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冠瓊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盈科水利管理所,甘肅 張掖 734000)
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不僅增強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活力,更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農業生產規模較大,如何解決生產作業中的灌溉問題,成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快農田水利灌區建設與發展,有助于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矛盾,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農田水利灌區建設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村地區發展特點,使得水資源的配置及利用效果不佳。為此,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及發展規劃,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田水利灌區建設可以滿足新時期農業生產的需求,特別是在農業生產規模和產業轉型逐年擴大的趨勢下,對于水利設施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強化基礎設施及水利配套設施建設,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及質量。注重灌區發展理念和技術的革新,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奠定可靠的基礎保障。近年來,水資源短缺問題對灌區發展形成限制,特別是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導致灌溉難度增大。為此,應構建完善的農田水利體系,以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防止灌溉量不足或者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出現[1]。此外,農田水利灌區建設也可以促進生態平衡。在生態理念下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有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防止在經濟建設中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不佳,未能結合灌區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導致水利工程運行不暢,容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問題,不利于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我國在開展農田水利灌區作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技術不夠先進的情況,使得整個技術應用效果不盡如人意,所起到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因為施工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水利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所選用的手段相對落后,既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同時也會對國民的用水質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灌溉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另外,人員專業能力較低也是導致農田水利灌區無法順利開展的一大原因。由于人員在農田水利灌區的設備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使得設備性能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后續的工作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此外,由于人員的專業能力有限,當機械設備存在問題或者是發生故障時,工作人員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維修不及時,進而導致有關農田水利灌區設備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不但會影響國民的灌溉需求,同時也會對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使得地區經濟發展受到較為明顯的限制與阻礙。
在管理維護中的重視程度不夠,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農田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問題頻發,無法實現水利設施的高效利用。此外,長期存在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也會導致其使用壽命縮短。由于農田水利灌區的工程施工所涉及的范圍相對廣泛,施工周期相對較長,因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導致發生管理不當或者維護不到位的情況,農田水利灌區施工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后續的工作內容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究其原因:部分施工人員在進行日常操作的過程中,由于素質較低,加上專業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導致整個農田水利建設無法順利開展,相應的灌溉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農田水利灌區的建設內容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規律性,會對機械產生較為明顯的依賴性,倘若機械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不但會導致整個作業無法順利開展,同時也會對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出現,需要相關人員及時對設備開展維護與管理,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并采取針對的措施,及時解決問題,使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相關人員對于這方面的認知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水利灌區設施的應用效率無法達到預期標準,灌區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需要相關人員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進行系統化的設備檢測,進而滿足農業地區的經濟建設要求。
施工建設、改造和管理養護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當前農田水利灌區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較小,導致工程項目推進遇到較大難度,無法滿足新時期灌區農業生產需求。對于政府部門財政投入的依賴性較強,投資模式相對落后,在建設及發展中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2]。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不足是導致企業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對于任何一個工程項目來講,資金的投入都是十分重要的,關系到整個工程是否能夠正常有效運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有關農田水利灌區的建設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投入與成本不成比例,在短時間內無法獲得較為明顯的收益,因而很難被其他企業所資助,導致農田水利灌區建設管理效率無法達到預期標準,整體水平受到影響,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農業地區發展始終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隨著國家對農田水利灌區作業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加大了對農田水利灌區作業的資金投入,推動了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
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農田水利灌區建設工作的支持,適當提升財政投入比例,從而為灌區長效發展創造可靠的條件。明確重點建設項目,尤其是通過示范工程的建設帶動灌區的全面發展。除了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外,還應對當前投資模式進行不斷創新,為灌區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包括民營投資、省財政和農民投資等。相關部門應主動增進與社會企業的交流,為其提供優惠和扶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灌區建設,不僅能夠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而且可以實現市場化運作,真正提高建設及管理的靈活性。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灌區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應做好灌區水利設施建設情況的調查與評估,從而制定相應的建設及改造方案,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尤其是針對建設年代久遠的水利基礎設施,應加快更新換代步伐,運用更加先進的設施為農業灌溉提供支持,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對產權和使用權予以明確劃分,防止責任不清而對建設及管理工作造成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遵循“誰建設、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強化工程整體建設成效。注重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使其能夠熟練掌握農田水利設施的操作方法[3]。
在農田水利工程投運后,應強化對使用過程的管理,以提高各類設施的應用價值。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對于人工操作的依賴性較強,導致管理成效較高,且無法滿足灌區的實際發展需求。為此,應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利用先進技術優化管理流程,從而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加大在先進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了激光技術、遙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不僅能夠實現建設全過程的嚴格監管,而且能夠及時發現設施運行中的異常問題,并采取控制措施,消除其中的質量安全隱患[4-6]。針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與記錄,構建完善的數字化檔案,采取動態化管理方式,提高設施利用率。
后期維護工作的實施可以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功能價值,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灌區農業生產。注重對維護人員的專業化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維護知識和技能,針對水利設施的病險問題進行及時處理,以防止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轉變人員培訓的方法,創新技術及管理培訓內容,從而培養復合型人才,為后期維護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7-8]。構建完善的交流互動平臺,增進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針對設施維護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在灌區戰略發展目標的指引下做好日常工作,提高農業生產力。注重對水利工程的定期檢查,針對存在的隱患及時記錄并匯報。
農田水利灌區建設及發展不僅要依靠相關職能部門,更需要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通過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使農民認識到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其思想認識,使其注重對設施的保護。引導使用者及時對相關設施進行維修和養護,防止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的情況。傳統宣傳手段較為落后,無法適應新時期水利事業及灌區發展的特點[9-10]。為此,應以新媒體平臺為依托,借助于微信和短視頻平臺等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意識到水利工程保護與自身利益之間的關系,防止在建設及使用中遭到人為破壞。
農田水利灌區建設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滿足了農業生產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可以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可創造良好的綜合效益。然而在建設及發展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比如資金投入不足、管理維護不到位和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導致農田水利灌區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為此,應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基礎設施、實施信息化管理、加強后期維護和開展宣傳工作等途徑,逐步提高建設成效,滿足灌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