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萍,唐 濤,李少華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180)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頒發《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指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要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專業技術、新制作工藝、新操作流程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踐教學,同時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全面加強深度合作”[1]。現以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利用校企合作這個平臺,根據學院辦學定位以及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特點,主動與具備專業發展方向所需緊缺技術的頭部企業(佛山市佛冠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在人才培養方案、技術創新、實訓就業、社會服務和專業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通過“工”“學”結合,幫助學生提前熟悉企業運行模式,加強學生工匠精神和職業技能培養,為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2]。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目前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工匠精神為專業文化傳承,讓學生在交叉、貫通學科知識中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和在創新中享受“工匠帶來的價值”[3]。
“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在一種規律化的生活方式或工作模式下,通過創新意識逐步去打破傳統或原來的模式,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最終得出創造性的創新思維模式和新的核心技術。也就是在秉承工匠精神的專注、專業、持之以恒和兢兢業業的工作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4]。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在當今科技發達的市場環境下,依托先進的科技技術、良好的精密設備使口腔行業朝著科技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為口腔義齒制作行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持。高職院校,必須創新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有重點、分步驟、分類別地進行教育,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新時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5]。
2.1.1 校企共同修訂口腔醫學技術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是新時代高職教育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它貫穿整個人才培養的始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校企合作整體發展良好的勢頭下,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與佛山市佛冠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廣州市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協大口腔醫院等多家企業及醫院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實現校企的全方位合作,并結合企業、行業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共同探討高等職業教育與現代企業合作發展的結合點,分析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實施專業化教學,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使培養的人才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更適應社會競爭[5]。
2.1.2 校企合作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 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技術需求,高職院校紛紛開展了校企合作,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性人才。因此,許多高職院校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這樣有利于日常教學中更新理論知識,更新實訓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6]。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與佛山市佛冠義齒制作有限公司達成校企合作意向后,共同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基地、口腔實訓中心、口腔醫學技術(口腔修復工藝)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并加大企業教師參與教學的力度,同時企業教師根據義齒加工制造業對口腔醫學技術人員這個職業專業技能的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設計、教育教學全過程[7]。目前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有《口腔醫學美學》《循序漸進牙體形態實訓教程》《可摘義齒工藝技術實訓教程》《口腔數字化工藝技術實訓教程》和《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實訓教程》。
2.1.3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深化專業課程改革 當前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如何建設以崗位技能為導向、課證融通和產教融合的特色課程是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緊密結合產業、行業對崗位技能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教學內容,包括崗位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等[8]。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通過與佛山市佛冠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廣州市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協大口腔醫院等多家企業合作,在日常教學中,將牙體形態與功能、可摘局部義齒工藝技術、傳統工藝技術及CAD設計技術、固定修復體種類和正畸理論等課程根據義齒加工生產線的需要,由企業教師設置教學內容,并進行分模塊小班教學,經過兩年的實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對口腔修復工這個崗位的技能已經基本掌握,教學質量反饋良好。
2.2.1 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來源單一和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脫節等問題,高職院校必須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通過教師進入企業學習和掌握最新的專業技能方式,擴展教師的知識面、積累實踐經驗。同時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在日常教學中,雙方加強交流和研討,提高校內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形成一支理論功底深厚、教學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學團隊[9]。以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例,目前該專業專任教師從事口腔教學崗位工作多年,在教學中也總結出許多經驗,但由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在這個專業領域上,專業教師與企業人員相比,社會經驗和技術技能等方面相對不足。雖然專業教師可能利用空余時間(比如雙休日,寒、暑假等)到口腔醫學技術相關企業學習,但是總的來說,專業教師對行業、產業的了解還是不夠。因此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通過與佛山市佛冠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廣州市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達成校企深度合作意向,在教學中,引進企業高級管理者、企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做兼職教師,進一步完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師資結構,提高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技能。
2.2.2 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充分利用企業教師資源,完善教學內容,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強化學生的實操能力,讓學生在校提前適應職業崗位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與合作企業建立了教學研討制度,企業每周委派4~5名企業教師參與教學,并定期針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研討,確保傳授最新的專業知識給學生[5]。
2.3.1 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打造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文化 2021年,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職業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等的重要講話。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8],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學生的道德培養;以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載體,做到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相結合、相互促進,促進學生技能與職業素質等全面發展。
2.3.2 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與企業共同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技能競賽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同時要做好各項籌備和組織工作,加強同各國在技能領域的交流互鑒,展示我國職業技能培訓成就和水平,努力辦成一屆富有新意、影響廣泛的世界技能大賽。從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校園“匠心”文化是根本任務[10]。根據習總書記對技術技能人才在職業技能成就和水平的指示,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與企業共同舉辦校內技能競賽(佛冠杯技術技能競賽),并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創新創業賽事及申報各項專業課題,在比賽活動和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結合行業對義齒加工制作的要求,通過研究獲得了相關專利成果。通過各項活動,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匠心”文化通過整體熏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一位學生,從而打造出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文化[11]。
總而言之,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途徑。在《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平臺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傳統工匠精神無縫結合的探討》課題的前期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時間較短,且研究的對象面較窄,僅以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將加大研究力度,盡可能取得更全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