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路 輝
連云港市職業(yè)農民培育指導站,江蘇連云港 222000
水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廣闊的種植面積,伴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水稻栽培技術也得到了優(yōu)化和升級,農業(yè)呈現出了機械化的發(fā)展趨勢。水稻的高產既與栽培技術的水平和應用情況息息相關,也與農業(yè)機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深入分析栽培技術和農業(yè)機械對水稻高產的影響,能夠提升水稻栽培技術和農業(yè)機械的應用效果,從而為水稻的高產、優(yōu)質提供保障。
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有幾千年,在長時間的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從水稻種植到水稻收獲的一套完整的種植流程,就目前我國水稻栽培的現狀來看,水稻栽培的總體趨勢保持平穩(wěn)。水稻在我國的種植面積比較廣,可以說是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關系著民生和農業(yè)經濟發(fā)展。
由于我國水稻種植的面積比較廣,水稻的品種比較豐富,目前在不同的種植區(qū)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種植體系。我國水稻栽培的現狀從總體上看是非常穩(wěn)定的,但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農業(yè)整體上呈現出了機械化的發(fā)展趨勢,農業(yè)機械在水稻栽培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農業(yè)機械都是屬于私人財產,主要利用行政手段管理農業(yè)機械,而管理的服務措施存在一些不足,服務體系也不夠完善。部分不清楚農業(yè)機械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農民,容易在農業(yè)機械的購買上出現問題。從水稻栽培機械的角度來看,部分農民在購買農業(yè)機械時具有隨意性,導致購買的農業(yè)機械的類型不適合水稻栽培;部分水稻農業(yè)機械受機型條件的限制,不能應用于較大的領域;部分農民為了節(jié)省成本,購買了質量不高的水稻栽培機械,經過短時間的使用后就出現各種故障等等[1]。水稻栽培機械的市場混亂,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大部分農民在栽培水稻時,只看到了水稻栽培的經濟效益,沒有認識到在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學習有關農業(yè)機械知識的重要性。農民缺乏技術素養(yǎng),導致無法解決操作水稻栽培機械時出現了各種問題,不僅降低了水稻栽培的技術水平和質量,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還對農業(yè)的整體發(fā)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然而,大部分農民面對這種情況,只是一味地認為農業(yè)機械有問題,不夠完善,并沒有尋找自身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業(yè)機械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3.1.1 科學選種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有很多,水稻種子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水稻高產,必須在播種水稻之前科學選擇最適合實際種植條件的水稻品種。在選擇水稻種子和品種時,既要考慮當地土壤條件和耕種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種植的水稻品種,確保種植條件能夠支撐水稻的順利生長,實現水稻高產;又要確保選擇的水稻種子符合種植標準,確保種子能夠順利生長,保障和提升水稻栽培的效率和有效性。
3.1.2 種子處理在水稻栽培開始之前,種植戶還需對種子進行處理,確保種子質量。高質量的種子能夠增強水稻植株抵御逆境的能力,為水稻植株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在培育水稻種子的過程中,要及時記錄與種子發(fā)芽相關的數據,開展對應的試驗掌握水稻種子發(fā)芽的具體情況,為下一階段種子發(fā)芽提供參考。水稻種子發(fā)芽率應保持在90%以上,如果發(fā)芽率過低,基本產量都很難保障。在培育水稻種子的過程中,需要對種子進行晾曬,足夠的光照能夠提高種子存活率。同時,還要注意對水稻種子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雜質對種子生長的不利影響,增強水稻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從而使其健康茁壯成長,為高產提供保障。
3.1.3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水稻栽培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成水稻播種后,需開展合理、科學、標準的田間管理工作。田間管理工作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術性特點,種植人員需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2]。
首先,選擇合適的田間管理技術。在選擇田間管理技術時,需以種植水稻的品種和水稻種植的實際環(huán)境為參考,確保通過田間管理工作,水稻在種植期間能夠有一個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注意控制稻田土壤的氧氣和水分含量,選擇合適的除草、灌溉、施肥方式,確保田間管理技術的科學、合理性。定期開展除草工作,選用有效除草、不影響水稻植株正常生長的方式,為水稻高產奠定基礎。
其次,開展合理的施肥工作。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水稻生長的階段不同,對肥料的需求也不同,相關人員必須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的關注,制定科學的施肥計劃,確保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肥料。在進行施肥時,需要立足于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補給肥料,避免水稻營養(yǎng)不足而影響產量。
最后,開展合理的灌溉工作。水分對水稻的產量也有重要的影響,為實現水稻栽培的高產量,在種植期間,需要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指導灌溉工作的開展,確保灌溉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證水稻生長擁有充足的水分支撐,從而提高產量。制定灌溉計劃要綜合考慮氣候條件、栽培技術和水稻生長特點,杜絕大水漫灌,嚴格把控灌溉時間和灌溉量。
3.1.4 預防病蟲害 病蟲害對水稻的產量有著致命的影響,必須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在預防病蟲害時,可以綜合使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多種防治技術,在不危害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消除,以實現水稻高產。
目前,預防水稻病蟲害主要以化學防治中的農藥為主。危害水稻的病蟲害存在不同的種類,農藥的選擇必須具有針對性。如果選擇的化學農藥與預防的病蟲害種類不符,不僅不能有效預防,還會對水稻的健康生長造成危害,嚴重影響水稻產量。為了減少對種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應盡量選擇毒性較低的農藥。此外,在利用化學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時,需定期更換農藥種類,長時間使用一種農藥,害蟲會產生抵抗力,影響農藥效果。
3.1.5 提前準備工作開展提前準備工作是實現水稻高產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土壤處理工作、控制溫濕度工作以及技術準備工作。開展土壤處理工作,需要觀察種植土壤的具體情況,水稻的健康生長離不開優(yōu)質的土壤條件[3]。觀察種植土壤,可以通過提取樣本判斷土壤的軟硬程度,觀察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控制土壤濕度和溫度,水稻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水分不足容易造成水稻死亡,影響產量;做好技術準備,種植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水稻種植的技能,為水稻產量的增加提供技術支持。
3.1.6 利用催芽技術水稻種子發(fā)芽的時間也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利用催芽技術,能夠縮短水稻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時間,從而助力水稻高產的實現。在利用催芽技術時,需要嚴格控制水溫。基于減少成本和提高水稻種子發(fā)芽率的要求,催芽技術必須堅持快、齊、勻、壯的原則。盡量把水稻種子發(fā)芽的時間控制在2 d之內,種子發(fā)芽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發(fā)芽要保持均勻,水稻芽需要具備較強的抵御能力。
3.1.7 科學控制水溫 水稻生長過程中的水溫控制對水稻的產量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水稻在合適的水溫條件下能夠生長得更好。大部分水稻種植的時間都是在春季,春季存在一定的晝夜溫差,溫度過低時需要采取保溫措施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保障,受到冷空氣影響時,需要為水稻營造高溫的生長環(huán)境,避免水稻產量受到影響。
科學、合理地應用水稻栽培技術能夠在水稻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的情況下,保證水稻正常生產,提升水稻產量,從而滿足市場對大米的需求。在利用水稻栽培技術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不斷對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創(chuàng)新,提升水稻種植的科學性,在提高水稻產量的同時提升水稻品質。
4.1.1 機械育苗 水稻育苗工作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傳統水稻育苗的方法主要將種子放在火炕上或太陽下晾曬,讓種子具備發(fā)芽條件。這些方法不能夠有效控制水稻種子的溫度,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多,但育苗效果并不理想[4]。利用水稻育苗機能夠為水稻種子提供一個恒溫的發(fā)芽環(huán)境(38℃左右),使水稻種子破殼速度快且整齊,在加快水稻種子發(fā)芽的同時保證發(fā)芽質量。
4.1.2 機械整地傳統的水稻整地方式耗費的勞動力多,時間長,整地效果也比較一般。利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整地機器能縮短整地時間,減少對勞動力的消耗。種植戶可以把水稻稈融入稻田中,水稻稈中的鈣、磷、氮、鉀等各種元素都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升。利用機械整地可加快整地的速度,確保稻田土層的翻耕深度保持一致,整地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4.1.3 機械播種機械播種能夠利用直播機器把水稻種子播種到稻田里,省去傳統水稻播種的起秧苗、移栽秧苗等環(huán)節(jié),增強了播種的便利性。依據播種時的不同用水量,水稻的機械播種可以分為機械水直播和旱直播2種。利用機械進行播種能縮短水稻苗生育期,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確保水稻苗的數量充足,降低播種成本,提高水稻成穗率,提升秧苗素質,加快秧苗積累光合產物的速度,增加秧苗積累干物質的數量,增強秧苗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和秧苗根系的活力,為水稻的高產提供了充足的支撐。利用機械水直播,對播種的時間、密度、播種量以及水稻植株的距離進行調整,能夠增加水稻植株的穗數,保證單個水稻植株擁有充足的養(yǎng)分,從而實現水稻的高產;利用機械旱直播,協調水稻品種、播種量以及植株距離的關系,選擇抗雜草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從而讓水稻植株擁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條件,推動水稻的高產。
4.1.4 機械灌溉施肥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對水源和肥料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人工灌溉和施肥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會存在灌溉施肥不及時、不科學的情況,給水稻的高產造成不利影響。利用機械進行灌溉施肥,能夠在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提供科學、合理的水源和肥料,不僅效率高,而且更能滿足水稻生長的需求。灌溉施肥的機械化,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面積的灌溉和施肥工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障了水稻的產量。
4.1.5 機械插秧水稻的機械插秧是利用插秧機開展插秧工作,與傳統人工移栽的水稻相比,利用插秧機種植水稻,提高了插秧工作的效率,節(jié)約了肥料和水資源,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增強了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加大了水稻植株的增產能力。機械插秧包括毯苗機插和缽苗機插[5]。在進行毯苗機插時,水稻的秧齡需要控制在20~25 d之間,植株的間距保持在12 cm以下,水稻植株能夠吸收更多的養(yǎng)分和光合輻射量等,有效提高產量;在進行缽苗機插時,不同品種水稻的種植密度會對產量有明顯的影響。
4.1.6 機械拋秧 機械拋秧主要是用拋秧機把水稻苗拋向空中然后落入田里,這種方式能夠實現秧苗的均勻拋撒,秧苗的根系發(fā)達且活力強,稻田的通風和光照條件更好,水稻植株的光合效率更高。但這種方式種植的秧苗在分布上沒有一定的順序,遇到惡劣天氣容易發(fā)生倒伏。種植密度是影響機械拋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進行機械拋秧時,要從水稻的品種、水田土壤的肥力、秧苗的素質等方面對水稻的群體質量進行優(yōu)化,選擇適合機械拋秧的品種、密度以及施氮量,從而實現水稻的高產。
4.2.1 增強土壤肥力,提升種植效果農業(yè)機械轉變了傳統的稻田耕作方式,在提升耕作效率的同時增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農耕機可以將稻田中的水稻稈、雜草等物質深埋在土壤中,還能消除一部分稻田土壤中的害蟲。同時,農耕機還能夠輕松地把深層水分充足濕潤的土壤翻耕到表面用于種植,保障了種植土壤的水分。此外,部分具有重鎮(zhèn)壓器的先進的農耕機,還能優(yōu)化種植土壤的密度和結構,為水稻種子的存活提供優(yōu)質的條件。水稻的種植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產量也就自然會得到提升[6]。
4.2.2 降低施肥成本,增強水稻防御能力 利用農業(yè)機械栽培水稻,能夠降低施肥成本,從而在增強水稻防御能力的基礎上實現水稻的高產。在使用農業(yè)機械進行施肥時,能夠輕松地實現深度均勻的施肥,施肥的效率也更加高,降低了肥料蒸發(fā)的概率,增強了施肥的有效性,減少了人工施肥成本的投入。利用播種機播種水稻時,不僅播種效率得到了提升,還能滿足不同品種水稻的播種需求。尤其是在生物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出現的各種新型水稻對播種的要求極高,人工播種無法滿足,播種機的使用充分滿足了它們的播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