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波
高三語文第一輪復習會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初,復習時間最長,復習工作量最大,又是第二輪復習與第三輪復習的基礎及先行者,所以一輪復習顯得尤為重要。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語文成績是高三同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長期以來大規模的訓練是高三同學學習的傳統模式,但綜觀高三同學的現狀及考試結果,總覺得付出和結果的比例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情況下,對高三語文第一輪復習策略予以探討很有必要。
一、端正學習態度
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語文拉分不大,二是認為語文提高不快。第一種認識過于片面,就整體看,在考試中,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大有人在,相比較于語文考到-百二十多分的同學,之間的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并不此其他學科出現的差距小多少。就第二種認識來說,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難也是有失偏頗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們確立一個怎樣的學習時間。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甚至更長,就會發現語文的提高絕對不比其他學科慢。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學習方法才能發揮作用。
二、突顯學科素養
語文卷一拿出來,誰都知道是語文卷,不是政治卷,不是歷史卷。那在試卷里會怎樣體現呢?會更加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更具語文味。體現學科的專業性。命卷人會用專業說話,語文味十足,特顯靈動、情調。語文其實是很容易提高的。但是為什么大家提不高?原因在哪兒?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語文。什么是語文?先看一個“語”字。言旁,就是話。誰的話?“吾”,我的。“文”字,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身上的花紋,它的本義是文身,后來引申為裝飾、文飾。那么我給語文下一個定義:將“我的”話詩意(適宜)的呈現出來,就是“語文”。如此,語文的個性也就明確了。說我的話,藝術地說,說給人啟示的話。我們平時寫作文,是說的自己的話嗎?是在藝術地說話嗎?是在給人有啟示地說話嗎?說我的話,是求真。藝術的說話,是求美。說給人啟示的話,是求善。求真、求美、求善,就是語文追求的境界。真美善就在本真的說話里、藝術里。有這些真美善的能力,也就是學科素養,你才有力量,有力才能把理說得更充分,將情抒發得更真切,事物描繪得更入微。這就是語文的個性。那語文的個性如此,我們在試卷中又怎么體現的呢?古詩題2020年全國1、2、3卷和新高考1卷的內容是“詩詞酬唱”,“讀史感悟”,“廉潔自持”,“時代送別”。你看每一首詩都是有特點的,都是與生活相關的,是有語文味的。生活就是教育,一切存在都是素材。生活就是考題,一切皆可入題。世事洞明皆考題,人情練達即考卷。
三、建立知識系統
語文學科同一切學科一樣,均有自身的知識系統。理清這個系統,有利于同學們復習時明確目標,有利于復習時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答題時尋找解答依據。因此,建立語文知識系統,是第一階段復習備考工作的重點。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復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如“詞”這個小系統,就包括詞義、色彩輕重、范圍、搭配、語體等。甚至還可分得更細,如詞語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輪復習中,同學們需熟悉大系統和小系統,并在復習具體知識點時,有意的將所復習的知識點和其所屬的知識系統聯系起來。這樣做有益于開展全面的、深入的復習。
四、積累語文知識
語文經過了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語文的考試又涉及了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個標點,其間還涉及到古文現代文散文社科文古詩詞等的閱讀水平的考核,沒有一樣可以輕視,沒有-樣可以輕易掌握,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中的語文學習中尤其要注意平時的點滴積累。這積累的內容可分三個方面:(1)名篇背誦的積累。在每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都會出現一些背誦題目,而這些題目基本上是白白送分的題目,考生需要在考試前對大量的課文以及古文這種背誦。由于顧文已經要古詩的數量比較多,?考涉及到的背誦題目,不單純考查高中時期學習到的古詩,也會出現初中時期學習到的一些故事,需要這些考生長時間地進行背誦。(2)基礎知識的積累。準備好一本基礎知識的積累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句識別法以及不少題目的做題方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于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試中選擇題的得分。(3)寫作素材的積累。作文在考試中占60分,是所有功課中的所有題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題。我們對作文絕不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一定要積極主動,平時做個有心人。所以,要準備好一本素材積累本,平時閱讀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素材的內涵越廣泛越好,應"橫看成嶺側成峰”,能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在面對不同中心可以選用同一個素材,使素材使用爛熟化、精細化。
五、強化課外閱讀
根據對往年高考試卷的分析,閱讀是同學們最薄弱的環節之一。究其原因,縱然有許多客觀因素,但同學們有限的閱讀面、閱讀量和閱讀時間,不能不說是影響閱讀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有鑒于此,語文大綱要求高中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0萬字。筆者認為,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也應合理安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也是高三語文復習易被忽視而卻不應被忽略的復習內容之一。首先,注意選擇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利于學習的文質兼美、針對性強的讀物。這樣才能“怡情、博采、長才”。其次,注意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能。語文的閱讀分精讀和略讀。精讀要注意以下幾點:(1)感知語言。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力是語文學習的首要任務,讀書的關鍵是“讀”。只有通過“讀”才能品嘗到文章的深邃與空靈。或讀兩三遍、或快讀、或細讀、或細讀相關段、或跳讀、或吟誦你喜愛的句子,通過感受閱讀,注意學習其中豐富的語言詞匯及觀點內容、藝術手法、人物形象等。(2)鑒賞技法。鑒賞優美的文學作品,在獲得身心愉快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借鑒作者觀察社會的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以及謀篇布局的思路,從中找到運用語言準確表達思想的門徑,從而形成自己的寫作個性。(3)比較異同。這是較高要求。學習同類文章,要就其文體、構思、章法、題材進行不斷的分析、咀嚼、鑒賞,異中求同,歸納其共性,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還可“同中辨異”,學會活用,在辨識中學會整體性比較,形成自己的文學批評能力。
六、重視作文復習
一年一度的高考,讓人議論最多的是語文,而最讓人評頭論足的是作文。不管怎樣議論,我們考生還必須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如何進行作文復習。第一,從小處著手。現在話題作文一統江湖,本身范圍比較大。一些學生在擬題時不切實際,所擬之題十分空泛,如“論人生”“論教育”,結果文章內容空洞,毫無真情實感。近年來的話題作文無不要求學生寫真情實感。要為人而文,以人為本,不要矯情做作。考生應從自己身邊的生活,與社會密切相關的事件入手,才能做到情真意切,切忌說大話,空話和廢話。第二,要善于聯想。寫作離不開聯想與想象,但卻講究想象得法,不要憑空想象。作文題目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所以想象不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而是在作文命題范圍內進行想象。聯想在寫作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聯想可托物運思,由此及彼,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開拓意境。寫作時通過聯想,才能打開思路,行筆千言,通過類比,比喻、形似等各種聯想使平時積累的材料,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生活中有無窮無盡的新鮮材料可供積累,無論是街談巷議,還是小說、新聞、歌曲都可成為積累的素材和聯想的對象。第三,注意行文的點面結合。議論文的寫作不僅要注意面,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我”的看法,即“點”。把“我”擺進去,說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喪失自己的觀點。在倡導張揚個性的今天,寫出屬于“我”自己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如果安于一種模式,那是很可悲的。第四,勤寫苦練,知已知彼。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內所能湊效的,而要經過長期的勤寫苦練。但高三時間有限,又如何在短期內提高寫作能力呢?除了前文所述的強化訓練外,我想還應對自己的文章加以比較分析,尋找自己滿意的地方和欠缺之處,了解自己的作文毛病在哪里、弱在何處。你可以以自己的一篇作文為例,分析審題、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尚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如在短期內無法克服一些固疾,那便應學會揚長避短。
總之,高三語文一輪復習是針對高考知識進行的第一次拉網式全面復習,其目的在于全面掌握高考所需的基礎知識,做到查漏補缺、顆粒歸倉,在此基礎上培養考試能力,提高考試技能。作為高三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高三語文第一輪復習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高考語文成績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