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清,寧寶權,丁克
(六盤水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隨著大數據的興起,數據分析相關行業迎來了大發展,但也對高校培養數據分析人才提出了挑戰。多元統計分析作為數據分析教學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待改革。
目前,國內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改革方面已有一定成果,這些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探究,馬蘭、張祖峰對多元統計分析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環節和內容做詳細介紹,并對已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1];王化琨、李春艷和陳莉莉認為多元統計分析在課程教學中應當包括理論講授、案例演示、編程實踐、模型評價與優化等環節,并在應用統計專業教學中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另外,董小剛、郭志元和袁曉惠等在多元統計分析的教學內容融入了思政教育成分,對課堂內容做了一定擴充[3]。這類文獻在探究教學方法上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是對教學內容的宏觀建議,應用有限。二是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杜世強主張多元統計的教學需要更多地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品味其中的樂趣,并以主成分分析為例作了詳細說明[4];韓明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側重于應用,而對理論推導不做過高要求[5];王沛、張玉環強調多元統計的教學需要與實際做更緊密的結合,對當前時事和競賽做更好地融合,讓相關知識有更好的落地點[6];邱意敏、王冠凌、李煒構建了一個融入學科競賽和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基層教學組織,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師潛能,為基層教學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保障[7]。這類研究主要強調應用,或者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研究成果較豐富[8-11],但是適用范圍有限。三是為滿足某特定需求而進行的改革,朱輝、何劍為建立統計類課程群而對多元統計課程進行改革[12];李麗霞,郜艷暉,周舒冬等為多元統計分析課程能更好地為醫學服務,提煉出在醫學中常用的統計方法(PCA,Logistic回歸,生存分析等)[13]。這類研究在本校統計類專業較少的情況下很難有實際進展,更多可參閱文獻[14-15]。
就目前而言,相關的研究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特點,各種理論和方法不能照搬照抄。六盤水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定位為建設成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相對而言,本校學生存在基礎較為薄弱,學習氛圍不高和學習積極性不夠等問題。在此客觀情形下,《多元統計分析》課程作為全校的新開課程,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把握也較為欠缺,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隨著六盤水師范學院專業的不斷豐富,多元統計分析課程的學習人數在增加,為了讓該課程能真真正正成為同學們以后的數據分析工具,為同學們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統計問題,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提煉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鑒于此,本文基于六盤水師范學院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征,對該課程進行研究,以更好地指導教學,進而總結其一般指導意義。
多元統計分析是統計學專業核心課程,其先修課程為《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原理》等,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學習,在學習上產生懈怠的思想,再有數學類課程難度較大,學生有畏難情緒,導致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生學習多元統計分析難度加大。還有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高考數學平均成績較低,在教學中很難對涉及知識點進行一一講解。
從多元統計分析教材的選取來看,目前大部分此類教材偏重理論教學,部分案例數據較陳舊且不契合當前社會實際。多元統計分析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多元統計分析的教學中只設置理論教學,沒有實踐教學環節,造成學生統計軟件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在多元統計分析的教學中,目前大多數老師采取“滿堂灌”教學方法,注重理論推導,忽視實踐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和老師都筋疲力盡,課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高校中不少老師仍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份PPT進行教學,這種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并且使用PPT教學速度較快,學生很難得跟上。教師可以引入互聯網教學,推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期末卷面考試定成績,很多學生平時沒有學好,也沒有危機感,往往在期末考試時臨時突擊一下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多元統計分析在教學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統計軟件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期末卷面考試定成績,只能檢測學生的答題水平,不能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
在六盤水師范學院,目前已經開設《多元統計分析》課程的只有經濟統計學專業,該專業每年招收學生的高考分數波動不大,能較好地排除學生基礎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本文選用經濟統計學專業2016級和2017級在該課程改革前后的效果做對比分析,因為兩個班級的學生人數相差不大,并都是由同一位教師任課,且兩個班級在該課程的學時學分及設置學期是完全相同的,能避免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在經濟統計學2016級的教學中,采用的是傳統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注重實踐教學同時也注重理論方法的推導。而在2017級的教學中,教師引入啟發式教學,并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并引導2017級學生參加了更多的學科競賽。為比較兩個班級的教學效果,對兩個班級在該課程上的考試得分有無統計學差異做分析。可結合對兩組數據分布做正態性檢驗的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提煉教學內容、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后,2017級的期末成績總體比2016級期末成績更好,均值更大,標準差更小。兩個班級期末成績的K-S檢驗的P值都是大于0.1的,因此認為兩個班級的分數都是服從正態分布的,則比較兩個班級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采用參數統計方法。最后用兩樣本t檢驗做對比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表1 2016級與2017級學生期末成績的正態性K-S檢驗

表2 2016級與2017級兩樣本t檢驗
從上表可以看出兩樣本的方差齊性檢驗P值為0.106,因此應該接受原假設,認為兩個總體的方差是相等的。在此基礎上對兩總體的均值有無顯著性差異進行檢驗的P值為0.000,因此應該拒絕原假設,認為兩個總體的均值有顯著性差異。又由于2016級的期末成績均值減去2017級期末成績均值差值為-13.208,則可以認為2017級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2016級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改革后教學效果顯著,主要原因有:在經濟統計學2016級的教學中,采用的是傳統常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理論方法的推導而對實踐教學安排較少,同時學生在課堂參與部分也相對較少,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單純地死記硬背,考試的分數也相對較低。而在2017級的教學中,教師引入啟發式教學,增加課程論文等教學環節,一方面注重課程中基本的理論及知識的推導計算,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教學,結合更多實際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導2017級學生參加了更多的學科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在期末考試成績中得到體現。
由于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內容較多,需要對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在給定的課時下能盡量滿足專業的需求。
1)完善教學目標
課程學習目標的確定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需要對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進行研究,針對不同的專業確定課程教學目標。一般而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多元統計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統計思想和統計方法,更要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該課程講授過程中,使學生從學習理論中看到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實用價值,通過實證分析讓學生掌握數據處理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學會處理常見的多元統計問題,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和自主學習型的學生。
多元統計分析課程中的許多方法考慮了一個事件多個方面的數據,涉及相互聯系的多個指標,以綜合考慮事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要求同學們在完成多元統計方法的學習后能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并能主動去建立方法體系,能夠運用學到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質。
2)精選教材
為了精選出對本校適用的教學內容,在選擇教材也需要有較多考量。目前大部分教材偏重理論教學,部分案例數據較陳舊。作為授課教師,應秉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觀念,為學生切實選擇一些優秀有趣且符合學校實際的新教材,使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從而更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及人才的培養。
針對經濟統計學專業而言,對編程軟件要求相對不高,但在模型解釋有一定需求,而本專業同學接觸較多的都是經濟問題,因此需要選擇理論介紹詳細、案例更多使用經濟數據的教材,如此可以適當降低同學們學習的難度,也能讓同學們認識到統計方法是如何在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的,促使學生主動運用統計理論去解釋經濟現象,有助于同學們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而言,由于更多側重于對數據的分析,選擇的教材應該偏重應用,最好能體現大數據分析過程。鑒于目前的教材并不能完全滿足相關專業的需要,科任教師可以用自己編寫的講義輔助教學。
3)教學內容提煉
經濟學的主要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和會計學等,經濟數據主要分為:截面數據、時間序列數據、面板數據和虛擬變量等。并且經濟分析中經常是處理多變量問題,同時在樣本數較多時也會考慮對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因此在經濟統計學專業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的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對應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定性數據的建模分析、多維標度法和聯合分析作為講授的重點內容,并對結構方程模型做基礎介紹。在對這些方法進行教學時建議利用SPSS統計軟件完成操作。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主要側重于對數據的分析,對分析過程中模型的解釋要求并不高,并且由于大數據分析的特性,提煉的重點教學內容可為: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對應分析、定性數據的建模分析、決策樹和人工神經網絡,并引入部分機器學習方法做對比講解。針對大數據類專業建議利用Python軟件完成教學。
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對不同基礎、不同專業背景、不同應用場景和不同方法本身,采用教學方法可能不盡相同。
1)組織教學的形式方面
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能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影響教學形式的開展主要有班級人數、教學設備和教師現代化教學理念。學校目前每個班的招生規模都控制在60人左右,教學設備相對完善,目前在多元統計分析的教學形式上以傳統的講授型為主,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改進教學形式也迫在眉睫。
(1)推進“微課”教學
對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高校大多是側重于理論教學,因此教學形式相對比較古板陳舊。就目前的教育形式來看,教師可以結合當代互聯網的優勢,讓“微課”成為一種先鋒教育形式,這樣不僅有助于師生交流的便捷,使老師和學生都能更合理地分配時間,還有助于學生在課下更好地復習,多次地鞏固學科任務,從而取得較大的進步與成就,同時也有利于師生交流(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提問,彈幕等方式與老師交流,從而查缺補漏,解決自己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總而言之,推進“微課”教學,不僅僅是貫徹落實教育部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對現行教育方式改革的一次重大探索,對增進師生關系,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重大意義。
(2)與學科競賽相聯系
學科競賽是提高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參加學科競賽不僅能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大幅提升,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更加深刻;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比賽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展露自己的價值。與此相關的學科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大賽、“泰迪杯”數據挖掘挑戰賽等,這些競賽參與面廣,認可度高,可以作為同學們以后就業的加分項,是體現個人能力,展示專業水平的重要舞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列舉歷年的比賽試題作為教學案例,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可以做到教學和比賽的相互促進,也可以讓學生從心里認可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3)課程論文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論文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學生自行選題及查找數據,利用多元統計分析的方法完成課程論文,在學期末進行分組報告,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了訓練,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引入課程論文這一教學環節,能極大提升學生應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方面
課堂教學是課程開展的直接過程,基于學校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現狀,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控制課堂教學。
(1)開展啟發式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增加啟發式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具體操作是:首先,老師在課程開展之前就需要針對本次教學的內容設置部分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囊括本次課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開展前將問題拋出,啟發學生思考;其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對提出的問題加以思考,通過自愿回答和隨機指定學生回答的方式對同學們的答案進行匯總;然后,在對同學們的回答匯總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出現的問題做適當點撥,讓同學們能意識到自己答案中不完善的地方,并讓同學們重新修正回答;最后,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重復上一步,直至同學們完全回答正確,如果時間緊迫可在點撥之后教師直接給出答案。
(2)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課程設計方面進行改進,不僅僅是基于課本上的內容和案例,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引入更多的案例和數據,引導學生思考所學方法還可以在哪些場景中得到應用,并指出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不僅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讓同學們在表述觀點時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為其步入社會及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專業要求的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也不同。通過深入到相關的企業(統計局、會計事務所、金融機構等)對經濟統計知識需求的調研,在經濟統計學專業應用方面,經濟統計學在與實際結合中需要強化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提升學生整合各方面數據的能力,增強學生通過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需要加強算法應用能力,提高軟件編程能力。
(3)重視實踐教學
傳統教學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證明和推導,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本課程的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濃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使得理論與實際得到較好地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中,數據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過程中,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對數據進行分析,這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成就感,這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講授的過程中對多元統計中的重要方法都要開展實驗教學,讓同學們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并解決遇到的問題,加深對方法的理解,最終掌握相關統計方法,達到能熟練應用多元統計理論的目的。
通過對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強調的實踐教學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在組織形式上,推進“微課”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學科競賽,在教學中引入課程論文這一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啟發式教學開展的具體途徑,結合調研給出了實踐中需要加強的理論知識,并從培養方案方面推動對實踐課時做更多調整。通過改革,最終提高了學生學習多元統計分析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了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