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全球大數據大網絡環境下,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為各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及資源挖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使得我們今后的資源種類、展示形式及建設方法更加多元化。讓那些在特藏文獻室里“沉睡”已久的古籍資料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利用,煥發出新的生命,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每一位圖書館館員肩負的歷史使命。
國內高等院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不外乎兩方面的內容,即在本校特色館藏的基礎上再挖掘出一套適合本館建設的特色體系,這套體系往往以數字化資源形式呈現出來。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不僅是本校圖書館的精華資源所在,更為打造現代化圖書館,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圖書館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內容基礎,更方便、更利于對本館館藏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深度挖掘。
2017年9月,教育部聯合財政部與國家發改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很多國內知名大學都榜上有名。其中,文中要考察的這4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都是首批被列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A類行列。能夠第一批被選為“雙一流”,對于這4所高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作為大學心臟、靈魂地位的圖書館,更應提高教學科研的服務保障水平,尤其是在本校特色資源建設方面,如何更好地規劃與構建,激發現有的特色館藏價值,探討其數字特色資源,增強“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對其他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都有很好的借鑒與參考意義。
通過調查4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主頁、圖書館特色資源等板塊,從現有的學校圖書館官網上獲取相關信息,信息抓取時間截至2021年5月25日。詳細結果見表1。
通過對比分析表1中4所“雙一流”大學圖書館的線上特色資源,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詳見表2。
從表2不難看出,4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主要以文獻展示為主,即把本館或本校建校以來的珍貴歷史文獻,不論是古籍、西文還是民國時期文獻等通過數字化加工處理,以電子數字形式在網上展示出來,這是幾所高校特色資源共有的特點。另外,本校校友文庫也是這幾所高校共有的特色資源板塊,即展示本校教師、學生、老校友等的論文著作,體現本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成果,也是本校特色館藏資源的一部分。

表2 4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主要類型
除此以外,有些高校還設置了展示本校獨有專屬的一些特色資源板塊。例如:“北大”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里的“名人收藏”板塊,主要收藏海內外著名學者、知名人士及本校著名學者向北京大學圖書館捐贈的個人藏書;例如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季羨林老先生的部分個人藏書,北大城環學院侯仁之先生(1911—2013)——著名歷史地理學家的個人贈書,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1922—2018)所贈的有關考古學和歷史學方面的珍貴書刊等;“清華”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里的“清華校刊、清華周刊”板塊,清華的校報(刊)見證和記錄了清華的歷史腳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清華大學先后出版過《清華校刊》和《國立清華大學校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清華》于1950年—1952年間出版。1953年4月2日,《新清華》正式創刊,成為影響深遠的清華大學黨政機關報。“人大”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里的“中國人民大學音樂特色數據庫”板塊,是眾多“雙一流”院校中為數不多的專為本校音樂系所藏資源建立的特色版塊,這也成為“人大”圖書館非常有特色的線上資源之一。“北理工”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里的“徐特立文庫”板塊,是典型的紅色文化主題網站,是以“北理工”徐特立圖書館原保存的徐老資料為主,網絡上采集的徐老相關資料為輔建立起來的電子文庫。徐特立文庫主要是提供和建立徐特立史料與文化研究空間,購買和收集有關徐特立的文獻資料,建設徐特立歷史資料采集文庫,開展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專題項目,定期開展資源導讀及相關的主題文化展。這是“北理工”圖書館特色資源里非常有特點的一個資源版塊。
考察分析這4所“雙一流”大學圖書館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雖然已經走在全國高校圖書館前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及今后需要繼續完善的地方。例如:在特色資源板塊的展示上,除了“北大”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板塊在主頁顯示相對明顯以外,其他幾所高校的特色資源板塊基本都在圖書館主頁的“資源”板塊中,不易查找、不易發現;另外,在特色資源里的二級主頁面里,資源的分類不是很清晰,很多三級分支都是互相包含,相關數據庫的鏈接也是分散的,這也是今后很多特色資源板塊需要提升完善的地方;大部分的特色資源數據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很多只對本校內網開放使用,好的資源得不到共享與利用,不利于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校際館際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是國內高校圖書館資源大部分的通病。在今后保障數據安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逐漸開放資源是很多高校圖書館需要考慮和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基于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的建設與挖掘需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創新:①創新服務范圍。逐漸開放資源的展示范圍,由僅限本館內網展示,過渡到聯盟學校甚至國內外高校開放資源,實現館藏數字資源的全球共用共享。②創新技術發展。現在5G網絡、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日趨完善成熟,可以把最新的科學技術運用到線上特色資源的展示中,豐富并充實數據成果展示,增強其曝光度。③創新讀者需求。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在傳統電腦網絡主頁展示的基礎上,開拓手機瀏覽端口服務,讓廣大讀者能夠利用手機隨時隨地瀏覽或下載所需的線上特色資源,這也是線上特色資源展示的一次重大變革,對各大高校圖書館來說也是一次探索與挑戰。
在信息資源日益同質化的今天,高校圖書館線上特色資源建設,成為其區別于其他圖書館的一大亮點,是圖書館提高整體服務效率,增強社會影響力與良性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代表著其館藏資源的建設水平。4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線上資源建設各有通性與特點,對其他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有很好的示范與參考價值。各高校圖書館之間也要相互汲取經驗,突破原有特藏建設的模式與機制,努力挖掘與開拓新型特色資源形式,轉變服務理念,以開放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本館的特色資源線上建設水平,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