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曼,黃詠冬,鄧愛華,張碧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麻醉科,廣東 佛山 528318)
上肢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可發于任何年齡階段。手術是治療上肢骨折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恢復正常解剖結構,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復。但骨折及骨折手術都具有明顯的創傷性,需輔以有效的麻醉,以保障手術順利進行。臂叢神經阻滯作為此類患者首選的麻醉措施,具有操作簡單、效果良好等優點,且超聲定位技術的引入有效提升臂叢神經阻滯成功率[1-2]。然而骨折患者術前即存在骨折痛,多較為緊張,對麻醉需求較高。咪達唑侖是臨床常用的麻醉藥物,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廣泛應用于神經阻滯麻醉中,但隨著用量增加會增加圍術期不良反應,影響預后,無法滿足臨床所需。右美托咪定具有強效的鎮靜、鎮痛、催眠效果,且不會誘發呼吸抑制,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廣泛青睞[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聯合咪達唑侖輔助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上肢骨折患者。納入標準: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患者知情并加入;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有手術相關禁忌證;病理性骨折;多發骨折;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按用藥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62例)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2.89±2.56)歲;ASAⅠ級18例,Ⅱ級44例;體重指數(BMI)18.9~28.2 kg/m2,平均BMI(23.47±1.19)kg/m2。觀察組(63例)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2.93±2.61)歲;ASAⅠ級20例,Ⅱ級43例;BMI 18.8~28.5 kg/m2,平均BMI(23.49±1.14)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未術前用藥;入室后構建靜脈通路,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于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成功后,對照組靜脈注射0.04 mg/kg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國藥準字H19990027),并以微泵恒速推注等量0.9%氯化鈉溶液。觀察組靜脈注射0.04 mg/kg咪達唑侖后,以0.7 μg·kg-1·h-1劑量持續泵注右美托咪定(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48)。兩組患者均于術畢前10 min停用藥物,觀察到患者出院。
1.3 觀察指標①血流動力學:神經阻滯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時(T2)、手術結束時(T3),采用多功能監護儀密切監測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②鎮靜效果:于T1、T2、T3采用以Ramsay鎮靜評分[4]評估。評分問卷共6分:1分:煩躁不安;2分:清醒,安靜合作;3分:嗜睡,對指令反應敏捷;4分:淺睡眠狀態,可迅速喚醒;5分:入睡,對呼叫反應較為遲鈍;6分:深睡,對呼叫無任何反應。分數越高則表明鎮靜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T0時,兩組的MAP、H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1、T2、T2時,觀察組的MAP、HR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比較(±s)

表1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比較(±s)
指標 組別n T0 T1 T2 T3 MAP(mmHg)觀察組6395.36±7.6980.59±6.2183.21±6.5286.56±6.88對照組6295.21±7.5385.25±6.8889.48±6.7594.63±7.05 t 0.11 0 3.977 5.282 6.477 P 0.91 3 0.000 0.000 0.000 HR(次/min)觀察組6378.92±5.3870.12±3.8971.56±4.7873.42±5.72對照組6278.85±5.3274.21±4.6177.32±5.4778.75±5.26 t 0.07 3 5.364 6.272 5.421 P 0.94 2 0.000 0.000 0.000
2.2 鎮靜效果T1、T2、T3時,觀察組Ramsay鎮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鎮靜效果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鎮靜效果比較(±s,分)
組別 n T1 T2 T3觀察組 63 2.56±0.58 3.12±0.64 3.65±0.83對照組 62 2.03±0.46 2.43±0.55 2.85±0.61 t 5.65 5 6.460 6.132 P 0.00 0 0.000 0.000
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作為上肢骨折患者較為常用的麻醉措施,其操作簡便,且效果確切。但上肢手術患者麻醉后意識尚存,圍術期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而造成血壓上升、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甚至造成更為嚴重的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5-6],這也給骨折手術麻醉提出了更高要求。
咪達唑侖為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廣泛應用于術中鎮靜,給藥后可快速發揮鎮靜效果,但該藥物無法發揮長效穩定的鎮靜功效,且若僅僅增加藥量或持續輸注會誘發呼吸抑制,故臨床常考慮聯合用藥。右美托咪定屬于無呼吸抑制、唯一在術中可喚醒鎮靜藥,近年已在臨床的輔助鎮靜中廣泛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MAP、HR低于對照組,Ramsay鎮靜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右美托咪定聯合咪達唑侖輔助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能夠維持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分析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可通過作用于脊髓后角突觸前與中間神經元突觸后膜的α2受體,使細胞超級化,從而阻斷痛覺信號傳導,并抑制傷害性肽類物質釋放,從而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7]。右美托咪定還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系統α2受體較多的地點,以此誘發并保持自然非動眼睡眠狀況,從而達到鎮靜、催眠功效,有效確保患者術中各項指標維持于平穩狀況[8]。另外,右美托咪定不僅可劑量依賴性地調節心率與血壓,還可有效改善插管與拔管時患者機體血流動力學的轉變,從而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右美托咪定聯合咪達唑侖能夠有效增強阻滯功效,維持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穩定,并可減少各自藥量,有效預防單一增加藥量而誘發的不良反應,利于術后快速恢復。但本研究具有樣本量少、觀察時間短等缺點,可能試驗結果會產生偏倚,故臨床還需不斷完善試驗設計,擴大樣本量的納入,以此深入了解右美托咪定聯合咪達唑侖輔助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確切的指導。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聯合咪達唑侖輔助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安全有效,能夠維持上肢骨折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鎮靜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