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陽谷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聊城 252300)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圍繞鄉村振興與新型農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加大了對農村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為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既推動了農村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又提升了對農村外出人才的吸引力。
2020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脫貧攻堅工作提出,要結合當前階段性發展的特征,把握脫貧工作的主要矛盾,并著手探索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形成關于農村地區發展的系統體制。脫貧攻堅戰的完成并非意味著我國農村地區扶貧發展的結束,而是從鄉村振興戰略著手,形成農村地區全面發展的新起點,圍繞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共同目標,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進一步釋放農村地區的發展活力,充分調動農村發展的積極性。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探索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是我國農村地區現代化與質量化發展的要求,也是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需求。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體。農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就需要發揮金融信貸的支持作用。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缺乏農村金融信貸的有效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額信貸主要針對信貸服務的過程,能結合國家以及地區發展的需求進行重點服務,并通過發揮各個重點之間的關聯性,搭建出整體的服務體系。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部分地區在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針對性設置缺乏突出性。例如與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結合性不強,缺乏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重視。這影響了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力度與效度,與惠普金融的理念相脫離。在調研中發現,雖然多數地區在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服務對象,但是在服務的過程中門檻設置較高。例如,與服務對象的產值掛鉤發放相應信貸,導致部分急需資金的企業難以享受到農村小額信貸的優惠[1]。
其次,部分地區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理念滯后。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背景下,農村小額信貸的服務是我國金融系統向農村企業主體服務供給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構成。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部分地區在實施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服務理念存在滯后性,導致信貸服務對象對小額信貸服務的認同感不強。
調研發現,該類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地區在實施小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服務方式,缺乏利用互聯網等渠道對小額信貸服務的宣傳,導致地區服務對象在資金周轉困難時,難以及時獲取信貸服務部門的幫助。另一方面,農村小額信貸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地區的小微經濟體,在推動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需要信貸服務人員登門宣傳與指導。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多數信貸服務機構缺乏這一認識,造成了實踐與目標的脫節,影響了農村小額信貸整體的服務能力。
對于互聯網時代而言,電子商務營銷渠道是企業提升營銷能力的關鍵之一,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依托?;ヂ摼W營銷渠道封閉,不僅會導致企業難以達成鄉村產品營銷的目標,還會降低其營銷能力,使其失去拓展營銷渠道的機會。
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而言,充分發揮電子商務體系的作用,能夠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效率,提升農村貧困群體的收入能力,這也是農村地區探索產業創新的主要發展趨勢。
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而言,在電子商務營銷過程中,營銷手段略顯單一,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產品促銷手段缺乏組合性。當前,部分電子商務主體在營銷過程中,過度將產品的促銷方式和活動分裂,缺乏產品促銷過程中多元方式共存和集群的效應,難以凸顯產品促銷在市場中的優勢。另一方面,產品促銷宣傳能力較弱。對于當前的互聯網社會而言,在產品促銷手段上,要拓展多元化的宣傳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企業的促銷活動,激發消費群體的購買欲望,促進產品營銷[2]。
探索鄉村振興與新型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不僅要做好政策與制度上的保障,同時也需要有充足的人才作為支撐與保障。在調查中發現,從多數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現狀來看,存在明顯的人才支撐不足問題。
這影響到銜接策略的有效探索,同時也影響到產業振興的有效推進,難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平臺與產業支撐。
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的實際發展來看,高素質人才是最關鍵的保障因素,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從當前情況來看,鄉村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回流積極性較弱,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只能依靠廣大農民群體開展。
農民群體在知識層面、認識層面和發展戰略層面有所不足,再加上其長期從事以農業為核心的第一產業,對第二、第三產業的認識不到位,缺乏相應的執行能力,影響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的具體建設成效。
從整體來看,本地的高素質人才主要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村民,但是該類村民在畢業以后往往選擇在大城市發展。由于農村基礎設施不到位,發展前途不足以及人才就業觀念偏差,嚴重影響到人才回流的積極性,進一步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高素質人才的構成。
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引進難度大,多數人才有“城市化”的就業觀,對鄉村地區的發展缺乏考慮,進一步影響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引進。同時,由于農民群體知識程度和接受能力相對不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規模較大,在系統培訓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問題,如培訓的場地、教材、教師等嚴重影響本土村民的培養效果。
健全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體系,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實施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撐,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新型農業發展與運行的規范性??茖W發揮信貸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也是共享理念的體現。
就當前情況來看,健全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體系的關鍵點在于有效提高信貸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通過發揮信貸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作用,體現出整體的服務質量。
同時,各基層政府要在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體系的健全中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通過政府的介入,組織金融信貸部門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溝通、交流,打造出具有服務性與質量性的農村金融信貸服務體系。一方面,在明確服務目標的基礎上,發揮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部門工作人員在此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主動宣傳、上門服務等服務。另一方面,在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金融信貸服務的過程中,各級政府要搭建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人員+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部門+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矩陣,結合新型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市場風險等,全方位服務與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為農業經營發展提供保障,彌補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的短板[3]。
優化發揮農村電子商務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的作用,建構自身電子商務宣傳矩陣是必不可少的。既能有效降低鄉村企業的宣傳成本,又能提高廣告宣傳效果和知名度,并推動有關促銷活動的實施,提高促銷活動的影響力。具體來說,各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自身電子商務宣傳矩陣的打造。
首先,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為電子商務宣傳矩陣的打造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電子商務宣傳矩陣的打造具有明顯的專業性,并且對鄉村企業具有明顯的必要性,更是鄉村企業互聯網營銷與線下營銷的主要支撐。因此,鄉村企業要引進互聯網廣告宣傳的專業人才,促進自身宣傳矩陣的構建,并對宣傳矩陣進行日常的維護與運轉,發揮宣傳矩陣的影響力。
其次,結合時代性特征以及消費者的群體特征,采用多元化網絡宣傳方法。當前互聯網宣傳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是鄉村產品網絡宣傳矩陣的打造,既要有地域性,也要能夠對網絡中消費群體進行細分,從而針對消費群體的特點,打造宣傳矩陣。鄉村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在年齡上相對比較大,在知識結構上相對較弱,因此鄉村產品廣告宣傳矩陣的打造可以以短視頻廣告為主,降低消費群體的理解難度,并在宣傳矩陣中突出自身的鄉村產品優勢,提高對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互聯網不僅是提供就業機會、助推企業發展的有力工具,同時也是各個主體學習的平臺。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優先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依托互聯網建設行業知識學習矩陣,在調動各行業主體積極性的基礎上,盤活互聯網蘊藏的巨大“能力”,綜合作用于企業的發展以及人口素質的提升。在行業知識學習矩陣的建設上,應當基于兩個維度。
首先,建設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為主體的行業知識推廣矩陣。即依托互聯網建設和各個行業建設領域的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短視頻等宣傳平臺,有效推廣行業內新興知識、理念以及典例,為行業內各個主體的自主學習提供基礎性的引導和支撐。
其次,應當建立QQ、微信等行業知識學習群。以行業內的各個農村企業為主體,邀請農村企業員工參加到群眾學習中,通過學習群進行線上的交流與培訓,為提升農村企業員工綜合素養提供互聯網支撐[4],進而提升其管理能力。
互聯網具有海量資源和實時更新的特性,不僅使用門檻較低,而且方便快捷、操作簡單。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特性,引導農民通過互聯網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本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作出貢獻。
現代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不僅需要傳統種植經驗,還需要吸收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從種植農業轉化為發展農業和產業化農業,更好地發揮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的作用,切實提升農民群體的收入。在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當下,讓農民群體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與紅利?;ヂ摼W上有先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經驗、案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營銷的思路、方式,引導農民群體通過互聯網學習,能夠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借鑒。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能統籌鄉村生態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綠色、科學的鄉村發展新格局,提升農村地區的宜居水平。因此,我國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的過程中,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將生態振興與生態扶貧有效融合,加大對融合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保障力度,確保建立起與農村生活發展需求相符合、與高質量農村農業發展路徑相適應的綠色農村發展體系。我國要引導各基層政府切實深入到農村的具體發展過程中,健全垃圾處理、廁所升級以及飲用水供應設備等基礎設施,為農村生態發展的探索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支撐[5]。
當前,在我國部分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中存在發展理念滯后的問題,尤其體現在發展與生態環保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國要圍繞農村產業發展的具體需求,探索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路徑,為農村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同時要引導農村產業主體主動向生態化轉型,最大化地調和農村經濟與農村環境之間的矛盾。結合農村產業發展的需求,集聚農村產業,并配置統一的生態環保設備,降低產業發展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此外,可以在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發展的過程中,探索生態農業等發展,通過培育鄉村地區的生態產業主體,形成示范性發展作用。
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盤活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為農民提供充足支持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推動廣大農民群體的產業化發展,為整個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助推力量,為農民群體提供堅實的保障。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銜接探索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銜接發展的思路和框架初步形成、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等。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探索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自身的發展特色與需求,從戰略融合的角度出發,將新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容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體系中,進一步形成兩大戰略的互通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