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學區坪王小學 李秀英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具有單一性,且將課文內容前后的對比為主體,逐漸引導小學生發展縱向思維能力。然而,群文閱讀是對同一主題、多個不同的文章進行對比,使學生的思維橫向發展。教師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聚合思維,也要重視發散性思維,這樣才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此,小學語文教師科學、合理地使用群文閱讀進行教學,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發展語文思維,使其思維具有敏捷性以及邏輯性。
群文閱讀是一個全新的閱讀模式,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已逐漸引起了學校對語文教育的重視。所謂群文閱讀,實際上是在語文課堂上由教師引導學生包圍著某個主題展開一些文章閱讀,而這些文章并非雜亂無章地選擇,而是要切合主題,并和主題緊密結合。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文字關聯性閱讀后,就能逐步形成對自身的獨立看法,最后實現認識的建構。針對群文閱讀的特點,教師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以確定群文誦讀并非大量繁雜文字的堆積,而是要具有閱讀思路,在具體內容上有自身的可選性。所以,它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確定閱讀范圍,以確保每個學生讀書時能夠切實提高自身的水平。在不離題的同時,教師還必須提高每個學生讀書內涵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使每個學生能夠獲得不一樣的啟示,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促使學生打破閱讀的局限性以及僵硬的學習狀態。
為了進一步促進小學生語文群文閱讀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的提升,教師要增加學生的趣味性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小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及拓展自身的閱讀知識面。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可以根據一個主題選取多個文章進行有效閱讀,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質量。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各種知識不斷增長,讓小學生只掌握一種閱讀方法,既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也不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開展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逐漸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利用跳讀、細讀等方式進行閱讀。小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以及提高自身的閱讀速度,是重要的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文本進行橫向對比與縱向分析,從而促進小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閱讀。
小學語文知識是基礎的文化知識,學生充分掌握此知識,也可以將其運用到其他學科中。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不僅要促進學生語言表達的發展,也要培養小學生自身的思維、鑒賞優美句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拓展語文文化知識,讓小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教師開展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突破能力發展的約束,通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逐漸提高其核心素養。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語言進行建構與運用,也可以組織主題進行議論,這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思維發展。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缺少實踐能力以及語言基礎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小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幫助小學生逐漸掌握不同類型的語言文字并學以致用。教師將語言建構與運用進行有效融合,使其成為一體,有助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對比、梳理以及整合;有助于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并且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助于小學生發展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如果在開展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過程中讓小學生進行整體閱讀,會不斷增加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對此,可以讓小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讀,通過閱讀文章積累好詞佳句以及掌握名人名言等,也可以讓小學生對優美的句子進行摘抄與記憶。這有助于小學生有效提煉內容,快速積累語文知識,為學生未來提高讀寫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提供簡單易懂的文本資料進行閱讀與學習,向學生提供由易到難的資源,并讓其展開討論,以此來豐富學生的主題。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開展趣味性群文閱讀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打破傳統單一的思想觀念,讓小學生始終保持積極、良好的情緒進行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及思維,積極主動地進行群文閱讀。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尋找較為簡單的文章,主要目的是開闊小學生的視野以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讓小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語言表達以及交流。此外,小學生比較喜歡具有趣味性的語文知識或文章,這些會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學習效率,也有助于提高群文閱讀課堂氛圍的活躍度。教師可以將小學生進行自主表達作為基礎重新選擇一個切入點,讓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表達,從而幫助小學生從簡單的語言學習逐漸向思維層面前進。
小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可以使用開放性思維進行學習,對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果禁錮學生的思維,只讓其閱讀一篇文章,就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會使群文閱讀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利于群文閱讀的進一步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群文閱讀并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開放性的文章進行閱讀,并且將這些知識進行梳理以及有效整合。當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具有故事性的文本,讓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找出內容發展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同時鼓勵學生進行改變和創新。小學生通過閱讀不同的文章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面,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小學生可以在語文群文閱讀課堂中通過群文閱讀來進一步鑒賞閱讀文章中的美感,進而提高對群文閱讀的興趣。同時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通過多個角度品味語文語言,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當小學生可以自覺感受語言的美妙之處時,其閱讀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小學生不需要教師的督促,也可以自覺地閱讀知識。因此,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鑒賞課文內容時,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文內容的字面之美逐漸向意象之美進行轉化,進而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情境之美。除此之外,可以幫助學生對不同文章的精美結尾、出乎意料的結局以及課文內容中具備的幽默表達方法進行科學、有效的鑒賞,提高小學生的鑒賞能力,這也有助于提高小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承意識以及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當進行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去收集具有優美語言的相關資料,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鑒賞意識。
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心靈,也有助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其學習能力以及積累的經驗還有待提高,并且掌握的閱讀方法有限,因此閱讀效率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對此,教師在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時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多種群文閱讀的有效方法,從而逐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讓小學生可以對多個文本進行有效的比較以及相關分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小學生靈活使用自己的思維學習語文知識以及思考語文問題,從而在思考過程中形成具有敏捷性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講授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中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可以利用該觀點作為提高小學生發散思維的核心,讓其通過閱讀多個文章,將文本內容進行比較,了解其中的不同。另外,在小學生閱讀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快速閱讀文章內容的有效方法,并且幫助學生找到文章內容的關鍵詞以及優美句子,使其從中得到體會,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可以體會到父母對孩子與眾不同的愛。閱讀文章內容時要掌握閱讀技巧,這樣才可以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主旨以及學習文章中的精神。因此,教師要不斷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閱讀文章,促使學生體會文章的主旨,鍛煉小學生的思維,這樣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群文閱讀方法,可以促進小學生提高自身閱讀思維的敏捷性。
使用群文閱讀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而群文閱讀的價值是將課外閱讀課內化,讓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于缺少閱讀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閱讀不同類型且數量較多的文章會影響其思維邏輯性,使邏輯變得混亂,無法找到文本內容的規律性。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小學生在所閱讀的文章中找到規律與邏輯,可以通過設計閱讀框架讓小學生在具有邏輯性的閱讀框架上進行深度思考,從而促進小學生發展自身的語文思維,也有助于小學生發展自身的邏輯思維。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向學生講述課文內容,并讓其記住課文內容,同時將《狼牙山五壯士》《最后一課》帶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課文知識時,先為學生設計框架,然后逐漸引導小學生按照框架閱讀這三篇課文內容,并進行內容總結,這樣就可以保證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具有清晰性、條理性以及邏輯性。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將語文思維的邏輯性展示出來,讓小學生可以感受閱讀框架在群文閱讀中的價值與作用,進而讓小學生運用閱讀框架進行群文閱讀,這可以幫助學生有效解決語文思維邏輯混亂的問題。
群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價值是進行思辨,其也是促進小學生提高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樣可以促使小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讓小學生形成屬于自己學習思路,有助于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針對問題應對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要思考如何在“質疑”中提高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在講解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式將課文主旨展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可以將《凡卡》等文章帶到課堂上進行閱讀,將二者的內容進行對比并進行分析。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小學生懂得如何進行質疑,當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有助于小學生不斷運轉自己的思維,使其思維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學生也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內容作為有效例子,反駁教師的答案。學生具備質疑與反駁的能力,有助于發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維,也有助于掌握群文閱讀的能力。
思維深刻性指深入事物內部的深層次認知能力。思維較深刻的人在面對問題時總能保持頭腦清醒,進行獨立思考,并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深層事物。在閱讀中表現出來的是,能理解文字中蘊含的深意、讀懂言外之意、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把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概括出來。小學生在閱讀時總是將思維保持在淺層和表面,要想將其思維進行延伸,比較是最好的方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比較和分析,由外至內,層層深入,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探索,進而加強其思維的深刻性。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內容和主題、人物的性格特點、文章的結構等,從橫向和縱向兩個不同的角度,對文章的段落和整體進行不同方式的比較。學生在群文中自由地穿梭,思維在不停地碰撞,在比較中進行思考和分析,尋找群文中的相同之處和差異,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兩首“別離”題材的古詩詞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同樣是送別,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表達的是詩人的依依不忘之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只在題目中提出了“送別”字,但在詩詞中通過了對惠州西湖絕美景色的描繪,表達出祝福之意。正所謂一種離別,多番離情離景。在這種將詩文相互品鑒比較的方式中,學生對其認識將更加深刻,進而加強了思維的深刻性。
綜上所述,教師使用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有助于促進小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教師要認識到群文閱讀不是為了擴展閱讀量而進行的,其較為重視文本的質量,以及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用群文閱讀進行教學時,應注重文本的質量,為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內容,從而促進小學生全方位地發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