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高 覃倩倩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河池 547000)
“核心素養”這個概念起源于西方,198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始對核心素養進行探討。并于2003年,基于“人與自我、人與工具、人與社會”三個方面為基準,提出了九大核心素養,確定了核心素養概念框架,旨在解決21世紀人才培養的問題。為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重視體育課程的改革?;诤诵乃仞B視域下,充分彰顯體育課程的時代價值,并且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實際需求,重新構建新的體育課程教學方式,探索體育課程改革方案,使得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熱愛運動,提升身體健康,使得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職體育課程價值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也是大眾體育戰略、體育強國戰略的新要求。在大眾體育戰略中,重點強調了 “全民健身”,完善體育服務體系,提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倡導終身鍛煉理念。而在體育強國戰略中,為迎接“健康中國2030”,我國政府提出了層次更高的體育事業發展要求,提倡全民參與,打造體育強國。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主要場所,通過改革高職體育課程,創新體育教學方法,使得高職體育課程符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體育強則中國強”成為重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精神力量,并且經過各高職院校不屑的努力,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新時期下,高職院校應當將,“振興體育事業,實現強國夢想”與本校體育課程重構要求緊密相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把大學生體育教育作為體育強國戰略的重要工作,從歷史角度、國際視野來重新構造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及教育方向。核心素養視野下,注重體育思想,提升學生素質提升,是每一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者,每一個體育人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
“健康第一,學習第二”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將“健康第一”原則作為體育活動及體育課程的基本要求;開足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齊”和“足”是國家對學校提出的時代要求,是國家層面對學校體育課程的整體規范要求;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要將體育課程的核心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輔助與引導進行體育運動與訓練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應該充分體現健康教育的教學價值觀,以多樣化的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體育興趣,并且提供專業的體育知識及技能的傳授。通過重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體育課程滿意度,享受體育樂趣,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互助合作建立團結協作、友愛信任關系,產生情感共鳴。
體育在學生培養核心素養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功能,體育課程發揮的作用主要可以被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體育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前提。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實現全面發展,而強健的體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體育運動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健康,掌握基本的健康運動知識,并且獲得一定的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習慣。在培養核心素養中,讓學生能夠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成為一個擁有運動精神,意志堅強的人,遠比取得好成績更重要。所以體育運動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前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保障;其次,體育運動能提升學生活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學會在體育運動中調節學習壓力,釋放學習負擔,培養運動興趣,進而實現全面發展;最后,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即創新實踐能力、自主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通過團隊運動、戶外運動、體育游戲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運動鍛煉中,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學會團結合。
長時間的學習生活和沒有規劃的運動導致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日下,高職院校學生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不少學生有垃圾食品的過量攝入、不規律生活作息、過度沉迷網絡、繁重的學業壓力等生活問題,使得較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體制健康數據一直不斷下降。并且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身體不適和疲勞的現象,并且不少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安排不合理。無法有效提高和鍛煉學生的體質健康。根據上述理由,可以看到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的安排和設置依舊有較多問題,并且大多數的體育課程教學沒有滿足核心素養視域下要求的“健康第一”原則。所以,重構高職體育課程,發揮體育課程的實際教學作用,才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
我國現階段來說雖然還不是教育強國,但是國家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大多數群眾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民眾所重視的教育更多的是學科文化知識方面的教育,在體育運動教育方面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對于我國的高職院校來說應該跟隨國家倡導重視體育教育 這也是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在體育運動中感受體育情感、體育意志也是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部分。最后,落實做好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是推進終身體育理念的必然路徑之一。
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及體育課程建設,沒有基于整個教育體系的考量下開展體育學科的建設工作,體育學科被孤立、被矮化、去功能化、甚至有些高職院校放棄了發掘體育教育的意義,更缺乏對體育在核心素養教育中的獨特價值的關注和發掘。現有的體育課程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問題如下:首先,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模糊,學校不重視體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中的形式化教學現象嚴重,體育課程的上課時間隨意被占用,課外社團活動多“有名無實”,變相地成為“自由活動課”,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是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其次,體育活動的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雖然改革開放后,國家實施了培育人才政策,統一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的政策。雖然,統一的體育考試標準能夠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的運動能力,但是并不符合新時期下健康第一的體育課程開展策略,限制了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打壓了學生學習運動知識的興趣。學生無法在限定的運動項目中按照個人喜好選擇到合適的體育鍛煉項目,十分不利于學生運動習慣的培養。與此同時,唯分數論以及應試教育等影響,使得學生忽略體育課程的價值和作用,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某些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會被家長認為是不務正業,久而久之,體育課程的功能被不斷弱化,甚至被學科邊緣化。最后,由于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及方法較為單一,忽視了學生運動能力提升及運動過程的評估工作,沒有針對性的考核學生的運動精神、運動習慣的指標,只將學生運動技能是否達標作為體育學習的評價標準。這種以是否達標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挫傷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嚴重與體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體育課程重構是通過指改造已有的體育課程,基于原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及科學性上,優化并創新體育課程。在核心素養教育時代,高職院校應該重新認識及發掘體育課程的時代價值,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及課程教學模式,做好體育課程建設及教學模式創新工作。以此來滿足培育學生新經濟社會下必需具備的核心素養的要求,即實踐創新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情緒調節能力。重構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要充分考慮到以上核心素養,并將其貫穿于體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當中。具體方法如下: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要想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科產生興趣,首先體育教師應該要做好學生體育學科的興趣培養工作,通過建立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學生是體育課程的主體,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課程中,應該充分聽取學生對于開展體育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選擇,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的溝通與心靈的互動,在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教師應該常常鼓勵、激勵學生突破自我,挑戰自我,提高運動能力,使得學生享受并熱愛體育運動,進而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除此以外,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體育老師的思想水平、體育學科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有緊密關系。高職院校可以聘請校外運動專家或顧問來校,對本校的體育項目及體育活動提出指導意見,以此促進本校體育課程重構。另一方面,各高職院??梢猿浞掷眯纫延械膸熧Y力量,并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考核獎勵機制,激勵體育教師隊伍不斷提升運動知識及運動技能。與此同時,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管理和培訓。定期地開展運動教學培訓及講座,來提升對專業運動知識的認識水平,使得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地提高,從而能更好地幫助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
為增強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學習并借鑒優秀的體育教學模式,不斷地創新,優化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首先,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課程的教學與高職院校學生運動比賽訓練結合來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因為,體育課程教學與運動比賽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相同點,其共同目的都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將兩者結合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做好運動比賽的組織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賽,挑戰自我,鍛煉身體。其次,充分以“健康第一”為向導,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養成運動習慣,并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的體育知識。最后,體育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及互聯網開展體育課程理論及知識教學,創新體育課程教學方式,讓學生規范運動動作,在保持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開展體育鍛煉。比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演示跳繩的正確方法,以為學生的運動安全提供保障。
長期以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評價標準主要是學生的成績和個人體質測試數據。這種過分注重數據而忽略學生的運動習慣、運動態度以及個人運動水平的提升的體育課程評價標準,容易限制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運動興趣下降。所以要構建完善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評價及考核機制。并將其標準為,設立符合實際難度,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體育能力評價體系,這個評論體系應該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個人運動能力,運動習慣,及個人提升水平。在對學生進行實際考評工作時,教師要注重將學生的健康及全面發展放在主要位置,采取科學而全面的方法開展體育考評工作。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工作,貫徹落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多樣體育運動的工作;其次,邀請體育專家進入校園,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報告研討會,參加體育課程重構工作。各高校,應就本校體育課程教學問題,積極地聽取教育部門及相關專家的指導意見及建議,加快體育課程重構速度,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除此以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邀請體育運動專家及著名運動員,來校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參加體育鍛練活動,并開展相關座談會,宣講會等活動。通過以上方式,來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熱愛體育運動。
加強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重構工作的密切互動與合作,聯合開展創新體育知識大賽,運動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每個學校的體育教師帶隊,學生組隊參賽。讓學生在團隊運動比賽中,學會團隊合作,領悟體育精神,奮力拼搏,永不言棄。
與此同時,體育老師也能在多校活動中,與其他體育教師進行體育知識的探討,在各種活動和比賽中,學習其他優秀體育教師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技巧,以此來彌補本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通過打造跨校式的聯合體育運動知識及比賽訓練管理委員會,通過多校合作,進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升體育課程教學效果,共同致力于重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格局。
除了嚴格按照國家及教育部門的要求,做好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外,高職院校還需充分考慮本校學生的真實訴求。通過問卷調查,校園訪問等方式收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改革意見,并充分利用好本地資源,開發、創新具有本校及當地特色的體育課程,最大程度地貼學生的實際生活及思想需求,從學生最關切的問題出發,來提升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此同時,各高校還要充分利用校內、及當地的人才資源以及資金,做好本校的體育設備更新以及體育場地的建設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體育運動。
本文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闡釋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職體育課程具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功能,是落實大眾體育戰略、體育強國戰略,倡導終身鍛煉理念重要途徑。并且闡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體育在學生培養核心素養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功能:體育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前提、體育運動能提升學生活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學會在體育運動中調節學習壓力,釋放學習負擔,培養運動興趣,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趯W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推進終身體育理念的必然要求、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學科被孤立、被矮化、去功能化、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模糊、體育活動的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及方法較為單一等現實情況下,解釋了重構高職體育課程的必要性。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通過改善師生關系、提升教學效果、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學科評論體系等方法來重構高職體育課程。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該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工作,貫徹落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多樣體育運動的工作。加強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重構工作的密切互動與合作,聯合開展創新體育知識大賽,運動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及當地的人才資源以及資金,做好本校的體育設備更新以及體育場地的建設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