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朝暉,安艷晶,丁蕓蕓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 北京 100035)
手部多指是手外科中常見病,對患兒的身體及精神影響較大[1]。早期對患兒進行手術治療并加以訓練,能夠幫助其改善手部外觀及功能,但是這類手術通常較為復雜,術后的恢復尤為重要,在醫院的短視觀察往往不能實現疾病的完全康復,因而出院后的家庭護理尤為重要[2]。家庭式護理路徑是通過階段性培訓及測評的方式,來提高家屬對患兒出院后護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傷口安全性,降低傷口感染幾率,幫助其盡早恢復手部功能[3]。因而本次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對手部多指患兒進行護理,以期為患兒的院外護理指導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來筆者醫院進行矯治的手部多指患兒156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觀察組男40例,女38例,年齡4~8歲,平均年齡(6.31±1.02)歲;軸前型拇指多指45例,軸后型小指多指33例。對照組男39例,女39例,年齡4.5~8歲,平均年齡(6.24±1.13)歲;軸前型拇指多指48例,軸后型小指多指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大會赫爾辛基宣言》。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先天手部畸形中多指診斷標準,且經體格及X線確診;②均進行保留骨骺的關節融合術;③患兒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者;②伴有認知障礙、視聽障礙或無法溝通者;③伴有心、肝、腎嚴重疾病者;④存在精神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均由同一組醫師進行手術,患兒行贅指切除術,并采用保留骨骺關節融合術進行矯正治療,選擇原手術切口,保護神經、肌腱等,切開關節囊,確認無骨骺存在,切除關節軟骨,采用克氏針對拇指掌指關節及中指的近指關節進行復位,若患兒皮膚有缺損,運用Z字法進行糾正,術后采用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經X線檢查可見骨線修復。
1.5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包括藥物護理、傷口護理等一般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通過階段性的方式教授患兒及家屬術后在家的護理知識,從而促進術后康復。①基礎護理:耗時2 d,每次1 h,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家屬介紹疾病知識以及手術相關知識及術后注意問題,包括出院后的生活起居、防寒、清潔衛生、敷料包扎、體位護理等,以及每天基本血壓、心率測量,觀察手指末梢的血運等相關具體措施,如發現手指有紅腫、滲血等應及時與醫生聯系。向患兒及家屬分發宣傳手冊,以便在家也能查閱相關護理知識;組建微信群,一周一次了解患兒在家情況,及時回復患兒及家屬相關問題,并注意讓患兒定期來院進行復查;②疼痛護理:耗時3 d,教授患兒及家屬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量表的使用方法,以便掌握疼痛情況。向患兒及家屬解釋止疼藥的效果及使用劑量,叮囑患兒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若未緩解則與醫生聯系;③心理護理。耗時2 d,向家屬分析患兒心理狀態,向其講解如何針對性解決其不良心理狀態。讓家屬多與患兒交流,通過講故事、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降低其對疼痛的關注;④飲食護理。耗時1 d,講述飲食護理的重要性,多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補充能量,促進恢復;⑤手功能鍛煉:耗時3 d,教授手功能鍛煉具體內容,包括手指功能鍛煉、日常生活訓練。手指功能鍛煉:引導患兒進行關節屈伸、虎口大開、分指、并指等練習。日常生活訓練:包括抓、握、捏等動作,并訓練其獨立進行穿衣、穿鞋、洗臉、進食、梳頭等。整個過程盡量以游戲或娛樂的方式完成,并讓家屬準備小禮品等,對患兒進行鼓勵,提高其抗病信心。所有內容全部教授完成后,進行測評,當得分80分以上才算合格,不合格者繼續向其培訓考核,直到合格。兩組均干預3個月。
1.6 觀察指標:①兩組矯治效果比較:干預后,采用手指關節總活動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4]對手指關節進行評分,TAM是以患側掌指關節、近位指間關節、遠位指間關節、關節活動度的總和與健側或參考值進行比較。手指活動范圍正常為優;健側75%≤手指關節TAM<健側100%為良;健側50%≤手指關節TAM<健側75%為可;手指關節TAM<健側50%為差;②兩組患兒主觀狀態比較:干預后,采用MHQ[5]對患兒主觀狀態進行評價,MHQ包括疼痛、整體手功能、外觀、日常活動、滿意度、工作狀況這6個維度,共37個條目,其中疼痛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而其他維度評分越高則表示功能越好;③兩組患兒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干預前后,采用SAS[6]對患兒焦慮狀態進行評分,SAS共21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標準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采用SDS[7]對患兒抑郁狀態進行評分,SDS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53分為無抑郁狀態,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④兩組患兒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干預后,采用ADL[8]評估恢復情況,ADL包括進食、洗臉、刷牙、梳頭、穿衣、穿鞋及剪指甲這7項內容,分數越高,生活能力恢復越好。
1.7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矯治效果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的矯治優良率為91.03%,高于對照組的79.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典型病例見圖1。

圖1 手部畸形患兒治療前后

表1 兩組矯治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術后手功能主觀狀態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整體手功能、外觀、日常活動、滿意度及工作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手功能主觀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術后手功能主觀狀態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疼痛 整體手功能 外觀 日常活動 滿意度 工作狀況觀察組 78 46.12±5.13 75.34±7.28 70.35±7.03 79.47±8.36 76.35±7.54 73.25±7.23對照組 78 54.36±6.25 60.53±6.17 58.24±6.38 68.35±7.11 64.09±6.67 61.54±5.87 t值 9.000 13.706 11.266 8.949 10.756 11.10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s,分)
注:#表示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78 50.36±3.48 39.17±2.64# 53.42±3.63 41.25±2.12#對照組 78 50.49±3.12 41.56±3.22# 53.57±3.81 43.38±2.65#t值 0.246 5.069 0.252 5.543 P值 0.806 <0.001 0.802 <0.001
2.4 兩組ADL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的ADL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ADL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ADL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進食 洗臉 刷牙 梳頭 穿衣 穿鞋 剪指甲觀察組 78 3.45±0.39 3.21±0.35 4.12±0.48 3.32±0.37 3.55±0.39 2.67±0.29 3.62±0.44對照組 78 2.71±0.28 2.56±0.27 2.67±0.31 2.54±0.26 2.73±0.31 2.52±0.25 2.41±0.23 t值 13.613 12.987 22.412 15.233 14.537 3.460 21.52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手部多指患兒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對患兒的手部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使手指處于發育停滯狀態,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都將造成不便[9]。和健指相比,患指手指粗細及指甲形態都更為細小或偏斜,采用保留骨骺的關節融合術能夠改善患兒手部外形,并且效果較好,不會對患指生長產生不良影響,且術中無需植骨[10]。但術后的護理尤為重要,術后傷口護理、手功能鍛煉均對患兒康復有重要影響,而住院條件的限制,均需出院后對患兒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護理[11]。家庭式護理路徑以患兒為中心,通過階段性培訓詳細向患兒家屬傳授院外護理的相關方法,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術后護理質量[12]。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的矯治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矯治效果。家庭式護理路徑分階段地詳細向患兒及家屬介紹出院后的基礎護理、疼痛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手功能鍛煉,讓其能夠完全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更有效促進恢復[13]。
手部多指患兒術后手指的感覺恢復從粗淺到精細需要一定時間,需要科學有效的護理幫助其恢復手部功能[14]。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整體手功能、外觀、日常活動、滿意度、工作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手功能主觀狀態。手術能幫助患兒有效改善外觀,但仍需細心護理以達到滿意的手術效果,家庭式護理路徑向患兒及家屬傳授詳細護理方法,并采用考核方式,使其完全掌握,并通過微信的方式,每周對其進行詢問,了解患兒在家情況,并給出相應指導方法,從而有效幫助康復[15]。研究表明[16]家庭是最佳的治療場所,通過一系列方式讓家屬重視患兒疾病,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醫護工作,給予患兒支持,有利于康復。
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焦慮、抑郁情緒。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加強患兒與家屬的溝通,使其獲得心理支持,增強治療信心;同時傳授心理干預方法,能夠針對性解決患兒情況,從而有效改善患兒不良心理[17]。邵秀慧等[18]研究表明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改善斷指再植患者術后情志狀況,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手功能康復程度,與本研究結果類似。手部多指不僅影響患兒的正常自由活動,而且也打擊其自信,易使其產生自卑感,從而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19]。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的ADL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家庭式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家庭式護理路徑通過階段性培訓,讓患兒掌握了出院后飲食、手功能鍛煉等護理方式,尤其是手功能鍛煉,包括手指鍛煉及日常生活訓練這2個方面,訓練了患兒的手指靈活度及協調能力,從而更好地恢復手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家庭式護理路徑能有效提高手部多指患兒的矯治效果,改善其手功能主觀狀態及其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