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鐘怡
(1.南華大學附屬常德醫院 神經內科,湖南 常德 415100;2.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湖南 常德 415100)
譫妄是一種伴有精神狀態改變的急性腦功能障礙,常常表現為意識改變,集中注意力、維持注意力或轉移注意力的能力降低,且往往伴有睡眠節律的改變[1-7]。譫妄可能會使受影響的患者和親屬感到不安,并與死亡率、更高的ICU 入住率和住院費用密切相關[1,4-5,8-9]。全光譜光照療法原理是利用人工光照,刺激患者視網膜控制褪黑素的產生,調整人體生物鐘,以達到提前或延遲睡眠周期的效果,從而使患者的睡眠恢復正常[10-13]。全光譜光照療法被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推薦為2~3 級指南性治療方案[11],現已逐步應用到譫妄患者干預,并取得一定效果[13-14]。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照預防譫妄發生等方面[15-17],尚未對已發生譫妄患者的光照干預進行深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索譫妄患者的非藥物干預策略,提升干預有效性。
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譫妄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排除3 例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光照組及對照組。其中光照組男10例,女22 例,平均年齡61.84±10.90 歲;對照組男10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60.27±8.87 歲。研究流程圖,見圖1。

圖1 流程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入組者需符合《綜合醫院譫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中譫妄診斷標準[4]。③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醫學倫理學標準。
排除標準:①嚴重認知障礙及精神疾病者;②不配合光照療法;③孕期;④嚴重視力障礙;⑤嚴重皮膚病無法耐受光照等。
1.2.1 光照參數
光照組患者均采用NatureBright SunTouch 全光譜燈進行光照干預,光譜為全光譜LED 白光,光照單位10 000 LUX,光照時間為每天上午9∶00 am~10∶00 am,持續30 min。對照組患者不進行光照,保持平時光照狀態。
1.2.2 實施方法
受試者面部與光源距離0.5 m,取30~45°臥位,保持光線照射于視網膜,光照治療開始及結束時分別用數位式照度計(Aicevoos)測量患者面部的光照強度,保持光照強度為10 000 LUX,連續干預7 d。專職醫護人員進行全程監控,如患者出現流淚、眼脹、頭痛等不良反應,立即調整光照方式并進行對癥處理。所有患者均通過光照日志進行統一管理。
1.2.3 評估工具及療效評價
重癥監護譫妄篩查量表(ICDSC)是診斷譫妄的重要的臨床診斷量表,已在被世界各國用于意識水平評估[18-19],其特異性為0.83,敏感性為0.87。根據國內相關研究,其重測信度為0.90,分半信度為0.74[20]。ICDSC>4 可診斷為譫妄,且其得分可以評估譫妄嚴重程度[19]。
匹茲堡睡眠量表是國際公認的睡眠測評量表[21-23],它可測定患者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并對藥物情況進行評估,國內研究其其重測信度為0.994,分半信度0.824,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5,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大于7 分時認為睡眠差,并可進行睡眠質量嚴重程度評估[24-25]。
針對失眠患者設計Morin 編制的失眠嚴重程度指數(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不僅能評估失眠的嚴重程度,也能反映失眠對健康和日間功能影響的信息,條目簡單,便于患者使用,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26-27]。總分大于14 分評估為臨床中重度失眠。在我國一項評估中,其重測信度為0.887,分半信度0.804,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及敏感性[28]。
研究前后分別進行ICDSC、PSQI、ISI、死亡率及光照不良反應評估。
采用SPSS 24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檢驗和方差齊性分析,符合正態分布者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性分布者使用Kruskal-WallisH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年齡、入院原因、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光照組治療后ICDSC 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譫妄改善情況比較
光照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睡眠質量及睡眠效率均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受試者PSQI 總分及子項得分比較
光照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中重度失眠例數、睡眠維持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好轉,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ISI 得分比較
全光譜光照治療常見副反應有眼干、眼部脹痛、用眼疲勞及頭痛等幾種表現。本次實驗中,光照組出現眼干(2 例)、眼脹(2 例)、畏光(1 例)、頭痛(1 例)、惡心(2 例),且在光照停止或改變光源位置后出現明顯改善,予以對癥治療后在幾天后消失。對照組因其他原因出現眼干1 例,頭痛2 例,惡心2 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n(%)]
譫妄是神經內科病房常見而又嚴重的急性或亞急性腦功能障礙,可導致精神狀態改變[1,3-5,29],常伴發睡眠節律紊亂、日間過度嗜睡、夜間躁動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會引發譫妄患者的多種并發癥,例如行為能力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進一步惡化、免疫力降低、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等不利影響[1,29-30]。同時,睡眠障礙與譫妄癥狀兩者相輔相成[31-32],在近期相關研究中,快動眼睡眠(REM)、褪黑激素和皮質醇水平與重癥監護室(ICU)獲得性譫妄的風險顯著相關[15,33],這種循環將加快患者的衰退進程,進一步增加譫妄臨床癥狀,也加重了譫妄患者的看護難度,給照料者身心帶來嚴重影響[9,29-30,34-35]。
足夠的可見光是維持晝夜節律的重要因素[36],但譫妄患者入住病房后往往得不到足夠光照。有一部分研究顯示,通過入住有床旁窗戶的病房可改善患者譫妄發生率[37],減少患者躁動及幻覺[14],但往往受病房條件所限,戶外可見光強度等因素干預,效果不明顯[38]。全光譜光照療法可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患者視網膜接受足夠的光照信號,調節患者睡眠節律,促進譫妄臨床癥狀改善[39]。
光照療法治療睡眠障礙目前還處于積極探索階段,其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視網膜下丘腦通路影響下丘腦前基底部的視交叉上核的活動,從而影響機體睡眠節律[17,31-33]。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是調節哺乳動物的晝夜生理節律的起搏點,通過的對褪黑素的調節,誘導產生生理性的睡眠周期,光照可通過視網膜-視交叉上核-松果體軸調控松果體分泌褪黑素,調節睡眠周期,與人體24 h 晝夜節律變化同步[11-12,17,29,33];同時光照還能調節患者血壓波動及新陳代謝,這些都有利于患者睡眠節律改善,減輕照料者的負擔[40-43]。
本研究顯示光照療法能有效改善譫妄患者ICDSC 評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雖然兩組受試者PSQI 總分差異不顯著,但光照組在睡眠質量及睡眠效率等子項評分中存在明顯改善,提示光照療法有利于譫妄患者睡眠碎片化程度改善。同時,通過全光譜光照療法,光照組患者中重度失眠例數及睡眠維持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
光照療法作為一種物理療法,具有使用方便,環境要求低,副作用小優點[44-47]。本次研究患者出現了眼干、畏光等副作用,但均在治療數天后消退或調整光源角度后消失。
由此可見,全光譜光照療法能有效改善譫妄患者譫妄癥狀、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維持水平,為臨床使用光照療法改善譫妄患者癥狀提供了新的證據。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偏小,時間跨度偏大,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未來研究中尚需擴大樣本量,增加干預時間,聯合其他干預措施,積累更多臨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