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樂 楊子江 薛新軒
(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宣布,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北京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為我國冰雪運動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強勁的動力。隨后,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冰雪運動發展的政策文件,如《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對于冰雪運動的發展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尤其是《冰雪運動發展規劃》的制定,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等目標,一系列政策、目標的頒布標志著冰雪運動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已迫在眉睫。據了解,目前,東北、華北地區的院校普及率高,冰雪運動發展良好,尤其是以哈爾濱體育學院為代表的東北地區院校,積極開展冰雪運動,冰雪課程現已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隨著“北冰南展西擴東進”等戰略的實施,冰雪運動已經蔓延到華北地區的絕大部分院校和華東地區的部分院校,如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育學院、山東體育學院。然而,位于廣大華中、華南、華東、西北、西南地區院校,仍沒有開設冰雪運動相關的課程。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以及“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等戰略的提出,冰雪運動在我國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機。目前,冰雪運動發展前景良好,而體育類院校在冰雪運動的發展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為大眾冰雪運動培養優秀的教練員,另一方面可為競技冰雪運動提供專業人才,直接性地推動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
冰雪運動簡言之就是在冰或者雪上進行的體育運動,可分為冰上運動和雪上運動。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例,共設有5個大項的冰上運動項目和10個雪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分別是冰上運動項目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雪上運動項目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跳臺滑雪、越野滑雪、雪車、鋼架雪車、雪橇、北歐兩項、冬季兩項。
當前,體育類院校在發展冰雪運動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突出表現在院校之間發展失衡,普及程度參差不起上,主要表現為東北、華北地區院校開展良好,其他地區仍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我國共有14所體育類院校,其中東北地區3所(哈體、吉體、沈體),華北地區4所(北體、首體、天體、河北體院),華東地區3所(山體、南體、上體),華中、華南、西北、西南地區各1所(武體、廣體、西體、成體)。東北地區擁有較好的開展冰雪運動的氣候條件,在這種區位優勢條件下,該地區院校紛紛成立冰雪運動教學單位,開設冰雪運動課程,如哈爾濱體育學院在2012年率先組建冬季奧林匹克學院;吉林體育學院與沈陽體育學院先后成立冰雪學院、冰雪教研室。隨著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及“北冰南展”戰略的實施,冰雪運動已不再是東北地區人民的獨角戲,華北地區院校也紛紛成立冰雪運動教學單位,普及與推廣冰雪運動,如河北體育學院于2015年12月成立冰雪運動系;北京體育大學于2016年4月成立冰雪運動學院,2020年1月成立中國冰上運動學院;首都體育學院于2017年4月成立冰雪運動教研室,2021年5月成立冰雪運動學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山東體育學院也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引進冰雪運動課程。然而,位于廣大華中、華南、華東、西北、西南地區院校,由于氣溫相對較高,仍沒有開設有關冰雪運動的課程,致使我國體育類院校冰雪運動呈現出發展失衡、普及程度層次不齊的局面。
在普及與推廣冰雪運動過程之中,冰雪教師處于核心地位,作用巨大,主要表現在冰雪運動危險系數高,沒有專業的冰雪教師指導,大多數人不敢輕易嘗試。目前,我國的冰雪教師匱乏,師資力量薄弱。即使是在冰雪運動起步最早的東北地區,僅有哈爾濱體育學院的教師隊伍能基本滿足教學需求,沈陽體育學院和吉林體育學院的教師都較為緊缺。哈爾濱體育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及教練員7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吉林體育學院擁有教師10人,客座教授6人;沈陽體育學院現有教師12人。然而,其他地區的院校教師則更為緊缺了,由此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河北體育學院雖現有專兼職教師15人,但冰雪運動系在校生近千余人,教師的課時量巨大;首都體育學院僅有教師4人,由于教師緊缺,聘用當地冰場、雪場的教練員完成課程,本校教師僅作為管理人員從旁協助,導致在授課專業程度上嚴重缺損,冰雪課所達到的效果杯水車薪。在僅有的教師隊伍中,冰雪基礎知識儲備豐富、基本功扎實的教師也少之又少,多數教師僅接受過短期的項目培訓,教學和科研能力都堪憂。綜上所述,體育類院校冰雪教師匱乏,師資力量薄弱。
場地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基礎,它已成為制約冰雪運動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如果運動場面積大、設施完備,既可以保障學生遠離傷病,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冰雪運動的學習興趣。目前,東北、華北地區的院校運動場地相對較多。冰上運動場地,哈爾濱體育學院有室外標準、非標準冰場各1處,室內冰館1處;沈陽體育學院與吉林體育學院有室外標準、非標準冰場各1處,室內冰館1處(租賃);北京體育大學的冰館包含標準冰場、冰壺賽道以及觀眾席、醫療室、比賽指揮中心等一系列硬件設施;首都體育學院有氣模冰館,可開展冰球、花樣滑冰、速度滑冰等比賽;河北體育學院擁有仿真冰氣模館,面積約為1522m2。雖然各所院校都有冰上運動場地,但近來冰雪專業持續擴招,人均訓練面積不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急需擴大運動場面積或者開辟新的運動場地。在雪上運動場地方面,沈陽體育學院擁有白清寨滑雪場,建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場地、U型場地、高山大眾滑雪場地;哈爾濱體育學院依托黑龍江帽兒山滑雪場,把該雪場作為學校的第二校區;河北體育學院擁有旱雪場又稱“冰雪運動中心”,有1800m的旱雪道。滑雪場對地形有特殊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水平落差。目前東北、華北地區體育類院校,僅有個別學校有運動場地。然而,其他地區院校仍沒有開展冰雪運動,對于場地的需求則更大。冰雪運動屬于高消費的運動,對器材裝備有嚴格要求,如冰鞋、頭盔、滑雪服、滑雪手杖等,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總而言之,體育類院校冰雪運動場地緊缺,器材裝備有待完善。
近年來,冰雪運動在我國迅猛發展,而與之對應的教練隊伍相對落后,社會對于教練員的需求極大。一方面,冰雪運動進校園政策的實施,大中小學面臨著冰雪教師緊缺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各地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冰雪場館,這些場館在運營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就是師資問題。在這種整個社會都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體育類院校應該一馬當先地開展冰雪運動,充分利用體育類院校的優勢,引進冰雪課程,為整個社會培養更多理論與實踐皆優秀的冰雪教師。
我國與冰雪運動強國相比,不僅在競技運動成績上有較大差距,在后備人才培養、器材研發、場地維護上都有較大差距。在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許多雪上項目上出現了跨界選材的現象,充分說明了我國后備人才培養嚴重不足。因此,體育類院校應該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其一,可以為競技冰雪運動選拔更多的后備運動員;其二,可以為競技冰雪運動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如場地維護人員、器材研發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體能師、康復師等。冰雪運動不同于夏季奧運會項目,既使是在場地維護上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
首先,體育類院校的學生相比其他高校運動基礎較好,長期的體育鍛煉促使他們在體能儲備、身體形態、柔韌性、協調性等方面優于普通人。初始學習冰雪運動階段,常會遭遇跌倒、摔傷等各種運動傷病,而這對于體育生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也懂得如何去預防與恢復,體育生不怕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精神是普通學生無法比擬的;另外,受制于地理、氣候等因素,大部分體育類院校的冬季寒冷又漫長,除了部分室內體育活動能夠正常開展外,大部分體育活動都無法正常開展,如果能夠在冬季開展冰雪運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興趣。故在體育類院校開展冰雪運動,學生能夠較快地學習和掌握冰雪運動技能。
首先,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地區院校應全面引進冰雪運動課程,成立冰雪運動院系、教研室,以便日后向著系統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充分利用東北、華北地區學校冰雪項目的基礎優勢,鼓勵校與校之間深度合作,縮小院校之間差距,力求各體育類院校之間全面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另外,在學生專項選拔上,優先選拔有一定輪滑經驗的學生,因為輪滑與速度滑冰在項目特點、技術動作上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其次,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推廣冰雪運動,鼓勵和引導更多學生參與冰雪運動,同時依托學校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平臺宣傳冰雪體育文化,輔之以冰雪知識講座、冰雪知識競賽優化傳播途徑。最后,體育類院校聯合建立“體院杯”冰雪運動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發現自身的不足,比賽的同時運用互聯網平臺加強宣傳工作,使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熱愛冰雪運動。
學校應與各冰雪運動項目國家隊省隊形成密切合作的關系,鼓勵運動員退役后到校任教,并加強相關冰雪運動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非專業運動員出生的冰雪教師應多向退役運動員學習冰雪運動技能。久而久之,方可建成為一支教學技能與基礎理論皆優秀的教師隊伍。其次,體育類院校應聯合起來成立冰雪教師培訓班,聘請國家隊高級教練員作為講師,學習最先進的滑冰滑雪技術,拓寬基層教練員的視野,在我國開展相對較弱的雪上項目,也可引進國外優秀的教練進行教學。除此以外,冰雪教師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加強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冰雪運動人才,推動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
教育主管部門與體育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是要興建運動場館,尤其是華東、華中等地區院校,保障冰雪運動順利開展;二是要擴大原有運動場地,如華北地區院校學生多、場地小,避免因為運動場地等原因而造成學生運動損傷以及學生積極性的降低;三是要完善相應的器材裝備。在冰期相對較短的地區,可效仿河北體育學院建立仿真冰氣模館和旱雪場,通過科技手段建立冰雪運動場地,彌補因氣候、地形的原因而無法開展冰雪運動的劣勢。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考慮與校外冰雪運動場館進行合作,保障冰雪運動能夠正常開展。目前階段不具備開展冰雪運動的地區,可嘗試“冰雪運動旱地化”。“冰雪運動旱地化”指的是在普通的場地上練習冰雪運動,是一種以替代的形式來推廣冰雪運動的方法,已經成為大部分學校解決冰雪運動場地不足的通行方法。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背景下,我國的冰雪運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面對大眾冰雪運動和競技冰雪運動的巨大缺口,體育類院校應搶抓機遇,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于國家和社會。要正視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首要解決學生的認知問題,可通過校園宣傳平臺熏陶學生的思想文化,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熱愛冰雪運動,其次要解決場地器材、師資隊伍等問題,確保學生能夠安全、系統地學習冰雪運動技能,推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等戰略目標的實現,進而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