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松寧 郝玥 宋曉雪
(燕山大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奧運遺產”的定義為舉辦奧運會或體育賽事為居民、城市、賽事等帶來的長期收益[1]。《河北省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及《張家口市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等文件的頒布,為張家口依托地區資源稟賦與冬殘奧會契機,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奠定了政策基礎。冬奧會留下的有形或無形的奧運遺產,將成為后奧運時代崇禮地區實現經濟轉型騰飛的重要助力。目前來看,崇禮地區冬奧遺產的開發在理論研究、政策支持、實踐探索等方面成果初顯。
在冬奧會籌辦與舉辦過程中,崇禮地區在設施建設、服務供給、產業轉型等領域取得巨大進展,在國內外迅速打響冰雪小鎮品牌名片,冰雪行業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崇禮地區正逐步培育起冰雪產業潛在市場,積極探索冰雪產業鏈多重業態。在相關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冬奧遺產開發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奧運遺產轉化成為崇禮地區冰雪產業鏈發展向好的重要驅動力,從多個方面助力區域目標愿景的實現;另一方面,奧運遺產在活化開發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足與隱憂,對此,崇禮地區掘金后奧運,多措并舉提振區域發展勢在必行。
2.1.1 奧運遺產增益冰雪產業附加值
除舉辦過程中產生的贊助、門票、轉播等短期收入外,奧運遺產提高了崇禮地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磁吸了冰雪消費群體的潛在消費意向,為當地冰雪產業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與市場基礎。植根于奧運遺產與冰雪稟賦的沃土,崇禮地區冰雪消費人群不斷增長,其中持續產生的消費行為增加了地區冰雪產業的附加價值與市場份額[2]。
2.1.2 奧運遺產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依托后奧運時代場館多元開發的持續吸引力,區塊鏈、人工智能、靈活以太網等數據通信技術持續進入崇禮區域構架,反饋作用于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供給優化,賦能冰雪產品及服務多元發展。在龐大的冰雪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崇禮地區產業投資迅猛增加、勢頭強勁,涉及冰雪裝備制造、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引入等多個領域,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2.2.1 冰雪產業鏈條延展形成新增長極
崇禮地區冰雪產業鏈是在充分挖掘冬奧遺產紅利的基礎上形成的以冰雪稟賦為主體的資源型集聚產業鏈條。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為崇禮盤活冰雪產業鏈提供了巨大契機。在奧運遺產的輻射帶動效應下,崇禮地區冰雪產業鏈消費及投資吸附能力不斷擴大,融資達556億元,成為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2.2.2 產業融合凝聚區域經濟發展合力
掘金后奧運,崇禮地區確定2022年為“奧運經濟推進年”,深入挖掘崇禮冰雪產業發展優勢區位,打造多業態、寬領域奧運遺產長效發展計劃,將冬奧遺產與當地實際有機耦合,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延伸冬奧場館的賽后整合與利用廣度,發展常態化群眾性冰雪體驗活動,賦能冰雪體育運動專項訓練產品研發,縱深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
2.3.1 奧運遺產賦能發展仍有優化空間
雖然崇禮地區奧運遺產開發逐步進入了可持續發展期,但與部分冰雪強國相比,崇禮地區仍存在著公眾參與略顯不足、運行機制尚在探索、品牌建設暫落下風等問題,冰雪產業鏈多模式發展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隨著冰雪產業相關市場的培育與開發,大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產生和規模化釋放[3],冰雪消費市場將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更智能化的產品供給和更精細化的行業服務將會是冰雪產業鏈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的必然要求。
2.3.2 冰雪產業態勢強勁機遇耦合挑戰
我國對2022年奧運遺產的開發已有明晰的發展規劃,但就現實來看,崇禮地區的高質量冰雪資源供給尚存短板,分散的冰雪資源與服務建設良好的城區之間、冬奧場館與周邊商業繁華區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還不夠完善[4],周邊配套設施較少,難以滿足節假日眾多消費者的旺盛需求,區域整體承載力有待提高。同時,專業冰雪人才的培養需要長期投資且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現階段崇禮地區冰雪人才的緊缺制約了冰雪產業鏈的高質長效發展。
冰雪運動依靠雪場資源,受季節影響較大,非雪季期間雪場關閉,難以實現創收。《崇禮區2021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冬奧會籌辦基本完成,2022年全區的財政支出很可能再度下降。后奧運時代,冰雪投資減少,如果崇禮區單一依賴滑雪運動吸引游客,沒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非雪季將面臨客源斷崖式減少的狀況。如何讓“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有效地利用奧運遺產將是崇禮區冰雪旅游發展需要突破的困境之一。
冰雪產業鏈的上游包括冰雪場地建設、裝備制造,中游主要為冰雪場地運營、運動培訓、冰雪用品等,下游為冰雪旅游及賽事等[5]。從產業內部發展來看,崇禮區的冰雪產業以滑雪場建設為主,以雪上運動吸引游客,產業集成性不強,產業鏈體系較為單一,下游行業與中上游規劃的發展預期存在失衡。從產業外部聯動來看,張家口是傳統工業城市,但從籌辦冬奧會至今,崇禮相關建設僅與少數機械制造、建材企業和旅游開發公司存在合作,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聯動效應并不明顯。
開發奧運遺產,發展地區經濟,智力支持是關鍵。隨著崇禮區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對翻譯、管理、接待服務、技能培訓、雪場維護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將大幅提高。但是在辦奧前,張家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對相關人才吸引力不足,高校畢業生大多外流就業,因此存在當地冰雪行業人員素質不高的情況。此外,我國冰雪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仍不健全,崇禮區對人才的保障政策尚有疏漏,許多專業人員無奈轉業,人才流失桎梏行業可持續發展。
雖然崇禮地區冰雪資源得天獨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地冰雪文化品牌建設仍有欠缺。就當地冰雪產品內部對比來看,該地冰雪產品同質化嚴重,冰雪旅游主要以滑雪運動體驗為主,雪景休閑度假較少,目標客戶群體較為單一;就與其他地區的外部對比來看,張家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各種文化薈萃交融,而崇禮冰雪產品的文化標識對比其他地區并不鮮明,未能體現當地豐厚文化底蘊,創新和差異化意識不足[6];從長遠視角出發,冬奧遺產的開發需與本土優勢特色相結合,如此才能在偌大的冰雪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挖掘冰雪產業與當地相關經濟產業的相關性,利用第三產業拉動和輻射,使崇禮地區冰雪產業四季保持活力,解決旅游淡季對冰雪產業發展的影響。推動冰雪產業研發、冰雪裝備制造等持續發展,促進高端服務業、人工智能等領域與冰雪消費市場相結合,利用冰雪產業帶動崇禮地區冰雪小鎮產業發展,不斷釋放冰雪產業消費潛力,形成穩定且長久的支撐體系。可以利用“雪如意”等冬奧標志性建筑,建設集觀光休閑、時尚餐飲、購物娛樂、會展演出等功能于一身的冬奧文化集中展示區域,開發奧運主題文化創意產品、奧運場館影視創作功能。還能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舉辦國際國內高端論壇、會展,打造兼具本地特色和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平臺,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崇禮地區的冰雪消費市場呈現四季化,有效削弱旅游淡季對冰雪產業的影響。
整合張家口市現有的奧運遺產資源,延長崇禮地區冰雪產業鏈,使其可持續發展,深入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培育點,除了依托原有的場館設施,還要完善場館轉換方案,使崇禮地區在賽后利用賽區場館資源進行一系列冰雪產業建設,為承辦大型賽事和論壇奠定基礎。在發展核心產業的同時也要注重產業聯動,抓住冬奧會這一契機,借助京津冀一體化的國家政策優勢,聯動周圍地區共同發展冰雪旅游,大力培育并普及冰雪文化,開發優質的冰雪資源,加大建立冰雪消費市場的扶持力度,吸引相關產業進行投資,擴大資金投入。此外,張家口市宣化區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除了大力發展旅游之外,還可以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實現老工業轉型,發展冰雪器材制造業,并借鑒國內外冰雪科技創新孵化基地,打造當地的現代化冰雪裝備、設備制造的精品品牌,豐富冰雪產業發展新模式,帶來新的產業收入[7]。
2022年冬奧會“三億人上冰雪”目標的確立,讓更多大眾參與冰雪運動成為可能[8]。由政府牽頭,鼓勵高校及社會團體積極參與,設置冰雪旅游專業和專業培訓機構,在完成基礎知識框架學習后,分類別、分專業進行系統學習。這一舉措可將培訓過程精細化,在追求數量的同時也保證人才質量,有助于打造出一支專業化、模塊化的冰雪產業技能人才隊伍,滿足我國對冰雪運動人才的需求,推動冰雪體育發展。在中小學和大眾平臺開設冰雪文化課程,營造全民冰雪文化氛圍,激發民眾對于冰雪的興趣,提高冰雪知識的普及度。政府通過有效的政策指引,采取優惠政策與福利待遇,填補張家口市冰雪人才的缺口。此外,地方政府應支持當地冰雪企業建設,完善企業補貼政策,使他們可以承包一些冰雪項目和場館建設等工程,促使冰雪產業鏈從下游走到上游。
以崇禮為起點,深入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將歷史特色與奧運精神、冰雪文化活動相結合,著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中國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品牌與冰雪競技品牌。采取創新驅動模式,使“冰雪+”和“+冰雪”高質量發展,政府可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大眾冰雪運動興趣,為冰雪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參與基礎;冬奧賽后,崇禮區可依托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場館建設奧林匹克公園;將部分冬奧運動賽事場地改造為奧運主題博物館,使之成為展示奧運文化、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發展成熟的產業品牌,促進冬奧場館規模化發展,以品牌的力量提升后期場館的綜合利用價值。讓游客不僅體會到冰雪運動帶來的樂趣,也能更加深刻理解城市文化內涵,滿足日常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體現冰雪運動價值觀,促進文化產業與冰雪產業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