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蘆淞區農業農村局(412000) 鐘桂平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410125) 胡新軍


1.地域范圍白關絲瓜地域保護范圍涵蓋蘆淞區白關鎮的白關社區、白關村、沙堤村等20個行政村(社區),總保護面積2000公頃。
2.品質特征白關絲瓜果實呈短圓筒形,果長約22厘米、果寬約6.5厘米,單果重400~600克,果皮白綠色,表面油亮光滑,肉質緊實,較耐儲運,烹飪后嫩白如玉,湯汁清鮮,口感細膩、香甜,粗纖維含量僅為其他絲瓜的50%。
3.人文歷史白關鎮絲瓜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到400年以前,《株洲市志》第五冊中農業第四篇、《株洲鄉鎮》、《株洲縣年鑒》第一版種植業第三節、《蘆淞年鑒》農業與農村工作中,都有關于白關絲瓜的記載。依據“絲瓜世家”張寶生的典故,政府部門將祖祖輩輩都種植絲瓜的家庭譽為“絲瓜世家”,每年評比一次,這一活動持續多年,已形成了濃厚的地方人文特色。
4.生產管理①適時播種。設施栽培于2月和8月播種;設施育苗露天移栽于3月播種;露天育苗和移栽于4—5月播種。②水肥管理。春季重在清溝排水,夏秋采取夜灌日排,保持土壤濕潤通氣。基肥以施有機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溝施500千克農家肥、100千克商品有機肥、50千克51%復合肥,每采收2~3批絲瓜追施15~20千克復合肥。③科學防治病蟲害。以防治瓜食蠅為主,以掛黃板、粘蟲球輔以誘粘劑為主,采取葉面點噴等方式適量使用驅蟲劑和高效低毒農藥,保障產品品質;采取水旱輪作方式栽培,可有效減少病蟲害。④提高產量。主蔓坐果前摘除全部側枝,主蔓2米坐穩3條瓜后,去頂選留2個側枝。盛果期及時清除枯枝老葉,苗勢太旺則割除部分單株,保障瓜架通風透光良好,提高坐果率,每667平方米絲瓜產量可達5000千克。
5.產業發展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加強與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合作,開展品種提純復壯、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研究集成,制定了生產標準。大力推廣提純復壯白關絲瓜品種、瓜實蠅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絲瓜套袋技術、周年種植技術,種植效益不斷增加,種植規模超過了6000公頃,年產量5萬噸,產值5.25億元。一是抓產品銷售。充分利用各類主流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加大品牌宣傳和營銷力度;組織行業交流會,積極參與各項外宣及文體活動,擴大在公眾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品牌建設,在傳統內銷的基礎上,擴展了外銷渠道,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也建立了穩定的銷售市場,使白關絲瓜銷售區域進一步擴大。二是抓產品加工。近兩年來,通過與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研發了絲瓜月餅、絲瓜干粉、絲瓜餅干和絲瓜面膜、絲瓜水等全套絲瓜護膚產品,有效延伸了產業鏈,大幅度提升了白關絲瓜的經濟效益。三是抓觀光旅游。對白關絲瓜產業進行合理布局,打造了一條“白關絲瓜”萬畝產業帶,沿途打造了兩個核心示范基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每年從開花至謝果的半年時間內,產業帶景色十分優美,吸引了大量市民觀光、旅游和采摘,帶動了產業的發展,提升了白關絲瓜和白關鎮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