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學琴
(中共齊河縣委黨校,山東 德州 251100)
在后脫貧時代,鄉村地區的精準幫扶舉措還要繼續推進,防止剛剛脫貧的人群因疾病、災害返貧,必須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國農民人口數量基數大,人口素質不高,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僅僅依靠農業的發展難以帶動鄉村地區的全面經濟興起。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地提高鄉村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增加農民的收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向往回歸大自然,感受鄉村獨有的田園風光,鄉村旅游的市場前景廣闊。我國大約70%的旅游資源分布在鄉村,特別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率較低,鄉村旅游開發潛力巨大。鄉村旅游開發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弘揚鄉村的傳統文化,推動鄉村地區的全面發展。以資源和市場為導向,將鄉村旅游納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地區傳統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大多數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種植活動,而傳統的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一旦出現較為惡劣的自然環境將直接影響農業收成和農民收入,因此鄉村地區居民的收入來源單一,波動幅度較大,而鄉村旅游業的興起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鄉村旅游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較小,收入來源也較廣,除門票收入外,農民的收入渠道也得到了有效的擴大,從農產品的銷售和農產品再加工行業的發展,到住宿、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都可以很好地帶動鄉村地區經濟增長和經濟收入提升,有效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1]。
農村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當地的就業崗位有限,導致鄉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久而久之導致鄉村地區的人才外流現象嚴重,因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嚴重影響了鄉村發展。而鄉村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能帶動眾多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可以促進多余勞動力就地就業,很好地解決了鄉村地區勞動力剩余問題。
鄉村旅游和鄉村地區的建設是相互促進的。要發展鄉村旅游,必須打造好鄉村的環境。第一,交通變通達。越是偏遠地區旅游資源越豐富,而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是這些地區的致命弱點,“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須解決交通問題。道路的建設不僅方便了游客的到來,也方便了鄉村和城市之間的交流,極大地便捷了鄉村地區居民生活。第二,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鄉村旅游對鄉村地區的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鄉村旅游,必須首先建設美麗鄉村。讓游客吃得放心、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必須進行鄉村環境治理,從污水、垃圾的處理到衛生和環境的改善,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帶動了農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第三,文化生活更豐富。越來越多游客的到來,原本封閉的鄉村會更加開放,為了吸引游客欣賞本地特色的文化風情,也會促使本地人民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讓古老的傳統煥發生機,極大豐富了鄉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帶來了經濟上的豐厚回報。
鄉村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抓手,越來越多的鄉村地區開始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重要性,因此,全國各地的鄉村地區紛紛發展鄉村旅游,這些地區互相學習借鑒,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式、發展模式千篇一律,忽略了對本地區民俗文化、鄉土文化的開發和建設,缺乏地域特色,導致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如很多地方的鄉村地區在發展旅游業時都熱衷于發展農業采摘、農業觀賞、田園休閑等產業,兼具品嘗農家飯、特色菜等環節,在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方面創新性嚴重不足,導致游客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喪失了對鄉村旅游的熱情。而且鄉村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前瞻性不夠,缺乏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科學性、整體性謀劃,導致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定位不夠清晰,旅游產品大同小異,出現拾人牙慧的情況[2]。
當前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還不夠清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鄉村地區在發展鄉村旅游時缺乏專業的人才,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同質化產品,沒有專業人員的參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必然受阻。但是當前農村地區現有的從業人員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關于旅游方面的培訓,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足,在處理一些專業的問題時就顯得捉襟見肘,問題處理不及時或者形成新聞服務事件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發展過程中目光不夠長遠,沒有結合本地區的特點挖掘出具有獨特性的旅游產品,這必然會阻礙本地區鄉村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業,必須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改造,包括鄉村地區環境衛生改善、污水、垃圾的治理,公共場所的建設和維修等,同時還要引進專業人才,需要頂層設計、整體規劃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鄉村地區特別是旅游資源豐富的偏遠地區的財政收入非常有限,難以滿足需求,而且發展鄉村旅游屬于長期的投入,僅僅依靠政府財政補助,依靠鄉村自身發展收入是遠遠不夠的。
鄉村振興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鄉村地區實現振興和發展的重要方向。鄉村旅游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較強,旅游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眾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轉變鄉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當地經濟收入結構,促進鄉村地區產業升級和轉型;另一方面,多產業的協同發展,有效地促進鄉村旅游業的深度發展,助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壯大并不是孤立的,其發展壯大與其他產業發展是齊頭并進的,多產業協同帶來的合作效應將一定程度放大和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例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第一,必須深度挖掘鄉村的特色資源和旅游賣點,將鄉村的美麗景色和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鄉村文化等特征性的元素進行有效結合,打造出本地區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旅游品牌,以品牌帶動效應來有效地推廣鄉村旅游,進一步的吸引周邊省市、國內外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第二,重點發展與鄉村旅游業關聯性強的產業。一是農產品加工。隨著大量外地游客的到來,當地的相關特色農產品有了銷路,鄉村品牌的影響力得到提升,以此為契機,將鄉村地區特色的農產品進行二次加工包裝,展開有針對性的銷售,可以有效地帶動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和生產,也能倒逼農業結構生產的提高和升級;二是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為了很好地為外地游客提供服務,必須在吃、喝、玩、樂方面下大功夫,在住宿、餐飲、娛樂等行業的發展上提高重視程度[3]。這些行業的發展可大大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提升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促進了鄉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人才隊伍建設嚴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旅游業的深入發展。為了促進鄉村旅游業的深度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原動力,鄉村旅游業專業隊伍的建設迫在眉睫。行業專業人才有扎實的旅游行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專業人才的加入,為鄉村旅游發展出謀劃策,將行業的先進理念和超前的思想帶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中,才能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力量,促進鄉村旅游的良性的長期發展。
鄉村地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入手。第一,重視對先進地區人才的引進,通過較高的薪酬和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地的專業人才。通過引進先進地區人才帶動本土人才專業素質的提升,形成以外來帶本土、以專業促提升的人才引流思路。同時,在引進人才政策上做文章,吸引本地人才回流建設家鄉。第二,加強本土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定期召開培訓會議,對相關從業人員展開針對性的培訓,對于相關的管理人員主要進行行業發展趨勢、發展理念的相關培訓,對于基層從業人員則要重點從服務流程、行業規范等具體事務展開培訓,通過加強當地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來增強人才隊伍。第三,和相關院校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招攬一批理論素質高的院校學生參與到鄉村旅游建設中。
鄉村的發展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只有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更好地為游客和鄉村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可以給來旅游的游客帶來便利,還可以營造出很好的鄉村的優質旅游形象。因此,發展鄉村旅游業,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做好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根本上轉變鄉村環境,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差距較大的局面,推進鄉村的全面發展。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為鄉村的發展繪制藍圖。由政府主導,根據本地情況,進行未來發展規劃設計,全盤考慮,整體規劃,不能各自為政,造成資金浪費,規劃要因地制宜,細致周全,可行性強。比如,一些偏遠地區的路面還是石子路沙土路,可以引進一部分資金或者利用鄉村自有資金硬化路面,建立環保路燈,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圍繞公共停車、環境治理、鄉村衛生間等多方面進行細致的研究和科學的規劃。第二,積極地引入社會資本。鄉村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會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不能僅依靠政策財政,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有實力的外資企業共同參與到鄉村旅游發展中來,實現合作共贏。
鄉村旅游發展初期,知名度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客戶群體主要來自于鄉村周邊地區,雖然客戶口口相傳也有一定的傳播力,但是其傳播速度遠不如媒體傳播更為廣泛。因剛剛起步,旅游服務項目發展不健全,或者不能夠提供較為持續性的游覽、觀光價值,周邊客戶群體很可能成為一次性客戶群體,嚴重影響到旅游項目的持續性發展。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依靠微信、快手、抖音等新的傳媒方式獲取信息,因此必須跟上時代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借力新媒體傳播來提升鄉村旅游項目的知名度,讓鄉村旅游景點變成“網紅”打卡地,形成品牌效應,利用電商平臺銷售本地的特色農產品、民俗工藝品、特色文創產品等,并不斷創新,保持熱度,才能讓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
例如,以騰沖荷花鎮為例,有關部門加強了與新媒體的互動與溝通,以“荷花”作為鄉村振業與鄉村旅游新的出發點,倡導媒體人熱情宣傳荷花,多元聚焦荷花,積極參與和推動荷花科學發展。同時,依托鎮級媒體平臺,展現荷花正能量、描繪荷花多面景,發揮“喉舌”作用,把鏡頭、筆觸、話筒對準“荷花”的亮點工作、特色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讓更多的人知道荷花、向往荷花、前往荷花。而在實際的宣傳過程中,各類新媒體通過直播間、抖音、火山小視頻等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人聚焦荷花,并謀劃一批與荷花實際結合度高、話題度高的活動,以主播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直播和解說,通過“直播+旅游”的新場景營銷模式,將荷花的創意類住宿業與直播相融合。另外,荷花鎮也通過舉行集贊宣傳活動來增加主播和產品的曝光率,提高獎品提供方的知名度、美譽度,有效推廣荷花,從而建設了荷花品牌。
實現鄉村振興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不高,鄉村地區經濟不發達的問題,發展鄉村經濟是必由之路,而鄉村旅游則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抓手。有關部門需要在新媒體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重視多產業協同與人才隊伍建設,增強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大對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方面的資金投入,加強新媒體的宣傳,推動品牌建設,從而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