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婧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太原 030401)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世界知名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重點強調的“為所有人”“回歸人本”原理,應用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不僅是強調學生課程學習參與度,還是重點突出其本質含義——最好的“教”就是先“學”后“交”,從“做”中來,從“悟”中來。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要求專業教師重視奧爾夫音樂教學啟示,組織教學活動重在挖掘學生創造潛能,以此為培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綜合人才提供保障。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開設的最終目的,是培育具有實踐素養與應用素養的優質幼師,使其不僅積累大量學前教育知識,還能實質有效地掌握先進演奏技法,整體提升教育素質[1]。但是,細觀現階段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情況可以發現,鋼琴課程設置與實際教學效果明顯出入,切實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鋼琴作為音樂教育中的常見樂器,有一部分學生是從幼兒時期便接觸,甚至專門學習許多年,擁有相對扎實的演奏技法。但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卻并不是都有此基礎,大部分學生進入學前教育專業前,對鋼琴演奏都沒有系統性的了解與學習[2]。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除了學習掌握基本教育理論知識外,還要深度參與鋼琴演奏實踐,通過鋼琴教學課程參與逐步提升自身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如此一來,鋼琴基礎欠佳,或者說對鋼琴演奏零基礎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相較具有一定鋼琴基礎的學生而言就遠遠不及。由此可見,該部分學生對鋼琴課程學習往往存在抵觸、排斥情緒,十分畏難,興致不高。加之,鋼琴教學課程本就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的最基本技能型課程,學生鋼琴學習起點低,課程教師的教學難度就會增大。
其次,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教學,絕大部分教師在教材選擇上,都是選用鋼琴專業學生所使用教材。究其原因,目前我國仍然沒有一套成熟的,專門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的教材[3]。學生根本無法感知鋼琴課程學習對自身學習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對教師選用的教材,無法深入理解,大多時候只能感到學習的艱澀。長此以往,自然而然便導致大部分學生對鋼琴課程學習興趣不高。此外,考量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知曉,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鋼琴知識,并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鋼琴演奏技巧,還是要學生通過對鋼琴技巧的學習與掌握,真正找到適合自身的音樂教學思路,能在未來參與學前教育工作時,實效作用于對所帶幼兒的音樂教學[4]。這樣一來,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所使用教材不具有針對性、適用性,便實難幫助該專業學生真正領悟鋼琴學習意義,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培養與教學素養培養,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出現偏離。
最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一般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多講,學生聽學[5]。換言之,教師采用示范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模仿中完成鋼琴知識學習。如此,學生參與鋼琴教學課程學習鋼琴知識多將其視作被動型“任務”,較少自發性思考鋼琴作品內涵與鋼琴作品美學。長此以往,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流于表面,不切實際。學生既無法在鋼琴課程中學習積累足夠的鋼琴技法知識,學習掌握的鋼琴基礎知識也無法合理轉化,應用范圍相對狹窄,難以做到學以致用[6]。除此以外,學生能實質參與到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時間也相對較少,鋼琴知識學習缺乏銜接性、連貫性,深入學習時間相對較短。久而久之,學生無法真正意義鋼琴學習融會貫通,能力培養自然不佳。
奧爾夫音樂教學是講究開放性、綜合性、原本性的音樂教學方法。將其深入貫徹應用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不僅是要啟發學生重新認識音樂藝術,將音樂與舞蹈、語言等有機結合,還是為了端正學生對鋼琴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鋼琴學習的熱情,注重學生學習情感實效深化。由此可見,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不僅是適合兒童音樂教育開端教學的教學體系,也是十分適用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教學體系,適合成人[7]。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深入優化,可以最大限度解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不足問題,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高度探究興趣,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對音樂的欣賞、創作有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參與幼教工作奠定基礎。
目前,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早已廣泛應用在學前教育領域,以及早教領域,并且,皆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在我國,更是大部分學前教育結構與早教結構都大力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對具有奧爾夫教學理念的幼兒教師優先聘用[8]。這樣一來,不但學前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從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優勢也直接突顯,參與學前教育結構人才招聘有應聘自信。簡單來說,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優化就具有定向人才培養意義,不僅只作用于課程教學中的人才各項能力培養提升,也會延展輻射至人才終身發展,具有明確實踐應用價值。
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本就是強調“為所有人”“親自參與”“訴諸感性”的高操作性音樂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使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更有層次、方向明確,一方面幫助專業課教師立足于學生學習需求,靈活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使用不同教學手段。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注重凸顯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實操性,可以幫助鋼琴教師觀察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類型,進而采用“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9]。即從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強調的視覺、聽覺、動覺等多方面,分層次、分角度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鋼琴知識的學習方法,釋放自身學習壓力,完成新知深入學習。當學生由此積累足夠的未知知識學習動力與勇氣,學生再度深入鋼琴課程學習,也能更加得心應手,信手拈來,有效實現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優化,教學相長,促進可持續發展。
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鋼琴素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將課程所學知識應用于未來幼兒教育。因此,從這一層面深入認識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可以發現,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其實更加傾向于人的精神層面領悟,與藝術教育抽象性不謀而合,強調人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均衡發展[10],而這實際上就是意識形態層面的課程教學目標。將其細化落實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就是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出明確學習發展與能力培養要求。只要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切實運用好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鋼琴教學課程優化就可以“水到渠成”,科學構建起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教學“支架”,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音樂要素是音樂教育基礎媒介。音樂分析能力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鋼琴課程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分析能力,不但可以確保鋼琴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還可以逐層優化鋼琴課程教學質量[11]。而借助音樂游戲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音樂要素,就可以為培養并提升學生音樂分析能力奠定基礎,降低學生鋼琴學習準入門檻,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通過聲勢游戲,深化學生對音樂節奏型認識
奧爾夫音樂教育首創的音樂活動形式——聲勢,主要是指將身體視作樂器,通過跺腳、拍手、擊腿等具體身體動作,進行最基本的音樂節奏感受、鍛煉。引導學生通過聲勢動作練習掌握基本音樂節奏,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協調能力與大腦神經控制肢體動作能力。因為,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中使用聲勢游戲,直接就將晦澀不易理解的鋼琴理論知識從抽象變得形象、生動,為學生營造和諧自由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愜意的學習環境中,有效學習節奏型知識。所以,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中,古典聲勢的跺腳、拍手、捻指等動作所一一對應的低鋼、高鋼、高或中音小提琴,就可以靈活通過拍手、跺腳等聲勢動作完成,教師只要引導好學生掌握聲勢展示強度,學生就能在此學習模式中,好似邊玩邊學,不感疲倦,樂在其中。最終,通過反復進行的聲勢游戲,提高學生對節奏型認識,同時為接下來的鋼琴課程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2.通過律動游戲,強調學生樂曲整體旋律感知
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律動游戲,嚴格來說,主要是借鑒知名教育家達爾克羅斯音樂教育方法。簡而言之,即利用有感情、有律動、有節奏的舞蹈動作,將速度、高低以及強弱不同的音樂內容淋漓盡致展現。從此層面分析,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就是當鋼琴教師要求學生在聽到鋼琴作品時,自覺做出舞蹈動作,通過學生自己認為正確或者說適宜的舞蹈動作將作品情感形象化呈現。這樣做,學生在以后聽到音樂旋律時,不僅可以越來越高效地表達情感,還能訓練好學生整體旋律感知,讓學生不斷依靠感性直覺,將音樂作品情感“姿態化”體現,反哺學生鋼琴知識學習,并為學生接下來的器樂知識學習以及鋼琴演奏實踐做好鋪墊,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延續音樂情感,主動將自身對旋律的感知與鋼琴演奏有機統一,確保學生鋼琴知識儲備不斷豐富,鋼琴演奏技巧亦不斷提高,學習效果螺旋向上。
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鍛煉學生鋼琴演奏技術,主要取決于學生對音符組成與旋律形成的基本感知和理解[12]。畢竟,只有學生作為演奏者,足夠深入的理解所彈奏鋼琴作品,學生對鋼琴演奏的情感表達才能切實到位,使鋼琴演奏不僅有技術,還有美感。而學生要真正在未來學前教育工作中,簡單通過演奏技術便向所教幼兒傳達清楚音樂背后的情感,就必然要求學生技巧嫻熟,技法充足。
1.利用奧爾夫打擊樂器訓練學生敏銳聽覺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力求幫助學生擁有相對嫻熟的鋼琴演奏技法。而鋼琴演奏本就需要學生手、腦、耳并用。即利用耳朵判斷聲音,利用大腦控制演奏協調性,以此確保鋼琴演奏時的手部指法表達契合本意。
一般情況下,奧爾夫打擊樂器主要分為:木制、散響、金屬三個大類。其中,“木制樂器”顧名思義,即使用木質材料制作的樂器,如響板。“散響樂器”簡單來說,即可以發出清脆聲音,且樂器發聲通常音量較小、不集中的樂器。如鈴鼓。“金屬樂器”通俗而言,即主要發出高音的,材質為金屬的樂器,發聲大多高亢響亮,如三角鐵。奧爾夫樂器易于操作,對聲音、節奏的表達十分直接。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使用奧爾夫打擊樂器,不但可以實效培養學生聽音辨聲能力,讓學生對聲音類型感知更加敏感,還可以讓學生對聲音類型的區分與呈現更加科學,為學生拓展鋼琴知識學習思路。
2.利用奧爾夫打擊樂器啟導學生領會技法
優異的演奏技法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盡情展現音樂思想的基本。針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定位與鋼琴演奏實際情況,授課教師在開展演奏技巧去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注重對奧爾夫打擊樂器的合理運用,適度調整教學難度,確保鋼琴演奏教學具有趣味性、形象性,有利于學生結合領會[13]。只有這樣,教師基于學生學習發展規律,靈活滲透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學生借助奧爾夫打擊樂器所獨有的演奏特色,在每一次演奏摸索、體驗中,才能更好更輕松地理解演奏表達與演奏節拍,逐層解讀,內化于心。面對鋼琴演奏的不同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節拍、節奏、指法,切實鍛煉自身鋼琴演奏能力。例如,在鋼琴演奏的強拍音體現上,通常都是在小指使用上出現,為了確保學生在演奏強拍音時,其他手指依然可以靈活地向下開闊演奏空間,教師在此時就不妨引導學生可以讓小指單獨向上,發力朝上,從而保證五指演奏時平衡。此外,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當然還可以借助奧爾夫打擊樂器,引導學生巧妙改編,將自己的音樂感悟重新編制,以此磨煉學生演奏技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不但將音樂、舞蹈、律動以及語言等方面視作一體,還認為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關系。因而,奧爾夫音樂教育往往是集合聲樂教學、舞蹈教學、節奏教學等一體的教學形式,強調學生多感官參與。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自然就是要求“全藝術”形式的課程改革,講究對學生藝術素養全面提升,促使學生整體感悟。
1.凸顯“以人為本”理念的鋼琴課程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并不但是一門音樂呈現的技能課程,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審美素養,培養創新能力,完成一定藝術感悟的人文課程。所以,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必須重新定位教師教育角色,深刻認知自身不僅是鋼琴課程教學的“主導者”,還是鋼琴課程建設的“參與者”,以此遵循學生主體原則,讓鋼琴課程教學回歸“以人為本”,重點突出學生鋼琴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僅以技術技能的點撥者身份存在,與學生建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幫助學生領悟鋼琴藝術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做,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不但可以將人文、聲樂、戲劇等有方面機結合,還可以讓鋼琴教學更加實效,更加有趣。
2.建構學生多元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藝術能力
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鋼琴伴奏教學是不可忽視的主要教學組成部分。只因,鋼琴伴奏雖形式外顯,但是看似簡單的鋼琴伴奏卻十分考驗演奏者內在藝術素養與綜合素養。若是演奏者在進行鋼琴伴奏時,欠缺必要的內在素養加持,那么,其鋼琴伴奏顯然是“失敗”的。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優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師同樣要重視對鋼琴伴奏教學的一定創新,在帶領學生學習基本鋼琴演奏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鋼琴伴奏,從伴奏角度重新審視鋼琴藝術。而后,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學習掌握鋼琴藝術發展歷史,以及其他相關學科具體知識,如文學、舞蹈、戲劇等,逐步開闊學生學習空間,整體提升學生藝術能力,實現鋼琴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建構學生多元知識體系,使學生不斷發展成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德才兼備人才,助力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可持續發展。
言而總之,音樂藝術應是自由的、愉悅的、抽象的。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中,教師要真正培養學生音樂能力,提升學生藝術感悟,就需立足于學生根本學習需求,使用多種多樣能體現創新性與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鋼琴欣賞興趣,自主深入節奏、律動及旋律,提高自身學習熱情,學習、掌握演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