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倩
鄉村振興與農村電商互動發展路徑探究
許倩
(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農村電商的發展也推動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兩者相輔相成、互動發展。目前,我國農村電商雖有較快的發展,但仍存在人才培養、物流效率、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文章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完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從而拓展農產品產業鏈,促進農村電商與鄉村振興的良性循環。
鄉村振興;農村電商;農村物流
自2014年起,我國便開始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支持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鄉村人才發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接連出臺,推動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縣域電商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2020年,全國2 083個縣域網絡零售額達35 3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比重為30.0%,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3 507.6億元,同比增長29.0%[1]。農村電商與鄉村振興形成了相輔相成、互動發展的關系。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為其奠定平臺、物流、網絡、人才等基礎;另一方面,農村電商的發展可暢通銷售渠道,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內生動力。
為了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在發展初期政府補貼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通過補貼有效引導市場資源配置,在農村電商發展初期起著關鍵作用。一方面,通過對農村電商平臺的資金補貼,可以降低其運營成本,激勵更多的電商平臺從事農村電商,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招商引資,打通互聯網銷售渠道,還有利于進一步建立區域性品牌形象,提高當地農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對農戶的補貼可有效調動其積極性,讓其高質量參與新的供應鏈運營。例如,對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進行獎勵,促進生產規模的擴大;資助農戶參加培訓,提升其業務能力,保證農產品質量等。康凱、欒新鳳發現無論是對農戶或者電商平臺的補貼均能提高農戶的收入,可根據補貼總額及農產品銷量適當調整,以達到最優績效[2]。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我國農村公路逐漸發展,為農村物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1年末,農村公路里程446.60萬千米,其中,縣道里程67.95萬千米、鄉道里程122.30萬千米、村道里程256.35萬千米[3]。
在農村物流方面,根據《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公報(第四號)》,截至2020年底,國家貧困縣中,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行政村比重62.7%[4],比2016年末增長37.6個百分點。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的比例超過80%,蘇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5]。由此可見,全國范圍內實現“村村通快遞”指日可待,物流業的發展為農村電商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達14 189.7萬戶,占全國寬帶接入用戶的29.34%,全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98%以上[6]。日漸完善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的通知》,在返鄉創業試點地區,政府采取園區資源整合、落實補貼政策、搭建農村電商平臺、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業服務中心等措施,有效解決場地、融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農村創業發展瓶頸,為返鄉人員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7]。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村的營商公共服務體系均有所改善。此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返鄉創業,并從事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一批批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逐漸涌現,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動力。
在傳統農業時期,農戶銷售農產品時,往往選擇就近售賣或者批發給農產品收購商的方式,其售賣的價格往往較低。在農產品產量較高的時期,其利潤空間可能會進一步壓縮。農村電商可自主定價,減少價格不對稱的情況,減少中間商環節,讓農戶的農產品直接通過物流渠道運輸給消費者,從而提升利潤。此外,通過農村電商,其產品銷路可迅速拓展,降低因產品滯銷帶來的損失,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8]。由此,農戶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有利于實現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
電商平臺進入門檻較低,大部分農戶通過農村電商銷售農產品可迅速積累資金,為提升競爭力從而獲得更高利潤,部分農戶可能會對農產品深加工后進行售賣,有利于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的轉化。還可進一步發展生態旅游,有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農村電商有利于當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機會,更多的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愿意返鄉就業或創業,形成人才資本的良性循環,有利于實現產業興旺的發展目標。
通過發展農村電商,農戶的經營收入能得以提升,積累資本,吸引更多的人回鄉就業創業,并參與建設現代化新農村中,對居住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就有更多的人參與改善居住環境的工作中。此外,在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可以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居民保護生態環境,增加基礎配套設施,優化人居條件,有利于實現生態宜居的發展目標。
通過發展農村電商,農戶作為供應商,也能夠深入接觸互聯網,掌握新的銷售流程,有益于他們拓展交際圈,開闊眼界,進而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隨著鄉村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眼界較為開闊的年輕人也逐漸產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意愿,進而讓鄉村煥發新活力,提高鄉村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和諧程度,有利于實現鄉風文明的發展目標。
在電商人才培養方面,我國通過高等教育改革,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挖掘當地電商人才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新的農村電商人才。但仍存在農村電商人才流動性大,高校人才培養與農村社會發展實際相脫節,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效果不理想等問題[9]。
第一,農村電商人才流動性方面。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居住條件及薪資待遇方面不足等問題,引進的農村電商人才往往流動性較大。在原有電商人才流失后,新來的農村電商人才需要熟悉當地的工作環境,產品特色,營銷方式等,在短期內難以持續推進當地的農村電商發展。
第二,高校人才培養方面。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很多電子商務學生并沒有從事相關工作,而農村電商人才面臨著較大的缺口。此外,許多電子商務課程缺少對農村農業的關注,難以銜接農村電子商務實際工作,電商人才到農村后難以較快且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第三,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方面。由于農務繁忙,樂于參加培訓的農戶較少。另外,農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學習能力相對有限,因而培訓效果不甚理想。培訓內容方面,有的培訓的內容停留在開網店的初級階段,缺乏營銷推廣、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培訓,不利于指導農戶的電商實踐。
近年來,我國的農村物流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農產品深加工、體驗農業、鄉村旅游等農村新業態的出現對農村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電商的發展也離不開農村物流的高效運作,此外,農村物流對于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城鄉融合、促進農村消費結構升級以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10]。目前,我國農村物流建設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高標準基礎設施不足。如今,隨著消費者對新鮮、高品質農產品需求的增加,農村物流需要迅速、保質地將農產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然而,由于我國農村分布較為分散,物流配送中心通常離農戶居住地較遠,農戶將產品送達配送中心需要較長的時間。此外,我國農村冷鏈運輸基礎設施缺乏,易造成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受損、變質。
第二,農村物流信息技術運用不足。一方面,農村中多數人沒有掌握物流信息技術,農村物流的許多環節仍停留在人工操作的層面,造成農村物流狀態難以持續跟蹤,難以及時進行售后服務。另一方面,目前農村的業務量較為分散,單點業務量較少,物流信息系統的成本不能較快回收,物流公司考慮到成本問題,通常沒有配備物流信息系統終端。總之,農村物流信息技術運用不足,阻礙著農村物流工作效率的提升。
第三,區域發展不平衡。物流成本與物流規模密切相關,快遞業務量大的地區,物流體系前期成本可以得到快速分擔;而快遞業務量少的地區,物流成本較高。因此,在快遞業務量大的農村地區,物流企業投資多,物流點多;而在快遞業務量少的農村地區,物流點少,不利于當地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在大多數農村地區,許多農產品還未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因而存在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區域性品牌等問題。目前,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不足,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區域性產業發展動力不足[11]。以果品為例,根據中國果品協會流通協會發布的“2021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品牌價值超過60億元的僅有煙臺蘋果、庫爾勒香梨、延安蘋果、咸陽馬欄紅、棲霞蘋果和靈寶蘋果[12]。
第一,除了重視引進農村電商人才外,各地還應重視留住人才。在制定政策方面,應持續為農村電商人才提供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并幫助其制定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讓電商人才無后顧之憂,并掌握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二,創新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可在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中增設農村電商專業課程,讓學生熟悉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及應用場景,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還可與農村電商相關企業合作,開設農村電商校外培訓基地,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農村電商的實際工作內容,切實了解農村電商的發展空間。
第三,增強農村電商培訓的針對性。在培訓課程設置方面,可針對不同群體設置不同的培訓課程。例如,針對了解網購、有一定學習能力、從事農村電商意愿強烈的年輕群體,可進行深度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農村電商的發展前景、運作模式、營銷模式、售后服務等;對于學習能力較弱、只想找到一份簡單工作的群體,可對他們進行物流基礎工作方面地培訓,便于他們日后參與基礎物流工作。
第一,優化農村物流服務網絡。農村許多地方的業務較為分散,單一物流企業設置物流點過多會導致較高的成本,但物流點較少則不利于農產品的快速配送,農戶對于農村電商的參與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多個農村物流企業可加強合作,形成聯盟,整合業務。這樣,每個快遞點可增加業務量,提升規模經濟效應,降低物流成本。在配送方面,快遞員單趟配送量也會有所上升,提高配送的密集度。另外,農村電商物流企業可與農村的便利店、鄉鎮客運站點、鄉村旅游景區等合作,建立農村物流服務點,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第二,在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的地區引進高質量的物流運輸體系,如冷鏈物流設施等。從而保證農產品能夠保質保量地運輸至目的地。
第三,針對有條件的物流點,引入現代物流軟件系統,加強對物流點人員的培訓,讓他們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為后續農村物流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第一,通過調研了解當地的地理條件、生態環境、地域文化、特色農產品等,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地方政府對特色產業進行扶持,組織開發特色產業園,制定規模化生產標準,引入技術專家,對農戶進行培訓,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第二,引入營銷人才,對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營銷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區域性品牌形象。利用農村電商等方式進行銷售,擴大銷售渠道,讓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隨著銷量的上升及品牌形象的樹立,后續可進一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行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另外,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可適當發展旅游業,重點改善居住環境,與當地農產品的銷售相結合,促進產業融合。
鄉村振興為農村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農村電商符合農業數字化轉型要求,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為了促進兩者更好地互動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1]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EB/OL].(2021-09-10)[2022-06-08].http://www.moa.gov.cn/xw/zwdt/202109/P020210910801016247234.pdf.
[2]康凱,欒新鳳.政府對農村電商扶貧的補貼機制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7(2):108-117.
[3]交通運輸部.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5-25)[2022-06-08].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205/t20220524_3656659.html.
[4]國家統計局.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公報(第四號):國家貧困縣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情況[EB/OL].(2021-02-25)[2022-06-08].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2/t20210225_1814068.html.
[5]人民網.快遞進村,進得去還要穩得住:全網每天有1億件包裹送到農村,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比例超過80%[EB/OL].(2022-07-22)[2022-08-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001431844206466&wfr=spider&for=pc.
[6]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2020年通信業年度統計數據[EB/OL].(2021-09-07)[2022-06-08].https://nmca.miit.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639852929/attach/202112/53b5595e0a4f4e2fbcadab226debf95b.pdf.
[7]黃祖輝,宋文豪,葉春輝,等.政府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縣域經濟增長效應:基于返鄉創業試點政策的考察[J].中國農村經濟,2022(1):24-43.
[8]李志平,吳凡夫.農村電商對減貧與鄉村振興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1,37(6):15-19.
[9]錢俊.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農村電商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108-110.
[10]黎紅梅,周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高效物流體系構建分析[J].理論探討,2021(3):139-144.
[11]郭凱凱,高啟杰.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機遇?挑戰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2(2):103-111.
[12]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2021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EB/OL].(2022-06-22)[2022-07-02].http://www.brand.zju.edu.cn/_s828/2022/0622/c69194a2596127/page.psp.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26
F323;F724.6
A
2095-1205(2022)09-85-03
許倩(1994- ),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