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健,徐 容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 江蘇 南通 226010)
現代學徒制是國家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加強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模式。我國從2014 年提出現代學徒制改革以來,經過摸索與推進,于2019 年2 月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總結了現代學徒制與醫療機構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有助于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的有效進行。2019 年5 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支柱產業等相關專業,全面推廣“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這說明現代學徒制在我國已經處于全面推行的階段?,F代學徒制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當前職業教育關注的重點環節。實踐證明,現代學徒制在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校企“雙元育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F代學徒制推進的具體成效與諸多因素有關,取得了不少經驗,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進一步完善現代學徒制體系,以便更有效推動其實施,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
關于現代學徒制的文獻研究主要有國內的現代學徒制與國外雙元制等對比研究[1-2],我國的現代學徒制的特征研究[3],我國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現狀與實踐等研究[4],現代學徒制發展策略的研究等[5]。近年來,也有開始對現代學徒制成本收益的研究[6-7],但主要圍繞在理論研究層面,對于運行機制方面的研究較少,需要進一步展開研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隨著醫院自動化藥房與臨床藥學的進一步發展,對醫院藥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在學校學習的藥學類專業相關知識已不能滿足專業實踐的需要。因此,本校與當地醫院進行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學生在學校完成藥學類專業理論系統學習后,進入醫院,在教師與醫院帶教師傅“雙導師”帶教下,展開現代學徒制學習。本文主要圍繞五年制高職藥學類專業與醫療機構進行校企合作的情況,針對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等內容展開調研,以推進本專業現代學徒制院校合作的規范化發展。
本研究的對象為參與校企合作的醫院藥學部門工作人員、門急診藥房、病區藥房、靜配中心、藥庫、藥品檢驗室與制劑室負責人、帶教師傅等。采取調查問卷調研,共發放問卷46 份,收回46 份,回收率100%。合作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具有較高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樣本具有較好代表性。
圍繞藥學類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編制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評價量表,調研對象對選項內容的態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賦分為1―5 分,分別表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能確定”“大致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值越高則表示越符合。內容主要有基本信息調研以及運行機制調研兩部分,共計30 題。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別圍繞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并通過PCA 主成分分析以及聚類分析、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尋找內部的差異與關聯,探究內部的矛盾與解決方法,為進一步推進現代學徒制有效運行,促進校企合作奠定基礎。
向參與調研的46 名醫院藥學部門工作人員、帶教老師等發放調研問卷,獲得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研對象的描述性統計
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科隆巴赫Alpha 值為0.924,大于0.8,表明問卷信度良好。通過因子分析,可得KMO 值為0.803,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值為1849.546,顯著性P值=0.000,方差累計為80.766,表明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根據聚類分析的結果,結合問卷內容,主要將問卷的條目分成四類,分別為利益驅動機制,溝通協調機制、課程開發與實踐機制、質量保障機制,并通過求和,計算四個條目分別獲得綜合的因子分。采用Anova 單因素方差分析法,結合帶教老師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知曉度、單位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時間、單位規模、單位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度等7 項變量,對于上述四個機制進行分析,尋找內在的差異與關聯,以推動現代學徒制的穩定有效運行。
2.3.1 醫療機構對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態度對利益驅動機制存在顯著影響
通過分析發現,在開展現代學徒制必要性方面,對利益驅動機制存在顯著影響(P值<0.05),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參與現代學徒制合作的醫療機構中,部分醫療機構持認為有必要開展現代學徒制,對于合作持肯定積極的態度,認為這是雙方受益的行為。但也有部分醫療機構認為沒有必要開展現代學徒制,認為開展現代學徒制并沒有給醫療機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見表2,p157),認為參加現代學徒制對于實現醫院利益、滿足醫院人才需求、滿足醫院的利益訴求等方面沒有明顯的作用,同時認為政府應當為保障校院雙方的合法權益建立更為完善的法律環境。

表2 醫療機構認為現代學徒制開展的必要性對利益驅動機制的影響
2.3.2 醫療機構對未來高職藥學類人才的需求度對溝通協調機制與課程開發與實現機制存在顯著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醫療機構對于藥學類人才的需求度對于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有顯著影響(P 值<0.05),醫療機構如有對藥學類人才的較高需求度,則會在現代學徒制運行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地與校方進行溝通互動,建立制度化的溝通交流制度,促進雙方的人才培養,主動定期開展教學與實踐交流活動,同時醫院師傅與校方教師的溝通互動也更多,對于學徒的培養也更加細致,有利于現代學徒制的良好運行。在課程教學與開發方面,對人才有較高需求度的醫療機構,也更愿意參與教學內容與課程開發,就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經常溝通與交流,建立更加全面的規章制度及規定來保障其科學性,同時也更愿意建立由醫療機構能工巧匠與學校教師的教學團隊,共同開發教學資源,互補教學內容,起到良好的互動與循環,保障了現代學徒制教學工作的開展(見表3)。

表3 醫療機構未來人才需求對于溝通協調機制的影響
2.3.3 帶教老師的年齡、職稱、學歷等對于利益驅動機制,溝通協調機制、課程開發與實踐機制、質量保障機制沒有顯著影響
經過數據分析發現,帶教老師的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個人因素,對于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機制沒有顯著影響,四組方差相同,齊性檢驗符合要求,ANOVA 分析發現,P 值均大于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帶教老師的產生,醫療機構通過個人報名結合嚴格篩選的方式,最終確定帶教隊伍。醫院對于帶教老師有一定的獎勵措施,因此帶教老師積極性很高,爭做師傅(73.91%),經過嚴格的篩選,所有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帶教老師學歷均為本科及以上,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愛崗敬業,帶教老師的個人因素對現代學徒制機制的運行沒有顯著影響。
2.3.4 醫療機構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時間與醫療機構的規模對于現代學徒制機制運行沒有顯著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醫療機構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時間與醫療機構的規模對于現代學徒制機制運行沒有顯著影響,四組方差齊性檢驗符合要求,ANOVA 分析發現,P 值均大于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參與現代學徒制的醫療機構,在開展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之前,院校雙方簽訂培養協議,根據協議正常組織教學與實踐,從而保證了帶教工作的基本順利運行。
本文通過對參與現代學徒制醫療機構進行調查問卷,對于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機制進行研究,結合數據分析方法尋找內部的相關性。通過研究發現,校企的利益驅動、溝通協調,課程開發與實現、質量保障,成為主要的內部因素。在現在學徒制開展以來,大部分醫療機構認為校企合作非常有必要開展,所培訓的學徒質量能達到預期,基本達到了崗位要求(80.43%)。院校雙方建立了制度化、規范化的溝通機制(95.65%),并建立了較為穩定的教師團隊(78.26%),教學與生產并行不悖,已經實現了規范化運行,校企雙方配合緊密,關系融洽(84.78%)。高校單位在現代學徒制中建立了多重標準,如專業教學標準(86.96%)、課程標準(84.78%)、崗位標準(93.48%)、也有醫療機構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了醫院師傅標準(67.39%),質量監控標準(63.04%)。并且運行取得良好效果。人才的培養需要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機制的良好運行,校企雙方的積極性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醫療機構自身對現代學徒制開展的必要性認可以及醫療機構對人才的需求度成為現代學徒制運行的重要影響因素。醫療機構的積極性主要在于醫療機構利益的訴求是否能得到滿足,這是現代學徒制良好運行必須考慮的重要方面。
部分醫療機構對于現代學徒制的參與不夠積極。通過調查發現,醫療機構參與現代學徒制,最大的動機在于未來人才資源的戰略儲備(91.3%),同時希望獲得政府的稅收優惠(28.26%),在開展現代學徒制過程中提升社會聲望(67.39%),并在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32.61%),但也有醫療機構參與原因為單位負責人自身意愿(26.09%)。而本專業的院校合作,由于近年來醫院藥學以及自動化藥房的發展,對于低學歷層次如高職類的藥學人才要求減少,而臨床藥學人才則需要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因此在人才儲備與需求方面,醫療機構表現不夠積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學徒制的運行。可以嘗試建立學徒留任等政策,充分調動醫療機構與學徒雙方的積極性,同時制定更為精準匹配醫療機構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制度,從而提升醫療機構對學徒的人才需求,推動校企現代學徒制的良好運行。
發展現代學徒制,是國家職業教育的重大改革舉措,也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巨大突破?,F代學徒制的良好運行,也需要政府的保障作用。如有醫療機構提出,希望能填補現代學徒制這一板塊的政策空白,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育人責任,同時,校企合作協議的制訂可以由政府出面,監督雙方更好地維護與遵守協議精神,促進校企聯系。部分醫療機構也提出在運行過程中的培養學徒成本問題,建議政府給校企雙方資金支持,以保證校企雙方在學徒培育過程中的經費,維護校企雙方的利益,充分調動校企雙方的積極性。
現代學徒制得以順利運行,需要校企雙方共同的努力與熱情,這就需要雙方共同具有育人的主體意識。學徒在完成學校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入醫療機構學習,知識的體系必須保持連貫與遞進,符合內部的邏輯性。因此,需要育人雙方共同構建教學師資團隊,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通過團隊的建設,學校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實踐的內容,開發必需、實用的課程內容,為學徒制的實踐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水平;崗位帶教師傅與學校教師充分交流,提升教學技能,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幫助學徒實現知識遷移向能力遷移的平穩過渡。在學校教師與崗位師傅的交流合作中,共同開發更為實用、更具實踐意義的崗位教材。這樣,就促進了學校導師與企業師傅的共同合作,也提高了培訓學徒的質量,同時促進了校企融通,提高協同育人的意識,有利于實現育人“雙主體”的作用。
學徒的素養與能力的提升,是現代學徒制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合作雙方共同的努力。因此要強化人才培養方案和醫療機構的培育學徒的各項標準,充分把好質量關。在調研中發現,有部分醫療機構,建立了較為全面的學徒培育標準和考核標準。完整、細致、有效的考核,會直接影響到現代學徒制的運行結果。校企雙方應進一步強化交流,重視培育人才的細節,從“師傅”和“學徒”出發,建立完善、細致的實施標準與考核標準,以標準為抓手,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將提升質量作為培育的重要目標。并且可以原有標準的基礎上,對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原有的標準,使之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在做好質量標準,緊扣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建立良好全面的質量保障機制,維護“師傅”和“學徒”的權益,確?,F代學徒制更健全的運行,促進現代學徒制各方利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