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坤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31)
籃球活動是以技術、精度、高度、力量和速度為特征的同場競爭、開放式體育項目,人體對抗能力是其吸引力所在和制勝因素。不管是從推進中國籃球活動技術水平提升的視角,還是從建立健全籃球活動訓練理論體系的視角出發,本研究都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由于現代體育正處于高競技的發展中,不只是要讓選手有較先進的運動技術,同時還對其心理素質的要求也較高。
(1)描述心理事實。
以科學心理學的視角對各種心理狀況作出了科學定義,并形成了和發揚社會心理學中關于心理健康狀況的一種全新的、科學合理的定義系統。這關乎到大至對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小至對某一具體心理現象的定義內容與外延的確定。
(2)揭示心理規律。
心理問題并不是僅限于敘述心理事實,而從現狀的說明逐漸轉變到對現狀規律的解釋,也就是闡述某種現狀所遵循的基本規律。一方面,探究各種心理現象的產生、發展、彼此聯系,及其所顯示出來的心理特征與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探究心靈狀態所賴以產生與表現的機理。它主要涉及在心理機制與生理機制二種層次上的研究。前者主要研究心理狀況后面所涉及到的心理結構及其組成成分之間彼此關聯的改變;而后者研究心理狀況背后所涉及到的心靈生理結構及生化成份之間的彼此關聯和改變。
(3)指導實踐應用。
指導運動員在實踐中怎樣認識、預測、管理和調整個人的心態。可通過對智商、個性、氣質、趣味、心態等不同心理現象所表征的發展情況,研究各種測驗量表,藉以了解運動員的心智發展水平與特征,并因材施教。
對于運動員心理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項研究表明,20世紀后期,中國體育相關核心期刊中對運動員心理的訓練與心理咨詢的研究占很大的比重。但近幾年的部分研究數據結果也表明,國內高校的籃球運動員心理素質水平整體上比較差,心理訓練的水平也是普遍比較低的,無方法的、隨意的心理訓練或者根本沒有心理健康訓練的現象十分的嚴重。所以,必須要研究現在籃球隊員的心理健康訓練,提高籃球隊員更為普遍的心理素質,是現在籃球運動員訓練任務的重點。
選手個人身體素質和技術上的差異也會直接影響他的心理焦慮水平,焦慮水平與個人運動成績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系。這就使得籃球選手往往在競賽過程中,顧慮自己技術較低會直接影響比賽結果,而沒有在競賽過程中勇于嘗試。結果導致了賽場的失敗,進而危害賽事順利進行。所以籃球選手光有較好的技術和戰術能力還不夠,還必須有較強的個人心理素質,來對抗心理焦慮癥的產生。如果選手的個人籃球技術較好,就會對自身的個人籃球技術水平充滿信心,心理不安的心態也就會少了一點;而如果隊員們對自身的籃球技能不夠信心,也就會擔憂自身在競賽環節中發生問題,或者擔憂運球、投籃、爭搶籃板等活動中發生問題,就會使得他們最終產生了不安的心態。
籃球運動在競賽過程中會分為以下幾種主要籃球比賽形式。其中,動機性籃球比賽對籃球選手的個人技能和團體作戰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籃球選手在大賽場上,只重視自身水平的整體發展而忽略了全局,過多表現自己,忽視與團體的相互配合,會使整個團隊能力,得不到很好地體現,從而破壞了團體榮譽感。這就要求籃球選手必須在大賽過程中端正參賽動機,加強在大賽中的個人風險奉獻意識,從整體出發,忽視個人榮譽感,以團體榮譽感為重心,處理好個人和團體的關系,個人榮譽感與團體榮譽感之間的關系。
心態承受壓力和選手是不是易形成的緊張心態有密切聯系。選手的心里能力差主要源自于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對選手的家庭教育影響;二是對選手的自身性情因素影響;三是對運動隊日常工作教學環境的影響。首先,假如選手的家長還有其他家庭成員對選手的期望值高,會對他們形成很大的心靈壓迫,而假如家長對選手要求太多,會造成選手的心里能力變差;其次,選手的自身性情因素也有開朗和性格內向的不同。一般而言,外向開朗的選手心里能力稍強,而性情較內向的選手能力略弱;最后,參賽選手身邊的教練員、參賽選手等也會對參賽選手形成心理壓力,比如,教練員的心態、教練員的期望等,會對參賽選手形成打壓,此外周圍的參賽選手要是成績很好、技術很高,也會對參賽選手形成一定的打壓。以上這些原因,都會對參賽選手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需要參賽選手后期逐漸解決。
籃球隊員為了在競賽過程中發揮較好的水準,就必須具有更高的身心理承受能力,這也是在后期籃球賽中發揮真正高于常規水準的基石與保障。在籃球比賽過程中隊員們需要承擔不同的心理壓力,而這些壓力的來自也不是很單純的,是來自于社會上各個方面的綜合壓力,如,競賽場上的緊張氛圍,還是現實競賽中雙方球隊成績的差異與大小,亦抑或是自身給予自己的期望值與現實競賽過程中的實際現實的差異等等。而籃球隊員的自身能力也非常關鍵,兩者都可以直接關聯到籃球隊員的實際競賽水準。當籃球選手在參賽過程中出現各種要求與自我期望之間有所差異時,沒有及時做出調適與適應,會引起個人實力的質疑,影響水平發展與預測比賽結果。
從一般情況來看,由于籃球隊員的參賽經歷和訓練水平比較豐富,更容易會表現出來較高水平的運動狀態,且在比賽前和比賽中的訓練也會減少負面心理狀態的產生。但是一旦隊員的參賽缺乏經驗和訓練水平變低,就會在變化的賽場、競賽任務很繁重等情況下,漸漸體現出心里緊張、技術動作的變化、動作變慢、團隊意識減弱等心理狀態,從而會影響隊伍的競賽名次,所以籃球隊員的參賽經歷的豐富和訓練水平的提高也會變成影響隊員心理狀態變化的關鍵原因。
比賽的規格越大,對參賽選手的參賽任務就相對較重,因為受到團隊對社會責任心、榮譽感等問題帶來的影響,其心理情緒也會容易產生躁動等狀況。比如,選手在面對地區和市級等這種重大賽事,競爭水平也相對高,因此運動員在比賽中須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在備戰時也須花費很多精力,競賽中的專注力也會更加集中,心理狀況較積極,更易施展最好的技術動作。因而運動員的任務輕重,也會直接影響其心態狀況。
注意力是人類心智活動中對特定事件的指向與集中,將注意力分為兩種層次:關注的區域與關注的方向。注意力對籃球選手來說一種能力,它在某些環境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在籃球場上,選手如果要在攻守對抗賽中獲得一定的主動權,往往就必須通過觀察對手選手的注意力方向來確定對手的意圖,甚至利用選手自己假的注意力方向來迷惑對方,讓對手形成錯覺。對籃球選手來說,其注意力品質特征涉及注意力的范圍、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穩定和注意力的傳遞。
感知覺,是指機體感覺器官對外部事件總體或局部的反映,可以包括時間感知覺、空間感知覺、內涵感知覺、外形感知覺和運動感知覺等。人如在練習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并培養這種方面的才能,則有助于產生優秀成就,無疑是有利的。籃球活動項目中既要求隊員進行迅速的動作反應和人體移動,同時又要有很復雜的戰略內涵,所以,涉及的知識形式比較多,對視覺、觸覺、空間感知、時間知覺等的要求都比較高。在籃球運動中,體感知識對籃球運動技術的形成和投籃命中率,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氣質也是籃球選手個人心理特征的一個部分。籃球活動是一種相互競爭強烈、各種技藝動作速度快、攻守轉換較多的技能主導同場競爭項目,它需要進行競賽的隊員要隨著場上連續變換的局勢而連續地奔跑,并連續地作出進攻和防御的各種技術動態,它同時還需要參賽隊員必須具備凝聚協作、堅韌英勇、頑強不屈的意志力品格,不然就很難贏得競賽的勝負。此外,在各個場中位置的籃球選手其氣氛種類也有所不同,但就總體來說,籃球選手的氣氛種類的分配特點為:多血質最多、黏液質和膽汁質次之、抑郁性最小。
巴普洛夫提出,人的腦部皮質神經系統工作過程必須具備力度、均衡性和靈巧三個基礎特征。籃球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場上情況復雜和運動環境瞬息萬變的集體比賽項目,它需要隊員們在錯綜復雜的運動環境里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所以,神經類型就確定了隊員的活動方法。而縱觀國際國內的優秀籃球選手,其大多都具備中樞神經流程的相對穩定性并且各中樞功能之間的相應協調能力都要好,體現為在巨大的傳入沖動影響下不易進入抑制狀態,因而能夠長久地處于興奮和抑制之間有節律地過渡。
有較好體育反應能力的選手,其運動感知覺必定好,所以提高籃球選手的運動感知覺,也應該會是籃球選手心理鍛煉的重要內容。幾乎沒有文章著重描述籃球心理練習中的認知訓練,正像許多教練員與訓師所指出的一樣,認知練習并不是獨立完成的,它可以反映到練習的各個環節之中,是幾乎無法擺脫體力、戰術性練習的心理練習,而且他們認為擺脫體力,戰術性練習的認知練習是毫無效果的,是因為籃球運動練習內容中的戰術、體能和技術訓練三者互相存在的關系決定的。孫亦光也著重強調:“體育中無論哪項體育無不是在一定空隙和時限內進行的。隊員自身對空間方位、運動的時限的認知力度,在訓練方法中非常重要。”由于在國際籃球規則里,有著進攻24s、半場8s和傳球5s等的時刻限制,從而對網球隊員面對短時間的間隔變換能力的感受有著較高的標準,在技能鍛煉中對“秒”長短的準確感知十分重要。通常伴著秒表上的字數變化,同時也需要籃球隊員們心里讀秒,幾秒或者幾十秒內停表,然后再對比表上的數字和運動員心里默記的數字的差距來準確判斷運動員對“秒”的長短的感知準確度。在許多次訓練以后,可以認為在2min內的時差在2s以下是較為準確。反復的練習會讓這種“秒”的刺激時常出現,長期訓練過后運動員的大腦對“秒”長短記憶的準確性就會大大提高。
在體育運動范圍內,心理技術訓練的方法就包含了表象練習,而且這方法都被看作心理狀態練習的核心環節。它是在心理暗示語的導引下,在大腦中源源不斷的設想一些體育動作和運動情景,以使增強心態控制和體育技巧的方法。很科學研究表明,經過籃球選手心理鍛煉的前后幾項重要生理學指標,包含心率、肌電和皮電等改變,說明了采用以“表象—放松”為核心內容的所有系統心態鍛煉方法可以更為有效提高籃球選手的心態練習能力,讓他們能夠有目的地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更為顯著地提升其心理狀態的管理、思考與表達的心理才能。更有主要的實驗研究是實驗者對百十個高校籃球專項生仔細說明怎樣進行和專項相關的表象訓練,包括相應的引導語,如,深呼吸、放松自己、走向罰球線接住教練的傳球等,結果表明,經過表象訓練過的高校籃球專項生在經歷過8次訓練后的平均投籃命中率較訓練前有十分顯著的差異。每當在比賽的關鍵球時,籃球離開運動員的手的那一刻就如同射擊選手射出子彈那樣,那種成敗在此一舉的情況會較為容易擊敗籃球運動員的心理防線。圍著比賽關鍵時刻的那種特殊情境進行心理表象訓練,就像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里,將對其特定情境的幻想或回憶變成刺激,在產生的一定條件反射當中,實際上就已完成了“生理和心理”的耦聯,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提升了籃球運動員在關鍵時刻時的投籃命中率。也有試驗數據說明,表象鍛煉能更為有效地保持在肌肉工作的穩定性、速率和能力等方面,從而達到的正常訓練水準并且減緩了其消失過程,與此同時也能夠看出這幾個方面對籃球選手的影響都是積極的。
注意力的抑制性練習是主要內容,是指能用喚醒控制等策略來拓展或者減少注意力范圍的過程。許多運動心理學家對其注意力控制與訓練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不過現在有的文獻幾乎很少有將這種訓練與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相結合的探討。運動員具有最佳的表現出現在喚醒的較為理想的身體狀態水平,運動員出現動作流暢狀態經常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定義包括選手在必要時增加和縮短注意力范圍的力度。因此,籃球中鋒選手在搶到防守籃板球后也應該能夠增加關注范圍,以發現跑位在對方零點五場附近的隊友,從而盡快展開反擊;同樣是對于這名球員來說,在搶到籃板后在確定沒有時機發動快攻時也應該能減少關注范圍,以避免對手球員在附近切球或搶斷。
意志力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戰勝內、外部阻礙,并表現在行為中的精神心靈探索工作過程。人的意志力與品格,通常由信念、自控力、堅毅、勇敢等方面表現出來。堅定的意志品格是籃球隊員們成長所必需的素質之一,而心理的訓練則是籃球運動員精神品質訓練的主要鍛煉內容。簡單來說,精神品質練習就是讓隊員們面對心靈困難的克服過程,分別為持續性鍛煉、對抗性練習與意志品質的練習。對抗性訓練主要是用有勝負的游戲來刺激籃球運動員的意志品質,比如,讓籃球運動員進行一對一的單挑,輸的隊員需要留在場上防守下一名球員。持久性訓練則是在運動員較為疲憊的狀態下依舊進行所能堅持的訓練,教練員也相應在旁邊給予鼓勵,培養其運動員永不放棄的意志品質。
誘導訓練能通過合理使用刺激信號,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誘導至特定方向。面對少年籃球選手進行引導鍛煉,可以運用引導的方式,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渙散的選手的主觀意愿轉化在訓練和比賽活動中,把心理狀態緊張運動員的注意力轉化到別的事情上,調整選手的緊張狀況,從而保持訓練和比賽活動的有序。平時的誘導心理練習可以運用到日常活動中的某場球賽獲勝的榮譽場面、有趣情景等,從而影響選手的心態和思想,減少選手的緊張和松懈。
模擬訓練是運用道具等資源作為條件,對特定情況加以模擬,從而增強選手對情景的自身適應能力,鍛煉并且增強選手在特定情景下的應激反應能力。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教練可以特別給選手模擬一些競賽情景,讓選手能夠應對多變的比賽場地和環境,增強他們的臨場心態調控能力,在練習和競賽活動中,可以展示出臨場不懼、應對突發狀況不亂的良好心態狀況。
籃球選手的心理鍛煉,會一直被更多的高水平教練們看作運動員科學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部分,這也是現在體育訓練發展的大趨勢之一。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及其效果將會用更為現代化的儀器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教練們可以采取誘導訓練、模擬訓練,培育籃球運動員們的信心、關注于訓練選手的團體意志力、建立常態化的心理訓練、增加選手的心理減壓能力的途徑,才能提高心理訓練效果,并確保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健康的運動員。同時,通過改變現有的管理方式和培訓模式,可以促使運動員參與社交以緩解其心理健康壓力。如,引進了專門的心理健康培訓師,并配有先進科學的訓練儀器設備等,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為中國籃球選手建立了科學的心態調控制度,并依據身體狀況制訂鍛煉計劃,以適當降低其心理壓力,促進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