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基因挖掘、氛圍營造與產業帶動

2022-12-05 10:05:36宋河有
理論月刊 2022年11期
關鍵詞:符號旅游文化

□宋河有

(內蒙古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自21世紀以來,紅色資源、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旅游、紅色文化旅游等一系列紅色概念紛紛在國內涌現并引起關注。與此同時,文化與旅游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靈魂載體論”“文旅一體論”“文旅互促論”等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這些觀點反映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也反映了旅游產品需要在發揮休閑愉悅功能的基礎上彰顯其中蘊藏的文化意義[1](p5-6)。文旅融合作為一種發展理念已成為中國旅游發展的重要政策導向,并且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各地進行旅游開發的首要考量。在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紅色文化旅游快速全面興起。一方面紅色文化為旅游產業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旅游產業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有效途徑[2](p119-129)。紅色文化旅游的政治教化和經濟促進功能同時滿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訴求,因而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維護政治穩定的一股重要力量[3](p38-53),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

從符號學視角看,旅游世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旅游符號。在現代旅游經濟體系中,旅游地的一系列符號景觀不僅彰顯了特定的地方社會意義,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代社會商品交易中的“品牌”效應。后現代社會情境下的旅游消費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消費和經濟行為,而是越來越多地關注旅游消費品背后所蘊藏的社會象征意義[4](p106-110)。具有特殊消費價值的旅游符號對游客可能會產生一種令人無法拒絕的吸引力,甚至會被游客理解為自己特殊身份的象征。旅游符號在迎合游客的情感需要方面所產生的吸引力是理性語言無法比擬的[5](p75-79)。

隨著眾多紅色文化資源不斷被挖掘,國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紅色文化旅游地。放眼全國,除了井岡山、延安、遵義等具有全國性乃至世界性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地,還存在眾多具有市縣級區域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地。除了共同擁有紅色文化底蘊,這些紅色文化旅游地還蘊藏著各不相同的地方意義。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相結合,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對紅色文化旅游地發展具有極強的實踐價值。如何有效挖掘利用當地紅色文化基因中蘊藏的符號價值,如何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紅色文化旅游氛圍,如何實現紅色經濟帶動本地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這是眾多具有地方區域性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地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本文在對呼和浩特市域內三個各具代表性的紅色文化旅游地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史志及景區官網資料,從紅色文化基因挖掘、紅色文化旅游氛圍營造和產業帶動三方面來探討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培育路徑,以期為國內眾多市縣級紅色文化旅游地發展實踐提供參考。

一、旅游符號相關研究概述

早在古希臘就有了符號相關研究的萌芽。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將病人的“癥候”看作符號。思想家奧古斯汀(Augustine,A.)提出“符號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是物質對象,也是心理效果”,這一觀點成為現代符號學奠基人的符號學思想源泉[6](p1)。現代符號學作為一門學科確立是在20世紀初。處于同一時代的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Saussure,1857—1913)和美國哲學家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是公認的現代符號學創始人和奠基人。索緒爾認為符號是由能指(signifier,符號的形式、外形)和所指(signified,符號的內涵、意義)構成的二元關系,并且兩者間的關系具有任意性,符號也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和變化性[7](p93-109)。皮爾斯認為符號能夠被用來在某方面代表其他的任何物象,人類所承認的一切有意義的事物均可構成符號;人必須通過符號在符號過程(semiosis)中的媒介作用來接近真理。皮爾斯提出了著名的符號三角理論(representament—object—interpretant)和無限符號過程理論(unlimited semiosis),認為符號和所指對象之間具有邏輯性,且是可論證推理的[8](p31-49)。索緒爾和皮爾斯的理論思想奠定了旅游符號生產實踐與研究的理論基礎[9](p128-137)。

1976年美國學者迪恩·麥坎內爾(Dean.Mac-Cannell)將符號學思想引入旅游研究領域,揭開了旅游符號研究的序幕。隨后卡勒(Culler)、格雷本(Graburn)、厄里(Urry)、布朗(Brown)、勞爾(Lau)等一批學者在旅游符號的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媒介、旅游消費體驗、旅游營銷等多個方面展開了系列研究[10](p79-94)。在旅游目的地方面,英國學者帕默(Palmer)系統分析了遺產旅游地景觀表征,認為遺產景觀象征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符號、儀式和風俗[11](p313-321);赫伯特(Herbert)構建了遺產景觀表征和游客閱讀的圈形圖,說明東道主建構的旅游符號意義最終需要旅游者來解碼[12](p312-333);勞爾認為景點是旅游符號的能指,而發生在特定地方的歷史事件或其蘊含的特定價值和社會意義才是旅游符號的所指[13](p711-714)[14](p283-286)。

國內從20世紀末開始關注旅游符號問題。1997年王寧率先指出了旅游吸引物的符號屬性。隨后,肖洪根、彭兆榮、李蕾蕾等學者紛紛指出旅游現象中的符號性[10](p85-86)。從2005年開始,旅游符號相關研究快速增多,但研究對象和內容比較發散。例如彭兆榮、謝彥君、楊振之、馬曉京、劉丹萍、張朝枝、馬秋芳、陳崗、董培海等學者分別從旅游經濟、旅游體驗、旅游開發、旅游商品、旅游營銷、旅游吸引物等不同視角對旅游符號問題展開了探討。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相關問題也引起了一部分學者的關注。例如馮淑華從符號學角度研究了紅色旅游文化軟實力的表征力,分析了紅色旅游“場所精神”的符號化問題,建構了紅色旅游產品符號系統[15](p7-11);徐克帥引入符號系統和社會記憶建構過程理論,構建了紅色旅游目的地記憶符號系統[16](p35-42);蔡侃從皮爾斯符號學角度對江西贛州“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微信公眾號中的符號進行了分析[17](p21-24)。

綜合來看,旅游符號相關研究在國外已有40余年歷史,研究深度逐步遞進,研究問題日趨具體化。國內相關研究已有20余年歷史,涉及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寬,成果數量快速增加,研究內容越來越細化,很多細分領域都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狀態。但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相關問題僅引起了少數學者的關注,總體上相關研究還比較少。據此,本文聚焦具有地方性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地,剖析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基本路徑,試圖將相關研究具體化,并在實踐層面為眾多地方性紅色文化旅游地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二、案例地概況

自紅色文化旅游興起以來,呼和浩特市域范圍內先后出現了多個紅色文化旅游地。其中影響力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紅色文化旅游區分別是依托“烏蘭夫故居”建成的烏蘭夫故居紅色文化旅游區、依托“得勝溝鄉司令部舊址”建成的得勝溝紅色旅游景區(加上外圍區域被稱為大青山紅色文化旅游區)和依托“老牛坡黨支部復原舊址”建成的老牛坡紅色文化旅游區。它們分別地處呼和浩特市域西部(土默特左旗)、北部(武川縣)和南部(清水河縣)。筆者根據相關史志資料、旅游區官網介紹、實地考察和參與體驗,對三個案例地基本情況做了初步盤點(表1)。可以看出,三個案例地分別依托紅色名人故居、紅色革命遺址、紅色革命事件等不同類型的核心紅色文化資源,形成了風格和活動內容各不相同的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表1 :呼和浩特市域內三個代表性紅色文化旅游地概況

結合烏蘭夫故居紅色文化旅游區官網資料和實地考察得知,土默特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自2006年重新修繕后對游人開放,2018年又打造了紅色大講堂、百年老街等紅色旅游景觀,旗政府累計投入各類建設資金1.6億元[18]。呼和浩特市鄉村振興局官網資料顯示,塔布賽村積極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開發建設紅色文創商店、紅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設施,為村民和旅游者建設了主客共享共融的紅色旅游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武川縣得勝溝紅色旅游景區經過不斷開發改造完善,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基地,與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等旅游區連成一體,平均每年游客接待量達8萬余人次;清水河縣老牛坡紅色文化旅游區自2017年建設以來,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左右,平均每年收入近400萬元,為當地300余人解決了就業問題,幫助當地20多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也為當地農特產品銷售提供了平臺[19]。盡管如此,這些紅色文化旅游地的市場范圍仍然主要局限于呼和浩特地區。如何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基因及其蘊藏的符號價值,營造別具一格的紅色文化旅游氛圍,使紅色經濟更充分地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這仍是需要深入考量的現實問題。

三、相關概念厘清

在剖析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問題之前,首先有必要厘清地方符號、地方旅游符號、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等相關概念的內涵及其關系。

(一)地方符號與地方旅游符號

地方是指區別于他處且被賦予特定文化意義的場所或區域空間[20](p1520-1525)。被賦予特定意義的地理空間與其特有的社會表征相結合則形成了具有地方專屬性質的地方符號[21](p129-132)。所以地方符號是指特定地域空間因擁有特定資源、民俗、生活方式等而產生的獨特事象,是能代表特定地域空間且具有地方專屬性的地域文化標記,也可被稱為地方文化符號或地域文化符號。地方符號以當地特定景觀物象為“能指”,以獨特的社會意義為“所指”。地方符號指向的不僅是具體事物本身,更多是事物背后蘊藏的地域文化內涵和社會象征意義。例如“燕麥之都”“螺旋藻之都”“蘭州拉面”“塞外小延安”等地方符號都蘊藏了特定的地方社會特征與文化意義。

每一個地域空間內都可能同時存在多個地方符號,可能兼涉農牧業、工業、制造業、信息傳媒等不同行業領域。在旅游業中,那些能代表旅游目的地個性特色并能有效吸引旅游者的地方符號即為地方旅游符號或地方文化旅游符號。隨著“旅游+”和“+旅游”等產業融合理念的興起,很多地方符號都在發生旅游化嬗變而演變為地方旅游符號,甚至同一地理空間內會同時出現多個地方旅游符號。由于地方概念所指向的地域空間可大可小,地方符號和地方旅游符號所代表的地域范圍可能是某一特定旅游場所或景區景點,也可能是村域、鄉域、縣域乃至市域范圍等更大地域范圍。

(二)紅色文化與紅色文化旅游符號

關于紅色文化概念,學者們有不同的界定。一是把紅色文化狹義理解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二是把紅色文化理解為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直至當代所形成的文化形態。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意義看,從廣義上界定紅色文化更符合紅色對中華民族的特殊意義[22](p1+4-5)。所以,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實踐中產生,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形態[23](p34-39)。紅色文化的思想根源和共識符號是馬克思主義[24](p32-41),其引領者是中國共產黨,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的革命實踐[23](p36)。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開放精神、抗疫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優良革命傳統的濃縮,也是紅色文化在不同時空情境下的展現。雖然都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但在不同的自然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各地會表現出不同的地方特征,從而形成了井岡山、延安等具有地域特征的紅色文化概念。所以地方紅色文化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帶領當地人民在革命實踐中產生和不斷發展的具有地方特性的先進文化形態。地方紅色文化屬于紅色文化的分支,并且都會隨著時代演進而不斷發展進化(圖1)。

圖1 :紅色文化相關概念關系

當一個旅游地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打造為代表其地方個性特色的地方旅游符號時,即構建了紅色文化旅游符號。例如依托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司令部舊址遺存構成的符號“能指”,以塞北地區“延安式”的決策中樞為符號“所指”,使武川縣得勝溝鄉被冠以“塞外小延安”這樣的紅色文化符號。如今“塞外小延安”在經歷旅游化嬗變后已經演變成為武川縣大青山地區的紅色文化旅游符號。

四、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根基:紅色文化基因挖掘

要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就必須挖掘當地在紅色革命發展中形成并得以傳承的紅色文化基因。識別并挖掘利用紅色文化基因,可為紅色文化遺存地的旅游化嬗變奠定根基。

(一)紅色文化基因的內涵

基因概念來源于生物學領域,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關鍵單元。基因一方面以染色體為載體進行忠實地自我復制;另一方面還可能在內外相關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變異,形成新的基因形態。1976年英國學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將基因概念引入社科領域,正式提出文化基因概念[25](p84-91)。文化基因與生物基因都具有可傳承性、穩定性和進化性特點,但又存在一定差異。生物基因是一種有形的客觀物質實體,通過同物種實現縱向代際遺傳,受時間和環境影響較小,具有相對穩定性;文化基因則是一種無形的抽象精神和價值觀念,不但有縱向代際傳承,還有橫向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輻射傳承,受社會時代和環境影響較大[26](p135-140)。

紅色文化基因簡稱紅色基因,其最核心內容和第一共識符號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真理喚醒了中華民族,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時代化,做到了對人民立場的堅持,這是紅色文化基因最核心的內涵[24](p33)。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沉淀出的愛國主義、自強不息、團結進取等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融合,形成了紅色文化基因的主基調和主旋律。

對每個特定地域空間而言,每個地方符號都不是憑空來的,各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以某一地方符號為關注對象,根據其形成和發展中出現的歷史人物、故事和遺存可以發現一系列地方社會文化元素,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出其中蘊藏的內在精神和社會價值理念,即地方符號的文化基因。同樣,地方紅色文化基因就是紅色文化基因在特定時間、空間和條件下的實踐結果。從國際視角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具體歷史情境下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基因。從全國視角看,各地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而采取的斗爭策略和方法,也是地方特色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結果。紅色實踐傳承的紅色文化都屬于紅色文化,基因內核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共同的信仰、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就像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各地區都根據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點,對紅色文化基因進行了繼承和進化,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地方紅色文化基因。所以地方紅色文化基因就是紅色文化傳承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指導下根據具體情境進行地方化實踐的結果,是地方革命實踐的結晶。

(二)紅色文化基因挖掘的基本步驟

要培育形成紅色文化旅游符號,首先需挖掘地方紅色文化基因,將其與紅色文化物質載體相結合共同傳承紅色記憶并展現當代紅色精神,形成紅色文化符號;然后將紅色文化符號進行旅游化轉化,使其演變為地方旅游符號。具體來說,作為最關鍵的第一步,紅色文化基因挖掘需分三個基本步驟。

1.發現和識別紅色文化基因

在中國革命實踐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紅色文化基因,必須借助文字、語言、革命活動遺跡和具體實物等多種文化符號對其進行基因編碼,然后通過口傳、文字、藝術作品等形式進行傳播和傳遞,從而實現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就蘊藏于各類紅色文化景觀和資源中。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在歷史實踐中形成并遺留下來的原生紅色文化資源和重新加工再現、創造出來的衍生紅色文化資源,其中原生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舊址、戰爭遺址遺跡和先輩舊居、原始文獻檔案與出版物、具有象征意義的先輩遺物以及紅色文化思想意識和革命觀念[27](p82-84)。

對特定地域而言,要挖掘地方紅色文化基因,首先必須從原生紅色文化資源中發現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等具有共識性的紅色文化基因,然后著重尋找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革命實踐經驗、故事、人物和精神。地方紅色人物、現有遺址遺存、地方紅色歷史事件是發現地方紅色文化基因的三大線索。例如在挖掘地方紅色文化基因的過程中,塔布賽村主要以地方紅色人物烏蘭夫為線索,圍繞其故居和成長歷程進行了紅色文化基因提煉;得勝溝鄉主要以得勝溝鄉司令部舊址等一系列遺址遺存為線索進行了紅色文化基因識別;老牛坡村則以內蒙古地區最早成立農村黨支部這一紅色歷史事件為線索進行了紅色文化基因梳理。這些嘗試都在一定程度上發現和識別了當地紅色文化基因的物質載體和有形符號。

2.忠誠化復制紅色文化基因

由于戰爭、歷史和自然等原因,能保存至今的實體類原生紅色文化資源十分有限,這就需要后人對已有資源進行基因復制。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紀念碑,革命人物傳和回憶錄等各類文字或音頻材料以及紅色題材文藝作品都屬于根據紅色文化基因生產出的衍生紅色文化資源。對物質化的紅色文化元素和精神化的紅色思想理念進行復制時,都必須構建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都認可的共識性紅色文化景觀符號,使紅色文化基因通過氛圍熏陶、文藝渲染、教育引導等形式融入地方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地方都應將先進的紅色文化基因復制到新一代社會群體中,實現社會化遺傳和忠誠化復制[24](p36)。

本文提到的三個案例地都對地方紅色文化基因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忠誠化復制。烏蘭夫故居經過維修擴建,由占地2畝多擴建為18畝,新建了展廳、書畫廳、音像廳、辦公室、保衛室、職工宿舍和餐廳等,恢復了實景陳列及場面等歷史原貌,并在故居外增加了“紅歌廣場”,通過一系列景觀雕塑講述“烏蘭夫故事”。武川縣不僅對得勝溝鄉的司令部舊址進行了修復,還對其周邊山溝里的革命舊址、烈士陵園等多個紅色文化遺址遺跡進行了修復或再建,還在蘑菇窯村創建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復制了一系列地方紅色文化基因元素。清水河縣復原再建了老牛坡黨支部舊址,修復了北堡抗戰遺址,修建了黨旗廣場、紅色文化廣場等一系列紅色文化景觀。

3.展現紅色文化進化基因

雖然紅色文化基因中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內核不變,但就像其中國化和地方化實踐一樣,地方紅色文化基因也會在空間和時間上發生動態演化,并與新時代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形成進化基因。從符號學視角看,紅色文化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并非一成不變,常常會隨著歷史發展的演進而發生演化。從革命年代到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內外環境和地方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優秀的紅色文化基因內核不變,但紅色文化基因受到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新訴求影響,會自動進化,形成適應新環境新訴求的新時代紅色文化符號。受到現代市場經濟思想和政府主導等因素的影響,地方紅色文化基因進化程度也有所差異,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化”現象。但在新時代新環境洗禮下,只有優秀的紅色文化基因才會在新時代不斷優化、有序進化并發揚光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當地人民群眾戰勝自然災害、脫貧致富、振興鄉村、協同“抗疫”,這都體現了紅色文化基因的新時代內涵。各地根據當地實際環境和實際困難所采取的因地制宜舉措,都是新時代地方紅色文化基因的現實表達。例如塔布賽村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村,土默特左旗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開發建設旅游配套設施,同時,政府也嘗試將其主導建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租賃給當地居民,為村民和游客建設了主客共享共融的紅色文化旅游空間。武川縣得勝溝鄉的鄉村居民得益于政府建設的一系列革命遺址場館和紀念館,興起了農家樂旅游接待活動。清水河縣政府引入企業運營模式,帶動了當地農業和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其實這些都是紅色文化基因在當地生根并進化形成新時代地方紅色文化基因的表現。

五、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關鍵:紅色文化旅游氛圍營造

紅色文化記憶主要依靠文本系統(紅色文化資源)、儀式系統(紅色文化活動)和意象系統(紅色文化基因)三大記憶媒介進行傳承[28](p2736-2747)。將紅色文化符號轉化為地方旅游符號,主要途徑就是依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文化旅游符號景觀群,通過多樣的紅色文化旅游活動講好紅色故事,營造紅色文化旅游實踐氛圍。延續這一途徑不僅能使地方紅色文化基因得到廣泛傳承和認同,而且能滿足游客的休閑需求和精神情感需求。

(一)以標志性遺存為引領構建紅色文化旅游符號景觀群

文化是特定人群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物質結晶、行為規律與規則以及思想精神的總和。任何文化都會通過相應的物質化載體來彰顯其內在意義。紅色文化也同樣會附著在一系列可視化的物質載體上。這些物質載體就是紅色文化符號的有形“能指”。客觀存在的物質載體有遺址遺跡、故居、文物等原生紅色文化資源和后人建設的復原舊址、紀念設施、博物館等衍生紅色文化資源。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景物不僅可以對當地紅色旅游發展起到招牌作用,而且還能對游客起到精神引領作用。所以首先應將標志性紅色遺存打造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旅游景觀,使地方紅色文化符號向地方旅游符號轉化。例如烏蘭夫故居紅色文化旅游區、得勝溝紅色旅游景區、老牛坡紅色文化旅游區分別以烏蘭夫故居建筑、得勝溝鄉司令部舊址和老牛坡黨支部復原舊址為招牌,將其打造成為紅色文化旅游者前往游覽的必選之地。

一般來說,單一的標志性紅色文化景觀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很有限,但當其通過景觀集群形成集聚優勢時,拉動作用就會明顯增強[29](p76-86)。所以將標志性紅色文化遺存打造為核心旅游景觀后,還應在其文化影響區內充分挖掘與之相關的紅色文化元素,通過遺址復原、場景再現、建設紀念碑、烈士陵園、紀念館、博物館等形式使標志性旅游景觀與周邊的紅色文化景觀共同組成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系統。作為紅色文化符號的“能指”,這些物質載體蘊含了豐富的紅色人物和故事,可以為開展紅色文化遺存觀光、紅色文藝展演、紅色文化教育等活動提供必要的紅色文化旅游空間。例如土默特左旗在對烏蘭夫故居進行修復和擴建的同時,還在周圍建設了紅色文化雕塑廣場、黨性教育基地;武川縣在對得勝溝鄉司令部舊址進行修復的基礎上,還對周邊的革命遺址進行了系列修復并建設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清水河縣在老牛坡黨支部復原舊址周邊也建設了一系列紅色文化景觀。在標志性景觀外圍建設的紅色文化景觀群作為地方紅色文化符號系統的物質化載體,不僅使當地形成了較大的紅色文化旅游實體空間,還實現了地方紅色文化基因的多元符號化展示。

(二)以地方紅色事跡與人物為線索詮釋紅色文化旅游符號意義

有形的紅色文化載體是構建紅色旅游符號的基礎材料,是符號形體和“能指”;獨特的紅色文化旅游地象征意義是符號指向的對象和“所指”。紅色文化指導下形成的地方紅色文化基因是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本底,是符號的解釋依據(圖2)。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紅色革命事跡和革命人物以及具有標志性和影響力的當代先進人物和事跡,都是構建地方紅色文化符號意義的實踐線索。這些線索不僅可以充實紅色文化旅游活動內容,而且能充分詮釋地方紅色文化符號所蘊藏的社會象征意義。歷史紅色人物事跡已融入地方紅色文化中,當代先進標桿人物和事跡作為新時代紅色文化元素,展現出了紅色文化基因的進化。以地方紅色事跡和人物為紅色文化基因線索,借助歷史檔案記錄、地方集體記憶等途徑,通過現場講解、場景再現、文藝作品等多種形式可充分講好地方紅色故事。講述共產黨人帶領當地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共同“抗疫”的現代地方故事,可充實紅色文化敘事,有效傳播當代紅色文化精神和紅色文化旅游符號。

圖2 :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結構

依托有形的紅色文化載體和空間場所并借助地方紅色事跡和人物線索,既可以在旅游活動內容上講好地方紅色文化故事,還可以采用多樣的活動形式達到紅色文化教育效果。在實踐中,每個紅色旅游地所采用的活動形式都可能各有不同。例如參觀革命遺址遺跡與文物、聆聽革命故事、學習地方紅色革命史、現場感受黨性教育、重溫入黨儀式、進行短視頻展示等已成為常見的紅色旅游活動形式。而憶苦思甜歷史情景再現、仿真參與革命鍛煉、與當地群眾互動等形式成為紅色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的手段,井岡山、延安等知名紅色旅游地對其利用得比較充分。通過對呼和浩特三個案例地實地考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紅色旅游地在講述地方紅色故事時主要依托物質文化符號載體來體現差異性,采用了比較常見的旅游活動形式,在構建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社會象征意義方面明顯力度不足。

六、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持續動力:基于社區參與的產業化帶動

無論是紅色文化基因挖掘還是紅色文化旅游氛圍營造,都離不開當地社區居民的支持和參與。社區居民是地方文化的活態載體和傳承主體,是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維護者和推廣者。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不應是政府或企業的獨角戲,而應充分考慮社區利益,構建以社區參與為中心、以紅色文化旅游帶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一)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參與主體

培育紅色文化旅游符號需要政府、當地居民、旅游企業及其從業者、游客四個主體的共同參與(圖3)。其中政府、當地居民和游客是不可缺少的參與主體。當地政府是地方紅色旅游符號的構建者、規劃設計與建設者、符號景觀的生產者以及各參與主體關系的協調者。政府可為村民和旅游者創建主客共享共融的紅色旅游符號互動和體驗空間。當地居民是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原生活態載體、文化傳承者、符號維護者和推廣者,是政府所構建符號意義的響應者。政府的符號構建行為可以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當地居民的參與行為則代表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兩者的共同參與不僅可以展現東道主地區紅色文化與地方優秀文化融為一體的“魚水情”,也可以展示“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人執政理念。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要動機的旅游企業在很多紅色旅游地的符號培育過程中常常扮演可有可無的角色。一旦參與其中,企業及其從業者就常常扮演著旅游符號再生產、產業化和區域化實踐者的角色。旅游企業通過一系列活動策劃內容可以使紅色文化旅游氛圍更加濃厚,使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加深刻。游客是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消費者、意義解構者和推薦者,其符號體驗感受同時也是對旅游符號培育效果的真實反映。游客對旅游地的符號感知、解讀與反饋會通過現代媒體快速傳播,同時游客群體的到來本身也能烘托地方紅色文化旅游氛圍。

圖3 :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參與主體及其關系

(二)基于社區參與實現紅色文化旅游對相關產業的全面帶動

政府作為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頂層設計者和構建者,是紅色文化旅游活動的主導者和監管者。其首先關注的是紅色文化旅游活動的政治教化作用和精神熏陶價值,符號經濟效益常常不是政府參與主導紅色文化旅游活動的主要驅動力。這導致政府常常未能激發所有群體的發展意愿,一些紅色文化旅游地成為政府主導的“獨角戲”。馬克思主義信仰信念是通過教育引導、環境熏陶、文藝渲染、實踐教育等日常活動形式逐漸融入中國各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中的。從紅色文化基因形成和傳承視角看,無論是紅色文化還是地方紅色文化,都是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交融互動參與社會實踐的結果。人民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創造主體[30](p46-50),紅色文化旅游活動也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當地社區居民帶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從實踐來看,紅色文化旅游地如果能在有效傳播地方紅色文化符號意義的同時,以“紅+民俗”“紅+農業或特產”“紅+綠(生態)”等產業融合形式延伸紅色文化旅游產業鏈,帶動地方居民改善地方經濟、實現社會發展,則可更好地彰顯地方紅色文化精神。相反,如果沒有地方民眾參與,沒有對當地居民的現代生活產生積極影響,那么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就是沒有群眾基礎的“符號化”空殼,則難以得到當地民眾和游客對地方紅色文化符號社會意義的認同和積極響應。對此,旅游企業的介入可以增加紅色旅游活動的經濟功能。企業的符號化實踐需要政府的激勵與約束。激勵企業通過符號再生產活動充分展現地方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內在意義,約束企業使其不能脫離紅色文化教育的主線條。如果企業能與地方居民實現互利合作,帶動地方社區協同發展,則更能烘托地方紅色文化旅游氛圍。從調研的三個案例地看,當地政府都積極主導和構建了地方紅色文化旅游符號,但當地居民的參與度差異很大,旅游相關企業的參與形式和參與程度各有不同,游客體驗效果差異也很大。例如土默特左旗采取的完全政府主導、缺乏當地居民參與的實踐形式導致當地村民呈現出了“事不關己”的態度;武川縣政府主導下建設的眾多紅色旅游場所因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接待業,實現了旅游接待業的發展,激發了當地居民的符號認同和自豪感;清水河縣政府主導下的企業介入實踐形式拉動了老牛坡村和北堡鄉的多種旅游業態發展,得到了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廣泛認可。

七、結語

綜上所述,可形成以下幾點結論:第一,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構成了紅色文化基因的核心本質。各個地方在革命實踐中都會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紅色文化,這是紅色文化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結果。第二,培育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根基是紅色文化基因挖掘,可分為發現和識別基因符號、忠誠化復制基因、發掘和展現進化基因三個步驟。第三,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關鍵是營造紅色文化旅游氛圍。這需要以標志性遺存為核心引領構建紅色文化旅游符號景觀群,以地方紅色事跡與人物為線索詮釋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象征意義。第四,只有以當地社區居民為中心,基于社區參與來實現紅色文化旅游對當地相關產業的全面帶動,才能使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獲得持久生命力。

紅色文化旅游正在全面興起并持續發展,各地文旅融合發展日趨強勁,符號化消費已成為21世紀的重要消費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各個紅色文化遺存所在地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和探索。這里雖已從紅色文化基因挖掘、氛圍營造和產業帶動方面提出了紅色文化旅游符號培育的一般路徑,但每個具體的紅色文化旅游地在實踐發展中還應因地制宜,依托自身條件,發揮不同參與主體的功能與作用。尤其應注重通過紅色文化旅游帶動當地社區和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以便更好地彰顯紅色文化基因的本質內涵,實現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對紅色文化旅游符號的認同。

猜你喜歡
符號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學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符號的由來
誰遠誰近?
變符號
旅游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网综合|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性欧美精品xxxx|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色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三级a|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v在线|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片|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亚洲香蕉|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香蕉伊思人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欧美日韩v|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高清免费毛片| www.精品视频|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国产丝袜91|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护士|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理论片一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