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視域下普通村莊的藝術鄉建探索
——以濰坊市寒亭區牟家院村為例

2022-12-01 06:44:08
關鍵詞:藝術

丁 文 慶

引言

鄉村問題一直是社會發展關注的重要問題。新時期以來,鄉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發展,然而城鄉差距還是明顯存在的。 當前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1]。 因此,繼“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之后,黨的十九大從全局出發進一步提出實施“鄉村振興”,并部署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2]。 這二十字清楚地表明,鄉村振興不只是物質振興,還要精神振興,在生產進步、社會服務、文化建設方面都要有建樹。 魯迅先生曾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3]。 在新時代鄉村建設中,尤其要重視藝術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渠巖在2014 年發表的?藝術鄉建 許村家園重塑記?一文中,首次提出“藝術鄉建”這一名詞,可以解釋為藝術推動鄉村復興,自此該詞被學界廣泛使用[4]。 用藝術帶動鄉村建設并不是新鮮的嘗試。 1932 年,在“普羅列塔利亞戲劇”“戲劇大眾化”呼聲中,熊佛西與北平大學藝術分院戲劇系的部分師生到河北定縣開展了“農民戲劇實驗”[5],這是進步運動中通過藝術改造、革新落后鄉村的嘗試。 從歷史演進的發展來看會發現鄉村的出現遠早于城市,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就在鄉村,它孕育、傳承了大量傳統文化,因而藝術鄉建更應該發揮其恢復、挽救的作用。 放眼世界來看,近幾十年來藝術實踐帶動鄉村發展不乏成功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比如波蘭的薩利派村、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日本的越后妻有地區、韓國的甘川洞村等等[6],其藝術形式和實現路徑各有特色。 在此實踐探索中引發了關于藝術鄉建是“外生”還是“內生”的主體論、是“改造”還是“恢復”的功能論、是“引進”還是“走出”的方法論等不同的學術爭論。

一、國內藝術鄉建探索

近二十年來,國內的許多藝術家及不同的藝術形式都與鄉村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在“百年鄉建”與“當代藝術”兩個時代主題中疊合[7]。 藝術鄉建項目有的是藝術家們出于個人追求主動參與,有的在政府、資本推動中受邀參與;有的注重硬件改善、有的側重活動開展;有的取得成功、延續至今,有的遇到問題、被迫中斷。 具有一定影響的項目有山西和順的許村計劃、安徽黟縣的碧山計劃、廣東順德的青田計劃、甘肅秦安的石節子美術館、貴州桐梓的羊蹬藝術合作社、河南信陽的郝堂村營建以及浙江烏鎮戲劇節、湖北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等。 梳理總結這些項目,有兩條發展的脈絡值得關注,一是從介入到融合,二是從景觀到人文,這兩條脈絡相互交織。

(一)從介入到融合

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運動,知識分子們多少都懷著啟蒙的崇高姿態和精英主義色彩,力圖要改造落后的、有問題的舊鄉村,結果碰到了鄉村運動,村民不動的問題[8]。 這與近些年許多藝術家們在藝術鄉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因為過于主觀的參與方式很容易造成藝術家和村民之間的隔閡。 薩特在?什么是文學?中最早探討了文學中的“藝術介入”問題,作家通過參與其事、介入其中,批判和反思現實,達到揭示生活、干涉人生的目的[9]。 應該講,不管是作家、畫家還是其他藝術家,在“藝術介入”中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賦予了藝術品,使一件件作品各不相同、富有靈氣。 問題是,對于很多藝術家來說,不管介入鄉村是為了發展現代藝術還是保護鄉村藝術,都是將藝術作為主體,帶著強烈的創作意識把鄉村當成藝術品來打造[10]。 但藝術品中人物的訴求是通過藝術家的筆觸來表達的,就可能存在假定性,而真實的鄉村和村民則有自己的真實訴求需要表達,這就可能會與藝術家的假定存在沖突。 2014年,安徽的碧山計劃就引發了爭議,有觀點認為鄉村村民想要路燈但城市精英想看星星,這不是關于“共同體”的故事,而是關于“區隔”的故事[11]。2019 年,河北坊口村的藝術鄉建中,藝術家用半空中飄動的白色魚形紗布象征鯉魚跳龍門,村民則認為不吉利因此要求撤下[12]。 2021 年11 月,“夢想改造家”節目中,甘肅村民想要二層小洋樓,設計師卻給建了紅磚毛坯房而登上了網絡熱搜。 這些問題都是藝術介入中藝術家沒有真切地進入鄉村的語境,而是站在城市的角度看鄉村導致的。

在藝術鄉建的實踐探索中,藝術家們逐漸意識到,一廂情愿的外部介入是行不通的,要在充分了解當地的自然和人文基礎上,讓鄉村、村民獲得參與感,讓藝術立足于鄉村、與鄉村真正融合,從而調動內生的熱情。 渠巖通過許村計劃和青田計劃認識到,藝術鄉建不能否定鄉村,而要肯定鄉村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要杜絕文化精英主義和技術唯物主義[8]。 靳勒在建造石節子村美術館時,滿懷對家鄉的情感,努力尋找藝術與鄉村之間更真實的關系,村莊的山水、田園、植被、樹木、院落、房屋、家禽、農具、日用品及村民都是美術館的展品,從而讓更多人會因為藝術走進村莊、培養的農民藝術家也可以走出村莊分享藝術[13]。 左靖在回顧碧山計劃、茅貢計劃和景邁山計劃的經驗后,總結出了“鄉土教材”和“持續參與”兩個關鍵詞,認為藝術鄉建要真正服務于當地社區,增加村民的參與度[14]。 因此,藝術鄉建要堅持鄉村立場而非藝術立場,比“介入”更重要的是“在地”。 藝術要服務于鄉村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現實需求[15]。

(二)從景觀到人文

就藝術本身而言,其發展歷史就是一個藝術家對“藝術”的概念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16]。 在鄉村建設中,藝術的作用和功能也不斷被再思考,國內藝術鄉建的重點經過了從景觀層面到人文層面、由外向內的過程。

藝術鄉建早期的對象集中于物質景觀,主要方式是村貌的提升,包括舊房改造、外墻美繪、文化設施的完善。 如歐寧、左靖建立的碧山書局及許多美術院系與鄉村合作的鄉村壁畫等項目都屬此類,即從空間層面改善村莊環境,使其更加美麗、更為宜居。 對鄉村景觀的改造以及媒體的宣傳,使得部分鄉村迅速發展起了特色文旅產業。村外游客的進入催生了農家樂、特色民宿,激活了經濟活力,又進一步提供了提升村貌的動力。 然而,藝術鄉建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如前文所述,在早期藝術家介入鄉村建設主要為了實現一定的藝術追求,充滿了創作意識,他們的審美與村民往往并不一致。 藝術家審美理念打造下的物質建設,有時與村莊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生活觀念并不一致。 許多新造的景物成為了游客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而村民無法感受到共鳴,無法在經濟層面之外感受到真正的美。 因此,一旦藝術家離開這里,村民可能會以實用主義態度拋棄這些景觀,造成鄉村景觀沒有發生真正改變[17]。此外,當一個鄉村取得成功后,其他鄉村迅速跟進,同質化嚴重,比如內容相似的鄉村美繪大量復制、外觀相近的村居大量建造,無非是從一種“千村一面”到另一種“千村一面”。

在鄉建中,除了空間和經濟的景觀層面外,藝術更應該在人文精神層面發揮價值。 現實是當下很多鄉村出現了嚴重的空心化問題,青壯年勞動力都到城市打工和生活,留在鄉村的多是老年人。因此,藝術鄉建不僅要有促進文旅產業發展、吸引年輕人回鄉建設的作用,更要發揮驅散冷清蕭條、煥發村莊生機、豐富村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功能。隨著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生態環境和社會治安的改善,許多鄉村已經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取暖、做飯使用電器或天然氣,不用養家畜用來護院。 因此,我們從詩詞文章中讀到的往昔記憶中存在的公共水井、炊煙裊裊、犬吠相聞等景象已經不再尋常。 藝術鄉建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歷史傳承、人文環境,通過鄉村美育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從精神上喚醒村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培養審美觀念和表達,讓承載民族記憶的鄉土文明能夠活態傳承。

二、牟家院鄉村戲劇節

從介入到融合、從景觀到人文,在近二十年的藝術鄉建中逐漸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此時,一個重要的問題橫亙在眼前:怎樣將藝術鄉建的經驗推廣? 觀察現有的藝術鄉建項目,藝術家們關注的多是自然風景優美、人文底蘊雄厚的鄉村,比如渠巖被許村吸引,重要原因就是其“保留了從明清時期到現代完整歷史線索的建筑民居、民俗生態及鄉土文化……還有廟宇、戲臺、古牌坊等……保存相對完整”[4]。 近些年,傳統村落保護與文化傳承利用受到高度重視,從2012 年至今,國家已經認定了6819 個傳統村落[18]。 但是我們要看到,國內廣大的鄉村是缺乏這些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占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那么,對于廣大的普通村莊,應該如何開展藝術鄉建以助力鄉村振興? 除了文旅融合外,鄉村建設還有沒有其他方案? 從2016 年始至今,6 年已舉辦了11 次的濰坊寒亭牟家院鄉村戲劇節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一)普通的村莊:鄉村對藝術的需求

牟家院村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 寒亭區是濰坊市的四個行政區之一,地處山東半島西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地勢總體平坦,不具有特色的自然資源和旅游景點,下轄405 個自然村,60%建村于明清時期,牟家院村在其中是個普通的村莊。 村貌比較整齊,村居均為平房,距離寒亭城區半小時車程。 區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風箏和楊家埠木板年畫也與它無關。 目前,牟家院村以種植業為主,常住三百余戶有五六百人,主要是留守老人居多,人均年收入在1 萬元左右,有15 戶的20 人領取農村低保保障[19]。 村中有幼兒園和小學,面向周圍幾個村莊招生,在校學生不超過百人。

總體而言,牟家院村是一個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均不突出的中國最普遍意義上的鄉村[20]。這樣的村莊,隨著年輕人的進城和老年人的離世日漸凋敝,許多人帶著鄉愁在外卻沒有動力回返,很多院落由于多年閑置失修而變成廢宅,外界也往往忽視對其的關注。 牟家院村并不具備吸引藝術家的典型條件,這一點是它與國內其他藝術鄉建項目相比最大的不同。 但是,普通村莊也需要用藝術表達來慰藉精神需求,即使沒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積累、鄉村的文化資源相對城市顯得匱乏,部分村民還是會唱兩段京劇、茂腔、山東梆子、呂劇、樣板戲,也有會打鼓、敲鑼的。 牟家院村的種糧大戶牟敏三就組織周圍村莊的曲藝愛好者成立了“星光藝術團”,每年各村演出二十場次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鄉建既具備普遍適用的條件,也擁有可持續推廣的價值,因為對藝術追求的滿足是村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普通的組織者:將藝術與鄉村融合

牟昌非是牟家院鄉村戲劇節的發起者,他在本村長大,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后曾到北京學過裝裱,做過押鈔員、經營過篆刻工作室。 他不像其他項目的發起者就職專業院校或是有一定影響的藝術家或是受政府項目委托,他也沒有廣泛的業界資源和雄厚的資本支持。 他突出的或許就是他長久以來對于家鄉的情感以及對城市和鄉村關系的思考,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想為家鄉的建設付諸行動。 他的父輩一直生活在牟家院村,他感覺自己與鄉村的牽絆從未真正斷過。 他曾在牟家院村進行口述歷史的拍攝,面對村里的凋零現狀感到悲傷,為改變家鄉面貌,他基于對城市和鄉村的了解而為家鄉尋找出路[21]。

牟昌非在關注了國內烏鎮戲劇節、日本越后妻有地區大地藝術祭之后,產生了舉辦鄉村戲劇節的構想。 他認為,戲劇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容易被村民接受,因為戲劇的故事表達不是生硬灌輸,能夠在潤物無聲中對村民產生作用,還能啟發外來的觀眾。 能夠真正的站在鄉村看鄉村,在這點上牟昌非和甘肅石節子村的靳勒一樣,在自己家鄉進行藝術鄉建具有天然的在地性。 從開始就是“融合”而非“介入”的狀態,所以更能獲得支持更便于組織活動,相比外界的藝術家更具有優勢。

(三)普通的鄉村戲劇節:用藝術建設美好鄉村

牟家院村和烏鎮不一樣,它不是一個富裕的村子,很多公共設施還不完善,更遑論擁有自己的劇院和劇場建筑。 然而,戲劇的起源可能就是古代慶祝豐收的即興歌舞,很多的藝術形式正是來源于田間地頭。 牟昌非家有五畝的梨園,他在里面完成了對于鄉村戲劇節的構想,每年組織二次,每次三天,分別在春季和秋季,暗含鄉村生活尊重“春種秋收”的農時規律。 2016 年4 月,第一次鄉村戲劇節就是在這幾畝梨園里舉辦的,梨園真的呼應了“梨園”。 除了2020 年春季受到疫情困擾,牟家院村至今已經成功組織了11 次鄉村戲劇節,每次都能吸引村內外五六十名演員參與,二三百名觀眾觀看。 從第二次開始,牟昌非在村中選址命名了9 個劇場,演員也可以根據情況在此之外選擇表演場地。 這些劇場基本覆蓋了牟家院村,實現了藝術與鄉村相互包容,每個人或是演員或是觀眾,都在戲中。

鄉村戲劇節的演出既有傳統戲曲也有先鋒戲劇,還有影片放映、宣傳講座等不同形式。 各地的演員、觀眾、媒體的進入,以及村里走出的年輕人也會借機回村看看,對于牟家院村是難得的熱鬧。從一開始村民們只是感覺新奇看熱鬧,到逐漸理解再到參與,牟家院村的鄉村戲劇節還是在深層次改變著鄉村和村里人,也影響著到來的城里人。

鄉村戲劇節對觀眾不售賣門票,對演員不支付交通費和演出費。 牟昌非負責免費提供在村的食宿。 每次戲劇節外地的演員住宿是最大的問題,由牟昌非自家提供或者是他或父母、叔伯等長輩到村民家借來的房屋。 最開始村民覺得鄉村戲劇節與自己不太相關,并不怎么樂意,即使答應也多是出于對牟昌非家的人情而已[22]。 三餐則是牟昌非自掏腰包,與家人一起或采買成品或下廚準備。 合算下來,他每年要為兩次鄉村戲劇節墊資3 萬元左右。 牟昌非對于鄉村戲劇節真的就像種田一樣,精心安排呵護,但是又任其自然。 多元化的劇目并不是每一個都能獲得觀眾的認可,但是觀眾們卻又總能從某個或某幾個劇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產生思考。 比如第一次鄉村戲劇節,李凝帶領的“凌云焰肢體游擊隊”提前來到村里采風,用農具和瓦罐作為道具,在地創作了一場因為演出時下雨而臨時改名為“雨·物”的先鋒戲劇,表現人與土地之間的關系。 有的觀眾議論紛紛“你看那人,真抗凍”“這是干啥呢……”[23],也有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看哭了。 第二次鄉村戲劇節,“廣州肢覺劇場”在地創作了“蕪——大地上的無名者”,演出時把提前采錄的祈雨者念誦的歌謠和表演融到了一起,觀看的老奶奶們情不自禁地跟隨表演祈雨的儀式動作并且吟唱[21]。 還有一些小學生也很開心地主動或者被邀請參與到部分演出中。 逐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由起初的看熱鬧和不理解,到慢慢地能欣賞甚至參與演出,協調安排住宿并對鄉村戲劇節提出自己的建議[24]。

牟昌非認為,鄉村戲劇節是具有互助性質的活動,村外來的表演團體和個體在創作劇目過程中也會被鄉村感召從而迸發靈感。 在村民家中居住就為他們提供了近距離認識鄉村、理解鄉村的機會。 有創作者感嘆,下鄉演出本想是教化大眾,沒想到卻被教育,李凝在演出后表示,這是與村莊實實在在地發生關系,真正形成藝術家和農民之間的互動[20]。 幾年下來,通過鄉村戲劇節,牟昌非與家鄉、演員與村民、藝術與鄉村都經歷了從沖突到融合,正如梁漱溟所說“鄉村建設,就是要從中國舊文化里轉變出一個新文化來”[25]。

三、藝術鄉建反思

牟家院村作為一個資源稟賦不豐富的普通村莊,探索出了一條發展鄉村旅游之外的藝術鄉建范式。 雖然看起來鄉村戲劇節現階段的形式還比較簡單,但是其又頑強地發展并改變著牟家院村。它沒有涉及到鄉村景觀的提升,而是直接從精神內在層面對鄉村、村民、市民產生了影響,起到了“復興鄉村”和“修復鄉村”的作用,或許這才是藝術鄉建真正價值所在。 從不同項目的得失中沉淀的反思都是寶貴經驗,牟家院鄉村戲劇節可以在城鄉主體性、藝術作用、多主體聯動、鄉村美育教育等方面給我們帶來思考。

(一)城鄉主體性

鄉村承載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發展,但是近代以來城市逐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突顯。 由于兩者的建設具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不能將城市開發經驗照搬到農村,也不能把鄉村朝著城市的樣子去建設。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對鄉村做出了“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定位。 過往很多失敗的藝術鄉建項目著眼于鄉村景觀修復后開發民宿、農家樂等,就是把城市開發地產的經驗生硬地帶到鄉村,而沒有看到鄉村文化的衰落才是根本的問題所在。

牟昌非是牟家院本村人,對鄉村的熟知,是他能夠成功組織鄉村戲劇節的重要因素。 只有當地人才更了解當地鄉村存在的優勢和問題。 藝術鄉建首先要建立在認同鄉村價值的基礎之上,牟昌非從村內找到九個場域作為天然的舞臺,比如集劇場、時間劇場、崖劇場分別代表了村莊的熱鬧、蕭條和民俗,其選址本身就能引發內外思考。 其次,牟昌非一直保持著城市視閾對鄉村居高臨下進行“啟蒙”的警惕,特別強調這是城鄉間、藝術家和村里人的“互助”,因而幫助兩者找到各自的主體價值。

(二)藝術的作用

藝術大致可以分為表演藝術和造型藝術兩類,前者包括音樂、舞蹈、戲劇等,有故事情節;后者包括繪畫、雕塑、書法等,沒有直接的故事情節[26]。 很多人認為落后的鄉村容不下高雅的藝術,但實際上“藝”和“術”二字的本義都與鄉村有關。 從“藝”字的古字形像一個人雙手持草木,即表示種植。 ?說文解字?中也有注解,“藝,種也”,而“術”字被引申為技術、方法。 所以“藝術”本義就是來源于早期的鄉村的農業種植。

關于藝術在鄉建中的作用社會上有不同認識,如通過物質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民間文藝研究與傳承、挖掘文旅產業帶動效益增長等。 但是牟家院鄉村戲劇節說明藝術在鄉村精神凝聚層面的作用同樣重要,而且相比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的作用更大,因為演繹的故事更能打動人心。 村民從最開始的不理解不樂意到后來積極出謀劃策并歡迎演員入住,戲劇節的舉辦一定程度上喚醒了鄉土文明中村民的淳樸和親密的人際關系,部分在地創作的劇目喚起了村民對于文化精神和歷史傳統的保護。 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藝術的局限性,藝術鄉建不能解決鄉村的所有問題。 如鄉村產業、科技、生態等的發展問題都不是單憑藝術就可以解決的,因此應當將藝術鄉建放到鄉村振興的大局中定位,從而形成合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三)多主體聯動

2021 年4 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明確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藝術鄉建從介入到融合的探索也逐漸形成了以村民為核心主體的共識。 但是,鄉村的發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要在與外界聯系中再次發現自己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多主體聯動必不可少。

目前,牟家院鄉村戲劇節規模較小,主要原因就是除了藝術家群體外,缺乏與其他主體的聯動。牟昌非在汲取了一些失敗項目的經驗后,他認為各方的過快強勢介入會進一步破壞牟家院村的藝術鄉建,效果會適得其反,但是這也限制了鄉村戲劇節的發展空間。 基于此,鄉村的戲劇節的舉辦依靠指令性的干預和命令性的實施并不可取,應多采用邀請專家論證合作的方式推動以及基金會的規范運營或者以公益形式提供贊助的方式會更契合。 同時,牟昌非可以加強與藝術類高校的合作,組建專業的志愿者團隊共同組織鄉村戲劇節。

(四)鄉村美育教育

藝術鄉建的目標是要讓村民能夠精神富足,能夠體驗、參與甚至創造地方藝術,在提升文化素養的同時,更好地平衡傳承傳統文化與發展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當下,“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問題的根源與政府規劃及村民忽視都有關系。 鄉村的自然風光、農耕文明、風土人情都有深厚的歷史價值,但是由于審美的不足,很多在發展中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因此,鄉村建設中更應重視美育教育,首先讓村民認同鄉土價值,才能讓外出的村民有返回可能、讓留守的村民有生活希望,最終重塑鄉村的人丁興旺。 陶行知在推行鄉村教育時,就把“藝術的興趣”作為鄉村小學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標之一,并重視戲劇在其中的作用[27]。

牟家院鄉村戲劇節在美育教育方面體現了它應有的價值,不僅通過傳統戲曲、先鋒戲劇等藝術形式提升了村民的審美能力,是“為了藝術的教育”;更為重要的培養了鄉村兒童對藝術的興趣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從而能為內生式鄉建積蓄動力,是“通過藝術的教育”。 未來的藝術鄉建需要更多的像牟昌非這樣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土人才發揮帶頭人的作用,也需要常態化的美育教育形式,比如,傳統藝人可以與村民或小學師資一起開展傳統藝術教學,并在鄉村戲劇節為他們提供演出和展示的空間,增強他們參與文化藝術創作的驅動力和自信心。

四、結語

鄉村興則國家興,中華文明的源頭在鄉村,區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在鄉村,因此鄉村的發展與國家未來發展緊密相關。 近二十年來,國內的藝術鄉建不斷探索,一再凸顯藝術對于鄉村的重要性,總結出了從介入到融合、從景觀到人文的經驗。 六年來,牟家院鄉村戲劇節證明了資源稟賦不足的普通村莊也可以且應該進行藝術鄉建,除了文旅融合還有其他道路可選,并且進一步論證了藝術與鄉村互助的關系,即在地的藝術實踐可以提升審美、提振精神,在促進鄉村建設的同時藝術也在真實的實踐中成長。 未來,藝術鄉建應該更著力于多主體聯動和美育教育。 總之,藝術起源于鄉村也應該服務于鄉村,它應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藝術
抽象藝術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9:07:18
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4
身邊的藝術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2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美在《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紙的藝術
決定的藝術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欧美区一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jizzjizz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福利观看| 精品福利国产|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国产av色站网站|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在线欧美a|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毛片视频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国产人人干|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AV在线天堂进入|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久久美女精品| 日本91在线|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亚洲网综合|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亚洲成人播放|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国产91高清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精品第1页|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成人日韩|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黄网视频| 91免费在线看|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婷婷亚洲天堂|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无码91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在线日本|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伊人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