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浩杰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做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隨后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問題。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提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課承擔的教學任務,也是專業課程育人的目標。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內涵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通過專業知識的講授潛移默化植入學生心中形成共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更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營銷理論中,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學生積極性。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的設計在達到傳統課程目標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真正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隨著全球化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強,全球各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合作不斷緊密,國外社會思潮和文化也涌入我國,各國之間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當然傳入國內的還會有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想,對當今大學生產生影響,不利于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大學生思想波動較大,更容易受非主流文化、思想的沖擊,進而偏離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軌道。這樣的背景下,推進課程思政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2016年12月以來,我國相關部門穩步出臺諸多課程思政政策文件,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指出了明確方向。全國各大高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紛紛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和經驗。當前,我國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市場營銷活動,在營銷活動中各個國家營銷環境、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并且在營銷過程中還會存在假冒偽劣、非誠信的問題,諸多負面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通過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育,深入剖析這些負面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認知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今后工作崗位中更好地勝任從事的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程進行,這種方式是顯性教育,思政教育通過顯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一般情況下思想政治課程主要是在大一開設,大二開始更多地接受專業課程教育,僅僅通過思政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廣度不夠,也不具有持續性,還需要通過隱性教育,在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增加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逐漸滲透到學生心中,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專業素養提升的同時,思想道德品質也隨之提高。國際市場營銷課程開展“線上線下+課程思政教育”正是在新形勢下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來,也是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國際市場營銷思政元素,并且在有限的課時能夠將這些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使隱性教育與顯形教育統一,亟須在國際市場營銷課程實踐中進行探索,積極推進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改變傳統以專業知識灌輸為主的方式,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約束,結合當前國家和市場需求,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養專業人才。
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各個國家社會、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加,世界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我國經濟發展也步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更應該具有正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對黨和國家、社會主義事業忠誠可靠。專業課程應該講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到課程教學中,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對黨認同、對我國政治道路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國際市場營銷》課程在傳授相關知識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營銷專業技能,能夠為推動我國外貿企業開展國際營銷活動更好地走出去貢獻一份力量,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是為人才培養提出總體要求和方向,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實踐的方式等方面的設計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因此首先應該結合《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特點和思政培養要求,針對不同知識模塊兒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通過課堂教學將思政元素傳遞給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能夠有機融合,同時結合線上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資源,設計討論主題,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線上資源和網絡資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增強學生對思政元素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線上(學習通平臺、網絡資源)+線下(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參加競賽)方式,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思政元素的價值,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2.1 調整培養目標
根據課程思政人才培養目標,對原來國際市場營銷課程培養目標進行調整,將培養目標調整為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方面,從這三個方面制定具體的課程培養目標。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有機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加上線上資源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引導學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切實感受到我國企業的優勢。通過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市場調研大賽、創新創業比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開展高質量的國際市場營銷活動貢獻一份力量。
2.2.2 課程教學內容元素的挖掘
認真研讀每一章節教學內容,思考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通過課程教學和案例教學,將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課程教學中來。課堂授課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與營銷理論有機融合,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實證分析、雙循環格局下外貿新形勢分析等方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國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和我國企業競爭優勢,堅定“四個自信”,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體可見表1(P156)。

表1 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2.2.3 教學方式的設計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當前課程思政的需要,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每周兩次上課時間,課堂講授時間比較短,只能起引導、解惑、檢驗等作用,學生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課堂外,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更多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比如視頻、案例、經典文獻等,通過多元化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角色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結合線上資源讓學生對我國經濟和政治制度、企業優越性有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線上學習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心中,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教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方式能夠充分彌補課堂和課外學習的不足,優勢互補,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實現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育人目的。
2.2.4 注重過程性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多方式多樣化考核,注重階段性、過程性考核,包括線上考核與線下考核兩大類。《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成績(50%)兩部分構成,每部分成績的滿分均為100分。平時成績包括線上平時成績(滿分100分,占平時成績60%)與線下平時成績(滿分100分,占平時成績40%)。其中,線上平時成績包括視頻內容點學習、線上作業、線上討論、線上學習次數、期中測試等;線下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考勤、課堂討論與回答問題、課程論文三項。
通過設計任務點學習,增強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能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能夠有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學習深度融合,線下通過布置作業,比如讓學生結合某一個企業為例分析國際市場營銷環境,提升學生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通過國內外營銷環境的比較,能夠切實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我國外向型企業的優勢,有助于學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線下作業的設計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通過考勤能夠增強學生紀律意識,培養學生誠信的態度,增強學生高度責任感。同時,鼓勵學生參加與課程相關的創新創業比賽,比如市場調研大賽、互聯網+、挑戰杯等比賽,對于參賽的同學會適當加分。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通過實踐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2.5 課程建設成效
建課以來通過課程教學的改革和探索,通過上述多元化考核,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學生參與度比較高,線上討論比較積極,線下作業完成率100%,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在上年挑戰杯創業競賽中獲銀獎,本年度挑戰杯競賽中兩個組獲得省級三等獎,一組獲得省級一等獎,學生參與市場營銷大賽的積極性也明顯增強,每一年校內娃哈哈市場調研大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通過參加市場調研活動能充分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現隱性教育與顯形教育相統一的重要路徑,通過專業課程的講授將不同思政元素有機融入,使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思政元素的魅力,但是如何將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來,需要結合時代變化和學生訴求,不斷探索課程教學改革,積極融入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改變過去單一考核方式,更加注重過程性和階段性考核,實現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升學生國際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增強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政課程教育的協同效應,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