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書紅,藺紅麗,周福有
(1安陽市人民醫院 心胸外科,河南 安陽 455000;2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香港 999077;3安陽市腫瘤醫院 胸外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升高,臨床常采用手術切除治療早期肺癌。但肺癌患者由于手術因素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不利于術后恢復。激勵護理通過管理誘導患者的行為,針對其生理、心理狀況實施護理干預[1]。研究[2]表明,激勵式護理可疏導甲狀腺癌術后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體位管理可減輕術后疼痛不適感,并減少壓瘡等不良反應發生[3]。激勵護理與體位管理從心理及生理方面為患者提供干預,滿足其需求。本研究探討激勵護理配合體位管理在胸腔鏡肺癌術后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53~79歲,平均(61.38±3.68)歲;男性31例,女性9例;腫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2例,Ⅱa期20例。對照組年齡51~80歲,平均(61.95±3.73)歲;男性32例,女性8例;腫瘤分期:Ⅰ期9例,Ⅱ期10例,Ⅱa期21例。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病理檢查診斷為肺癌;②存在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①腫瘤細胞侵襲其他組織或器官;②術前接受放化療;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及健康宣教、術中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術后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采用激勵護理配合體位管理。(A)激勵護理。①心理指導:患者入院后觀察其情緒及心理狀態,若出現焦慮、恐慌等情緒,及時與其溝通,鼓勵患者,通過音樂療法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其負性情緒;主動關心患者,與其建立信任關系,鼓勵家屬與患者積極溝通,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支持,主動為患者介紹醫院、病房環境,消除其陌生感;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介紹治療成功案例,增加患者信心。②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流程、麻醉方法、藥物不良反應、并發癥預防等,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制定適宜的宣教方式;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③飲食:對于可進食普食者,指導其進食高纖維、高營養的食物;對于不可進食普食者,食用流質食物,術前指導患者口服腸內營養液,改善其營養狀態。(B)體位管理。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協助其調整體位,調整病床角度為15°,適應后調整為30°~50°,期間每2 h協助患者翻身,翻身時注意將患者身體抬高后再移動位置,防止損傷皮膚。
1.4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4]從7個維度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總分0~21分,分值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采用生活質量指數(QL-Index)[5]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0~1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6]從親密關系、積極態度、行動態度方面評估患者的希望水平,12~48分,分值越高則希望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指標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術后指標比較(±s,d)

表1 兩組的術后指標比較(±s,d)
組別 n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術后首次排便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40 3.23±1.26 4.82±1.99 11.72±2.14對照組40 4.03±1.61 5.82±2.01 12.70±1.79 t 2.47 5 2.236 2.222 P 0.01 6 0.028 0.029
2.2 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QL-Index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PSQI評分 QL-Index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011.41±2.63 8.23±2.03 5.39±1.62 7.46±2.15對照組4011.48±2.73 9.34±2.18 5.49±1.82 6.49±2.01 t 0.11 7 2.357 0.260 2.084 P 0.90 7 0.021 0.796 0.040
2.3 HHI評分干預后,觀察組親密關系、積極態度、行動態度評分及HHI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HHI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的HHI評分比較(±s,分)
時間 組別n親密關系 積極態度 行動態度HHI總分干預前 觀察組4010.26±2.4310.09±2.3210.46±2.5130.99±6.91對照組4010.15±2.0910.10±2.3710.29±2.0230.38±5.72 t 0.21 7 0.019 0.334 0.430 P 0.82 9 0.985 0.740 0.668干預后 觀察組4013.57±1.7213.19±1.8213.18±1.6839.87±4.42對照組4012.52±2.2712.21±2.3212.28±1.8237.08±3.67 t 2.332 2.102 2.298 3.071 P 0.02 2 0.039 0.024 0.003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預后較差。由于疾病對機體的損傷,肺癌患者營養狀態較差,術后易繼發多種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7]。研究[8]表明,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激勵護理可通過情感激勵增強患者的活力,激發其積極情緒,提高治療的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QL-Index評分、HHI總分高于對照組,表明激勵護理配合體位管理可縮短肺癌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改善術后睡眠及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激勵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可更加詳細地為患者講解疾病、藥物及并發癥預防等知識,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的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激勵護理是以護患及家屬之間的感情聯系幫助患者建立信心,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同時可激發患者參與治療的積極性,促進病情控制。術后調整患者體位期間,每個角度為患者保持一定的緩沖時間,可避免體位改變引起的生命體征變化,同時可防止牽拉切口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9]。半臥位體位有助于患者排痰,促進呼吸功能恢復,促進患者康復;定時翻身可有效減少壓瘡的發生,并可促進胃腸蠕動,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復,加快排氣、排便,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激勵護理結合體位管理可縮短肺癌患者恢復時間,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提高其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