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璐,張皓凱
1.遼寧理工學院,遼寧錦州 121000;2.遼寧省旱地農林研究所,遼寧 朝陽 122000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也結合實際情況,落實了人造林建設,將其納入我國發展決策中,每年都建設了大面積的人工林,擴大了林地面積,也滿足了生態環境的修復。然而,在營造林的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規劃不合理的現象,大量的人造林建設給整體林業結構帶來了不良的影響,降低了森林資源自身的抵抗力,甚至導致很多樹木存在發育不良和病蟲害的問題。除此之外,當前的林業資源貿易量增長,給各類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出現了非常多的新型病蟲害,也導致了病蟲害防治難度增加,最終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建設。因此,加大對生態環境中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力度對推進林業工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森林資源中,生物基因非常豐富,相比于其他的系統而言,無論是空間還是營養結構,整個生態系統具備的復雜性都非常高,而且在生態系統的應用中,森林資源的生產率利用率也非常高,在我國的經濟建設生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工程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相對較高,這也導致了森林資源中存在大量的病蟲害。為了滿足森林生態建設要求,需要落實科學的病蟲害防治,主要目的是減輕病蟲害問題給林業生態建設帶來的不良影響。在森林資源應用與管理過程中,在前期落實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蔓延,能夠減少病蟲害的大規模出現,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和諧穩定發展。此外,落實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確保森林資源中樹木存活率的提升。
森林資源的開發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的進步,森林系統具備著非常強的經濟效益和功能效益,只有合理地利用森林資源才能夠彰顯其價值[1]。通過相關調查發現,世界各個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不合理,將會導致一定數量物種的滅絕,而很多消亡的物種中包含著有益物種,這些有益物種的消亡將不利于森林資源保護,也會給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此,在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需要確保林業資源具備較強的多樣化特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創造更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落實科學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降低病蟲害給林業資源開發與利用帶來的威脅,不僅能夠滿足當地環境保護的要求,還能夠大幅度提升林農的經濟收益。因此,在森林系統中需要滿足生物的多樣化,結合病蟲害出現情況,加大對其天敵的投入,促進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生態平衡。
通過調查發現,在我國的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力量相對薄弱,而且我國的森林病蟲害問題相對嚴重,針對很多出現的新型病蟲害種類無法落實及時的防治與處理,為我國的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帶來了困擾。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如果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型病蟲害,很有可能導致森林資源利用率的下降,而為了滿足病蟲害防治要求,需要科學地選擇防治人員[2]。目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無法落實科學的抵御方式,如果一直采用以往傳統型的防御方式,很有可能造成病蟲害防治力度的下降。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無法做到病蟲害防治力量的增強,在短時間之內無法有效處理病蟲害問題,會影響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
通過相關資料調查發現,我國目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數量較少,而且很多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認識不足。再加上相關部門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力度較小,導致很多區域內設置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大部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不屬于專職人員,缺少防治工作中配備的先進儀器與技術,無法落實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缺少資金投入將會導致設備與技術引進不足,難以發揮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優勢,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基礎設施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能夠滿足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快速開展,也能夠落實合理的森林資源保護,減輕病蟲害給森林資源應用帶來的困擾。此外,實際工作中缺乏重視程度或在工作中存在失誤,都會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造成巨大的損失[3]。
首先,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我國相關部門并未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部分工作人員缺乏正確的認知,在未設置合理預警機制的基礎之上,便開展了病蟲害防治工作,這一情況導致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夠徹底,也未及時在病蟲害發生之前進行有效預防。
其次,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我國缺少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設置的檢測人員、監測點以及看守人員數量不足,無法及時發現病蟲害的蔓延,導致病蟲害治理難度的增加,預警機制的缺失將導致病蟲害在蔓延初期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在病蟲害暴發階段進行治理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也會造成人力、財力和物力成本的增加。
近年來,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病蟲害防治領域也研究出了更多的先進技術,但是在實際的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先進技術并未投入使用。第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員利用有機物的噴灑或其他的化學農藥治理方式,消滅病蟲害,這一情況會導致病蟲害自身的抗藥性增加,采用的化學治理方法其治理效果會逐漸下降,導致病蟲害蔓延。第二,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大量的農藥殘留將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僅無法滿足病蟲害的治理要求,而且還會因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而威脅森林內部的其他生物,甚至會引起土壤環境和水體環境的污染[4]。最后,在農藥殘留經土壤、水分、食物進入人體時,還將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大部分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依靠工作人員完成,比如,在利用藥物防治病蟲害時,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合理的藥劑使用量并搭配科學的使用方法,確保藥劑量達標、濃度達標、應用范圍達標等。為了滿足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要求,對防治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相對嚴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定期開展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建立病蟲害防治工作小組,在培訓之前有針對性地選拔,確保工作人員在基本業務能力與素養方面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要求落實科學的培訓內容,確保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養,準確地落實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應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面臨的突發狀況。此外,在工作人員完成考核時,還需要進行評估與績效考核,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與獎懲機制的融合,讓工作人員對其工作加以重視,在防治工作中結合國家制定的管理辦法,針對性地調整番外,增強病蟲害防治效果,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5]。
林業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面的資金投入,落實合理的防治辦法,減輕病蟲害給林業建設帶來的不良影響。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滿足對森林資源的分析與了解,儲備更多的專業知識。比如,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落實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種方法的分析,結合當前的森林病蟲害狀況,優化與調整病蟲害防治方案,適當改善林業結構,促進森林資源成活率的提升,大幅度降低病蟲害出現的幾率。通過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的不斷重視,為我國的森林資源建設提供支持,滿足林業生態建設要求。
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我國的森林資源可以分成自然林和人造林2種,在自然林的應用過程中,整體分布不夠均勻,需要利用人造林滿足森林資源的建設要求。在人造林的建設過程中,需結合當地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落實合理的種植密度,確保單株樹木有正常的生長空間,達到規定的營養量,滿足樹木根系的合理發育。為了提升樹木成活率,需要在人造林建設過程中落實合理的間伐機制,確保樹木在生長中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在后期落實正確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結合當地的林業狀況,采用恰當的防治辦法,增強樹木自身的防病能力。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我國還未進行相關技術與規范的統一,一些地區仍然使用單一品種,再加上很多工作人員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差,造成了林業建設完成之后需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林業維護與管理。因此,在實際的營造林過程中,需要結合樹木種植要求,加強對種植密度的研究,適宜的種植密度既能加快林業植物的生長速度,又能大幅度降低病蟲害的出現幾率,準確落實我國林業工程中的生態環保理念。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防治方法種類較多,其中包含了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不同的防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防治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結合病蟲害種類選取科學的防治方法,既達到防治病蟲害的要求,又減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威脅。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由于涉及的樹木種類較多,很多樹木自身的抵御能力較差,而且在人造林過程中,大面積種植單一樹種容易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會讓樹木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導致病蟲害的蔓延。
因此,在林業工程中,需要采用科學措施促進樹木種植的多樣化,利用混交林增加森林的樹木種類,保障森林資源具備較強的病蟲害防治能力。此外,在實際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大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力度,構建良好的食物鏈,滿足生態平衡。比如,在森林資源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建立無公害撫育機制,工作人員及時做好相應的清理工作,滿足對病枝的修剪,加大巡視力度,在病蟲害初期進行防治,打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預防工作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病蟲害種類的了解,制定科學的巡視機制。在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落實合理的巡視記錄,根據歷史資料分析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病蟲害類型,降低病蟲害的出現幾率,密切關注病蟲害的發展情況,提前落實科學的防治方法。此外,林業資源管理部門還需要深入分析病蟲害的類型,有效解決病蟲害給森林資源帶來的困擾。建立網格化的管理體系,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林業資源管理,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監控,利用計算機軟件對病蟲害的相關信息進行檢測與分析,針對存在的病蟲害類型進行跟蹤管理,及時遏制出現的病蟲害,防止病蟲害蔓延。森林資源具備一定的病蟲害修復能力,但在出現嚴重的蟲害時會導致修復能力下降,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減少病蟲害給森林資源造成的威脅。
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引入天敵昆蟲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時在天敵昆蟲的引入過程中,需要在適當的區域進行投放,避免在任意位置投放造成反效果,實現防治效果的最大化。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通過投放天敵昆蟲,能夠實現對病蟲害問題的有效處理。天敵引入之后具備較強的自然規律,符合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生物防治要求,在森林資源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根據出現的病蟲害類型及其數量等適當的投放天敵昆蟲數量,大幅度降低存在的病蟲害密度,利用昆蟲數量的合理性消滅蟲害。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赤眼蜂、嚙小蜂是經常引入的天敵昆蟲,通過這些天敵昆蟲的引入,能夠滿足病蟲害的生物防治要求,消除生態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威脅。此外,在天敵昆蟲的引用中,需要結合病蟲害類型進行科學的分析,滿足天敵昆蟲引入的合理性,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森林資源是我國的重要資源,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相比于其他行業的病蟲害防治而言,森林病蟲害防治難度較大,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因此,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員及時開展相應的培訓與考核,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增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引入充足的資金,滿足先進技術與設備的投入,同時研究更多的先進技術類型,以達到防治目標,推進我國林業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