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樊梨嫣,趙海琪,王若娜,代丹丹,戴子星,謝紅敏,楊愛峰
(1.黃淮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2.正陽縣代興種業有限公司 河南正陽 463600;3.確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河南確山 463200; 4.上蔡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南上蔡 463800)
西瓜(Citrullus lanatus)是世界十大消費水果之一,產量在瓜菜品種中居第三位[1-2],我國西瓜種植面積從54 萬hm2增加到147 萬hm2,增加了1.7倍,西瓜總產量從655 萬t 增加到6086 萬t,增加了8.3 倍,2019 年種植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47.7%,總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60.6%(FAO)[3]。截至目前,河南省西瓜種植面積超過25 萬hm2,居全國首位,西瓜已成為河南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4-6]。中小型西瓜以果皮薄、瓜瓤細膩、含糖量高、品質優等優勢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生育期短、銷售價格高、效益好等優勢受到種植戶的歡迎,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7-9],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普遍存在種質資源創新不夠、遺傳資源狹窄、品質不穩定、抗病性弱、抗逆性差等問題,制約了中小型西瓜產業的發展。為了實現中小型西瓜品種多樣化,筆者制定了選育生長勢強、坐果率高、瓜瓤細膩、含糖量高、抗病性強、適應范圍廣的早熟中小型西瓜品種的育種目標。
母本S1012 是從已育成的西瓜品種美都的分離株,于2008 年開始經4 年8 代連續自交純化、定向選擇,于2011 年選育而成的穩定自交系。該自交系表現為早熟,植株生長勢較強,全生育期為95 d,果實發育期32 d。果實高圓形,果皮綠色,覆有墨綠色條紋,果面光滑,果皮厚度1.1 cm 左右,果皮硬度大,單果質量5~6 kg,瓜瓤大紅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為11.6%,耐貯運,果實商品性好。
父本F4201 是從荷蘭引進的西瓜品種QS3538后代分離株,于2009 年開始自交提純,經3 年6 代于2011 年選育而成的穩定自交系。該材料表現為早中熟,全生育期98 d,果實發育期28 d,果實高圓形,果皮表面深綠與墨綠色疊加,果面光滑,果皮厚度1.2 cm 左右,單果質量6~7 kg,大紅瓤,質地細脆,多汁,果皮硬度較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0.5%,耐貯運。
2012 年春季在黃淮學院試驗基地內試配目標組合6 個,同年秋季在試驗基地塑料大棚內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2013 年春季在黃淮學院試驗基地繼續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結果表明,S1012×F4201 產量性狀和品質性狀均表現突出,組合代號為2012-01。2014—2015 年開展品種比較試驗,2012-01 因產量高、品質佳、抗病性強等優勢成為中選組合,并定名為豫美都01。2016 年在河南鄭州、開封、洛陽,以及安徽合肥、湖北武漢等多地進行生產示范試驗,綜合表現突出。2019 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西瓜(2019)410358。
2013 年春季在黃淮學院試驗基地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于3 月上旬基質穴盤育苗,4 月中旬定植,以美都為對照品種。試驗采用露地地膜覆蓋栽培,3 蔓整枝,爬地栽培,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株行距為0.5 m×2.0 m,小區面積24 m2。結果(表1、表2)表明,組合2012-01(S1012×F4201)植株生長勢強,坐果性好,果實發育期最短為30 d,比對照早4 d;單果質量5.8 kg,折合667 m2產量為3 956.5 kg,為組合中最高,比對照增產9.1%,差異顯著。果形指數為1.2,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為12.0%,比對照高0.6 個百分點;瓤色大紅,瓤質酥脆,果皮硬度高,耐貯運。該組合因其產量性狀和品質性狀均突出,進入下年度的品種比較試驗。
2014—2015 年連續2 年春季在黃淮學院試驗基地開展露地品種比較試驗,試驗于3 月中旬育苗,4 月中旬定植,以美都為對照品種。采用露地地膜覆蓋栽培,3 蔓整枝,爬地栽培,株行距0.5 m×2.0 m,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24 m2。結果表明:豫美都01 表現早熟,果實發育期比對照早2 d,平均單果質量5.8 kg,坐果整齊,豫美都01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0.2 個百分點。平均667 m2產量為3 933.0 kg,比對照增產8.31%,產量差異顯著(表3)。

表3 豫美都01 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結果
為進一步觀察豫美都01 的性狀穩定性及適應性,于2016 年春季在河南鄭州、開封、駐馬店,以及安徽合肥、湖北武漢等多個西瓜生產區進行生產試驗,共設置5 個試點,每個試點面積100 m2,試驗統一采用露地地膜覆蓋爬地式栽培,對照品種為美都,株行距0.5 m×2.0 m(折合667 m2栽培660 株左右),采用3 蔓整枝,第2~3 花留果,每株留1果,施肥、澆水等管理措施參照當地露地西瓜種植習慣。
試驗結果(表4)表明:豫美都01 平均單果質量6.0 kg,比對照美都高0.3 kg;折合667 m2產量3 881.2 kg,比對照顯著增產9.0%,其中河南鄭州、開封及湖北武漢3 個試點的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0%,比對照高0.3 個百分點。豫美都01 在各試驗點田間表現長勢旺,抗病性較強,品質好,口感佳,表明該品種適宜在鄭州、合肥和武漢等地區種植,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表4 豫美都01 在生產示范試驗中的結果
為進一步了解豫美都01 對枯萎病的抗性,于2017 年春季在多年西瓜重茬自然病圃田中進行枯萎病抗性鑒定試驗,以美都為對照。3 次重復,每重復100 株,隨機區組排列。抗病性試驗具體調查方法:調查記載各個品種自定植成苗至成熟整個生育期自然病、死株發病情況。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抗病級別劃分[10]。試驗結果表明(表5),豫美都01 枯萎病發病率為26%,為中抗水平(MR)。

表5 豫美都01 抗病性鑒定結果
豫美都01 屬鮮食雜交中早熟中果型二倍體西瓜新品種,春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8 d,果實發育期32 d。植株生長旺盛,抗病抗逆性較強,生態適應范圍廣,易栽培。第1 雌花節位8~9 節,雌花間隔節位5~6 節。果實高圓形,綠色果皮上覆墨綠色條帶,果皮厚度1.2 cm 左右,瓤色大紅色,口感酥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邊部9.1%。平均單果質量6.0 kg,667 m2產量3 881.2 kg(見彩插8)。
適宜在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份種植,較適宜露地、塑料大棚栽培。主要栽培技術:(1)選擇肥沃的沙質壤土種植,667 m2施優質農家肥5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2)嚴格培育壯苗,667 m2定植660 株左右,株行距0.5 m×2.0 m,采用3 蔓整枝法,選擇第2 或第3 雌花留果,人工輔助授粉,每株留1 個果;(3)田間管理應注意重施基肥,輕施提苗肥,巧施坐果肥,伸蔓期與授粉期一般不澆水,澆足膨瓜水,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11]。重茬較嚴重地塊應采用嫁接栽培。