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亞
2022年2月8日,很多蘇州市人大代表都非常自豪地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這樣一則消息:“40 年前的今天,蘇州被國務院批準為我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還有一些代表進一步闡述:“蘇州擁有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是全國唯一!”
傾注過無數心血,自然愛得更加深沉。多年來,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團結帶領全市人大代表,持續不斷推進古城保護。
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準為“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截至2021 年底,蘇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86 件地方性法規,現行有效64 件,其中很多都跟古城保護密切相關。
這些法規,有的是針對園林、古建、古樹、古城墻、河道等古城典型景物,有的是保護昆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名等蘇式傳統文化,還有的規范旅游、養犬、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居家養老服務、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等居民日常生活,從各個方面不斷織密古城保護的“防護網”。
2012年,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同意將蘇州市平江區、滄浪區和金閶區整體納入保護區范圍,成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
2017 年10 月23 日,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五年實踐情況,制定了一部統領性、綜合性的古城保護地方性法規——《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大力推進構建統一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健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保護蘇州古城歷史格局、傳統風貌和優秀傳統文化。
條例著重明確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是歷史城區,保護的對象為歷史城區的整體格局與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河道水系、文物保護單位、蘇州園林、古建筑、古城墻、傳統民居等,對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主體的管理職責作了規范。
條例從起草到通過歷時3年,市人大常委會共安排了3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組織召開了15次立法座談會、論證會,反復修改8 稿,征集到1053 條意見和建議,修改時采納或者部分采納了614條。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注重與其他專項法規的相互配合,為古城的活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可靠的制度安排,成為蘇州古城保護法規體系中關鍵的一環。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之后,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每年組織相關執法檢查或視察活動,密切關注古城保護實踐的最新動態,及時推動解決古城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019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對《蘇州市古城墻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檢查組實地檢查了古城墻盤門、胥門和金門段保護工作,聽取了市政府專題匯報。檢查組指出,部分城墻上仍有居民住宅,保護工作的力度尚需加大,古城墻保護的專項經費還不到位,一些實際措施尚沒有得到完全落實。要求市政府、姑蘇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切實將依法保護古城墻作為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舉措,用心打磨每一處細節,精心展現姑蘇精致之美,彰顯江南水鄉的生態韻味,走出一條具有國際理念、國家水準、地方特色的保護之路,形成特色鮮明、人文濃厚、影響深遠的古城墻保護示范效應。
同年10 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大運河風光帶項目建設情況的報告》,讓大運河蘇州段成為文化建設的新起點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點睛之筆。
2020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檢查組實地查看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以及桃園、暢園等古建老宅的修復利用情況,聽取了市政府工作情況匯報,以及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文廣旅局、住建局、公安局、財政局等部門和姑蘇區政府的補充匯報,并進行了座談交流。針對制約古城保護工作的瓶頸問題,督促市、區兩級政府不斷創新保護思路,完善制度體系,提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水平。
2020年12月25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于《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的決議,推動蘇州建設世界遺產典范城市,構建全域性、整體性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
2021 年12 月,市人大常委會向市委提交了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這份報告全面回顧了蘇州古城保護所經歷的四個階段,總結每個階段的特點、所取得的主要成績,詳細分析了蘇州古城保護工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報告明確提出,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緊緊抓住蘇州被住建部列為第一批開展城市更新試點工作城市的契機,用更高標準、更新思維,主動創新土地、規劃、建設、園林綠化等相關配套政策,科學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探索出具有鮮明蘇州特色、能夠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成效的古城保護新路徑,努力為后代留下更加完整的古城,為全國各地提供更多的蘇州經驗。
報告建議,盡快成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議事協調機構,明確相關參與部門以及各參與部門的工作職責,制度化開展工作,保證市級層面領導統籌工作的長期性。
報告同時指出,蘇州古城歷史上就是商賈云集、富庶繁華之地。以往古城更新保護,主要強調的是古建筑、傳統民居、街坊等“形”的傳承。只有把古城繼續打造成繁榮昌盛、人們普遍向往的人間天堂,才能說是真正留住了蘇州古城的“神”。報告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優公共資源、盤活老舊廠房、區分功能特色、吸引多方參與等方面進一步提出了具體的工作建議。
2022年是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設立十周年。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建議新一屆人大常委會設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紀念日”,以引導全社會更多關注、共同推動古城保護。
歲月無聲,耕耘有痕。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持之以恒推動古城保護的生動實踐,在蘇州人大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我們也相信,在新一屆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的接續奮進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推動下,蘇州古城保護工作必將書寫更加燦爛的明天,向世界貢獻出更有借鑒意義的古城保護“蘇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