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慕 晶,魚亞瓊,李可夫*
(1.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 慶陽 745000;2.甘肅省西峰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飼兼用作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是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1],也是輕工業和飼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原料[2-4]。目前我國大豆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益較低,且專用型品種相對缺乏,生產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加上國外低價位原料進口帶來的市場沖擊,嚴重影響了生產積極性和產業化發展。大豆安全生產對于滿足市場需求、維護地方糧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20 年我國大豆總產量達到1 960 萬t,基本保障了食品消費需求,但大豆作為飼料中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在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其需求量在連年增加,致使2020 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超過1億t,占大豆年消耗量的84%左右,是我國糧食進口的第一大作物,市場需求量還在不斷攀升。如何發揮區域優勢,提高大豆單產水平,更多的補充市場空缺,滿足市場需求,一直是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慶陽市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885~2 082 m,年降雨量480~660 mm,日照時數2 700 h 左右,無霜期140~180 d。南北地形地勢和物候條件差異較大,南部光照降雨相對充足,北部干旱少雨,且無霜期相對較短。大豆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和輪作倒茬作物,具有傳統種植習慣。
大豆在慶陽市種植范圍較為廣泛,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 萬~4 萬hm2,覆蓋寧縣、西峰、環縣等8個縣(區),以寧縣、華池、環縣種植面積較大。2010年前后,寧縣種植面積最大,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及該縣蘋果產業快速發展,大豆種植面有縮減趨勢,而環縣在小雜糧及畜牧產業的帶動下,種植面積逐步增加,大豆主要種植區域開始北移。2018 年環縣的種植面積最大,為0.57 萬hm2,寧縣為0.33萬hm2。大豆的主要種植方式有單作和幼齡林果園套種,分露地和覆膜2 種栽培模式,按播種時期又分為春播和復種。春播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種,播種密度為12 萬~18 萬株/hm2,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收獲;復種以冬小麥和冬油菜為前茬作物,前茬作物收獲后趕墑播種,播種時間在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播種密度為18 萬~22.5 萬株/hm2,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收獲。春播種植區域主要在慶城、華池、環縣,復種種植區域主要在寧縣、西峰和鎮原等縣(區)。
慶陽市常年干旱少雨,南北物候條件差異較大,區域內降雨分布不均,且主要集中在7—9 月,特殊的生產條件對大豆品種的抗旱性及適應性要求較高。2000 年前后,當地主要栽培品種以晉豆19、晉豆23 等強抗旱性早熟品種為主,至今在環縣、華池縣部分山區仍有種植。隨著大豆新品種的不斷更新換代,源于山西農科院的晉豆、中國農科院的中黃、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的冀豆等系列高抗、優質、高產品種逐漸被推廣應用,生產中使用的品種主要有汾豆78、汾豆79、汾豆93、齊黃34、中黃30、冀豆17 和隴黃3 號等,其中汾豆78、齊黃34、汾豆93、冀豆17、隴黃3 號作為春播大豆種植面積較大,中黃30 作為復種大豆品種種植面積較大。當前利用優良品種來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和種植效益的理念被廣大農戶接受和認可,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快,更多、更好的品種被應用于農業生產,良種普及應用率在80%以上。
2005 年以前,慶陽市大豆栽培方式以露地窄行寬株距密植為主,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及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推廣應用,傳統種植方式得到改變,原來的20~30 cm 行距逐漸被40~50 cm 行距代替,寬行高密度栽培成為主要栽培技術,有效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率,提高了大豆單產水平。目前大豆生產中主要應用的生產技術有寬行高密度種植技術、玉米秸稈帶狀覆蓋種植技術、幼齡果園套作種植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一膜多年用栽培技術、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綜合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從栽培方式、種植模式、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個途徑對大豆的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集成創新,栽培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慶陽市大豆年均總產量在3.0 萬t 以上。2018年平均單產水平為2 000 kg/hm2左右,其中正寧縣的單產水平最高,達到了2 300 kg/hm2,西峰區和寧縣的單產水平均在2 100 kg/hm2以上,高于全國平均產量水平。受降雨和日照條件影響,慶城縣、華池縣和環縣的產量水平相對較低。從春播和復種2 種種植制度上看,春播平均單產水平為2 700~3 150 kg/hm2,復種平均單產水平為1 500~2 000 kg/hm2。隨著優良品種和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規模推廣,大豆單產水平與2010 年相比較平均提高了30%以上,增幅顯著。近年來,在綜合栽培技術的推動下,單產水平還在穩步提升,2018 年和2019 年在寧縣高產示范田創建中,產量達到了4 000 kg/hm2,刷新了旱塬區大豆的單產水平,充分說明慶陽市大豆產量水平的增幅空間依然很大。
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是提升農業產值和生產效益的關鍵因素,對帶動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慶陽市已有多家初具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大豆加工方面有甘肅萬佳雜糧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環縣麥上客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雜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產品加工方式主要以去劣去雜、精選、包裝加工為主,產品主要以豆制品生產原料及配方營養粥原料形式進入消費市場,大豆加工產業初步形成。
由于慶陽市氣溫、降雨量和無霜期等物候因子差異較大,導致大豆生產上對品種在抗性方面要求較高。2010 年以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慶陽市南部的寧縣、正寧在蘋果產業發展的影響下,大豆種植面積有縮小的趨勢,環縣和華池在畜牧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出現了種植區域北移現象,這就要求種植品種具備抗旱、抗凍性強、生育期適中、高產優質等特點,但目前實際生產中可應用的廣適多抗品種依然較為缺乏,造成總產水平不穩定,單產水平偏低,經濟效益形成困難,生產比較效益不夠高,直接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輕簡化栽培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業機械化程度低,且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影響大規模種植,是限制大豆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前大豆生產上除播種使用機械外,其他田間管理及收獲過程均由人工完成,機械化程度低,且適用于坡地和梯田地塊操作的機械較少,大型機械不能到達田間地頭,生產中對人工投入要求較高,導致田間生產投入人力勞務成本過高,對于勞動力較為缺乏的地區,限制了大豆的大面積種植和規?;l展。同時,慶陽市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9 月,9 月底到10 月初正是大豆成熟期,在遭遇持續降雨時,機械化程度低引發收獲困難問題,致使大豆在植株上發霉變色等現象時有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產品質量。
近年來,在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及縣(區)農業推廣中心的協同努力下,培育創制了一批新品種和配套高效栽培技術新成果,但是成果轉化速度慢,良種良法未能及時應用于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受限于推廣資金、人力資源、生產積極性等因素,成果轉化不及時,影響生產效益形成。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品種更新換代不及時,老品種使用年限長等問題。由于老品種對新型病害的抗性欠佳,且種子混雜嚴重,田間表現為病蟲害頻發,抗逆性、豐產性、穩產性不夠,單產水平低,導致農戶對大豆種植豐產增效的信心不足,生產上重視程度不夠,多以輪作倒茬和養地為種植目的,沒有形成科學化、規范化、產業化生產理念,限制了大豆產業發展。
目前限制大豆經濟效益形成的主要因素有3 個方面:一是專用型大豆發展模式還未形成,種植戶還未形成高油或高蛋白等專用大豆的發展思路,傳統以追求高產為目的的生產模式對大豆的品質沒有要求,限制了大豆產品后續加工方向和產業鏈延伸,導致經濟效益提升困難。二是產量水平偏低,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有限,生產比較效益不明顯。三是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產品附加值形成困難。全市初具規模的大豆加工企業和作坊在加工方法上還較為落后,企業規模還不夠大,對生產帶動作用不夠。同時,由于缺少資金扶持,缺乏多用途產業方向的探索和挖掘,生產設備、技術和人力資源匱乏落后,多以原材料輸出為主,加工應用方向單一,產業鏈短,影響經濟效益形成和提升。
在大豆供給總量不足、國外進口依賴度高、糧食安全保障不足的大背景下,由政府加強宣傳并配套相對應的產業發展政策,轉變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增強大豆安全生產對保障糧食安全重要性的認知。同時,要認識到大豆種植對保護性耕作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性,首先保障地區大豆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帶動,推動大豆多功能化發展,特別是提升和發揮專用型大豆生產及大豆秸稈在飼料領域的功能應用,確保種植面積不縮減,生產總量有保障,維護地區糧食安全。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強示范推廣力度,推動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經費支撐是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保障,要增加科技研發和成果推廣應用經費,重視在新品種選育、適宜栽培技術研究、輕簡化栽培和產業化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投入,研發適用于不同區域種植的大豆新品種和安全生產技術。同時,面對糧食作物經濟效益較低的實際情況,注重在新成果應用方面的投入,加強推廣力度,提升成果轉化率,讓農業科研成果快速及時落地,用科技手段提高產量水平,提升生產效益,促進產業形成和發展。
通過種植補貼、機械補貼等多種途徑提高大豆種植效益,重視和引導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要突出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簽訂生產訂單,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發展方向,要求產品質量,種植戶根據企業要求提供產品種類,保證產品質量,讓企業根據市場引導種植業品種結構,帶動優質大豆和特用大豆生產,推動規?;?、標準化種植,促進產銷對接,實現優質優價。通過經濟效益帶動,樹立大豆安全生產思想觀念,調動大豆生產積極性,確保產業形成和發展。
當前畜牧業已成為慶陽市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發展規模大、速度快,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畜牧產業將會逐步壯大,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必然會帶動飼草產業快速發展。大豆蛋白含量在40%左右,是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通過牧草專用大豆品種選育及玉米和大豆混/套作栽培技術研究,提高混合飼料的蛋白質水平,有效解決青貯玉米蛋白質含量不足問題,保障飼草料供給,對畜牧產業規?;踩l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