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中學(225300)杜 娜
江蘇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5300)沈雁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材也有了新的變化。統編教材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一本全新教材,作為高中階段的第一本思想政治教材,其中的知識內容貫穿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學科的所有教材,具有統領的作用。新教材需要我們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本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課為例,闡釋議題式教學法在新教材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一本全新教材,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上好思想政治課至關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進程,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和發展的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采用歷時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論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方向。這本書是全套教材的總覽和基礎,能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總體了解。這本書承擔著培養學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能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這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被“三座大山”壓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飛躍充分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足以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一鐵的事實證明了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教材除了正文,還有“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專家點評”等欄目,分別對應焦點問題的辨析、相關素材的拓展、理論觀點的釋義,而且呈現了很多與時代相結合的照片和圖表。新教材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多余的,都是服務于新教材內容本身的。尤為重要的是“探究與分享”,這一部分是正文的進一步拓展,與正文相互呼應,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探究與分享”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相關事例、數據和資料為分析某個觀點提供資料,并且提出具有指向性、引導性的問題;二是解釋正文中的重難點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正文中的疑難問題。教師在教學新教材時可通過開展與正文內容相對應的活動、綜合探究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活動課、議題式教學等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學中得以充分運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后設置了“綜合探究”板塊。“綜合探究”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個難點。“綜合探究”既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又與教材其他內容密切聯系。“綜合探究”對于整體把握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關鍵部分。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綜合探究二”,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必要性,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能”的時代之問。在“綜合探究二”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并且結合本單元已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闡釋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斗歷程;從我國發展歷程、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中找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論依據;最后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筆者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設計新的教學情境和采用新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中習得學科知識,同時引導學生搜集信息、探究問題,最后進行總結和提升,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這一重大政治論斷,賦予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變革的新特征,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堅定性,提供了時代坐標和科學依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筆者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與學生實際,在認真解讀本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后,確定合適的議題,創設真實、系列化的情境,以結構化的真實情境為依托設計有效議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過程包括議題導入、議題展開、深入議題進行決策、議題升華、議題踐行等環節。這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筆者主要起引導啟發和糾正方向的作用,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1.本節課的總議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什么”。圍繞這個總議題,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以下幾個主要環節:感悟新時代、解讀新時代、憧憬新時代、致敬新時代。總議題的設置堅持了學科內容指向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統一,堅持了價值性與知識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學生通過學習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體會中國共產黨具有時代性、先進性等特點,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對新時代內涵和意義的認識,深刻理解“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通過學習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正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與新時代的關系。本節課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共同體,以培養學生合作共享、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
2.議題導入:感悟新時代。筆者首先引入“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結論,接著播放視頻《中國一分鐘》,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你對新時代有何感受?結合日常生活和國家發展實際,用2~3 個關鍵詞描述你眼中的新時代,并簡要說明理由。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如環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提高等方面,描述自己周圍發生的新變化。學生通過這些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事例,充分感受什么是新時代以及新時代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教師用語言給學生描述的,而是學生用心感受到的。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更能認同新時代,更能理解和接受新時代。
3.議題展開:解讀新時代、憧憬新時代。在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后,他們內心已經對新時代產生了認可,但還需要進一步理解什么是新時代。筆者接著和學生共同解讀新時代:新時代“新”在何處?如何理解“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新時代有著十分確定的,科學、豐富的內涵。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來說,新時代有著重大歷史意義。這里需要學生先閱讀教材,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新時代的內涵。在學生了解了新時代的內涵后,筆者進一步從四個“是”解讀進入新時代的意義。在學生對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有了進一步了解后,筆者通過“憧憬新時代”環節,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說一說你對生活有哪些美好期待,你認為哪些因素影響了美好生活的實現。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踴躍發言,部分學生提及了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房價高、收入差距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養老難等。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接著筆者從我國取得的新成就和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引出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對主要矛盾的講解,讓學生理解,我國今天的成就,其實是在不斷摸索中取得的,未來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還需要不斷深化。接下來通過如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地位:經過改革開放40 多年的發展,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已經變成了發達國家,是否意味著我國已經走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問題的設計還是很必要的。有學生在理解了我國進入新時代后,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國進入新時代,是不是代表我國變成了發達國家?”筆者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法,從多個角度論證“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變”的是中國發展的具體歷史階段和具體矛盾,“不變”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基本矛盾、基本規律。筆者還為學生詳細講解了我國當前的兩個“沒有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樣辨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較、鑒別中提高認識,同時增強政治認同、培養科學精神。
4.議題升華:致敬新時代。筆者給學生布置一個生活化的任務:致敬新時代,向最美奮斗者致敬!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主題“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選取致敬對象,簡單介紹事跡,并撰寫致敬卡。學生選取了張富清、鐘南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的事例,致敬新時代最美奮斗者。筆者最后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你準備為這個時代做些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把本節課的情感推向高潮。筆者讓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身邊最美奮斗者的資料做成卡片,并從全部卡片中選取出制作得比較好的,貼在班級黑板報上,致敬新時代的奮斗者。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干出來的,無不凝聚著奮斗者的汗水。青年學生要向每一位社會主義建設者致敬,要努力奔跑,做有理想有抱負的追夢人,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
本節課學生通過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加工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筆者作為一個忠實的傾聽者,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概括總結。本節課通過“感悟新時代”“解讀新時代”“憧憬新時代”“致敬新時代”等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發生的點滴變化,更進一步理解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認同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更深入地體會中國共產黨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先進性本色,更充分地認識在新時代青少年學生應該擔當的責任。整節課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努力學習、銳意進取的精神,使他們能夠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做新時代有擔當的青年。
新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和建設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學生不能因勝利而驕傲,不能因困難而退縮,必須勇于改革創新,勇于擔當盡責。而承擔著青年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勇于嘗試,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策略,不負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