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進步的、創新的必然代替退步的、落后的,這樣的歷史發展規律,在中國高速、高質量發展的十年里得到很好的體現。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見證了這十年里鄉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方多雨,特別是到了梅雨季節,過去鄉村縱橫交錯的小路就會變得泥濘不堪,交通和出行都極為不便,褲腿、鞋上會沾上洗也洗不掉的印記。如今,家鄉從前的泥巴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便利了交通出行,改善了鄉村的面貌。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村”不復存在,家鄉所有的山村、所有的角落都通了路,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樓房,開上了私家車。村里老人都說,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都變成了現實。
近年來,不僅鄉村的道路有了大的變化,鄉村的網絡系統也進行了全覆蓋。如今,各地的特色農副產品不僅可以通過市場售賣,而且可以在網絡上推廣,直播帶貨也成了一種重要的銷售渠道。很多年輕人走入直播間,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家鄉文化,展示自己家鄉的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因此,不少年輕人都成了鄉村的宣傳大使,吸引人們去旅游,吸引人才留下來建設鄉村。
能夠讓人留下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往城市生活,進入城市謀生,而不少古村落成了“空心村”,只剩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那里堅守著。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和鄉村文化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在緩緩消失。然而隨著鄉村振興,鄉村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于是許多年輕人留了下來,共同發展鄉村、建設鄉村,“空心村”也越來越少,古老的鄉村文化重新煥發生機。
我眼中鄉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無限美好的。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唯有腳踏實地,追求卓越,志存高遠,才能在將來為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從鄉村中來,回鄉村中去,將來大學學業完成后,我要像新時代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那樣,一心為鄉親,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把鄉村振興路當作“長征路”,譜寫屬于我們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安徽歙縣二中高三理(2)班】
點評
這篇作文獨辟蹊徑,別開生面,從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的視角切入,描寫了這十年間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歌頌了偉大的黨和時代,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家鄉的無限眷念和建設美好鄉村的憧憬與向往,表達了要向新時代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學習、立志回到鄉村、建設鄉村的美好愿望。作文立意深刻,情理交融,情感真摯,值得肯定和鼓勵。
【程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