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艷,孫宏玉,徐鋆嫻,徐天夢,蔡季煜
·綜合研究·
護理本科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學習體驗研究
嵇艷1,孫宏玉2*,徐鋆嫻3,徐天夢4,蔡季煜5
1.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211166;2.北京大學護理學院;3.嘉興學院;4.溫州醫科大學;5.徐州醫科大學
:了解護理本科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學習體驗。:采用描述性現象學研究方法,于2021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12日對參與“護理+X創新創業”課程的10名護理本科二年級學生進行半結構化深度訪談,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資料。:護生在課程中的學習體驗主要為基于交互的思維性體驗、基于創造的情感性體驗、基于成長的行動性體驗,其中,基于交互的思維性體驗包括創新創業意識塑造、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可視化的創新創業路徑,基于創造的情感性體驗包括豐富的情緒體驗、探索未知事物的理智感,基于成長的行動性體驗包括勇敢并自如表達、敢于行動并堅持到底、經歷成長后的自我認同。:在創新創業課程中,護理教育者應為護生提供包括思維、情感和行動在內的整體獲得性體驗,增加課程挑戰度促進思維體驗,圍繞項目過程激發情感體驗,遵循實踐導向提升行動體驗。
創新;創業;本科生;學習體驗;質性研究;護理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直廣受關注,自2010年教育部發布第1個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局性文件《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逐步走向縱深[1]。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護理學作為一門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學科被賦予了新內涵,創新創業使未來的護理專業領域更加寬廣,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護理實踐與研究領域關注的熱點。課程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愈加明顯,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打造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示范課程[2]。通過課程建設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勢在必行。學術界針對創新創業類課程開展了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過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3]、開展“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4]等“外部”路徑,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而較少關注從學生視角,了解學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學習體驗。學習體驗是學習者在對所學習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基礎上,對其產生情感并生成意義的活動,強烈、積極的體驗往往會使學習者形成對被體驗事物的趨近、愛好甚至融合[5]。因此,學習體驗也應成為創新創業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關注點。本研究以北京某高校護理學院開設的“護理+X創新創業”課程為案例,運用描述性現象學研究方法[6]探索護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學習體驗,旨在加強該類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其他院校創新創業類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1.1研究對象選取北京某高校護理學院10名選修“護理+X創新創業”課程的護理本科二年級學生進行訪談。其中女9人,男1人,編號按照專業名稱首字母大寫及數字組合排序為N1~N10。訪談時間從2021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12日,訪談時長為21~50 min。
1.2課程安排“護理+X創新創業”為護生選修課,持續6周,共28個學時,其中,第1周、第2周、第4周課程以理論講解+案例分享討論+實踐基地參觀交流的方式為主,具體內容包括創新創業引導、科學創新方法、創新思維訓練、科技成果轉化等;第3周、第5周、第6周課程圍繞一個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設計與匯報。在師資配備方面,包括學院內專任教師及校外實踐基地具有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管理者,共9名。課程評價方面,護生分為5組,教師分組指導進行創新創業項目設計,最后開展創新創業作品設計評比。
1.3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半結構化深度訪談收集資料,在深度訪談中,護生可以通過對經驗的逐層回顧與挖掘,不斷深入洞察研究現象,增進對學習行動及其意義的認識與理解,思索自己是如何在行動中詮釋體驗的。在體驗研究方面,體驗營銷之父施密特提出的戰略體驗模塊說認為顧客體驗包括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7]。護生在課程中的學習體驗與顧客體驗有相似之處,故嘗試借鑒該框架設計訪談提綱,主要訪談問題包括:①您參與課程最直觀的感受是什么?②參與課程過程中您的情緒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情緒?③課程對您的思維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引發了您哪些思考?④請具體描述您是如何設計并實施小組項目的,在課程結束后是如何繼續進行的?⑤課程對您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訪談前通過知情同意書告知護生研究目的與方法、意義、自愿與保密原則、研究結果使用等,訪談開始時再次取得知情同意。訪談過程中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設問追蹤問題和探測性問題[8],每次訪談由2名研究者訪談1名護生,其中1名研究者負責訪問,另1名研究者負責記錄,2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4資料分析方法運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訪談結束后,由2名研究者完成錄音的文字轉錄,并通過NVivo 11質性分析軟件對文本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編碼。識別有意義的詞、短語、句子和段落,歸納構建意義單元,分析、提煉、類聚主題,并尋找資料中的本土概念,在此過程中,不斷梳理歸納護生學習體驗的內容框架。最后將結果返回至受訪學生郵箱,由學生本人核實并確認與本人真實經驗是否一致,確認研究者的論文報告中是否存在不符合學生意愿的部分。
1.5質量控制研究者為本課程的授課教師及助教,對課程設計與實施非常熟悉,且系統教授或學習過質性研究課程,掌握了質性研究方法和訪談技巧。訪談安排在研究者辦公室,環境安靜、方便、不受打擾。訪談過程中,訪談者適當運用引導、回應及追問等技巧激發護生對課程中的學習體驗進行更清晰、更深入的闡述。資料分析時采用合眾法,由2名研究者合作,對每份轉錄資料反復閱讀、分析、編碼,完成相關備忘錄,不斷反思并比較結果與原始資料,編碼及主題出現明顯分歧時與其他研究者討論達成共識,以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信度。
2.1基于交互的思維性體驗基于交互的思維性體驗是指通過與老師、同伴、情境的互動,學習者產生的思維活動體驗。
2.1.1創新創業意識塑造在課程學習中,護生體驗到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包括了解源頭、細致觀察、激發靈感、不斷產生疑惑和思考,促進內在動力。N7:“我覺得這算是一個非常非常貼合創新的核心的課,讓我能夠認識到創新到底是從哪里來的”。N3:“創新嘛,很多專利也都是護士發明的,這個就會提醒我留意身邊一些可能發明專利的地方,就時刻留著這個心了”。N7:“就是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然后慢慢完善。但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那靈光一閃是怎么閃出來的”。N1:“覺得創新創業不再那么遙遠,讓我覺得我自己也可以做到,所以就會有那種內在動力,覺得自己確實是能做到的,然后就愿意去做”。還有護生在訪談中反復提到課程帶來的“多種可能性”。
2.1.2創新創業思維培養關于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護生提及最多的有開拓思維、啟發思維、發散思維、主動思維等,例如看到不同的世界、會讓我想得更多、沒有被局限、發散性地去想一些問題、主動進行創造等。①遷移。N7:“它其實就是一種遷移,把同樣的一個邏輯用到另一個事物上面”。②聯結。N9:“這門課就好像給了一個橋梁、樞紐,反正就給了一個渠道,讓我可以把兩個(專業)聯系起來”。③類比。N1:“那個染料,我們在想有沒有類似的東西,最后就想到了驗鈔機”。④嚴謹。N1:“做是人人都可以做,但是能不能做成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嚴謹、認真的思考和組織的過程”。還有多名護生提到課程拓展了醫學以外的思維。N5:“你一定要去和其他專業的同學多聊一聊,去做一些跨學科的事情,單靠醫學一門知識就想把一個創新的東西給弄出來,確實是不太容易的”。此外,大部分護生都感受到認知改變和“思想上的提升”。N6:“在思想層面上確實是幫助很多,可以理解為大學生真的走出去了”。
2.1.3可視化的創新創業路徑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涉及意識與思維的培養,方法的獲取同樣重要,護生在課程中體驗到一條可視化路徑,通過指明方向、提供模板和方法論,使創新過程有跡可循,使創新思維真正落到實處,有護生形容其為“定心針”。N1:“我覺得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幾個方向,然后再順著每個方向去思考,那個發散思維就會變得有邏輯、有條理,然后也更容易得出結果”“給我們的創新創業思維開了一條路”。N2:“給我指明一個很詳細的路,讓我知道護理+X應該怎么做”。N7:“讓我知道如果我去做這個事,我這個路大概要走幾步,然后每一步大概做什么事情”。N6:“按照那個模板的思路來,可以說是一種方法論,就是具體的學習和知識,他給我提供一個模板可以讓我踐行,把知識應用進去”。
2.2基于創造的情感性體驗基于創造的情感性體驗是指學習者圍繞創新創業項目的創造過程產生的主觀情緒體驗。
2.2.1豐富的情緒體驗情感作為一種對情緒的有意義解釋,是由情緒的累積逐漸形成。情緒和情感是由客觀事物通過“需要”作為中介激發出的態度體驗,之后伴隨或多或少的行為表現,其性質由人對情境的認知決定[9]。隨著項目的開展,護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有體驗未知時的興奮、忐忑、焦慮、不想敷衍,因作業難度大的害怕、擔心、難受、有壓力,當眾發言的緊張等;也有享受過程的開心、愉快、喜歡、驚嘆、感動、被關心;有項目設計不完美的矛盾、遺憾、稍稍失落及無論怎樣修正都無法達到完美境界的煩躁;更有項目完成后的輕松、高興、成就感。在情緒背后,護生還賦予了不同意義,如開心,N1:“開心,就是自己真的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N6:“給我一次把我已經學過的知識應用的機會,我還是比較開心的”。N3:“更多是高興,看到了自己需要彌補的點,這為我提供了以后進步的可能性”。正是有了強烈的情緒投入,護生表現出一種身體和心理共同參與的在場、融入、汲取、獲得的狀態,對于學習過程的體驗明顯重于結果。N6:“雖然不是太好的名次,但我也不要太好的名次,上完這個課好好完成任務,我覺得這門課的意義就已經達到了”。N4:“最后就是覺得自己設計出來之后挺有成就感的,雖然匯報的不怎么樣”。
2.2.2探索未知事物的理智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好奇而追求未知、滿足興趣,但超出既往認知的探索活動,在此過程中,護生體驗到知識創造的有趣、新穎、新奇。N6:“上了1年那種(傳統)課,腦子有點‘銹’,突然上這種(護理+X創新創業)課我其實不太適應,但很新奇”。更有因為創造的過程而產生的“艱難、激情、成就感”。N10:“主要是因為搞一個新的東西,然后都挺有激情的,看到自己的想法一點點成熟,大家通過團隊協作克服困難,找一些方法去完善自己的產品,感受過程是挺有意義的,主要是一個新的東西,大家都特別有激情”。
2.3基于成長的行動性體驗基于成長的行動性體驗是指學習者親身經歷的行動體驗,主要表現為“說”和“做”。
2.3.1勇敢并自如表達護生在課程中體驗了與同伴和老師的交流。N3:“有改變,我會有這樣一個意識,就是我有什么想法、干什么事情都第一時間跟對方說一聲”。N5:“老師在和我們溝通,對于每個學生提出的建議或者說問題,都是非常好的那種互動形式的解答”。在不斷的溝通中,護生逐漸感受到能夠更加勇敢和自如地表達觀點。N1:“我會更勇敢或者更積極地嘗試,因為在這門課上我的一些想法得到肯定,我覺得自己也會對未來更有信心,參與一些任務的時候也會,嗯,更勇敢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N7:“可以很淡然地先在心里構思好自己想要說什么,然后基本上就能完整表述出來,不會落下什么東西,語言也基本上可以流暢”。
2.3.2敢于行動并堅持到底護生表示在創新創業課程中邁出了創造的第1步,有護生形容為“跳出舒適圈”。N5:“邁出了我覺得算是創造性的一步。在這條路上就像是開了一扇門,而且還往里面走了兩步的這種感覺”。N1:“以后如果再有相似任務的時候,我可能就不會像以前那種,雖然想試試,但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就退縮下去的那種,我會更勇敢或者更積極地去嘗試”。其次,所有護生表示會在課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將項目堅持到底,要做就做最好,如尋找合作伙伴,N10:“發現傳感器這些東西我們都不會,后來就通過樹洞去拉了一個工科的同學”;不斷發現和解決新問題,N7:“討論了很多種方案,遇到了一個瓶頸,感覺毫無突破,每個方案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N10:“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后,它又引發數十個,比如說滲透這個問題,我們在想中間加一層薄膜,但是這個會改變它的材質”。
訪談也發現,部分護生由于“考試壓力、時間緊張、項目方案不完善”等不想繼續。N6:“我個人沒有想把它繼續下去的那個想法,因為在市場能不能活下去是個很大的問題”。對于項目延續,部分護生表示會繼續申請專利。N2:“我可能就想把它做成一個,就是試試看能不能再申請一個專利,因為國內目前還沒有,是想申請這個專利的”。有8名護生表示后續會繼續參加學校的大創項目或挑戰杯比賽,有護生因此報名項目資助計劃,還有護生希望將創新創業融入未來職業。N5:“以后我就算從事護理工作,我也會做創新創業的這種(工作)”。
2.3.3經歷成長后的自我認同幾乎所有護生提到,之前覺得創新創業“根本和我不沾邊”“感覺挺遠的”,課程結束后,發現“不再那么高大上”“不要把它想得太難”“也是我們可以做的”,創新創業并非遙不可及,也感受到項目完成后因為成長對自我價值產生了肯定、自信。N5:“就這個專利真的不像我想的那么困難,我是可以把它給做出來的”“我覺得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會遇到自己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說不定就能有一個新的點子、新的創意”。N1:“看起來很荒謬或者很幼稚的想法,也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和以后發展的可能性。每個想法都是有意義的,只要合理地改變,合理地改善,然后合理地引導,他就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3.1增加課程挑戰度促進思維體驗創新創業思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10]。本研究發現,護生在課程中經歷了從創新創業意識、思維方法再到創新創業路徑的思維體驗,與該課程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幫助護生通過親身經歷直觀感受創新創業全過程有關。同時,課程呈現的師生互動、校外創業人士分享、創新創業項目設計等,都以一定的挑戰度引發了護生認知或思想的改變。研究者在護理課程中實施基于挑戰的學習(challenge?based learning,CBL),包括參與(engage)、調查(investigate)、行動(act)3個階段,護生表示項目促進了元認知發展,即培養和觀察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幫助他們將同樣的思維技巧遷移至其他情境中[11]。“適度挑戰學生、讓學生積極應對挑戰”是Terenzini提出的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2個基本特征,另有學者將“挑戰學生的思想和人”稱為大學教育的牛頓第一定律:除非有外力迫使學生改變狀態或方向,否則他們將保持靜止或處于直線運動狀態[12]。護理專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未來護理工作的思維方式,與創新創業思維有不同之處,因此,在創新創業類課程中,護理教育者要通過創設與護生體驗過的情境不同的教育情境,通過能夠挑戰護生思維的有效的外部力量,為護生接受不同和復雜的思維敞開大門,這也是當下金課所倡導的“挑戰度”理念。
3.2圍繞項目過程激發情感體驗情感是體驗的核心,主體在強烈的積極情感體驗中會形成對事物積極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5]。本研究發現,護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情感體驗極為豐富,有積極,亦有消極,與單迎杰等[13]對慕課學習情感體驗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一般學習中的積極情感正向影響學習結果不同,護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情感體驗對項目進程產生了正向影響,促使他們克服困難完成項目,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是一種強烈的情緒,都有感情成分、感官成分、思考成分以及行動成分[14]。腦科學研究成果提示,學習是在認知、情緒、生理層面進行多層次交流的過程[15]。在需要較大身心精力投入的創新創業活動中,情感體驗促進了創新思考與行為的發生。段金菊等[16]的研究也表明,高情感投入是深度學習行為的重要表征,且情感體驗貫穿學習過程始終,并最終體現在深度學習結果的情感內化、積淀和升華。因此,在開展創新創業類課程時,護理教育者要關注護生的情感反應,圍繞創新創業項目,激發護生探索未知以及分享、建構有意義的活動,創造情感表達機會,促使其產生強烈的情緒投入和情感體驗,同時關注消極情緒對護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將其轉化為創造動力,使護生盡可能保持豐富的情感和創新熱情。
3.3遵循實踐導向提升行動體驗研究發現,護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行動體驗不同于以往參與的課程,不僅通過知識積累邁出了創造的第1步,也經歷了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往復和堅持到底,與國內學者發現的護生參與“互聯網+”創新創業活動后體驗到“貴在堅持,在困境中尋找希望”的研究結果相似[17]。護生表現出的行動取向與課程遵循實踐導向有關,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從創新思維到專利申請,緊扣創新創業全程;精選涉及教育、醫療創新型和創業型企業作為實踐教學基地;課程評價以完成并匯報一個項目設計與企劃書為主。創新創業類課程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存在大量的緘默性知識,需要護生親身經歷獲得[18],實踐導向的課堂教學、參與體驗平臺和評價體系是創新創業課程設計的出發點[19]。在創新創業類課程中,護理教育者要及時把握衛生保健領域的宏觀政策、了解與市場相關的社會醫療保健需求等實踐領域動態[20],并融入創新創業課程的內容體系中。其次,要為護生提供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幫助護生真正走向社會。最后,課程評價體系要以實踐為出發點,加強實操訓練,如市場調研、制定商業計劃書、產品設計、申請專利等,豐富護生在課程中的行動體驗。
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護理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發現,在“護理+X創新創業”課程中,護生學習體驗主要表現為基于交互的思維性體驗、基于創造的情感性體驗、基于成長的行動性體驗。護理教育者應通過適當的體驗媒介,為護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體驗,從而幫助護生創生出融合思維、情感和行動的整體獲得性體驗,以提升學習效果和質量。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通過一門創新創業課程了解護生的學習體驗,一門課程很難滿足創新創業培養的所有要求,需精心設計與實施課程,從而為護生的創新創業之路提供可能。
[1] 曾驪,張中秋,劉燕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雙創”戰略需要協同發展[J].教育研究,2017,38(1):70-76;105.
[2]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EB/OL].(2021-10-12)[2022-02-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3] 尚大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4] 劉繼安,高眾.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情況、問題與對策——基于2012—2017年“國創計劃”項目信息的計量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11):78-84.
[5] 陳佑清.體驗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2):11-16.
[6] 李芳,周云仙.我國現象學研究的護理文獻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6):765-768.
[7] 貝恩德·施密特.體驗營銷——如何增強公司及品牌的親和力[M].劉銀娜,高靖,梁麗娟,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55-202.
[8] 赫伯特·J·魯賓,艾琳·S·魯賓.質性訪談方法:聆聽與提問的藝術[M].盧暉臨,連佳佳,李丁,等,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114.
[9] 張旭東,劉益民,歐何生.心理學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16-117.
[10] SUN X M.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et+maker education university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J].Front Psychol,2020,11:891.
[11] TANG A C Y,CHOW M C M.Learning experience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with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in Hong Kong:a descriptive qualitative stud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12):6293.
[12] TERENZINI P T,趙炬明(譯).重新思考學生的有效學習體驗:一個工作框架[J].中國高教研究,2021(6):41-43.
[13] 單迎杰,傅鋼善,王一冰,等.基于反思文本的慕課學習情感體驗特征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4):53-60;75.
[14] 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洪蘭,譯.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36.
[1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理解腦——新的學習科學的誕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9;21.
[16] 段金菊,余勝泉.學習科學視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學習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4):43-51.
[17] 郭啟琳,臧爽.護理本科生參與“互聯網+”創新創業活動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10):1580-1584.
[18] 楊芷,周英,鐘慧儀,等.以反思報告評估創新與創意思維課程教學效果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4):587-590.
[19] 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7):75-78.
[20] 付夢雪,張先庚.國外創新創業教育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及啟示[J].護理研究,2020,34(13):2339-2341.
A qualitative study on learn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JIYan,SUNHongyu,XUJunxian,XUTianmeng,CAIJiyu
School of Nursing,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1166 China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undergraduate;learning experience;qualitative research;nursing education
SUN Hongyu,E?mail:sunhongyu@bjmu.edu.cn
10.12102/j.issn.1009-6493.2022.22.032
嵇艷,副教授,博士
孫宏玉,E?mail:sunhongyu@bjmu.edu.cn
嵇艷,孫宏玉,徐鋆嫻,等.護理本科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的學習體驗研究[J].護理研究,2022,36(22):4111?4115.

(收稿日期:2022-03-14;修回日期:2022-08-27)
(本文編輯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