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翔
(漯河市豫劇藝術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當中會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是十分關鍵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調配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有效達成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而會計工作根據內容和方向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主要類別,在人工智能時代下財務會計需要逐漸地向管理會計轉型才可以更好地契合與實踐工作的需求,進而讓企業在實踐運營的過程當中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進一步降低,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是就現階段的實踐情況來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仍舊存在著較多的制約因素,想要明確如何有效地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首先則需要明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且了解現階段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存在的制約因素,針對性發力才可以更好地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推動企業發展。
首先,從財務會計的角度來分析。財務會計是指相關從業工作人員在實踐工作的過程當中對企業業務活動的原始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并核算,然后整合出對應的財務報告,通過財務報告讓企業的領導者甚至與企業的投資人和債權人了解企業的運營信息,為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決策制定提供較好的數據基礎和信息支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管理會計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是以未來的資金運動為主要對象,通過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調節讓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最優化,推動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其次,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之間的側重點有所區別。相較于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更傾向于向后看,也就是總結過去一段時間內企業的運營情況;而管理會計則更傾向于向前看,將目光集中于當下和未來,通過對管理方式的調節和優化,讓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更好地達成。除此之外在工作內容上財務會計所制定的財務報表更加傾向于顯性成本,也就是常說的會計成本,而往往會忽略隱性成本也就是機會成本,管理會計則會兼顧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從更加綜合的角度展開分析,進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和保障。
最后,從本質上講。財務會計更加傾向于報賬型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更加傾向于經營型會計,工作人員在原有的財務資料基礎上通過工作的落實實現對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控制和規劃,對企業未來面臨的風險、運營的成本、面對的機遇和機會進行綜合的考量,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主要時態,主要方向是面向未來,管理會計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要明顯高于財務會計。
首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工作的主要指標相互滲透。財務會計在工作過程當中所得出的財務數據包括企業運營的收入數據、成本數據、利潤數據等相關的指標數據,這些都可以為管理會計的實踐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幫助。而管理會計所確定的管理計劃往往是財務會計的目標,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實踐工作落實的過程當中指標體系和內容是基本相同的,并且在一定情況下是同步實施的。
其次,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職能相輔相成。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職能是為了更好作出預測、判斷、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的工作開展主要職能是記錄和報告。管理會計通過對財務會計所記錄的信息和所提供的報告進行深入的加工和分析得出了相應的預測結果、決策結果、預算結果、控制方案和考核結果。
最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因為無論從財務會計的工作來看還是從管理會計的工作來看,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所提供的信息必須是可靠、真實且準確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所提供信息的主要特征也是共同特征。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不僅僅會影響其本身的工作效益和質量,同時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走向、戰略決策制定都會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甚至于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都需要通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來對企業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因此強化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真實性和準確性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收集信息加工信息過程當中所需要秉承的共同原則。除此之外,無論從財務會計的實踐工作來看還是從管理會計的實踐工作來看,其本質的初衷和目的都是讓企業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達成預期的戰略目標,進而實現資本積累規模擴張,從這一點上看兩者之間的目標相同走向也相同,因此將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是較為平滑也較具為科學的,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人工智能是經過計算機科學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產物,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模仿一些人的行為,通過代碼計算來完成一些重復性高、計算量大且規范性強的工作。人工智能的推廣和普及無疑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對于人力的依賴,使很多工作都實現了自動化,既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又縮減了成本。現階段人工智能已經逐漸地朝著財務領域延伸,各種各樣的財務軟件逐漸的應用于企業當中,所起到的效益和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財務軟件的應用讓會計工作人員在實踐工作的過程當中效率更高質量更好且精準度更強,因此人工智能的推廣和普及讓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首先,人工智能的出現使財務信息變得更加及時、精確。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在實踐開展的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面對較為繁雜的信息,而又因為自身的時間、能力和精力極為有限,導致了在信息計算篩選收集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有效地解決了這些不足和問題,讓相關從業工作人員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對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在相關工作人員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失誤時往往人工智能會出現預警提示,進一步減少工作失誤信息失真的問題出現。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預測能力強大,存儲和處理能力也相對較高,這樣會計工作人員在信息處理和問題分析的過程當中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只需要通過登錄相關的系統軟件進行指令輸入就可以完成對應的運算、統計、篩選、查驗等相關工作。
其次,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有效地遏制虛假財務信息。相較于人工智能,傳統的人力輸入和人為判斷難免會摻雜個人的主觀意愿和需求,進而導致了在財務報表制作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人為失誤或者是故意篡改、弄虛作假的情況,造成了財務工作所得出的信息失真,準確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欠缺。人工智能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因為在人工智能下工作人員都是通過登錄賬號的方法來展開日常工作,在工作日志當中也明確記錄了個人的主要工作內容、工作方向以及詳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責任,這樣當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追責,同時也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減少失誤和篡改的問題出現,讓信息的精確性、科學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
最后,人工智能的出現讓傳統會計崗位需求量減少。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對會計工作崗位從業人員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信息進行及時的篩選和計算,通過較為復雜的處理得出最終的報表,因此對于人力的依賴性相對較強,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會計工作人員還需要通過加班來完成任務,人工智能的出現無疑解決了這一困境,大大降低了會計工作對于人力的依賴,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同時也讓財務會計這一工作對于人數的要求變得越來越低。
首先,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合乎企業發展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階段同行企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在實踐運營的過程當中面臨的風險和壓力也與日俱增,而企業想要更好地樹立市場競爭優勢,就需要對資源作出最有效的調配,加強企業內部資源管理,并且在戰略決策制定的過程當中從更加綜合全面整體的角度作出相應的考量。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融合可以達到業財融合的效果,進而更好地維護企業價值,讓企業在與日俱增的運營壓力和競爭壓力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現今時代,會計僅僅提供核算結果和財務報表已經無法滿足于企業運營發展的需求,也無法更好地為企業內部資源調配提供幫助,因此在新時代下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需要以管理者的身份重新融入到企業當中,從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資源調配,為企業領導層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和管理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人員就需要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工作方向和市場定位。根據自身工作的數據優勢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作出分析和研究,通過分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的方式為企業打開一片新的天地,及時地修正偏差,實現企業戰略,達成業務財務一體化效果。
其次,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符合于國家宏觀政策需求。在2016年國家財政部就曾經發布文件指出現階段管理會計是社會當中緊缺的人才,并且確定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這一任務目標。由此可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相較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無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具有著不可替代性,無論在企業規劃、決策制定還是在控制和評價當中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從傳統的報賬會計向經營會計轉變。這是會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與企業發展要求,同時也合乎國家宏觀政策需求,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首先,從企業的領導層來看。大多數企業的經營者都并沒有認識到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忽視了會計工作人員本身的管理職能,事實上會計工作人員掌握著企業的基礎數據,對于企業的整體運行狀況較為了解,當財務工作人員可以有效地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當中時,企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就現階段的實踐情況來看,企業決策者對于管理層的把控是相對而言較為嚴格的,大多數企業并不會讓會計工作人員參與到企業管理和決策當中,這一方面打擊了會計工作人員本身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也讓會計本身的管理職能無法有效發揮。
其次,從會計工作人員本身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很多會計從業工作人員對于自身的工作職能并不清晰,往往認為會計工作僅僅是處理好數據做好報表就已經完成了全部任務,并沒有從宏觀和整體的角度為企業的領導層和決策層提供更多的意見和參考。同時也并沒有意識到人工智能到來給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如果會計工作人員對自身工作不及時地作出調整和優化,將無法契合與時代的需求,最終也會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在人工智能飛速普及的背景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大部分內容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為財務會計的基礎工作內容大多數程序化重復性都相對較高,如果相關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不作出相應的提升,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完善和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將會被行業和時代所摒棄。
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始終是相應的工作人員,如果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養不做出相應的調節,則無法跟上日新月異需求不斷變化的時代,會計工作也同樣如此,人工智能正在飛速地推廣和普及,如果財務工作人員自身的能力和素養不作出相對應的調節,仍舊以傳統的會計工作方法展開日常工作,不了解企業的業務狀況,不調整自身的職能,則會導致會計工作人員喪失一直引以為傲的“鐵飯碗”。除此之外從工作本身的特點和需求來看,人工智能的出現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減少會計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失誤和問題,讓信息的時效性和精準性進一步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對人工智能有所了解,進而更好地應用人工智能,在此基礎上向管理會計逐漸過渡,因為只有熟悉了人工智能掌握了人工智能會計,工作人員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轉型,但是現階段會計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則是,一方面工作方法并沒有及時地作出更新和調整,另一方面對于人工智能的了解不夠各種智能軟件應用的并不熟練,這就導致了財務會計本身的工作漏洞百出,更不必提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的問題。
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中心主旨和原則就是業財融合,即通過財務會計的信息來指導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方案,進而讓企業在實踐運營的過程當中效率和質量更高更好,但是就現階段的實踐情況來看,很多企業仍舊存在著信息孤島的問題,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兩者之間割裂的十分明顯,這就導致了很多財務工作人員對于企業的業務流程甚至于企業的市場定位了解不足,同時業務工作人員與財務工作人員兩者之間溝通和交流的也相對較少,進而導致了財務工作人員對于業務問題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交流和溝通使財務信息本身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出現了較多的漏洞。例如,當賬面上出現逾期應收款項時,財務工作人員往往并不會與銷售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來了解財務逾期的原因,因此并不清楚客戶是否是因為面臨破產,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應收款逾期,這就導致了財務工作人員所得出的賬面信息和所歸納的財務報表,與實際的企業固定資產貼合度相對較低,進一步降低了會計工作人員工作所能達成的影響和效益。
首先,相關的會計工作人員要理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認識到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取代了傳統會計的大部分工作內容,在財務會計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力完成數據的收集、錄入、整理、統計和分析,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讓財務會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更高,但也同樣意味著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必須作出改變和優化,找到人工智能無法代替的優勢,進而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財務會計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管理會計,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放在如何有效地應用會計信息,如何有效地調整管理手段上。在掌握會計工作本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需要在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互聯網應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學習國際上通用的財務審計知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從更加綜合更加全面的角度對會計工作有全新的理解,緊跟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作出相應的調節。
其次,從企業的管理角度來分析。企業的領導層需要認識到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賦予會計工作人員更多的管理職能,并且在制定決策和分析戰略發展方向時,充分征求會計工作人員的觀點和看法。會計工作人員對于企業本身的運營狀況掌握的是較為詳細的,同時也深知企業的各項數據,通過征求會計工作人員意見觀點和看法的方式,既有助于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同時也有助于決策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提升。通過會計工作人員本身的意識轉變和企業的領導從觀念轉變,實現理念先行,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奠定好基礎和保障。
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會計工作對于人力的依賴進一步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取代人力,在管理會計工作落實的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掌握信息了解信息,并對信息作出有效的加工。同時還需要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以及了解企業本身的隱性成本,從更加綜合全面的角度作出判斷和分析。因此從這一點上看人工智能資源對會計工作崗位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財務會計,更不可能取代管理會計,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就需要借助外力進一步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為會計轉型提供更多的幫助和保障,企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
首先,從已有的員工角度來分析,企業需要定期地展開培訓,通過培訓工作的落實讓相關工作人員掌握更為專業的會計工作知識、理論技巧和方法,同時也在培訓工作落實的過程當中完成對于會計工作人員的思想培育,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緊迫感,并且傳輸法律知識、管理知識、計算機知識、互聯網操作知識等相關的技術知識,讓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養得到不斷提升,更為契合與新時代下對于會計工作人員提出的標準和訴求。
其次,從新納入員工的角度來分析。企業需要征收更多復合型人才,提高人才準入門檻,讓更多管理型會計走入到對應的工作崗位,為會計工作崗位注入新鮮血液。以此為中心,從已有員工和新納入員工兩個角度著手,打造出復合型專業性人才隊伍,進而保障相關工作人員精于資本運作、內控和風險管理,熟悉稅收政策,懂得稅務謀劃和金融保險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為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保障和參考。同時也為企業的戰略決策制定提供更多的專業化意見,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
就目前的趨勢來看,人工智能已經逐漸地走進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因此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分析,人工智能還會不斷地優化、完善升級和調整,因此不難預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會讓會計核算業務逐漸走向全自動化。從這一趨勢和角度來分析,會計工作人員的思維必須作出調整,學會利用智能化系統來落實管理會計各項工作,推進業財融合,助益企業發展。
因此企業可以設置和借助智能化系統,在智能化系統當中充分考量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實踐工作需求,利用智能化系統,將財務工作和業務工作充分融合,例如審核工作就需要業務部門工作人員在系統上提交申請,然后由財務工作人員進行數據審核、上報、批準等各項任務,通過這種方式既讓財務工作人員更好地了解業務工作人員主要的工作內容,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更好地推進業財融合,同時也有助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過渡,讓會計工作人員的思維發生轉變,逐漸地接觸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學會從更宏觀更整體的角度來作出分析和判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出現讓財務會計的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逐漸地降低了財務會計工作對于人力的依賴,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讓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運營風險和運營壓力。在這雙重背景下,相關的會計工作人員想要更好地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就需要對自身工作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財務會計逐步地向管理會計作出轉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轉挑戰為機遇,同時也通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都轉型助益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推動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