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家界土家漆器推光漆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付志偉,任一帆,付 薇,徐險峰
(1.吉首大學 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2.吉首大學 圖書館,湖南 張家界 427000)
生漆是我國的著名特產,已有8 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因其優良的理化性能和獨特的裝飾性能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享有“涂料之王”的美稱。土家漆器推光漆一般采用本地大木漆和湖北壩漆做原材料,因其燥性好、附著力強、漆酚含量高,品質優良,曾在張家界被廣泛采納。但由于受廉價化學涂料的沖擊,又加之土家漆器推光漆制作工藝復雜,勞動強度大,使得從業人員從當初的2 000多人銳減至20人左右,使該工藝技術面臨消亡和失傳的境地。
目前,有關土家漆器推光漆的相關調查報告與研究成果尚無,以“土家漆器推光漆”為關鍵詞分別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和維普數據庫進行檢索篩查并未找到有關文獻,僅有網絡上少量的報告。為此,筆者于2021年12月21日來到張家界非遺中心進行實地調研,將有關土家漆器推光漆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整理,并對土家漆器推光漆的傳承與保護提出相應的建議。
以漆樹的生理分泌物為技藝材料進行調制并將其運用于生漆推光漆器制作的工藝是一個古老傳統行業,因其將生漆經特殊的調制方法涂裝成膜后再進行水磨拋光而得名[1]。明朝時期在張家界興起。在國家《高新技術行業及代碼》中屬于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技術及高分子材料循環再利用技術領域。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由推光漆調制和推光漆髤飾兩部分組成,土家漆器推光漆的調制又分為2種流派,一種是加熱蒸餾脫水流派,另一種是常溫攪拌脫水流派,在張家界的2區2縣的所有鄉鎮獨有留存。傳承方式是跟師帶徒,口傳心授。主要運用領域為家具、工藝擺件、把玩件、壽材(棺木)、古建筑修復、仿古建筑髤飾、門牌匾額髤飾等。
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興起于戰國,興盛于清末民初,綿延數千年至今。據慈利縣志物產篇記載,“又有茶、椒、漆、蜜之利,暇則摘茶、采蜜、割漆、捋椒,以圖貿易”“硃漆金書”等足以見當時人們對生漆的認識已相當成熟。“好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呈虎斑色,提起釣魚鉤。”的民謠流傳至今,說明了人們對優良品質的生漆的認識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古人最初利用生漆是發現經涂抹生漆的木質工具手柄使用期延長,手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據此發現了生漆對木材的保護作用和裝飾作用。隨著人們對生漆使用增加和經驗的積累,發現生漆的光澤及附著力與生漆的水分含量有關,水分含量低則附著力強,光澤度好,水分含量高則附著力差,光澤度灰暗,由此產生了加熱脫水和低溫脫水的推光漆調制方法,并經歷代匠人推崇傳習至今,廣泛適用于家具、門牌匾額、棺材、工藝品等領域,成為一種獨特調漆涂裝髤飾技藝及藝術[2]。
本項目技法在張家界市2縣2區均有分布。桑植縣最具代表性的區域是白石鄉:桑植縣推光調制技藝及應用屬于加熱蒸餾脫水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賀正立、卓忠國等人(見表1),主要用于家具和棺材涂裝。慈利縣其最具代表性的區域是江埡鎮,江埡鎮兼有常溫攪拌脫水流派和加熱蒸餾脫水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卓建國兄弟及李光滿兄弟(見表2),其代表性產品有漆凳、幾案、漆筷、漆碗、建筑物的門牌匾額、工藝品、餐桌等,也做一些棺材。武陵源區和永定區屬于加熱脫水流派,主要代表產品有推光漆飯桌,同時做棺材、嫁妝等。

表1 桑植白石譜系

表2 慈利江埡譜系
卓建國,男,1959年出生,土家族人,高中文化,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龍臺村6組06號。19歲開始師從叔父袁海洲從事割漆、濾漆、生漆調制、漆器髤飾工藝等相關生漆技藝。1980年—1982年在推光漆調制、繪畫、漆器鑲嵌上得其祖父卓銀生的指點,技藝突飛猛進。20世紀90年代中期自行悟出了淺色生漆和彩色生漆的調制方法,至今從業已經有近40年之久。有著深厚扎實的功底,從周邊從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從他手中出去的作品評價都很高,算得上是當地漆藝鬃飾技藝的無冕之王,其代表作品有:漆凳、漆花幾、鑲嵌漆筷、漆碗等。
高彪,男,1976年出生,土家族人,張家界婁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于湖南農業大學,現居住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紅巖組。2010年返鄉從事漆樹種植、生漆精深加工、生漆材料的創新應用研究等工作,是全國唯一將生漆進行產業化布局的實踐者,在生漆調制、髤飾技藝及改性生產上,專項技能提升顯著,截至目前已獲得發明專利一項,提交發明專利兩項。已經可以獨立完成常溫攪拌推光漆的調制、完成幾個品種改性生漆涂料加工制作、掌握了漆藝產品的基本髤飾技法等,在傳統生漆髤飾技藝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推光漆器制作工具有:漆刀、割漆簡、貝殼、夏布、絲綿、攪拌棒、攪拌容器、各種刮刀、各種牛尾刷、絲綢、麻布、紫銅盆、植物色粉、繪畫筆、雕刻刀、瓦灰、頭發絲、菜籽油等。推光漆制品品種有紅推光漆、透明推光漆、黃色推光漆、藍色推光漆等20多種。推光漆器主要有門牌匾額,家具桌椅,各種推光漆擺件裝飾品、文化用品、餐具、茶具等幾百種物件。通過保護和開發后推出了餐桌、漆碗、漆筷、漆盤、茶葉盒、棺材、手鐲、漆畫等物件。
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漆料調制,漆料調制有2種方法,其一是加熱蒸餾脫水法調漆法,就是將生漆用絲綿或夏布過濾,部分投入特制的銅鍋內,加熱鐵銹一起煮沸脫去水分,再與其余部分混合攪拌均勻就成為推光漆。其二是常溫攪拌脫水調漆法,就是將生漆用絲綿或夏布過濾,投入特制的脫水攪拌裝置中,用長竹片攪拌3~5天,當生漆黏度達到可拉絲2~3寸時即成為推光漆。第二部分是土家漆器推光漆髤飾,主要有下列步驟:①胎體打磨。就是用專用磨石將胎體的毛刺打磨干凈,使得平面、棱角平整光滑。②刮灰。將生漆、瓦灰、水按比例混合調成膩子,均勻刮涂于胎體表面放入陰涼房中干燥。③打磨。膩子干透后用磨石精心打磨。④上漆。將調制好的推光漆用牛尾刷均勻的涂布于胎體上繼續放入陰涼房干燥按照此法涂刷3~7遍。⑤水磨。將干燥好的漆面用磨石進行水磨,磨好后陰干。⑥髤飾。在磨好的漆面上進行彩繪、雕刻、貼金等。⑦揩清。用紗頭、軟布等醮起生漆在髤飾的物面上揩擦均勻陰干,按此法揩擦2~5遍。⑧水磨。在揩清的物面上用磨石在流水下磨去表面光澤并陰干。⑨拋光。用手掌、棉紗等柔軟物沾上瓦灰在水磨的物面上揩擦出光即成。
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主要有五大特征:①選料及調制方法考究。原材料為當地附著力強、燥性好的大木漆,品質優良。調制成的推光漆不會像其他顏料調制的涂料一樣出現褪色、分離、沉降等不良現象。②裝飾性能優良。土家漆器推光漆溫潤含蓄,莊重大方,麗而不艷,豐滿度好,為漆器中上品。③理化性能優良。推光漆經涂刷成膜以后,漆膜硬度大,耐磨性好,有極佳的耐水、耐熱、耐酸、抗菌、絕緣性能,為其他涂料所不能具備,享有“世界涂料之王”的美譽。④涂裝工藝獨到。推光漆在涂裝過程中經過了打磨、水磨、陰干等數十道工序,工藝煩瑣、精到避免了瑕疵的出現,整個過程常溫進行,生態節能,綠色環保。⑤文化底蘊深厚。漆器文化在我國存續了8 000年之久,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史和人類文明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土家漆器推光漆制作工藝是對本土大木漆進行深度開發利用的一個重要項目,開展對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的保護傳承不僅可使這個古老的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而且還因為生漆是一種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一種天然涂料,具有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可以循環再生,不同于以石油為原料的化學涂料的特點,對其綜合開發利用有利于地域特色經濟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3]。土家漆器推光漆制作工藝的應用推廣既有利于民間工藝絕技搶救和傳承,又可滿足就業需求,創造經濟利益。但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受廉價化學涂料的沖擊,又加之推光漆器制作工藝復雜,容易導致人員皮膚過敏,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低,使得從業人員從當初的2 000多人銳減至20人左右,該工藝技術面臨消亡和失傳的境地。現在,推光漆及其應用領域主要存續在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桑植縣白石鄉、武陵源區和永定區的一些偏遠山村。存在的主要問題眾多,包括老師傅相繼離世、缺乏技藝傳承人、勞動強度大、收入低,雖然還有堅實基礎,但原料來源困難,摻假嚴重,給市場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生產的傳統產品單調,缺乏創意和時代氣息[4]。
設立土家漆工藝品廠,建設和完善漆藝文化產業園區,統籌規劃集漆藝創作、展示、交流、傳承于一體的生漆文化產業園區。設立科研中心,加大對生漆材料應用的研發力度,其研發成果可使得生漆新材料更安全、品種更加多樣化,利于生漆被群眾認可接受,使生漆技藝的發揮也更加游刃有余。形成完善的推光漆器產品銷售體系,豐富人們對生漆的購買渠道,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農民脫貧致富奠定意識形態基礎。將生漆作為本地優勢林產資源開發,帶動山區農民產業的轉型升級,擴大再就業,豐富張家界旅游商品市場,提升張家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加強對生漆產業發展的宣傳,建立宣傳陣地,宣傳生漆作為涂料之王的優勢,宣傳生漆工藝產品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宣傳生漆工藝技能所展現出的大國工匠精神,并通過電視臺、網站、微博等多平臺對生漆和其產品進行了專題報道,擴大宣傳和影響力。例如在湖南主要電視臺和主要媒體設立專欄,對土家漆器推光漆產品進行推介。此外,可在張家界各大景區設立土家漆產品展示銷售廳,實地展示土家漆器產品,在本地區讓生漆有較高的認知度,讓土家漆工藝產品成為張家界旅游市場上的熱門商品,形成張家界土家族著名的地域品牌。擴大社會對土家漆器推光漆的認可。完善網絡推廣渠道,加強與全國其他民間漆藝網站的聯系與交流[5]。
人是傳承的關鍵,土家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傳承一般都是靠口傳心授和家族式傳承,這種方式已經不太適應當下的環境,因此必須改變目前的傳承方式,設立專門的培訓中心,免費招收技能學徒,為培訓好下一代傳承人做努力。設立土漆民俗文化服務部,方便周邊群眾對土漆的需求,便民的同時又加深了群眾對生漆的認知和對手工技藝的認可,擴大了宣傳力度。此外,要提高以傳承人為代表的相關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提高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規范行業標準,讓企業對保護實施更加條理化明確化,改善土家族漆器推光漆的產業工作環境,保證員工的生命安全。成立生漆工藝美術協會,擴大生漆技能從業人員的規模和生漆作為國漆的影響力度。參加展示活動,擴大土家族漆藝產品影響,積極組織全國性的漆器工藝產品設計大賽,組織世界級生漆產業研討峰會,加強推廣土家推光漆藝及產品。
加大走訪調查力度,發掘行業技能人才,整理本土生漆髤飾技藝技法,挖掘與恢復古代漆藝技法,仿制與修復古代漆藝作品。對本地區從事生漆髤飾技能人才進行書面整理歸檔和技藝的數字化整編。例如對常溫推光漆器髤飾技藝中的推光漆調制、推光漆器打底技藝、髤涂技藝、推光技藝,還有常溫推光漆材料的調制,包括攪動速度,調制時間長短,水分控制、黏度控制等技巧采集相關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建立土家漆器推光漆技藝資料庫,既完善了傳承的理論依據,也為其宣傳提供了大量基礎性的宣傳資料,為擴大其后續影響奠定了基礎。目前張家界市政府多次組織了行業內技藝保護交流會,同時梳順、整理兩大流派的推光漆調制的資料,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3項,收集了漆藝制作文字資料5萬多字、圖片資料380幅、視頻資料215 min,為保護和傳承做好了理論基礎。
土家漆器推光漆是土家族重要的傳統技藝之一,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實用性和觀賞性。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土家族及民族民間技藝有著重要的價值,與張家界市本地的旅游資源結合能夠有效地擴大影響力,促進其傳承。此外,還應在現有傳承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普查,對此技藝的歷史沿革、分布區域、傳承譜系文化內涵以及媒體宣傳資料做好記錄與宣傳。培養一批有活力,有創造力的年輕傳承人,對項目中具有科學性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專門研究,與時俱進地對技術進行更新迭代,擴展土家漆器推光漆的應用場景,將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