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雷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鄉村振興能夠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還能促進當地旅游行業及鄉村產業發展,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可以從鄉村景觀入手,打造獨特的鄉村景觀,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增加當地人流量。鄉村景觀主要是在生態景觀基礎上建立的,既能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又能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在建設鄉村景觀時,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融入當地人文特色,改善鄉村風貌,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實現鄉村振興期,要重構鄉村景觀,鄉村景觀能夠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實現從農業到旅游業過渡的目標。在鄉村景觀的作用下,鄉村能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升鄉村的整體經濟收益,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鄉村振興并不能一蹴而就,其中會遇到一些困難,相關人員要克服這些困難,共同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景觀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景觀,一種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是自然形成的景觀;人文景觀是由人所創造出來的景觀,例如鄉村建筑以及每家每戶都有的農田,只要能反映出鄉村特色的景觀都屬于人文景觀。鄉村是自然長期發展的結構,而鄉村景觀是在自然景觀基礎上建立的,鄉村的建筑能夠反映出當地的文化特色,也能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與其他景觀不同,鄉村景觀主要是通過人類活動產生的,而農民參與的活動大多都是農業活動,具有較強的鄉村氣息,因此鄉村景觀能直接反映出當地人民的生活情況,外界也能透過鄉村景觀了解鄉村的發展情況。農民的生產活動是集多種民族文化于一體的活動,這些活動只有在鄉村才能體會到。因此,一些城市中的人們會去鄉村體驗農業活動,可緩解生活、工作上的壓力。因此,鄉村景觀能反映當地人們生活狀態,還能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1]。
鄉村景觀的建設不僅能讓外界了解當地的人文特點,還能弘揚當地的鄉村文化。鄉村文化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在建設鄉村景觀時,一定要保護好祖先遺留下來的鄉村文化,將鄉村文化傳承下去,利用鄉村景觀吸引外來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當地人們可將投入資金用于文化教育,通過文化教育推廣鄉村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文化。傳播鄉村文化,不僅能夠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還能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建設鄉村景觀,實現鄉村文化傳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是我國第一大產業,農業的發展直接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農作物大多產于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農村的產業不僅要有農業,還應有其他產業,農民經濟收益不僅來源于農業。近幾年,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開始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在鄉村景觀的作用下,農民開始建立第二、第三產業鏈,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的要求。在鄉村振興期間,要建設鄉村景觀,農民要根據鄉村實際發展情況,建立適宜的鄉村景觀,使所建設的鄉村景觀能夠吸引外來人員前來投資,進而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第二產業主要是加工行業,在鄉村景觀正式推廣之前,鄉村經濟主要依靠當地農產品,在銷售農產品之前,需要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因此,農產品加工行業可成為鄉村的第二大行業。第三產業是旅游行業,由于鄉村景觀以及鄉村文化的推廣,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從而帶動鄉村旅游行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2]。
鄉村的發展主要依靠三大產業,在三大產業中發展較好的是鄉村旅游行業,現在,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身心壓力較大,人們在空閑時都喜歡到鄉村旅游,通過旅游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鄉村地勢比較復雜、空曠,鄉村空氣以及環境質量,優于城市,人們能夠在這里看到完整的自然風貌。鄉村景觀是鄉村旅游行業發展的關鍵,人們主要通過鄉村景觀來了解鄉村,鄉村景觀的建立,能夠提升鄉村的整體風貌,還能體現當地鄉村文化。鄉村景觀能夠促進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農民生活也能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農民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推出一些度假、休閑活動等吸引外地游客。在發展旅游行業時,要對現有的鄉村景觀進行改造。人們之所以喜歡到鄉村來旅游,主要是因為鄉村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鄉村的自然景觀,人們在山水當中能夠近距離欣賞自然環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旅游期間人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當地民族的風情,還能體驗農業生產活動、學習傳統的工藝。每個地區的鄉村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外來游客來到鄉村后,不僅可以參觀鄉村景觀,還能學習剪紙、雕刻等傳統工藝,外來游客在這些傳統工藝中,能夠有不一樣的體驗。鄉村景觀能夠使游客身心放松,做好鄉村景觀建設工作,不僅可以帶動鄉村旅游行業發展,還能推動鄉村文化,促使鄉村經濟發展。
在鄉村景觀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鄉村來旅游,住農屋,吃農家菜,農民也可以在鄉村建立農莊、度假村等來招待外來游客,游客來到鄉村能夠體驗到耕種的快樂,不少農民將自家的菜園、水果園打造成采摘園,既讓游客享受到采摘、耕種的樂趣,還能借此機會銷售農產品。現在,大城市的人們所食用的水果、蔬菜等,可能會有農藥殘留,為了追求健康,很多人會到鄉下購買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蔬菜。隨著人們對無公害、有機蔬菜的需求逐漸增多,農民會向游客推銷當地農產品。在采摘園,讓游客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蔬菜,采用這種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銷量。當地村民要利用這一優勢,形成消費產業鏈,帶動農產品的銷量,當地村民可以應用現代化技術,宣傳當地的農副產品,并吸引大量網民前來旅游、體驗。調查發現,某地自從建設鄉村景觀以來,鄉村農產品銷售額不斷上漲,游客量也在逐年遞增,該地區的農副產品銷售量高達6 億元,銷售金額創歷史新高。當地村民利用鄉村景觀,形成了完善的消費產業鏈,通過農副產品銷售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3]。
鄉村居民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會過度開發自然景觀,這樣一來會破壞鄉村周圍的環境。在進行鄉村景觀建設時,相關人員忽略了鄉村景觀的地位,在景觀建設期間,大量融入自然景觀,這樣無法體現出鄉村的特點。由于自然景觀的過度使用,鄉村景觀開始向單一化方向發展,這會降低游客的旅游體驗,無法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在進行鄉村景觀設計時,設計人員會對一些鄉村建筑進行改造,改造后的鄉村建筑無法體現出鄉村特點,難以吸引游客,從而影響鄉村經濟的發展。
在進行鄉村景觀建設時,設計人員沒有全面了解當地民風、民俗,在設計時,體現不出鄉村建筑的價值,無法站在游客的角度設計。在鄉村景觀中,加入大量的城市化元素,游客在觀賞時,無法體會鄉村文化。設計人員并沒有將當地的人文景觀融入到鄉村景觀中,游客很難從鄉村景觀中感受到歷史韻味,長期下去,游客會產生審美疲勞,游客量下降,無法帶動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從而影響農民的經濟收益。其他相關部門為了將當地村莊建設成文化村,總投資2 億元,在鄉村內建設餐飲街,以此來宣傳鄉村美食,但“餐飲街”過于普遍且內容單一,無法展現出鄉村特點。一個地區內會有多個古鎮,古鎮的風格以及外貌大同小異,從而影響游客的觀賞體驗感。
在進行鄉村景觀設計時,設計人員沒有做好規劃工作,在建成之后沒有定期維修,導致一些古建筑或者景觀存在不足。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城市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忽略鄉村建設工作。在建設鄉村景觀時,相關人員沒有做好規劃以及管理工作,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會適得其反。在設計時,沒有對周邊環境進行規劃,相關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鄉村景觀建設,但是并沒有做好后期修繕、維護工作,這會影響鄉村景觀的使用壽命。
在建立鄉村景觀時,要體現出地域特色,要對標志性的建筑物進行優化,增強游客的辨識度,以免游客混淆。游客游覽過多個鄉村,如果鄉村景觀缺乏獨特性,很容易被游客混淆,在這種情況下,游客的新鮮感會減弱。在設計時,要體現出鄉村的地域性。地域性是指鄉村的自然屬性,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所有自然景物、事物都是鄉村地域性的表現。在設計時,要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使用時,要合理改造,不要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鄉村有很多地域性建筑,這些建筑的建造時間過長,表面會出現缺陷,相關人員要對這些地域性建筑進行修繕。在修繕時,要盡可能還原建筑的原貌,不要對建筑進行大拆大建,否則無法體現出建筑的地域性特點。在建設鄉村景觀時,相關人員可以將自然景物與當地建筑結合,創建出獨一無二的鄉村景觀,以此吸引游客來鄉村旅游,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4]。
鄉村的第一產業是農業,在帶動旅游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推廣鄉村農業。農民可以利用自家的菜園、水果園種植蔬菜、水果,借助互聯網技術形成銷售產業鏈,推動農業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對農業農村進行深入了解。在設計鄉村景觀時,設計人員可以采用主題的方式,打造農業主題的鄉村景觀推廣農業。農業是鄉村的基礎產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農業,農產品不僅可以為農民帶來經濟收益,還能保障農民正常生活,在旅游行業的帶動下,有的農民漸漸忽略了農業,設計人員可以利用鄉村景觀,喚起農民的農業耕種意識,帶動鄉村農業的發展。
在設計鄉村景觀時,設計人員要具有創新性,在現有的農業元素上加入一些鄉村文化,構建創新型的鄉村景觀。設計人員要對鄉村內的農田以及河道等實體景觀進行創新,既要體現出實體景觀的價值,又要體現出傳統的鄉村文化。設計人員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鄉村內的廢棄物品進行二次利用,運用廢棄的農業器具,構建獨特的鄉村景觀,運用鄉村內的農作物,繪制稻田畫或者建造丘陵梯田等帶有藝術性的景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設計人員可以將民間典故融入鄉村景觀當中,游客在觀看鄉村景觀時,能夠從中了解鄉村歷史。在鄉村景觀中,設計人員要體現出農民的真實生活狀態,使鄉村景觀具有感染力。鄉村景觀不僅局限于鄉村建筑以及鄉村環境,設計人員可以將一些代表鄉村的壁畫以及作品擺放到街邊,便于游客觀賞。設計人員可以在農田中搭建觀景臺,游客通過觀景臺能夠領略農田的全貌,鄉村內有大量的樹木,設計人員可以利用這些樹木構建林蔭小路,在周圍搭建花架,游客也能更好地感受鄉村景觀的魅力[5]。
鄉村景觀建成之后,當地村民以及政府要做好維護工作,村委會要做好責任分配工作,確保每家每戶定期進行景觀治理,清潔鄉村景觀內的環境,村委會要明確每家每戶的清理范圍,保障鄉村景觀的整體風貌。每到節慶日,村干部可以讓村民對景觀進行改造,可以在景觀周圍懸掛燈籠、綠色植物等,還可以對鄉村景觀進行擴建,在鄉村景觀內搭建綠色養殖區。為了保障鄉村景觀的維護質量,當地政府可以出臺獎懲制度,鼓勵當地村民都參與到景觀改造中,在維護、改造過程中,當地村民要注意不能對原有的鄉村景觀造成破壞。鄉村景觀由于長期暴露在環境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當地農民要注意維護鄉村景觀,在維護過程中,要應用維護技術,保障鄉村景觀的維護質量和效率[6]。
鄉村景觀的建設能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以前鄉村以農業為主,在鄉村景觀的作用下,鄉村產業得到升級,漸漸地開始從農業轉變到旅游業。隨著鄉村旅游行業的興起,鄉村的經濟收益逐漸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鄉村景觀建設期間,相關人員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不能破壞鄉村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在鄉村景觀改造時,要結合當地的風俗民情以及民族文化進行改造,這樣才能帶動鄉村產業以及旅游行業的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