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健
(黃山市歙縣農業農村局,安徽黃山 245200)
鱖(Serranidaechuatsi),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鱖屬(Serranidae),俗稱桂花魚,是中國名貴的淡水魚主要養殖品種之一。鱖因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并富含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養殖規模逐漸擴大[1-3]。前期研究表明,鱖配合飼料的蛋白水平適宜含量約為44.3%~48.4%[4-5]。隨著水產養殖規模逐漸集約化、規模化,所需飼料量逐漸增多,養殖成本也逐漸升高。其中水產飼料中的蛋白原料主要為魚粉、豆粕等原料,一直處于供應緊張,價格持續高漲,導致養殖成本提高,也制約著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6-7],因此,研究每種魚類所需的最適蛋白水平對養殖成本及機體健康至關重要[8]。目前,關于鱖餌料營養的研究應用結果不多,尤其是對于鱖飼料最適蛋白水平的研究也不多,故該試驗以鱖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5種蛋白水平的飼料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確定鱖最適的蛋白水平,為鱖的可持續、高效養殖提供數據支撐。
試驗所用的鱖購自當地水產養殖場,體重約為6g。飼料原料由某飼料公司提供,均為基礎性原料,粉碎后,按照比例混合均勻,制成顆粒飼料。
試驗選擇1000尾體重相近、無病規格相近的鱖魚按照單因子試驗設計分為5組,每組200尾鱖。各組鱖魚投喂蛋白水平34.48%、36.5%、38.56%、40.49%、42.52%的餌料,飼養30d。試驗結束檢測各組鱖魚的生長性能數據。各組鱖魚的餌料原料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各組鱖魚的餌料原料組成及營養水平/%
試驗鱖飼養在網箱中,每組5個網箱,每個網箱40尾鱖魚苗。養殖期間,水溫控制在27℃左右,溶解氧>6.8mg/L,氨氮<0.16mg/L,pH值約為7.4,透明度約為110.0cm。每日投喂量約為鱖體重的3.5%,定期換水約1/3~1/4。
試驗開始前和試驗結束后,準確稱取各組鱖的體重,準確記錄各組鱖的采食量。每組挑選10尾鱖麻醉解剖后,采集內臟器官,用以上數據統計分析增重率、特定生長率、肝體比、臟體比、餌料系數等生長性能數據。
采集統計的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分析顯著性差異,使用單因子方差和LSD的方法分析顯著性,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飼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對鱖生長性能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見,蛋白水平為38.56%、40.49%時鱖的試驗末重顯著高于34.48%和36.5%(P<0.05),且36.5%組末重顯著高于34.48%(P<0.05);蛋白水平為38.56%、40.49%時鱖的特定生長率顯著高于34.48%和36.5%(P<0.05);蛋白水平為40.49%時鱖的餌料系數顯著低于34.48%和36.5%組(P<0.05);蛋白水平為40.49%時鱖的肝體比顯著高于其他蛋白水平組(P<0.05),且36.5%、38.56%和42.52%蛋白水平組顯著高于34.48%蛋白水平組(P<0.05)。

表2 餌料不同蛋白水平對鱖生長性能的影響見表
動物飼料的蛋白水平對機體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關系到機體的健康狀況、生長性能,也關系到養殖的飼料成本。飼料蛋白水平過高不僅會增加養殖成本,也會對養殖環境及蛋白原料供應產生壓力;而飼料蛋白水平過低時,會導致動物機體不能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蛋白質沉積量不足,阻礙其生長發育,延長養殖周期,降低養殖的經濟效益。該試驗中,在鱖養殖中使用了5種不同蛋白水平的餌料,發現當蛋白水平為38.56%和40.49%時,鱖的試驗末重、特定生長率、肝體比數值最高,餌料系數最低,為1.80,鱖的生長性能效果最優。張卓等[8]研究發現,當草魚餌料蛋白水平為中等水平41.8%時,草魚的生長性能達到最優狀態。龍治海等[9]在鱸魚幼魚養殖生產中使用5種不同的蛋白水平的餌料研究對其生長性能和血液指標的影響,研究發現當蛋白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時(40.10%),鱸的生長性能和部分血液指標效果最佳。以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水產動物養殖中,適當的蛋白水平可以有效促進機體的健康,生長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該試驗研究表明,當鱖餌料蛋白水平為38.56%和40.49%時,鱖的試驗末重、特定生長率、肝體比、餌料系數數值優于其他蛋白水平,因此蛋白水平為38.56%~40.49%是鱖養殖的最適飼料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