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萬

“產融合作,構建汽車產業金融新生態”主題論壇現場
伴隨著汽車行業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升級,汽車產業不乏投資機遇,這也為產融合作創造了新的戰略契機。
如今,在眾多產業的發展中,資本已經成為重要的產業驅動因素之一。汽車產業也不例外。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汽車產業是為數不多仍在正增長,且有技術創新的產業,資本對此給予了重點關注。
從整車到電池,從芯片、軟件到汽車智能化系統,都處在發展的風口浪尖,資本都在大力扶持,國產替代加速進行,優質標的被更多發現和挖掘。
11 月10 日,2022 中國汽車論壇的主題論壇九以“產融合作,構建汽車產業金融新生態”為主題,主要圍繞金融和汽車產業展開。本場主題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軍民主持。與會嘉賓都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智能汽車方向。
用沃爾沃汽車亞太區資金總監周建菁的話來說,智能電動汽車將是一個價值十幾甚至幾十萬億美元的巨型市場,這樣巨大的一塊大蛋糕勢必引來千帆競渡、百舸爭流,同時汽車電氣化蓬勃發展的趨勢也更加明顯。
如何在變革中發現機遇,在挑戰中尋找出路,是汽車人和資本方需要共同應對的新課題。
一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桂香比較精準地闡述了大環境和產業內部面臨的挑戰:從宏觀環境看,首先是疫情突如其來,全球蔓延,全球多家車企均采取暫時關停工廠、縮減訂單、企業裁員等措施,全球汽車貿易和汽車產業發展受到沖擊。
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在我國逐步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我國汽車產業要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而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競爭將會白熱化。
從行業內部看,張桂香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汽車產業正面臨的轉型,同時疊加了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緊張和國際局勢變動等因素,再加上一些汽車核心部件產能不足,這些都導致供應鏈斷鏈風險仍然存在。
所謂行業轉型期,在中信建投資本高級副總裁何健康看來,這是新四化帶來的汽車產業重塑。原來傳統車廠還是Tier 2、Tier 1 一個封閉垂直的體系,現在逐漸開放,整個汽車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產業鏈的核心也從之前的整車向產業鏈輪動轉變。
何健康闡述了一個現象:“現在每一兩年都有不同的環節作為產業鏈核心的驅動力,在驅動各個產業鏈環節一起發展。”
在張桂香看來,這也蘊含機遇。“能源、物聯網、人工智能、5G 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傳統汽車產業鏈轉型重構。汽車產業鏈將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重構,這為我國自主品牌重塑競爭力提供了絕佳契機。”
張桂香認為,產業的重構是在技術驅動下帶來的,標志就是“新型專業化分工協作模式開始出現。目前,已經有多家跨國車企,通過挖掘新興市場、兼并重組、合作聯盟等戰略手段,擴大汽車產業規模,重構汽車產業鏈。”
事實上,“新四化”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重點的轉移,更是市場競爭策略的轉變。
業內有專家認為,2020 年之后,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長期停留在L3 級,科技屬性逐步模糊,消費屬性也從此時開始逐步凸顯。
所謂消費屬性就是消費者到底要什么、痛點是什么,需要從以前產品對標轉變為進行大規模用戶調研,提升組織和領導層的重視度,包括如何開展營銷。整車廠已經做出了改變。
油車時代是以發動機劃分尊貴等級,到電動車時代就很難以此劃分。近兩年,一些汽車品牌被迫進行了很多調整,賣點有HUD、車機、聲學系統、座椅、輪胎等,每一年都有不少新賣點產生。
目前,消費者的關注點已經從外觀、動力性能如何,轉向了外觀、智能化和科技化,例如芯片算力如何、軟件系統甚至語音交互是否流暢等方面。
羅軍民對此深有同感。他認為,進入新能源智能網聯賽道后,一些傳統汽車企業精心打造了不少新品牌、新產品,無論從配置、性能、造型、內飾、配置、駕駛感、操作感、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作為汽車人覺得可以幾乎打滿分,但為什么得不到市場的青睞,這是讓我們非常困惑的。
羅軍民認為,汽車人打造汽車的時候更多從工業化思維角度去打造工業品、工藝品。“作為消費品,它有哪些特性需要我們去適應,在這方面我們的思維還不到位。”
當然這些上層體驗的好壞,是由成本、技術水平等多方面決定的。技術的發展則是推動消費者體驗提升的重要基礎。
但技術的前進,更需要資本的加持。
市場的高增長對技術發展起到了正向反饋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賽道,為產業鏈迎來了極佳的發展窗口期。
中信銀行作為汽車行業產融合作的重要參與者,也在積極推動產業鏈的發展。中信銀行業務總監陸金根將他們的投資策略概括為“兩條賽道、一個生態圈”。
首先,做強傳統庫存融資業務,鞏固“主賽道”。圍繞核心廠商,持續迭代產品和服務,保障經銷商庫存融資的獲得性、滿足度和體驗感。基于標準化的二手車產品,以經銷商為起點,延伸到經銷商集團、二手車平臺企業和交易市場,積極支持新政下二手車流通領域經營模式轉型和規模化發展。

“產融合作,構建汽車產業金融新生態”主題論壇嘉賓合影
其次,努力“向上”、“向新”拓展,培育“新賽道”。向上強化上游配套供應商的領域合作。向新”擁抱新能源汽車,一方面聯合中信集團內兩大券商等諸多金融資源,可以全面滿足廠商在資本市場的融資需求;同時發揮銀行資金規模和成本優勢,給予新能源產業鏈信貸支持和資金管理服務。
最后,一個生態圈指的是從全產業鏈向車生態延展,打造汽車金融服務生態圈。中信銀行是中信集團“大協同”的主平臺,將依托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協同效應,發揮金融全牌照優勢,整合券商、信托、保險、基金等集團金融子公司及特鋼、重工、戴卡等集團實業子公司,打造強強聯合的“中信聯合艦隊”,為汽車行業客戶提供“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融資+融智”的綜合服務,不止于銀行,不止于金融,不斷為廠商和經銷商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何健康則講述了具體的投資思路,他強調要在產業變局中尋找確定性投資機會。“在過去一百多年里面,主要還是歐美日在主導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在當下,無論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還是共享化,中國在其中都處于主導或者領先的位置。”
在何健康看來,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青年期,主要驅動因素也從政策逐漸轉向市場,從工業品向消費品轉變,從B 端向C 端市場滲透。現階段更多還是市場技術占主導地位。但智能網聯汽車目前還處于孩童期,整體上還需要政策呵護。最近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出臺。
何健康認為,傳統車企也有投資機會,傳統車企的優勢,是供應鏈和渠道的優勢,“我們最近關注傳統車企分拆的機會。”
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何健康主要關注這個產業鏈會不會出現超級的Tier 1企業比如像華為,整車的話語權會不會進一步削弱。
何健康也在關注國產替代的情況。過去往往出現的情況是,整車廠要么不接受,要么接受后,一些國際零部件巨頭會通過降價等手段擠壓國產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空間,同時這些巨頭產品在質量上也有優勢。
但這個狀況已經在轉變了。從2021 年開始到今年,整個國產替代明顯在加速。何健康認為,這主要還是得益于幾個方面:一是在整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中,中國處于主導地位;二是在當前復雜大環境的影響下(包括芯片、疫情等),本土整車廠也愈加重視供應鏈安全,所以比以往更愿意接受國產品牌。三是,國產零部件企業也在進步,整個國產替代明顯加速。
因此,何健康也在重點關注有持續自主研發能力和國產替代能力的零部件廠商。
提到資本對技術的推動作用,周建菁也十分認同。在周建菁看來,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對資金形成巨大需求,離不開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整條供應鏈中提供的至關重要的融資支持。電動汽車產業鏈蘊含的資金需求,尤其是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對金融機構提出了諸多新的訴求,也成為銀行資金聚焦的重點。
周建菁認為,一條新賽道能否長遠發展,除了資金投入保障還需要技術上的突破。
總的來說,由于技術專利的放開,電動車賽道有著相對公平的起跑線。隨著各國政府和企業的資金快速涌入,電動車市場開始爆發式增長,全球消費者對汽車行業的認知近幾年逐漸改變,對于電動汽車接受程度高,目標客戶從嘗鮮的高凈值客戶已經下沉到更廣泛的普通消費者,產業鏈也發生了深刻的質變,在能源價格上漲的今天,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趨勢越發明顯。
除了技術創新,針對智能網聯化的發展,在渠道上而也出現了創新模式,例如永達集團通過數字化推動二手車的銷售。永達集團數字化創新總監陳一鳴表示,他們開始做C 端的數字化,有小程序、APP,有相應用戶接觸的渠道,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整合。“構建從業財一體到業務中臺和前端的數字架構,數字化在橫向上服務所有的業務系統和功能。”
在數字化上,永達有兩大抓手:一是用戶服務體驗提升,要讓用戶覺得玩得爽,對于車和車以外的需求都能滿足;二是通過B 端系統數字化建設來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
當然,除了金融機構,作為車企,上汽集團在產業鏈上也進行了眾多投資。
上汽集團黨委委員、董事、工會主席,賽克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立欣表示,上汽在新賽道里面,包括捷氫、聯創、零束、AI、中海庭等等,在加州和以色列都有上汽的投資中心。“我們布局了很多跟汽車相關的技術,包括固態電池等等,這兩個投資中心是我們在世界窗口設的觸角,了解全球最新技術的走向、最新技術的方向。”
上汽集團這些大量投資,包括幾十家芯片企業和芯片相關企業,還有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
上汽也關注自主可控。在新能源方面,上汽自主掌控國內領先的電池、電驅、電控系統等核心技術,自研的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性能已可比肩全球領先水平。合作方面,上汽與寧德時代、英飛凌、麥格納分別成立了合資公司,對相關關鍵技術實現全球布局和自主掌控。
在“新四化”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聚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這為汽車產業帶來了前所未見的變革與挑戰,這也蘊含巨大的機遇。同時,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下,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產業鏈機會正在進一步被放大。或許未來,在資本的推動下,中國汽車產業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將徹底扭轉,助力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