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 Dal Zotto

Kim Bartelt的谷倉工作室。它的前主人是印刷公司的創辦人,在谷倉里造了很多東西,并給KimBartelt留下了鋸子、錘子、釘子、木材、刀具等工具。石膏面具是KimBartelt在巴黎學習期間創作的。兩件“Famiglia”系列雕塑作品使用木材、紙板和混凝紙創作而成。懸掛著的Going Round in Circles 作品由92顆陶瓷珠子串成。Column雕塑使用硬紙板箱制作而成。墻上的作品Paper Bag People III 用包裝袋創作而成。
藝術家Kim Bartelt “浮游”于她的柏林公寓和新工作室之間,這便是她的日常生活軌跡。她說“:柏林的公寓樓是2012年在廢墟地塊上重建的。那時,我們看到一則廣告,柏林市出讓了一塊廢地,想繞過導致房價高昂的地產開發商,把機會直接給已經居住在米特區的家庭,讓多戶家庭合作建造住宅。”因此,柏林市政府還組織了建造共享住宅的競賽“,我們的設計方案提出在底層空間建立生態居住和文化活動的概念,最后勝出了。我們共有10戶家庭合建這棟住宅樓,其中有一位是建筑師”。出生于建筑師家庭的藝術家Kim Bartelt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新家如何建造。“從一開始,我就參與了公寓樓的設計過程,從130平方米公寓內的布局,到規劃房間,再到選擇墻面材料、浴室瓷磚和電路樞紐部件,以及廚房設計等。”她說,“我們讓天花板維持混凝土原貌,沒有像這棟樓里其他人家那樣刷漆,因為我們想要一種工業風閣樓的感覺。窗外有遠處公園的景色,我們就讓其中一間臥室的門朝向客廳,讓臥室內部空間不會被阻隔在景色外。不過,這間臥室現在變成了餐廳。”
在室內軟裝上,不合慣例的做法帶來了有趣的結果:“我們住進來時,只帶著從以前公寓搬來的舊家具,安頓下來后再一件件添置需要的東西。我們多次挪動沙發的位置,餐桌的尺寸和輪廓也被改換過。我更喜歡在一個地方住一段時間后,再看看各個空間需要一些什么。時至今日,這個家經常變化。我們已在這里生活10年,中間不時加入新的東西,然后把舊的再轉賣出去。我的愛好之一就是尋覓美麗的家具。”她分享說,“我們沒有請室內設計師,從簽訂房屋合同時起,我就開始上網搜尋,也從建筑設計雜志中尋找裝飾布置靈感。”
這是一間流線利落的現代公寓,外觀潔白純凈,很適合放置Kim Bartelt自己的作品,但她另有一個藝術空間:一座距離柏林不遠、隱于一片7000平方米林地中的舊谷倉工作室,四周環繞著松樹,原始空寂,沒有旁物,對創作而言,這里簡直是完美無缺。她說:“我一直夢想在鄉村擁有一個開闊的空間,可以創作更大的畫作和雕塑。一年前,我發現了這座谷倉,它原本是存放稻草的農舍,讓稻草在冬季保持干燥。整個谷倉由木結構組成,厚實的木梁極其美觀。”

德國視覺藝術家Kim Bartelt在其位于波茨坦的谷倉工作室中。
現在,這座谷倉是Kim Bartelt創作藝術的領地,也是她表達藝術的場域。“我的創作并不是在畫布上作畫,也不是用涂有顏料的畫筆去畫每一筆,而是用膠水將不規則、半透明的有色紙片粘貼在畫布上。技巧和材料的選擇可以看作繪畫的內在本質的顯現形式。但我的作品跳出了形式主義的束縛,更接近對存在主義的表達,反映我們身處的現時世界的變化和柔軟。”
Kim Bartelt的創作不斷進階,但她的家和工作室里的作品演繹著反復出現的主題。“我使用的包裝紙不只簡單采用其形狀和質地,而是指向‘在時間中短暫及綿延的存在,指向變化中的‘過渡狀態,指向‘在邊界之間的流離無定,賦予作品一種無所在、不知所歸的意味。我們在日常情境中也使用這些包裝紙包裹珍貴私物或物品,因此作品也是私人生活的延伸。”她解析道。“我的作品中的幾何形狀代表我對穩定和耐久的渴望。比如Homebase(本壘),我是用居家隔離期間累積的送貨包裝盒制作的,它們全部堆疊著,用石膏涂層黏合加固,形成類似于房屋的穩固構造,試圖構筑安全感,構成一個安身的堡壘,讓人在里面等待更好的時光到來。同樣,2022年的Mobile Homes( 移動居所)系列作品是關于人們對安全的渴望,關于確定性的虛渺本質。”
無論家還是谷倉工作室,對Kim Bartelt的創作過程都至關重要。“周遭環境、我的家和工作室總對我的作品有直接影響。”她說,“我想,我們時刻都在創造自己居住或占據的地方,反之,它也顯現著我們本身。藝術亦是如此。我渴望創造出穩定,但同時我的作品也是關于透明和柔軟的,這些同樣作用于我們的生活。”

咖啡桌左側的帆布版WassilyChair座椅由Marcel Breuer設計。右側的扶手椅是Gerd Lange于1966年為Bofinger設計的Farmer椅。燈是勒·柯布西耶設計的Lampe De Marseille。墻面上的畫作是Kim Bartelt名為MobileHomes I 的貼紙畫作。

墻上是Kim Bartelt于2021年用紙板、石膏、混凝紙創作的名為Homebase 的雕塑作品。左側餐廳的玻璃纖維Parabol餐桌由芬蘭設計師Eero Aarino設計。Formakami JH5吊燈來自&Tradition。

玻璃纖維Parabol餐桌由Eero Aarino設計。落地燈購于復古家具店Annachron。Formakami JH5吊燈來自&Tradition。

1.Shogun臺燈是Mario Botta為Artemide設計的。小幅畫作是Kim Bartelt朋友Pablo Benzo的作品。高腳椅來自DopoDomani。盤子出自Delft Porcelain。

2.抽屜柜是George Nelson為品牌Herman Miller而設計。抽屜柜上是Fritz Hansen設計的Night Owl臺燈。

3.木制置物架是請木匠Uwe Bützow制作的。小幅藝術作品是使用零碎的青銅余料制作而成,來自柏林的Hermann Noack Fine Art Foundry。壁燈來自made.com。

4.Style椅由芬蘭設計師 Ilmari Tapiovaara設計。墻上是DCWéditions的Lampe Gras燈。

購自柏林Galerie AurelScheibler畫廊的山水畫作品Landscape 201502 出自中國藝術家張晚晴。床出自品牌Gervasoni的Ghost。臺燈由混凝紙制作,床罩來自Hay。

桌臺出自DCWéditions的Plug & Work款。白色小花瓶來自Yellow Nose Studio。畫作是Kim Bartelt創作于2021年的Ghosts 。

谷倉工作室位于德國波茨坦一片7000平方米的松樹林里,距離柏林40分鐘車程,藝術家KimBartelt在家和工作室兩地的穿梭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