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迪 鄧月
財務報表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相關部門人員通過使用合理的方法分析財務數據,進而對整體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價,使報表使用者能夠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有效決策。可是,財務報表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對決策的執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性
財務報表分析是企業運用合理且有效的方法對三大報表進行分析,了解公司的財務情況,最終形成財務報告,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為使用者在決策時提供參考。
(一)真實表現企業的實際情況
財務報表在一個企業中是必不可少的,各個部門都很關心公司的財務情況,通過解讀三大報表,不僅對公司某一特定時期的實際情況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也為公司下一階段開展經營活動的計劃提供了參考依據。
(二)為企業管理者做出有效決策提供依據
不同的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企業管理者通過分析相關指標,能夠對企業的財務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個認知,能夠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公司發展的戰略,另外,企業管理者通過財務報表分析,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成本控制及預算情況,為企業下一階段的生產經營資金安排提供了依據。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了解其是否具有合理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的高低,償債能力及資金的流動性,倘若不能反映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情況,經營者就不能做出合理的資金安排,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和銷售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為報表相關使用者熟知財務狀況提供參考
股東作為公司相關利益者之一,對財務報表的關注程度也是不容小覷的。在投資之前,他們通常注重該公司是否具有長久的盈利能力,經營狀況是否良好,投資回收期是否較長,未來風險如何,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投資,及投資規模的大小。
企業的債權人分析財報時,比較關注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了解企業的資金流動是否良好,關注自己的錢能不能到期收回,應收賬款計提壞賬的風險有多大,從而決定是否為企業提供資金。
企業的供應商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比較關注企業的償債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也比較關注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據此分析來決定是否繼續進一步的合作。
注冊會計師通過財務報表分析,進一步找出企業的問題并出具恰當的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分析是企業的相關利益者做出經濟決策的一個有效途徑,在企業未來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報表數據存在局限性
首先,對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這三大報表,其中記錄的數據是對過去某一時間點或某一期間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一種反映,其數據信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企業是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這些數據很難反映企業目前或未來的發展狀況。其次,企業相關財務人員是根據企業各個部門提供的數據為基礎而編制財務報表,那么對于數據的真實性就很難保證。比如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為了吸引投資和穩固原有客戶,就有可能將資產虛增;尤其是那種被警告的企業,為了不被退市,極有可能在報表上虛增、瞞報相關數據、操縱利潤等。不論是由于企業各部門人員的行為,還是財務人員的行為,這都將影響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最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并不完整,一般來說,報表中的數據為財務數據,由于會計的計量屬性,其數據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而企業的其他非財務數據也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如企業文化、環境資源、人力資源、市場占有份額、經營環境等,都可以為企業經營帶來直接的效益,但是在報表中并未體現,因此,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并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狀況,而報表使用者在對企業進行分析時,這些因素都是需要進行考慮的。
(二)財務人員存在的局限性
首先,對于企業的同一張報表,不同的財務人員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與其實際工作經驗及自身能力有關,無論在哪一個企業中,財務部門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認知都參差不齊,年輕的人員由于經驗較少、專業能力不夠,即便是能夠正確合理地運用相關的分析方法,但是對分析結果的解讀不夠深刻,也會導致分析結果不夠準確,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相比之下,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會基于自己的專業素質、以往經驗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對財務報表做出有效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但是,財務人員一般都只是分析財務方面的問題,很少能夠站在企業戰略角度去分析報表,同時也忽略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和自身財務狀況的結合,因此,倘若將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相比較于只從財務角度分析各項指標,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其次,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不能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準則,可能出于某些目的,虛報財務報表數據,這將會影響報表分析者分析企業的真實狀況。最后,財務人員對財務報表的理解程度不足。大多數企業的財務人員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在分析財務報表時并未對所有數據進行詳細分析,而是簡單地認為只要報表平衡就可以,一般都只是對熟知的三大報表進行分析,很少將三者聯系起來,忽視了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對報表做出有效分析,使財務報表失去了參考價值。
(三)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企業進行財報分析時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相應的優點及不足之處。
1.比率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比率將兩個不同性質的指標之間的聯系表現出來,揭示企業一定時期的實際情況,如銷售凈利率,將銷售收入和凈利潤聯系起來。此外,還可以計算流動比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反映其償債和盈利能力。但是在運用比率分析方法分析時通常是基于企業的歷史數據計算的,是對過去情況的一種反映,是一種靜態分析,而企業是在不斷發展中的,其歷史數據未必可以代表企業當前或者未來的一種發展狀況,具有不可靠性,也使得財務報表分析的可靠性降低。
2.比較分析方法
采用比較分析方法時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企業目前與過去進行比較,二是企業與同行業比較,企業通過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其財務狀況。但是,在實際運用這種方法時,采用的是歷史數據,很難準確預測未來的情況。此外,在與同行企業進行比較時,要考慮到不同企業性質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進行比較時所依據的標準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企業,倘若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那么這樣的比較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增大了報表分析者對財務報表分析的難度,不能了解到企業的真實情況。
3.趨勢分析方法
趨勢分析方法是采用財務報表中不同期的數據進行比較,通過觀察分析各個期間的變化情況,預測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但是該方法依賴企業的歷史數據,歷史數據并不代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能會對未來情況造成一定的誤差。
4.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根據財務指標和其驅動因素之間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影響程度的分析方法。一般在運用這一方法時,要設定每一個因素保持不變,逐步替代其他因素,但是在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時,報表分析者可能會有多種主觀選擇,同時也影響了分析結果的客觀性。
以上各分析方法都是一些傳統的分析方法,在運用這些方法時常常會失靈。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就目前對財務報表分析的過程來看,大多數企業只是單一地運用某一種方法進行分析,較少地運用綜合分析,或者是只做定量分析,缺少定性分析,很難使財務報表分析結果更準確,更具有參考價值。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報表分析者認為只要計算出相應的比率,就能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其實不然,比如流動比率,一般認為流動比率大于2,就認為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狀況良好,但是流動比率低于2也未必意味著短期償債能力較差,這需要結合企業的性質進行綜合分析,而這又是在報表分析過程中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其次,目前報表分析者大多注重使用比率分析方法,忽視對各個報表的結構分析,比如在對營運資本管理分析時,要特別關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評價比率分析是否合適,不僅要關注流動資產的結構,更要關注流動負債的結構。最后,報表分析者不重視報表項目與企業管理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對存貨進行分析時,要關注存貨的規模年初和年末有沒有變化、存貨的結構、存貨的周轉及存貨的毛利率等,而報表分析者的關注點都是以財務的角度為基礎進行分析的,與企業管理的關系較少,很少能夠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從戰略視角去分析。
三、完善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財務人員是進行財報分析時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企業要注重培養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基本的職業道德操守,更包括具有的專業水平、工作經驗等。一方面,在企業的日常工作中,經驗豐富是企業在招聘環節中對應聘人員的一個重要要求,聘用有經驗的人員能夠保證財務報表分析的質量。此外,在企業中通常是經驗豐富的老會計帶領缺乏經驗的新會計開展工作,同時定期開展一些相關的培訓活動,加深對財報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增加相關的工作經驗,培養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財務人員應該盡可能地了解企業的整體情況,當相關部門提供出來數據時,能夠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這樣不僅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更使企業的財務分析報表結果更可靠。
(二)建立健全財務報表分析體系
在數據信息方面,一是加強數據信息的時效性。為解決財務報表數據存在滯后性的問題,企業可以在內部實施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系統中,企業可以實時獲取信息,加強了信息數據的有效性,便于及時了解企業的動態,并根據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發展規劃。二是加強數據的真實性,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法律,遵守市場秩序,并按照規定進行對財務報表的分析工作,還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督,如果財務人員出現差錯,能夠及時指出并要求其改正。此外,應該在信息化系統中設置對應的權限,防止財務人員隨意篡改數據信息,使數據信息不具有真實性。
財務報表分析質量的高低決定著企業能否做出有效的決策,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因此,企業選擇哪種方法用于財務報表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常采用一種分析方法對報表進行分析,不能較為全面地分析企業的情況,分析結果的有效性也不高,必然會使財務報表分析質量下降。因此,相關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用的方法分析企業的財報。在分析時,第一,要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企業時時刻刻處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中,影響企業的因素有很多,如企業日常的活動或者是外部大環境的變化等,所以,先對企業進行定性分析,了解企業所處的環境,進一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定性評價,然后對財務報表數據運用多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定量分析。第二,注重靜態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由于企業是處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財務報表上面的數據都是對過去經濟業務事項的一種反映,是一種靜態分析過程。很顯然,對過去經營情況的靜態分析方法來分析企業目前或者未來的發展狀況是不恰當的,因此,要注重對企業發展的動態分析,以過去的財務信息為基礎,結合企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來分析企業目前的財務報表,從而對企業未來的情況進行評估,使其對未來的決策更有效。第三,注重個別分析與整體分析相結合。在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如果僅對某一項指標進行分析,很難充分說明企業的經營情況,況且,很多財務指標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倘若只對其中一項指標分析,忽略其他指標的分析,未必能夠挖掘出該項指標實際代表的意義,就算是同一個指標,在不同的情況下,其代表的意義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個別指標或者個別數據和整體數據相結合,綜合分析企業的數據,使財務報表的效果更有效。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