,讓氣液能進行充分混合,讓廢水中的溶解性氣體和易揮發氣體全部從液體向氣體方向轉變,從而處理廢水中的污染物質。吹脫設備主要分為吹脫池和吹脫塔兩種類型,但由于吹脫池所需面積較大,在日常應用過程中常用塔式吹脫法,其是采用逆向流為主要方式,即是讓廢水從上往下進行流動,氣體從下往上流動,讓氣體和廢水在塔中進行相互融合,能有效凈化水資源。
廢水中的微生物具有降解化合物的作用,攝取自身運行所需要的小分子物質,從而形成氨氮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含氮化合物主要來源于微生物、動植物排泄物,如尿酸、核酸、蛋白質等,目前,很多微生物對含氮化合物具有較強氨化能力。首先,蛋白質氨化,蛋白質主要是由氨基酸構成,其中分子量所占比例較高,無法被直接應用到微生物細胞中,只能經過白酶作用下被分解為氨基酸后,才能實現脫氨基氧化作用。目前,我國氨基酸脫氨方式主要有還原脫氨、氧化脫氨、水解脫氨等類型,其中氧化脫氨是讓有氧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將氨基酸分為氨元素和酮基酸元素;還原脫氨是將厭氧菌在厭氧環境中,將氨基酸分解為脂肪酸和氨元素;水解脫氨是利用微生物為主體,將氨基酸分為羧酸;其次,尿素氨化。尿素被廣泛應用在印染廢水和生活污水中,能當作氮源被應用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其能被很多微生物利用分解為氨,如尿小球菌、尿素芽孢桿菌等;最后,核酸分解。核酸分解是指在脫氧核糖酸梅作用下,工作人員將核酸分解為嘌呤的過程。[2]
基于有氧環境中,工作人員可利用多樣化方式,將氨氮轉為硝酸鹽氮,這整個過程被人們統稱為硝化過程。站在整體角度來看,可將整個過程分為兩個環節,一是在亞硝酸細菌作用下,工作人員將氨氮轉變為壓縮酸鹽氮;二是在硝酸細菌環境下,利用特殊手段將亞硝酸鹽氮變成硝酸鹽氮。兩種細菌的特性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亞硝酸細菌和硝酸細菌的特征指標
反硝化過程主要是在厭氧環境中進行,工作人員通過利用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全部轉換為氣態氮,整個過程被成為反硝化。其中反硝化細菌主要分為異養型和自養型兩種類型,當處于有氧空間時,反硝化細菌會產生有氧呼吸,會自動分解其中的有機物,并形成最終電子受體;而在嚴重缺氧情況下,可采用碳源作為主要電子供體,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作為電子載體,從而實現整個脫氮過程。[3]因此,整個反硝化過程有四個基本步驟:
在生物脫氮過程中,反硝化工藝是在缺氧環境中進行,在傳統生物脫氮過程中,硝化過程和反硝化過程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硝化過程需要在有氧環境下進行,而反硝化過程要在缺氧環境下實施;另一方面,硝化細菌屬于自養型細菌,反硝化細菌不僅具有自氧型細菌,還具有大量異養菌,在整個硝化過程中,一旦有機物濃度超過行業標準,很容易讓異養反硝化細菌在有機物利用中占據重要位置,從而限制自氧型硝化菌進行不斷繁殖,直接影響到整個硝化的處理效果。而反硝化過程中需要大量有機碳源作為電子載體,所以在反硝化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碳源,來提升廢水中有機物的整體數量,從而幫助其從原本的化合態氮向氮氣方向轉變。[4]
本次實驗是利用SBR 反應器為主要設備,反應器池體部分是利用鋼板進行制作,內部使用防腐手段進行處理,讓廢水經過柵格除掉雜質后,能直接流到調節池中,從而科學調節水質和水量。而在調節池中的廢水,有部分是經過潛污泵流到反應器中,其他廢水被進行回流,通過利用液體流量計來準確控制反應器的進水流量。同時,在整個曝氣工作完成后,要及時啟動攪拌裝置實現缺氧反硝化工作,在攪拌時添加甲醇,確保其在反硝化過程中獲得自身所需要的碳源,從而達到生物脫氮的目的。等到所有工序全部完畢后,要將廢水靜置一段時間,再利用潷水器將其排到出水池,在進行相關處理后,再利用潛水泵將其運輸到廢水處理調節池。[5]
本次實驗中所使用的SBR 反應器接種污泥是來自化工廠污水處理站,污水顏色呈現黃褐色,其具有較強的沉降性能,規格為2500mg/l。通過利用顯微鏡能準確觀測到活性污泥中擁有各種原生動物細菌,其細菌結構非常緊密(如圖1 所示)。
圖1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接種污泥
實驗中所選擇的廢水來自工業污水處理站,是工廠提出生產中所排出的污水。該化工廠主要生產合成氨。廢水主要來源于合成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水,如甲醇精餾廢水、含油廢水、壓縮工序所排放的廢水等,這些廢水數量過于龐大,且其中結構非常復雜,廢水中含有大量難降解有機物和高濃度氨氮,很容易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6]
本試驗項目主要包括CODCr、NH4+-N、DO 等,所有項目檢測流程全部根據《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來實施,具體檢測項目和分析方法如表2 所示。
表2 檢測項目和分析方法
生物脫氮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是將硝化過程全部控制在亞硝化階段,主要是利用亞硝酸細菌和硝酸細菌生長環境不同,可利用多樣化手段來限制硝酸細菌增長,有利于提升亞硝酸細菌的作用,從而將NH4+-N轉變為NO2--N,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7]由于亞硝酸細菌受到自身成長環境的影響,其很容易被氧化為NO3--N 且受到亞硝酸細菌活躍度影響,其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最初水平。因此,本文在實驗過程中,主要選擇pH 值和DO 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兩者在相互融合過程中,其合成氨廢水硝化反硝化變化情況,從而構建健全的影響因素反饋機制,進而達到控制硝化反硝化穩定性的作用。[8]
在硝化反硝化過程中,其中pH 值和DO 值隨著三氮轉換的相關性(如圖2 所示)。
圖2 DO、pH值和三氮轉換的相關性
從圖2 可知,溶解氧在反應中的變化呈現出升降升降平的趨勢。在曝氣初始階段,系統中DO 濃度會逐漸增加,等到其上升到半小時后會逐漸降低;在其曝氣半小時到兩小時過程中,其DO 值會不斷降低,等到兩小時后其下降速度會逐漸增加;當其曝氣時間達到六小時,DO 濃度上升時間全部結束,但由于接下來不會出現任何曝氣流程,其DO 濃度會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并一直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時,在整個反應過程中,pH 值變化曲線出現凹形,從曝氣開始階段一直到曝氣六個小時后,其pH 值含量會不斷降低,而當其曝氣時間超過六個小時后,pH 值會出現整體上升的趨勢,直到反硝化攪拌時間達到三個小時,其曲線才逐漸平行。另外,從三氮變化曲線能看出,NH4+-N 氣體濃度從曝氣開始階段就呈現下降趨勢,在曝氣時間達到六小時后,其在反應器中根本無法檢測到相關氣體,從而可以代表該氣體被完全降解。[9]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政府部門愈發重視廢水處理技術,針對廢水處理頒布各種政策,給廢水處理效率帶來積極影響。而合成氨廢水作為廢水中的重要環節,其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很容易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但從我國目前合成氨廢水處理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各種外在因素影響,其廢水處理效果仍然無法達到預期水平。基于此,本文利用硝化反硝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來解決合成氨廢水問題,該處理技術具有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效果穩定等特征,能確保處理后的廢水質量達到《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避免合成氨廢水給企業經濟效益帶來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