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鈺
(南通市圖書館,江蘇 南通 226007)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古籍應發揮自身作用,為了保證古籍的學習效果,圖書館應結合自身情況開發在線古籍資源。基于此,筆者分析了古籍數字化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古籍數字化平臺的有效推廣提供依據。
①有利于實現社會育人目標,當前我國全社會倡導全民閱讀,國家十分重視閱讀工作。在文化建設的背景下,圖書館實行古籍閱讀推廣工作,可以在擴大古籍引進規模的基礎上,發動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古籍培訓與推廣工作,進而營造文化氣息濃厚的閱讀氛圍,實現社會育人的發展目標。②有利于提高大眾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古籍閱讀工作,可以豐富館藏資源,引導學生與大眾積極參與,在閱讀中接受古籍熏陶,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升華自身思想,提高綜合素質。③有利于保護與傳承古籍文物,在全民閱讀的發展背景下,古籍文物保護工作被納入閱讀推廣工作中,可以在保護古籍文物的前提下,引領社會大眾主動認識古籍,在經典中感受傳統文化,并積極參與保護與推廣工作,確保古籍文物得到有效傳承與發展。
①推廣宣傳力度較小,當前古籍數字化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但收錄工作卻依舊緩慢。部分公共圖書館收錄了較多古籍,部分古籍數字化平臺得到一定發展,收集古籍冊數不斷增加,甚至平臺存在較多的孤本古籍,且平臺設計也遵循人性化原則,為閱讀人員提供便捷。但這種功能完善的平臺卻近乎無人知曉,僅學術界研究者查閱,很多群眾并不知道存在這樣的古籍平臺。由此可知,古籍數字化平臺的宣傳力度較小,甚至部分公共圖書館并未開設專門的古籍版塊。②推廣受眾的設定范圍較小,雖然部分公共圖書館會針對特定用戶宣傳古籍數字化平臺,但宣傳范圍或目標受眾范圍比較狹窄,無法發揮古籍數字化平臺的作用。調查發現可知,即便比較出名的古籍數字化平臺,其點擊量也較小,甚至只有幾百。由此可知,公共圖書館在宣傳古籍數字化平臺時沒有全面考慮受眾范圍,比如缺失教師與學生等群體,以致日均點擊量較低。③推廣手段單一,僅采用新聞開展推廣工作,沒有充分利用多樣的社交軟件,無法達到預期的推廣宣傳效果[1]。④閱讀推廣的工作人員較少,只有少數幾個管理人員,管理內容較為簡單,無法保證古籍存檔與分類工作的專業性。⑤閱讀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缺乏固定的圖書管理人員,無法設定科學的保護流程,嚴重阻礙了古籍閱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方面,存在重復建設問題,沒有設立靈活創新的發展平臺。比如部分公共圖書館具備兩個類似的古籍數字化平臺,內容差異較小,這種類似的內容代表了對資源的浪費,無法推陳出新,不能為閱讀者提供功能多樣的古籍。對此,公共圖書館應調控整理重復資源,引入宏觀手段實現資源功效的最大化,發揮創新靈活平臺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建設缺乏創新性,大多以網站為發展基礎,引導民眾閱讀古籍內容,這已經成為當前古籍閱讀的普遍形態,缺乏創新,且此種平臺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隨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網站平臺的競爭實力。公共圖書館建立古籍數字化平臺的目的在于使更多人群了解古籍,并閱讀更多古籍,賦予孤本古籍更多時代含義,得到創新發展。對此,公共圖書館在建設古籍數字化平臺時應保證前瞻性,結合閱讀者習慣與實際感受,通過引入創新思維,滿足閱讀者更多心靈需求。
3.1.1 加大宣傳力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籍宣傳成本明顯降低,相關工作人員注冊多個社交賬號便可以實現有效宣傳。實際推廣期間,公共圖書館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社交軟件與宣傳方式,保證策略性與針對性。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時并非需要在不同軟件發表類似言語,而是應收集更多用戶體驗,為閱讀者詳細介紹網站界面、古籍內容等,使讀者可以充分了解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平臺,并產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并非僅在多個社交平臺投射廣告,也應相應開展線下宣傳活動,比如開設古籍數字化平臺書展等,通過活動不斷增大宣傳影響[2]。
3.1.2 擴大推廣受眾面。公共圖書館在擴大古籍數字化平臺的受眾面時,應保證推廣策略的層次性與針對性。古籍數字化平臺最核心的受眾便是學生與教師,其他閱讀人群被定義為次要受眾。在明確主次受眾后,公共圖書館實行多樣化的推廣措施,比如可以在學校門口發放古籍數字化平臺的簡介傳單,或者進入校園進行宣講,使更多受眾了解數字化平臺建設意義。
3.1.3 增加推廣措施。當前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推廣手段比較單一,且推廣期間受資金與成本等因素的影響,數字化平臺推廣建設存在較多限制。同時,古籍數字化平臺不具備娛樂性質,旨在為受眾分享知識,這也導致推廣手段的單一性。目前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的推廣受眾面依然較為狹窄,一般具備專業需求且知識水平較高的人才會選擇閱讀古籍,這些均需要公共圖書館增加更多的平臺推廣措施,比如可以開展多樣性的古籍學術活動,通過學術講座與公益性古籍學術視頻等形式為人們講解古籍知識。除此之外,推廣期間應重視與閱讀者的溝通與合作,針對古籍數字化平臺特點,建設類似的古籍愛好者協會,以讀者為中心,實現平臺與閱讀受眾的良性溝通,通過持續互動,提高古籍閱讀水平。其間古籍數字化平臺管理人員也應定期參加研討會與分享會,與閱讀者進行深層次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
3.1.4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了進一步加強大眾的重視程度,圖書館還應加大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比如可以為古籍推廣管理人員開辦專項培訓活動,創建古籍閱讀推廣人才培訓班級或組建推廣團隊,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以充分吸引師生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還可以在校內圖書館進行古籍文獻教育講座活動,邀請校內名師、校外專家以及學者等,以充分吸引廣大學生的關注度。社會公共圖書館方面,還可以引進古籍文獻推廣志愿者,由高校優秀學生定期擔任,為大眾講解不同古籍背后的歷史故事,以充分吸引大眾關注古籍,保護古籍。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引進足量優秀的古籍管理人員,或者聘請專業古籍技術人員開展閱讀推廣與技能培訓活動,針對不同的古籍文獻類型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做好研究與推廣工作,全面提高古籍閱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3.2.1 整合優質創新資源。公共圖書館重復性建設古籍數字化平臺,會無端消耗較多書籍資源,甚至會阻礙古籍數字化平臺的順利發展。由此,公共圖書館應有效整合發展資源,實現平臺的創新設計與應用。整合資源并非將全部平臺融合為一個整體平臺,而是分析當地的發展特點,創建代表性的平臺軟件,體現創新性。①各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應相互比對古籍原本,刪除重復內容;②應根據當地發展特色建設數字化平臺,創辦代表性的館藏,在古籍數字化平臺中收錄更多當地具備地域色彩的古籍;③古籍數字化平臺應保證資源的優質性與創新性,適當調整古籍內容,并增加更多創新舉措。如可以在網上為讀者設立交流平臺,使讀者在閱讀完古籍后,可以在同板塊內溝通交流[3]。
3.2.2 保持前瞻性與創新性。公共圖書館在建設古籍數字化平臺時應時刻保持前瞻性與創新性,使古籍真正走進民眾視線范圍,具體而言,工作人員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優化。 一方面,搭建多樣化平臺,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不僅以網頁形式存在,且還應研發手機App,走進更多讀者的視線,通過移動閱讀終端改變以往的閱讀習慣。調查發現,當前大多民眾習慣在手機App上閱讀書籍,可以享受便利性。由此可知,目前移動終端已經逐步實現大眾化與普及化,為了進一步保障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的推廣與創新效果,應搭建多樣化的發展平臺。除此之外,還可設立kindle書庫等智能書庫模式,保證閱讀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建立多渠道合作,當前社會較為重視創新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較大變化,不在僅限于單一平臺,而是融合多個發展渠道,實現創新發展。由此,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平臺也可以與其他平臺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比如可以與有聲節目合作,使有聲的主持人閱讀古籍數字化平臺中存放的書籍,保證更多閱讀者了解古籍。同時,在閱讀的尾聲,主持人還應為民眾介紹數字化平臺的應用流程,使觀眾可以熟練應用數字化平臺,閱讀古籍的完整版本。公共圖書館還可以與社交軟件間建立合作關系,數字化平臺可以免費發放軟件平臺的宣傳廣告,軟件平臺也發放數字化平臺的宣傳廣告,實現互利互惠,通過合作形式加快數字化平臺的發展速度,擴大受眾范圍。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利用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舉辦古籍閱讀活動,通過吟唱古詩、讀書會等形式,傳承古籍經典,增加更多受眾。
古籍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公共圖書館開始構建數字化平臺,重視古籍的開發與推廣。但實際運行期間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推廣與創新現狀并不理想。由此,圖書館應結合自身情況,擴大受眾面,創新推廣模式,有效克服當前問題,保證更多的人可以受益于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