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春,遲麗華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記憶,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思想與價值,今天依舊散發著絢爛的光彩,而將其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能夠進一步強化其育人實效,培養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開拓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優秀青年?!饵S河文化概說》以歷史變遷為主線,對黃河文化的發展演變進行研究,并探討了不同時期黃河水患以及相應治理策略,充分體現古人的偉大智慧。
牛建強編著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黃河文化概說》一書共分十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梳理黃河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歷史變遷,并從文化俯瞰、河道變遷、早期文明、農耕文明、民間信仰、民俗風情等方面構建了系統的黃河文化框架,多方面展現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第七部分至第十三部分闡述不同歷史時期的黃河水患以及治理方略,并從時代視域審視黃河文化的發展,深入思考黃河流域的興衰所系、經濟發展以及生命倫理,提出了黃河文化的現代化轉型途徑。整體來看,全書觀點清晰、邏輯嚴謹、語言生動,清晰勾勒了不同時期黃河文化的發展背景以及文化內涵。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在推動民族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教育中,黃河文化同大學生創業教育有著內在的趨同性和耦合性,加快二者的融合能夠有效提升高校育人質量,助推大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的提高。結合《黃河文化概說》一書內容,加快黃河文化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黃河文化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內在需要。黃河文化是經數千年歷史變遷而沉淀下來的文化精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優秀文化,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能夠增強個體的民族歸屬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實現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復興與發展。同時,黃河文化中還蘊含著拼搏、開拓、奉獻、團結等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不斷激勵和推動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將黃河文化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能夠為學生的思想提供滋養,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實現自我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還能夠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團結互助、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
第二,黃河文化是深化高校創業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理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人才培養同國家建設緊密結合,合理規劃教學課程,引導青年學生走入社會,開展科學合理的創業活動,同時還要借助高校雄厚的科研資源,將智力、技術、項目等輻射到學生創業活動的方方面面,助力大學生創業和地區經濟發展。黃河文化中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精神財富能夠引導高校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此外,黃河文化同大眾有著天然的情感關聯,能夠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重要素材,將黃河文化同信息技術、旅游、教育、產品制造等行業的創造性融合可以加快經濟的轉型升級與持續發展,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深化高校創業課程改革。
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加快黃河文化同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已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難題,結合《黃河文化概說》一書內容可以探尋其有效實施路徑:第一,高校應當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首先,高校應當立足于宏觀政策,并結合本校特色、地區優勢制定系統的教育規劃方案,為黃河文化融入高校創業教育指明發展方向。其次,高校應當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組建專業的管理隊伍,促使其針對黃河文化同創業教育的融合開展更科學的理論研究、實踐調查、宣傳推廣、科學管理等工作;加強高校內部各機構的聯動,形成協作合力,進一步提高其工作實效。第二,高校應當促使黃河文化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全過程。首先,高校應當借助第一課堂加快黃河文化同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的融合,深入挖掘黃河文化中的創業育人元素,并依據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其感召和教化效果;還應當加強教師、專家的教研工作,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新模式、新方法,形成更為科學、專業的教學體系。其次,高校應當借助第二課堂加強實踐教學,可依托當地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資源構建創業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育人價值,或以此開展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應當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綜上所述,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同高校創業教育有著一定的趨同性和耦合性,加快二者的融合對于高校教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