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農業農村局(419600) 李晉中 李垚垚 張大明

沅陵縣是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名茶之鄉,也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名縣。茶旅融合發展,既是沅陵縣傳統茶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又是全縣旅游產業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徑,更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產業富民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沅陵縣圍繞茶旅產業融合發展,突出“一水一路”茶旅線路建設,重點建設了湖南辰龍關碣灘茶旅融合產業園、碣灘茶博物館等一批茶旅項目。
1.沅陵縣茶產業優勢一是自然生態優勢。沅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雪峰雄峙南北,千里沅江穿境而過,境內大小溪流900多條,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2萬公頃,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隨處可見,森林覆蓋率76.18%。云蒸霧煮,三伏亦無暑,三九如春初,加之地處茶葉黃金緯度帶,是發展茶葉產業天賜圣地。二是歷史文化優勢。沅陵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碣灘茶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茶,無射山為中國茶文化名山。碣灘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湖南十大名茶,2015年榮獲米蘭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2019年獲得袁隆平特別獎。中國茶文化專家蔡鎮楚教授題詞“茶緣無射、業繼盛唐”;全國著名茶葉專家施兆鵬盛贊“盛唐一帝,中日二相。皆問佳茗何方?唯有碣灘茶香”;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稱贊碣灘茶是中國名優卷曲型綠茶的杰出代表。三是產業基礎優勢。全縣有1.04萬公頃茶園,有4個茶葉萬畝鄉鎮、11個有機茶認證基地,有3家省級龍頭企業,有11家大湘西茶產業發展促進會成員企業,有6家“湖南紅茶”公共品牌授權企業,有7個湖南省茶葉著名商標,2021年沅陵縣位列全國茶葉百強縣第44位。
2.沅陵縣旅游資源優勢一是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沅陵縣有館藏文物16000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44件。其中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敕建的龍興講寺,是湖南省現存最古老的學院,比著名的岳麓書院早建348年。境內有黔中郡遺址和戰國至漢代古墓群,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大秦藏書洞;有任弼時、賀龍、蕭克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革命根據地,抗戰時期湖南臨時省會舊址群,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園等。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縣內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沅陵辰州儺戲”和“沅陵賽龍舟”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沅陵山歌”和“二酉藏書洞傳說”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碣灘茶制作技藝”“辰州剪紙”等11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三是景區和公園眾多。全縣有鳳灘景區(AAAA級),借母溪、鳳凰山、二酉山、大別溪、龍興講寺、白河谷、辰龍關茶旅融合產業園(均為AAA級)等景區;有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沅陵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
堅持以茶文化為引領,以茶為主題,以旅游業為內容,以山、水、茶基地為載體,利用好沅陵獨特的生態資源,通過茶產業、旅游業和相關配套服務業的發展,全面構建茶旅一體發展格局,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的融合發展格局。
1.做好規劃,文化引領做好“十四五”沅陵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十四五”沅陵縣茶產業發展規劃,以沅江為帶,以319國道為路,以縣城為核心,多點布局,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整合資源、資金、政策、人才、配套等產業要素,打造沅江自然山水生態茶走廊觀光游、319國道茶馬古道文化遺產走廊體驗游兩條精品旅游線路。
2.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按照“一條產業鏈、一名縣級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個專項規劃、一支招商隊伍、一批扶持政策、一個任務時間表”的工作機制,切實壓實責任,全面推進產業鏈建設各項工作。建立茶產業與旅游業等主管部門合署辦公制度,共同謀劃產業發展,科學布局重大項目,促進產業對接融合。
1.構建張吉懷精品旅游大環線爭取建設“酉水畫廊”陸上大通道,貫通鳳灘大壩、芙蓉鎮、里耶鎮三大核心景點圈;依托張官高速,構筑張家界看山、沅陵玩水的新格局;重建S243線,發展大別溪漂流,建設陳家灘、肖家橋千島湖休閑旅游垂釣基地。
2.形成多層次茶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對沒有實力或無法建設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的小規模茶場,種植景觀樹、花卉適當美化茶園景觀,開展生態觀光旅游。對有一定接待能力,如五強溪紅星茶場、沅陵縣皇妃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涼水井雷公尖茶場等茶企,建設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開展茶莊(園)體驗游。對于交通便捷、有產業基礎的官莊鎮、太常鄉,可以依托辰龍關茶旅融合產業園、沅陵書院文化、紅色文化、龍舟文化等,開展茶旅小鎮深度游。
3.打造茶旅融合新載體一是建設碣灘茶縣城發展核心。中國傳統龍舟之鄉、中國名茶之鄉是沅陵的兩大國字號名片。通過建設城南茶鄉廣場、茶文化主題公園,與城北龍舟文化廣場、勝利公園,形成南北呼應;新建茶文化一條街,在縣城南岸打造一個高品質茶文化片區;沿酉水新建縣城到二酉山的國家文化體育公園,串聯龍興講寺、黔中郡遺址、二酉山。在沅陵新建的體育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影視中心及沅陵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設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二是打造二酉山、無射山兩座名山。在二酉山舉辦啟蒙節,登345級藏書大道,在伏勝殿參拜伏生;在無射山采摘茶葉,親手制茶,開展民宿旅游,開發無射山茶服、明信片、掛歷等文創旅游產品,讓旅游者參與體驗古法制茶工藝等。三是打造辰龍關碣灘茶茶旅融合產業園。“北有山海關,南有辰龍關”,通過復修關樓、整修驛道、新修廊橋、擴建茶園、新建花海、添建棧道,打造集茶產業發展、茶文化體驗、養生度假、主題休閑、戶外運動等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產業園。四是建設碣灘貢茶產地觀光園。以碣灘茶場為核心,重點打造碣灘茶原產地品牌文化溯源游,改造提升碣灘茶場整體形象,增加碣灘茶文化元素,增設最美茶園騎行綠道,開發茶園露營基地。五是打造一臺大型碣灘茶歌舞劇。胡家溪是唐睿宗李旦的妃子胡鳳嬌的故里、明朝狀元胡鰲的故居地。以胡家溪和酉水風情畫廊為中心,融合沅陵辰州儺戲、山歌號子為一體,打造大唐風情茶歌茶舞情景劇。
4.開發系列茶產品根據王陽明虎溪書院講學開發以致良知為包裝主題的茶系列產品,根據文學大師沈從文《邊城》開發翠翠系列綠茶產品,以賀龍領導的紅二、六軍團轉戰沅陵紅色歷史開發紅軍茶、元帥茶,以100周年“挑擔茶葉上北京”活動開發紅心向黨系列產品,以沅陵傳統非物質遺產進行系列茶產品開發等。
5.開發系列茶旅線路一是酉水畫廊風情游。線路:全國第一座大型空腹重力拱壩鳳灘大壩(AAAA級)—白河谷景區(AAA級)—胡家溪景區(AAA級)—二酉山景區(AAA級)—碣灘茶博物館。了解水力發電、中原文化與土司文化的交融與沖突,體會“書山有路勤為徑”的真諦。二是沅江自然山水生態茶走廊觀光游。線路:碣灘茶博物館—歐盟有機認證青山茶場—碣灘貢茶原產地(農業景觀遺產)—清浪皇妃茶場—五強溪大壩—五強溪紅星茶場。三是茶馬古道文化遺產走廊體驗游。線路:盤古佤鄉茶—碣灘茶博物館—馬底驛長界萬畝高山梯田茶園—辰龍關碣灘茶旅融合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