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群
摘要:培養高質量技術性人才是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職業教育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實行校企合作培養,將在校生送到企業進行技能培訓,提前讓學生適應工作崗位和角色轉換。而“雙元”育人機制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材施教,優化培養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目標的方式。
關鍵詞:產教融合;“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二十條”)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借鑒“雙元制”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方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21年四川省教育廳等九部委印發的《四川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深化協同育人模式改革。堅持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強化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
一、“雙元”育人機制的含義
“雙元”育人機制的模式在德國企業中廣泛運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被全世界借鑒學習,近些年被我國的很多企業和職業院校引入。所謂雙元,主要是指職業院校學生在三年期學習中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其中一元是指在學校內接受職業有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元是到企業單位的校外實訓場所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參與崗位實習,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崗位需求,為就業做鋪墊。校企“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將培育工匠精神作為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以生產性實訓為關鍵環節,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深度開展校企協同育人改革,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的雙元育人機制。
二、目前職業院校實施“雙元”育人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行為習慣也較落后,學生個性、理想理念等受社會影響大,離異、單親、留守、貧困等特殊家庭多(50%以上),學生中抑郁癥群體也在增多,職業院校為了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心理品質,加強了生產性實訓環節的培養力度,積極主動與市內外知名的企業尋求“校企合作、雙元育人”,但是一直出現的是“學校熱,企業冷”,企業技能型人才出現“用工荒”,職業學校的學生到企業去“留不下來”等現象......職業教育作為跨界教育,還存在企業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還不夠突出,職業院校在堅持“德技兼修”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職業素養、心理品質教育還有待加強,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不夠,課程結構和內容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不夠,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夠,未能有效實現“教、學、做”三合一,學生技能不過關等問題,而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技術發展相應加速,崗位變化快,同一崗位技能要求變化加速,更需要學生終身學習,如何在產教深度融合國家政策的背景下,構建起校企“雙元育人”的機制,實現校企資源共享,促進校企的深度融合,幫助學生專業成長,讓每個學生成為合格的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為我們職業教育探索的時代命題。
三、“雙元”育人機制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一些探索
(一)引企入校,產教融合。一方面,引入真實企業,并且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企業,其職業環境、崗位標準具有示范性和影響力,讓學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在真實職業環境中體驗職業氛圍,有利于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形成;另一方面,通過產教融合,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學的內容就是工作內容,教學過程即是生產過程,避免了課程所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現象,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二)師資混編,優勢互補。通過師資混編,優勢互補,一方面,使校內教師足不出校就可以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先進技術,積累項目經驗,使知識和技能實時保鮮;另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通過參與教學,有助于對教育規律的把握,使研發的項目更貼近實際,提高產品競爭力。
(三)無界合作,協同發展。以項目為載體,吸納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參與項目實施,不僅有利于拓寬師生專業知識面,也有利用協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好促使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職業素養的形成。
(四)激活內因,主動學習。通過項目任務為驅動,學生各個階段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項目任務,加上有嚴格的考核辦法和淘汰機制,更好激發學生內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四、創新“雙元”育人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即學校與企業的對接,實訓基地與車間的對接,專業與行業的對接,教師與師傅的對接,培訓與崗位的對接,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下構建校企共同招生、校企共訂計劃、校企共同教學、校企共同管理、校企共同評價、校企雙師執教、學生雙證就業等方面的“雙元”育人合作機制。
1.學生成長方面
職業院?!半p元”育人機制能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學習平臺和條件,通過校企“雙元”育人,將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貫穿于學生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實踐,讓學生更熟悉行業標準、企業規范,學生從一個普通的職校學生轉化成了一個具有職業素養的優秀員工,使學生從行為習慣到心理品質,從專業理論到實訓操作,成功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華麗轉身,學生優質就業,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2.教師方面
職業院校通過校企“雙元”育人,有效利用企業資源優勢,校企師資共享,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為校內課程提供指導,學校教師定期入企業進行崗位鍛煉,校內教師在新工藝、新技術、新流程的知識結構上不斷更新,促進教師“雙師”素質提高,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技術人員對教育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較好彌補了企業技術人員教學能力經驗的不足,“雙元”育人機制實現“雙師”成長。
3.學校發展
職業院校在校企“雙元”育人機制的實踐探究工作推進中,學校得到了企業對專業教師技能的培訓、實訓設備的添置,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對專業建設、教師培養、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高,社會吸引力顯著提升,激發了學校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4.企業的變化
職業院校在“雙元”育人機制的實踐探究教育教學工作中,校企合作,共同探索研究,為企業培養了更多具有職業素養和優秀技能的專業人才,減少了企業培養成本,降低了企業的招工成本,為企業提供人才儲備,優化了企業人資結構,充分調動了企業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近幾年職業院校在雙元育人的實踐探索中也發現,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雙元”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元育人模式,重點在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強化行業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
產教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的優勢、優化行業、企業與學校的資源配置方式,深入貫徹職教政策在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度發展,改善培養人才的方式、提升培養人才的質量,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協同育人。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發展職業教育,是一場教育變革,關乎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職業院校遵循職業教育規律,面向職業,瞄準就業,融入行業,校企合作必須從“融入”到“融合”,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依托職業教育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把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文獻
[1]趙有生《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3;
[2]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03;
[3]孫婷婷《新時代職業教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論析》?教育教學論壇2020.04;
[4]吳靜、杜偵《英國職業教育學徒制變遷及其啟示》?職教論壇?2014.06;
[5]謝淑潤、夏棟《現代學徒制與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繼續教育研究?2013.08;
[6]魯昕《現代學徒制破解東南沿?!坝霉せ摹薄分袊嗄陥?2011.03;
[7]芮小蘭《傳統學徒制與現代學徒制的比較研究》消費導刊?2008.04;
[8]魏旋君:《建立現代學徒制,探索職教新模式》中國江西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